0%
三、江山一統 5.大宋王朝

三、江山一統

5.大宋王朝

杜太后循循善誘地說道:「主弱臣強,這是後周帝國甚至五代歷朝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你可不能重蹈覆轍啊。你還年輕,孩子尚幼,你將來的身後之事不可寄托在小孩子手中。你弟弟趙光義天資英縱,有能力承擔起天下大任。將來你要把皇位傳給光義。」
藩鎮割據,諸侯林立,擁兵自重,雖然五代以來,歷經幾個王朝的努力,將藩鎮分割得越來越小,藩鎮實力已經不像晚唐時期那麼強大。可是這些諸侯畢竟還具有強大的能量。
趙匡胤說:「不能。」
是為結語。
三段誓詞中的第一句話,表達的是趙匡胤對後周皇族後裔的包容態度,向天下人展示他寬大的胸襟,這並非是假仁假義,的確對鞏固趙宋的統治具有實際意義。這一點上,宋太祖趙匡胤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相似。耶律阿保機奪了痕德可汗家族的皇位,後來他將痕德家族的後裔列為九帳,給予特殊崇高的地位。耶律阿保機的這個決定被《遼史》稱頌為大英雄的三大品質之一。可見大英雄都有包容之心之膽之量。誓詞中對大宋朝最有意義的是第二句,善待文人。這決定了大宋朝抑武修文的基本國策,促進了一個時代的繁榮昌盛,但也埋下了四鄰虎視鷹瞵國防虛弱的隱患。這個基本國策影響深遠,為後人扼腕嘆息,或褒或貶,歷經千年爭論不絕。
在歷史上最為著名和人們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杯酒釋兵權」。在民間其實將此事傳得過於神奇了,杯酒釋兵權並非真的是通過一次宴會削奪大將兵權。這麼大的事件,顛覆了五代十國乃至李唐中後期以來一兩百年的定式,徹底扭轉了驕兵悍將犯上作亂的局面,釜底抽薪地消除了皇權頻繁易主的動因。
趙匡胤在位十七年裡,全力興兵,幾乎年年發動戰爭,以統一天下。除此之外,他還辦了很多大事,從根本上奠定了大宋幾百年的基業和走向。
如果從效忠周帝國的角度講,李重進和李筠應該說對周帝國的感情遠大於對趙匡胤的感情。趙匡胤無論從年齡、資歷和能力上,都不可能有機會結交和厚待這兩人。所以,從歷史的角度,這兩個人的命運只能屬於已經成為過往的周帝國,不太可能和新崛起的趙匡胤走到一起來,更不太可能和趙匡胤建立起信任關係。
柴榮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瘋狂的工作,已經將一個帝國帶入了正軌,整個國家呈現出了難得的健康氣象,再假以時日持續做下去,後周帝國很有可能成為一代盛世王朝。可是偏偏又發生了一起皇權更迭。雖然這次皇權更迭的成本很低,趙匡胤力求通過不流血的宮廷政變,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最大可能地減少對社會的傷害。可是一旦坐到龍椅之上,趙匡胤思考問題的角度立即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奪了別人家的皇位,但他絕不想別人再奪了他的皇位。
擺平中央軍之後,地方軍怎麼辦?
趙匡胤成功收繳了中央軍的軍權,將軍隊大權牢牢地掌控在了皇帝手中。
多少成敗在瞬間,多少沉浮由人主。
新皇帝上台,總免不了剿滅一些不順服的,這也常見,趙匡胤倒是沒覺得這兩件事有什麼不爽。趙匡胤在對待天下的問題上,繼承了柴榮的理念https://read•99csw•com和戰略,繼續實施蕩平天下、一統江山的雄心壯志,其策略仍然是王朴曾經提出的「先南后北」。歷史走到現在,天下諸國各自演變。中原繼周世宗柴榮這個能幹的皇帝之後,緊接著又一位更加能幹的宋太祖趙匡胤登上歷史舞台。其他的割據政權卻紛紛走到了苟延殘喘的末路,繼任者一代不如一代。
趙匡胤對歸順他的一律加官晉爵,對和他作對的則無情打擊,絕不手軟。大宋朝以石守信等為先鋒大將,隨後趙匡胤御駕親征,先後發動了澤潞戰爭和淮南戰爭,終於擊敗了李筠和李重進,並對他們的同党進行了大規模捕殺。
一段血腥戰亂、民生凋敝、道德淪喪、制度崩毀的歷史終於結束,老百姓總算盼到了安定生活的那一天。
宋太祖建隆二年的時候,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這班趙匡胤的小哥們紛紛執掌了中央軍的主力部隊。趙普幾次向趙匡胤勸誡不要讓這些人手握如此大的權力。趙匡胤不以為然地說:「趙普你多慮了,這些都是我的好兄弟,他們不會背叛我的。」趙普很聰明,沒有直接在趙匡胤和這些重量級人物之間搬弄是非,他巧妙地說:「我也不擔心這些人會背叛你,只是我看這些人都不是雄才大略之人,一旦他們手下冒出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把黃袍披在他們身上,他們到時候也將身不由己了。」聽完這話,趙匡胤恍然大悟,驚出了一身汗。
這塊石碑上的誓詞的意思一目了然,奠定了大宋朝三百年的治國綱領。趙匡胤命人將這塊石碑安放在太廟側殿的夾壁牆內,命人嚴加守衛和看管,作為絕密崇高而神聖的密件來保存和傳承。太廟就是安放皇族祖宗靈位的地方,相當於老百姓的祠堂。每年皇帝給祖宗祭祀的時候,都要去到夾壁牆中,跪在誓詞碑前,認真背誦誓詞,並對照誓詞做自我檢討。新皇帝登基之日,也要到這裏學習牢記這段誓詞。趙匡胤的石碑誓詞,就如同當今社會總統交接核按鈕一般秘密和鄭重。
有一天,趙匡胤晚宴之後,把石守信等人帶出皇城,到了一處僻靜的叢林。趙匡胤對這些大將說:「此處無人,咱們坦誠相待。如果你們覺得我不適合做皇帝,你們現在可以動手殺了我。」
趙匡胤在依靠軍隊實施蕩平天下的大戰略的同時,也在盤算著如何抑制甚至削奪軍隊的權勢,特別是要剝奪軍界中地位隆重的大佬的權勢。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而且實施起來帶有極大的危險性,弄不好會引火燒身,甚至萬劫不復。
故事終了,歷史繼續。筆者掩卷嘆息曰:
說簡單些,如何保持趙家的天下千秋萬代是趙匡胤關心的頭等大事。說複雜點,如何把五十多年來天下紛爭皇權更迭的惡習遏制住,是趙匡胤面對的歷史責任。
為了保持皇權穩固江山萬世,朱全忠的辦法是恩威並施、詭計多端、殺伐決斷,讓部下敬畏,摸不著底細。李嗣源的辦法是休養生息、息事寧人。柴榮的辦法是開誠布公,皇帝和臣子之間寫保證書。可是這些辦法都不成功,沒有在思想上體制上解決問題,皇朝帝國的恩威仍然很脆弱,皇權統治秩序仍然很短暫。
向訓是後周帝國的名將,一直地位隆重,手握重兵,權位在趙匡胤之上。但因向訓不是柴榮的嫡系部隊,在淮南戰爭之後,柴榮以明升暗降的方式疏遠了向訓,讓他離開了中央到河南九九藏書做地方官去了。向訓久經世故,早就看穿了軍閥混戰皇帝易主的風波詭異。在趙匡胤做皇帝之後,向訓毫不留戀後周帝國和柴榮皇室,很快就向趙匡胤表達了忠心,他向趙匡胤進獻了平定李筠的計策。更重要的是向訓隱藏了自己的雄心壯志,一代名將向訓在河南渾渾噩噩,專門搜刮聚斂,向宋太祖趙匡胤表明他只喜歡錢,對軍功和權力沒興趣。趙匡胤明知向訓聚斂擾民,可為了收攏軍權,趙匡胤忍了,他讓向訓在河南舒舒服服地待了十年。
這是人性的規律和自然的規律,順者昌,逆者亡。
多少真相隨風雨,多少傳奇傳千古。
趙匡胤自命不凡。現在他坐到了龍椅上,看他有沒有本事坐得住。一旦失誤,他眼皮子底下仍然還會有強人冒出來,還會繼續上演黃袍加身的好戲。
趙匡胤暫時穩住了陣腳。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皇帝何滋味?誰做誰知道。強勢一些的大佬則滿心思玩命賭博,懷抱富貴險中求的心態。做了皇帝的暴發戶,反過來想遏制這種動蕩反覆的局面,卻毫無辦法,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相信有忠臣,也不知道如何對待忠臣。於是滿朝上下充斥著權謀鬥爭,充斥著猜疑嫉妒。誰也不知道氣球哪一天會破裂,但知道一定會破裂。
趙匡胤哽咽著回答:「是受眾將擁戴的結果。」
趙匡胤取代了周室,並非所有的人都服氣,並非人人對趙匡胤都順服。後周帝國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和昭義節度使李筠就不買趙匡胤的賬。李重進是後周帝國軍界的一哥,又是郭威的皇外甥,堪稱當朝權貴,無人能比。李筠勇力非常,能開百擔弓,原屬於後唐秦王李從榮部下,后又輾轉到趙延壽帳下,耶律德光病死殺胡林,契丹大軍北歸,李筠和白再榮趁機在鎮州反抗契丹成功,後來得到劉知遠和郭威的重用,一直鎮守澤潞。這兩人大仗、硬仗打過無數,戰功卓著,冠絕一時。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肯服氣趙匡胤。
此時慕容延釗的職務是殿前都點檢。這是一個危險的職務,「點檢做天子」的預言、謠言並不一定會隨著趙匡胤的稱帝而消失,其後續的影響力還會隱隱存在。借這次出兵之機,趙匡胤給了慕容延釗大元帥的職務,卻免去了都點檢的職務。慕容延釗比趙匡胤大十幾歲,一直和趙匡胤關係很鐵。但慕容延釗身體不太好,所以,這次派慕容延釗出征,趙匡胤比較放心。同時也卸去了趙匡胤的一塊心病。對趙匡胤來說更有利的是慕容延釗勝仗歸來后,因疾病和勞累,不久就死去。從此「都點檢」這個職務從宋朝的官職序列中徹底消除。
石守信等人徹底明白了,這是皇帝信不過我們,要我們交出軍權。趁著皇帝表達了極大的寬容和厚愛,此時不交何時交?今天不交可能要挨刀。皇帝給錢財,此時不要何時要?過期作廢更糟糕。這幾個中央軍大將紛紛交出了軍權。
趙匡胤不僅黃袍加身模仿了郭威,對子孫後代的教育叮囑也模仿了郭威。郭威死後在陵墓前立了一塊墓碑,鐫刻遺言警示柴榮。趙匡胤的做法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大宋建隆三年,趙匡胤剛剛做皇帝不久,就想到了年身後之事,想到了大宋基業長治久安的問題。宋太祖趙匡胤秘密鐫刻了一塊高八尺寬四尺的石碑,上面寫著三行誓詞:第一句話是「要善待柴氏子孫,即使有罪也不要懲罰,如果犯了謀逆造反的大罪,也只能在牢read•99csw.com獄中秘密賜予自盡,不要在大街上行刑砍頭,也不得株連九族」。第二句話是「不得刑殺士大夫和諫言獻策的人」。第三句話是「趙氏子孫如果違背了這些誓言,必遭天譴」。
宋太祖趙匡胤成功地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強有力地遏制了五代混亂戰亂的淪落局勢,重建了大一統的社會秩序,締造了一個復興崛起的新王朝,中國歷史邁入了與盛唐並肩的一個新的盛世帝國,老百姓享受了長達兩百多年的和平。
在那個亂世,皇帝是個危險職業,搞好了做十年八年,搞不好三五年就嗚呼哀哉了,甚至家破人亡,賠光了所有家當,斷子絕孫。倒是那些中小軍頭獲利最大,無論誰做皇帝,他們都能升官發財,蔭及子孫,作威作福。所以爭著做皇帝不是什麼好事,是冒著巨大風險的賭博。
趙匡胤做皇帝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財政生計,不是驕兵悍將的安撫,不是外敵入侵,不是恢復社會生產,不是吏治,也不是削藩。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使皇權永固。
打鐵還要自身硬。皇帝做得久,不僅要消除外部威脅,更要自身文韜武略足夠強大。
趙匡胤步步緊逼問道:「如果有部下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能擺脫得掉嗎?」
擺平這些後周帝國的原班大佬之後,趙匡胤曾一度覺得很安全了。可是宰相趙普的一席話再次挑起了趙匡胤的疑心病。
自古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趙匡胤愛喝酒,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解決的。有一天趙匡胤設宴款待一大批藩鎮的節度使。趙匡胤順便表揚了大將王彥超幾句。王彥超在後漢和後周時期曾叱吒風雲,戰功卓著。可是王彥超很會揣測皇帝的心意,他立即在宴席上叩拜說:「臣無德無能,位居大任,實在慚愧。」而其他的節度使卻爭先恐後瞎嚷嚷,說自己曾經如何攻城拔寨如何衝鋒陷陣。趙匡胤擺了擺手輕蔑地說道:「那都是前朝舊事了,對本朝有何貢獻!」趙匡胤選樹了王彥超這個榜樣,藉以抑制藩鎮的驕縱情緒。後來王彥超主動要求退休回家養老,安度了晚年,活到了七十多歲。
伐荊南、滅后蜀、平南漢、定江南這些事情看起來勢如破竹,風捲殘雲,摧枯拉朽。但是這些大型戰爭並不容易,即使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頗費了幾番周折,用了十七年的時間才幹完這些大事。可就在統一戰爭完成「先南后北」的平南之後,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
宋開寶二年二月,宋太祖趙匡胤派出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統軍展開徵伐北漢的戰爭。但打太原仍然不順利,和柴榮當年幾乎如出一轍,周圍州城府縣紛紛攻佔,就是太原久攻不下,三個月後趙匡胤只好撤軍。
所謂「春秋無大義,五代乏完臣」。五代十國五十多年的亂世,破壞的不僅僅是社會生產、人民生活和歷史文化財富,還有統治秩序、道德觀念。政權割據、軍閥混戰,有槍就是草頭王,過了今天沒明日,今朝有權今朝樂,明天不知死何處,全社會充斥著短視的心理和委曲求全的苟安,只有畏服強權,毫無忠信可言。
多少雄傑歸故里,多少王侯成糞土。
趙匡胤的另一個好朋友好哥們韓令坤做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的時間也不長。跟隨趙匡胤征伐揚州,滅掉李重進之後,韓令坤到鄆州任天平節度使實職去了,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這個職位轉給了趙匡胤的小兄弟石守信。
趙匡胤兄弟輕九_九_藏_書飄飄地就將柴榮苦心孤詣建立的王朝秩序擊倒了。這並非說明柴榮努力的方向不對,但至少說明柴榮的理念並未深入人心,社會基礎還十分脆弱。
石守信等人喝酒正喝得高興,被趙匡胤這麼一個重磅炸彈級的問題砸懵了。大家紛紛說:「現在天下已定,君臣名分已明,誰還會有這個野心?」
趙匡胤仰天長嘆:「人生如白駒過隙,你們出生入死不就是要追求榮華富貴嗎?朕會給你們大筆錢財和大量土地田宅,回家撫子弄孫,安享天年該有多好?」
需要大智慧、大勇氣和大代價。
由於南唐和吳越國很識相,在第一時間和大宋朝接續友好關係,宋太祖趙匡胤一時找不到征伐南唐和吳越國的理由。在稱帝第四年(乾德元年),趙匡胤另闢蹊徑,派出老將慕容延釗挂帥,征伐荊湘,拓展地盤十四個州、六十六個縣。乾德二年十一月甲戌,趙匡胤派出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率領三萬兵馬從鳳翔陸路出兵,另派江寧軍節度使劉光義為副都部署,率領二萬人馬從歸州水路出兵。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展開伐蜀戰爭。后蜀皇帝孟昶投降,四十五個州、一百九十八個縣、五十三萬四千三十九戶人口歸屬大宋。
趙匡胤深深點頭,表示謹遵母命。杜太后不放心,又讓人把趙普找來,讓趙普把她的遺囑寫下來,封入一個金色的盒子里。為了遏制改朝換代惡性循環的趨勢,杜太后深謀遠慮,竟然想到了以「兄終弟及」的策略,以取代「嫡嗣相傳」的舊法則。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宋朝比朱梁、後唐、後晉、後周幸運多了,開國皇帝有一個能幹的弟弟,兩人間的年齡梯次結構又是如此的合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可是這個規則的完整含義是什麼?還有哪些具體的細節構成?為何要做成秘密建儲?趙匡胤難道在弟弟和兒孫之間沒有選擇的餘地嗎?「金匱之盟」的實施條件會不會如期發生呢?這與十六年之後的「斧聲燭影」又有著哪些詭異的聯繫呢?這些疑問,我們將在日後再講。無論如何,趙光義接替趙匡胤繼任大宋朝的皇帝,對大宋朝帶來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第二個聰明人是張永德。張永德原本是第一個都點檢,況且是周太祖郭威的姑爺,也是皇親國戚,與李重進的地位同等重要。可是張永德被柴榮認為頭腦簡單沒心眼,擔心他被人利用,而免去了其都點檢的職務。失勢后的張永德並沒有抱怨,也沒有消極,他早早地投靠了趙匡胤。張永德此人有一個毛病,對天命神授的各種謠言深信不疑,早年他信郭威能做皇帝,後來又信趙匡胤可以做皇帝。張永德不僅對趙匡胤沒有抵觸心理,而且對這位老部下主動提攜和輔助。在趙匡胤做皇帝后,張永德還拿出萬貫家財助軍,甚至幫助皇帝娶媳婦。趙匡胤十分喜愛這個曾經多次薦舉提拔過他的老上級,更喜歡張永德這種主動示好的覺悟。因此張永德在大宋朝舒舒服服地活了幾十年,以七十多歲的高齡壽終正寢。
任何或善或惡的強人,在過去的五十年裡風波沉浮,興風作浪,現在都已化作塵煙,成為了永久的過往。
伐北漢不成,掉回頭,大宋朝繼續向南發動統一戰爭。開寶三年九月,由潘美為統帥,帶領十州兵馬攻打南漢國。半年後,宋軍俘獲南漢國皇帝劉鋹,佔據南漢國全境六十個州、二百十四個縣、十七萬二百六十三戶人口。
在皇帝參read.99csw.com拜這塊誓詞碑的時候,只允許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跟隨皇帝,遠遠地站著侍候,其他人都要迴避,任何人不知道碑文到底是什麼。這塊誓詞碑一直在太廟夾壁牆中矗立了一百多年。靖康之變后,金人入侵汴梁,趙宋太廟遭到毀壞,石碑暴露出來,人們這才見到了石碑上的這三句誓詞。
杜太后搖搖頭,說道:「如果周世宗在世,或者他的繼任者不是個孩子的話,即使眾將擁戴,你做得成皇帝嗎?」
削奪軍權是一個高風險的行動,所謂「杯酒釋兵權」實際是一系列緊張刺|激、驚心動魄的君臣博弈活動。具體如何有謀略有步驟地成功實施了這一計劃?我們將日後專題剖析。從此軍隊的權力收到了朝廷,確切地說收到了皇帝手中,不再設置常任的軍隊總統領。根據每次打仗的需要,由皇帝臨時指派大將統兵。仗打完之後,大將各自歸鎮,不再典兵,只有待遇沒有軍權。將軍和軍隊從此分離,分別管理。
如何破解這個歷史難題?
多少名利化雲煙,多少歡樂藏悲苦。
雄才大略的趙匡胤審視了千年的喪亂興廢,做出了平天下、收軍權、傳帝位、定國策等一系列的重大決策,將迷失的帝國帶出了泥潭。
宋太祖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後於建隆二年去世。臨終之前,杜太后把兒子趙匡胤叫到病床前,問趙匡胤:「兒啊,你是怎麼得來的天下?」
有了合格的繼承人,消除了外部威脅,那麼趙光義是否可以複製趙匡胤的成功呢?即使趙光義足夠聰明足夠有才幹,那麼大宋朝皇室的子子孫孫都能明白和貫徹立國的根本理念嗎?趙匡胤為此採取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辦法,留下了鐵律遺言,作為大宋朝立國的總綱領,要求子子孫孫牢記勿忘。
自此,曾經位列趙匡胤之上甚至和趙匡胤平起平坐的後周將領,要麼被趙匡胤剪除如韓通、李筠、李重進,要麼被趙匡胤免除中央軍的實職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還有幾個識相的聰明人早早地順服了趙匡胤,如向訓、張永德。
在征伐荊湘時,趙匡胤極力讓他的好朋友、素來以老大哥相稱的慕容延釗挂帥出征。慕容延釗當時已經衰老卧病。趙匡胤給他講了一大堆理想追求和精神,最終用肩輿抬著慕容延釗出征。趙匡胤為何一定勉強要慕容延釗出征呢?難道他無人可用了嗎?非也,這是趙匡胤一石二鳥的帝王權謀。
為了解除大將兵權,別說一杯酒,就是喝一百杯趙匡胤也樂意。這絕不是一杯小酒輕飄飄所能辦到的,而是皇帝和軍頭大佬們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交鋒。大宋朝從此解除了「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的憂慮,但此後幾百年卻背上了另一個沉重的包袱。
既然如此,只有你死我活。
大半個天下盡入于宋,最後,宋太祖趙匡胤終於將目光投向了南唐和吳越國。開寶七年九月,大宋派出曹彬為元帥、潘美為都監,統兵十萬從湖北武昌出師,沿江東下征伐江南。一年後,曹彬攻克升州,俘獲南唐國王李煜,南唐滅國,大宋朝拓地十九個州、三個藩鎮、一百八十個縣、六十五萬五千六十戶人口。
石守信等人嚇得從馬背上「咕嚕」滾落了下來,磕頭如同雞吃米,齊聲喊道:「請陛下給我等指條生路。」
此時的大宋已經是五代以來最大、最強盛的王朝了。大宋虎視天下,大有恢復李唐王朝氣象的架勢。此時的遼國,也不敢再輕視中原,而是屢屢敗仗之後,轉變了外交策略,改為與大宋通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