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二章 一片降旗出臨安

第二十二章 一片降旗出臨安

而老太太在如此生死關頭耍上了貴婦脾氣,就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了,尤其是連文天祥都被連累。元軍逼近,文天祥和張世傑覺得唯一的出路是全體朝廷成員火速登上杭州灣里的戰船,把戰鬥引到元軍相對薄弱的海面上去。
蒲壽庚大怒,大商人、大官人嘴臉收回去,大軍閥面目暴露,他糾集勢力揚帆出海,把小朝廷打得落荒而逃。要知道小朝廷這時的總兵力在三十萬之上。
當天霧滿滄海,濃得不像話,他們在不知不覺間躲過了危險。元軍的水師也已經到了,與他們擦身而過,真是險過剃頭。
王安節揮舞雙刀血戰,因臂傷被俘。元軍問他姓名,王安節大叫:「我是王堅之子王安節!」王堅,釣魚城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的王堅,他的兒子怎麼可能投降。
此戰他以必死的決心出擊,下令把戰船以十艘為一個單位用鐵鏈拴在一起,為了平穩,再集體下錨,非有軍令嚴禁起錨,違令者斬。
柳岳無言以對,相信每一個宋人都無言以對。他狼狽趕回臨安,臨安高層集體苦思冥想,想到了另一個高招。
種種一切,讓伯顏惱羞成怒,他下令殺光城內的成年男人,偌大常州城,只有七個人藏在一座橋的下面才躲過了這次屠殺。
腦殘至此,夫復何言。
文章寫得很好,伯顏很滿意,只是人員很不正式,只是個使者。伯顏要求南宋首相出城親自再讀一遍,以便在法律效力上達到正規。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深恨蒲氏賣國求榮,下令將蒲氏一族剩餘人等充軍流放,為娼為奴,不得登仕籍,永不能為官。蒲氏從富甲一方變成賤族達數百年之久,到清朝時都沒能翻身,可見惡有惡報。
活在夢裡的人,沒有資格生存。
元軍繼續南下,在焦山南北寬闊的江面上遇到了強大的抵抗。張世傑率領平江都統劉師勇、知壽州孫虎臣以萬余艘戰船橫遮江面,並且約李庭芝出瓜洲、張彥出常州趨京口,三路夾擊元軍。
陸秀夫是單獨行動,可憐一介文官帶著一家老小逃出臨安,千里奔波,居然最早找到了趙昰與趙昺。茫茫人海,兵危亂世,這不是奇迹更不是偶然,而是陸秀夫對宋室的忠貞,而產生出來的竭盡全力的追尋。
全體登船,目標向南。
亡國宰相居然這麼強硬。伯顏隨旭烈兀在西南亞拓地千里滅國無數,見過太多俯首膽怯之輩,這時遇到文天祥,驚訝之餘,想逗逗他。
時值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初一,潭州城在兵火中迎來了新年。按宋禮,這時應該做很多有特殊意義的事,比如冠禮。
苗再成左右為難,只好把文天祥送出真州,臨別時出示李庭芝的命令,讓其自謀生路。分開后,苗再成仍然不放心,他派了兩路士兵跟上去接觸文天祥,如果文天祥真的勸他們投降的話,立即殺掉。三方相遇之後,文天祥強烈的愛國之心迅速感染了這些士兵。
面對小朝廷的要求,蒲壽庚滿口答應,不僅如此,還希望小朝廷留在泉州,把這裏當成行宮。這是多麼好的同志啊,如此時局,如此誠意,千載難逢。
張世傑趁蒲壽庚回泉州內城的機會,把外港的戰船都洗劫了。儘管這樣做很下作,可非常時期非常事,也是迫不得已,更何況還是君父洗劫子弟。
謝道清命令宦官宮女立即收拾東西,當夜就走。可是一切就緒之後,陳宜中等人卻沒了動靜。謝道清頓時大怒:「老身本不想走,大臣數以為請。今我欲行,眾人又不至,是欺我這個老婦人嗎?!」
文天祥啟程,儘管這與他的初衷不符,也仍然堅決執行。可張世傑還是後悔了,文天祥一呼百應,影響力迅速飆升,這會置他於何地,他還會是最有力的實力派人物嗎?!
文天祥道:「北朝若有意保存本朝,請退兵至平江或嘉興,再商議歲幣犒軍之事。如此,北朝可全兵而返,彼此有益。如北朝欲毀我宗廟,滅我國read•99csw.com家,則淮、浙、閩、廣等地尚在宋屬,成敗還未可知。如此,兵禍連綿,勝負難料!」
至此文武齊備,眾人擁立益王趙昰為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進封皇弟趙昺為衛王,升福州為福安府。以陳宜中為宰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馬。張世傑為樞密副使,陸秀夫為直學士,文天祥為樞密使同都督。流亡小朝廷下詔各地,圖謀復興。
伯顏正視文天祥。
太皇太后謝道清發布最高指示,只要南宋可以作為政治實體繼續存在,稱臣也在所不惜。
文天祥你不要去南劍州了,去汀州(今福建長汀),有事直接向我彙報,沒有召喚不許入朝。文天祥就此被隔離在外。
名單里沒有太皇太后謝氏。
重點永遠在臨安。
伯顏變色大怒,威嚇文天祥。
剛剛還強硬,瞬間會軟掉吧,那樣才好玩。可是他失望了,面對威嚇,文天祥的強硬度隨之高漲:「我乃南朝狀元宰相,但欠一死報國耳,刀鋸鼎鑊之逼,又有何懼!」
這番舉動無效之後,臨安大臣開始了逃亡,連左宰相留夢炎也在逃跑之列。太皇太后謝道清驚怒之餘,派人把他追了回來,痛加斥責。留夢炎表示自己真是渾蛋,逃跑的技術含量如此低下。與其相比,西府樞密院的同志們就高明得多了。
當年曹操的軍隊是怎麼死的,這時南宋的水軍就是怎麼完蛋的。元軍善射者乘巨艦抵近,火矢雨發,宋軍「篷檣俱焚,煙焰蔽江」。想戰,無從戰起;想逃,張世傑牌鐵鏈、鐵錨穩如泰山。除了部分及時跳水、水性高強的,其他都被燒死在江心裏。
陳炤大怒:「去此一步,非我死所!」終因眾寡懸殊戰死。
張弘范任主帥追殺南宋逃亡小朝廷。
宋恭帝北遷元大都,被忽必烈封為瀛國公。六年之後,被元人遷往更北的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青年之後,為避禍自願出家為僧,去吐蕃精研佛法,修訂翻譯了《百法明門論》等佛經,終成一代高僧。晚年時偶有所感,作了一首小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
臨安城內眾目睽睽,臨安城外大兵壓境,這人竟然有本事突然間失蹤,誰也找不到了。等到好一陣子之後,他在溫州清澳一帶重新出現,人們才知道,他是逃亡了。
益、廣兩王被範文虎追殺,關鍵時刻,是楊鎮獨自斷後,犧牲了自己,才給他們爭取到了逃亡的可能。途中逃亡者們無馬無轎,徒步逃跑,最狼狽時他們躲在山中七日,幾乎饑渴而死。
伯顏的主力大軍風捲殘雲般掠過江南大地,一路上攻無不克、招無不降,見證了傳說中天堂一樣美麗富饒的桃花世界,更陶醉於砍瓜切菜一樣輕鬆愉快的進攻之中。忽必烈要他慎殺,沒有什麼可殺的嘛,這回可真是我來、我見、我征服了。
李芾集全家于庭院,告以舉家殉國之意,他以酒相勸,盡醉之後,沈忠依令殺李氏全家,最後一刀,含淚砍下了李芾的人頭。
揚州之行仍然是遺憾的,他們根本沒能進城,城周四面貼滿了懸賞捉拿文天祥的告示,李庭芝許諾不論死活都有重賞。
這是多麼殘酷。
大難臨頭,各有活法。此前一直游移在南宋中上層官場無足輕重的文天祥沒有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和與他一起勤王的李芾一樣致力於殊死抵抗。
羅貫中是明朝人,《三國演義》成書要在一百二十年之後。要張世傑臨戰穿越取經,著實不近人情了。可偏偏對面的純陸地動物蒙古人瞬間就看出了門道。
有人持詩上告,元廷疑他有召賢復國之意,遂下詔賜死,時年五十二歲。
伯顏不滿意,但也沒拒絕。
她領導的政府不死,誰該死?
上寫:「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禮。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大小臣工,未嘗有一言以救國者。內而庶僚,畔官離次,外而守令,委印棄城,耳目read.99csw.com之司,既不能為吾糾擊,二三執政,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裡合謀,接踵宵遁,平時讀聖賢書,自許謂何?乃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亦何以見先帝!天命未改,國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並轉二資,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覺察以聞,量加懲譴。」
蒲壽庚于次月降元,不久之後盡殺趙宋宗室子弟數萬人,崖山海戰之後更遠赴重洋追殺趙宋遺孤。如此狠毒,不知是為了什麼。說到天大,不外乎流亡小朝廷搶了他些錢,值得這樣報復?!壞事做絕終有報應。在元朝,這條狗在幾十年之後變得不聽話了,蒙古人可不像宋人那麼手軟,直接滅了蒲氏家族,所有蒲姓人都被砍頭。
文天祥開始了他的第一段囚徒生活,更是第一次遠距離看著南宋的滅亡。公元1276年二月初五,宋恭帝率百官「詣祥曦殿望元闕上表」,舉行了投降儀式。伯顏取南宋太皇太后謝氏手書的降表,「諭天下州郡降附」,南宋至此在實體上已經滅亡。
南宋已滅,元軍決定班師,有人不同意。元軍漢人體系裡的第一大姓史家,大漢奸史天澤的長子史格堅決要求追殺南宋餘黨。蒙古人毫無興緻,元軍漢人體系裡的第二大姓張家接了這個活兒。
的確是低估了元軍的殘酷。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也不願意等著土與城平,一旦江南百姓把土背到城下,便被他們連人帶土一起埋了進去。
伯顏驚異,終於開始認真對待眼前這個宋朝人了。
不急,第一招,失約。
這個漢人很特別。伯顏想了想,理智人做聰明事,他不殺文天祥,但也不放他,乾脆扣起來,每天廢幾斤糧食而已。
這個逃跑宰相被陸秀夫挖了出來,他居然有臉乞求諒解,而陸秀夫也真的原諒了他,帶著他去見南宋皇室。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更荒唐的是南宋皇室不僅不追究他之前的各種混賬行為,居然還承認他是宋朝的首相……
並且他發現了陳宜中。
陳宜中在失約之後想到了逃跑,鑒於他的地位,他希望能組團逃。事不宜遲,他馬上帶著群臣去皇宮,勸謝道清遷都避禍。謝道清本不想走,架不住整個朝廷都想走,此時此刻,她毫不懷疑再拒絕的話,本就快走光的朝廷大臣立即就會拋棄她。
急怒攻心,太皇太后一把扯下首飾,摔在地上,把房門緊閉,誰來都不開。
此戰過後,戰爭的態勢明朗了,南宋再沒有成建制的機動力量阻止元軍。元軍再次分工,伯顏率主力直撲臨安,阿裏海涯攻湖南,宋都帶攻江西,一舉斷絕南宋東西紐帶,阿術折返向北攻揚州,阻止宋軍從淮東方向援救臨安。
元軍水師主帥阿術哈哈大笑:「彼可燒而走之也!」
漢奸家族的已故族長陞官了,郡王,不僅讓人想到了前廣陽郡王童貫。說來童郡王不管真假還是收復了燕雲的,呂樵夫對國家有什麼貢獻呢?他毀了襄陽、樊城。南宋當局當然沒有失心瘋,他們看中的是漢奸家族在元的地位,盼著漢奸們為南宋說點兒好話。
謝道清以老病為理由,在原皇宮內暫留。說來也是奇迹,自從被陳宜中氣著了自閉于寢宮之後;她真的哪兒也不去,連南宋滅亡了也巋然不動。
可憐戰時混亂,文天祥、苗再成都不知道夏貴的現狀。
文天祥的到來是最坎坷最艱難的。他被元軍押解去大都,走到鎮江段時逃跑,一行六七人連夜逃到了真州(今江蘇儀征)。真州守將苗再成開城迎接他,兩人密謀以淮西軍南下,趁元軍不備反攻臨安。這就要求兩淮宋軍通力合作,具體是李庭芝與夏貴。
唯一的軍方大佬張世傑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搞這一套,噁心不?!」
還有人這麼想嗎,這麼想的人都死了。
時人有詩一首紀念他:「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嗚呼夏相公,萬古名不朽。」
陳宜中指使言官彈劾陸秀夫,務必要把他趕下台,不然九_九_藏_書有太多的事根本沒法做。陳宜中在福州的陸地上做著非常熟悉的本職工作,卻被從海面上傳來的一個聲音給打斷了。
一切都化作雲煙。
臨安方面的漢人更能想事情,時局至此,仍然充滿了美妙的幻想。宰相陳宜中無論如何都覺得希望還是存在的,他派宗正少卿陸秀夫出使元軍大營乞和。條件低至納幣稱侄,甚至稱侄孫也可以。
朝廷雖小,五臟俱全。哪怕在流亡途中,工作仍然在繼續。首相陳宜中以身作則,打響了內訌第一槍。他看陸秀夫不順眼。
奈何誰都找不到陳宜中了。
追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
誰對誰錯沒有答案,問題是廣州突然間投降了,張世傑必須改變計劃,於是他順帶著「同意」了文天祥,可以為國家出力了,你去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在那兒建立根據地。
伯顏冷笑,他熟知南朝歷史,說出來的話每一句都像刀子一樣鋒利:「汝國殺我使臣,大元才興師問罪。吳越錢氏納國,南唐李氏出降,都是你國家以兵威逼迫所至,這時有何話說?汝國得國自後周柴氏小兒,今天亦於小兒失國,天道如此,尚何多言!」
與元軍接洽的事,落在了文天祥的頭上,這時他成了宰相。文天祥一行出城,在明因寺見伯顏。他身為狀元宰相,唯不願向異族低頭,甚至想以言辭辯駁迫使伯顏退軍。他問:「本朝承帝王正統,衣冠禮樂之所在,北朝將以本國為屬國,還是想毀我社稷宗廟?」
後世將張世傑、文天祥、陸秀夫評為「宋末三傑」。三者傑則傑矣,各自的軟肋弱項也著實明顯。於此國家淪喪種族危亡之際,三位仍能堅持本我毫不妥協,但張世傑除了本職業務方面短板嚴重之外,那顆心也著實不大平整。
伯顏同意了,雙方約在長安鎮締結和平。為了正式,伯顏要求南宋派出最高級別的官員,比如宰相。陳宜中作繭自縛。
終於要直面蒙古人了,這個以忠義面孔無畏反抗走上檯面的前學生運動領袖,最大的願望就是安全。怎麼辦?
臨安時期,他是首相,陸秀夫是宗正,天差地遠的身份。福州時期,他已隱身成功,混跡于茫茫人海,陸秀夫把他挖了出來,再次水深火熱。這仇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偏偏陸秀夫天天喊抗戰,大有不戰到最後一人絕不罷休之勢。
降元之後只多活了三年,所為何來?
文天祥開始了漫長多難的南返之旅。他們在燒毀的荒村中躲藏,在樹林中躲藏,隨從被元軍捉到,一行人餓得奄奄一息,被樵夫救活,由高郵稽家莊幫助,從海路到達了溫州,找到南宋小朝廷。
蒙古人所要的不過是緩和氣氛,南宋卻在積極準備,誰得誰失?伯顏下令進軍,前鋒抵達皋亭山(今浙江杭州東北郊),游騎已出現至臨安城北門外。
他是陸軍,水戰是徹底的外行。
高層該死而不死,死的自然是底層。先前與文天祥一起勤王的李芾以湖南安撫使、潭州知州的身份死守潭州,阿裏海涯強攻近三個月,潭州城一直在頑強抵抗,甚至將阿裏海涯本人射傷。三個月之後,城裡的武將們心虛了,他們試探李芾,說城裡的百姓會在城破后被屠殺,考慮到這個,是不是應該……李芾斷喝道:「國家平日厚養汝輩,正為今日!汝輩只管死守,勿思其他,再有敢言降者,定殺不饒!」
使者名叫柳岳。到了元營之後先道歉,從伯顏下江南開始,南宋不斷求和,元軍有時也會同意,派幾個元使南下,可是都被途中各地州縣的守軍給殺了。這種出爾反爾,像誘殺使者似的,怎麼說都理虧,南宋唯有道歉。
張世傑搖頭,一來這與他的計劃不符,泉州還不夠南,他還要繼續南下;二來蒲壽庚一直在元和南宋之間搖擺,古人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時南宋已經亡國,此人還這麼熱誠,物反常必為妖!
陳宜中泄氣,放過了陸秀夫。
流亡小朝廷忙著內訌,https://read•99csw•com元軍已經南下。十一月中旬左右,元朝陸軍自浙入閩,逼近福州。小朝廷的反應是不去看敵我雙方的戰力對比,不考慮勝負可能,直接逃跑。
夏貴以淮西之地投降元朝。
奈何謝老太太怒不可遏,把所有大臣都恨上了,再怎麼說都不離開臨安皇宮半步。
締結和約時間到,陳宜中失約不至。伯顏傻等了一會兒,覺得自己有點小傻,轉念之後心裏變得平和,因為南宋才是真傻。
文天祥是有原則的人,有至高理想的人,同時也是個現實的人。他能夠平靜地分析敵我實力,承認己方面臨的絕境。
杭州灣里張世傑灰心失望,率水師離去。他的部隊從此之後在南方海域散落,等待機遇。
夏貴時年已經八十歲,若是為貪生、貪富貴,又能有幾天享受?可他就是降了。因為他的投降,他在宋史中無傳,在元史中無傳。他一生中近二十余年與元軍角逐,攻略八方,戰阿術、敗董文炳、斗劉整、敵伯顏,南宋能以半壁殘山剩水苟且偷安,他出的力著實不小。
臨安迫在眉睫。
趙昰被封為益王,逃往福州;趙昺被封為廣王,逃往泉州。駙馬都尉楊鎮和二王的舅舅,以及陸秀夫組成了王府班底,保護他們離京南下。
直到臨近常州城。
禮畢,尹榖積薪遍戶,身穿朝服,望臨安方向朝拜之後,縱火自焚。全家老幼數十口,壯烈殉國。
很煩啊。
謝道清既驚且怒,她的心靈深處那些絕對不變的真理原則崩潰了。她不解,她生氣,於是她寫了份詔書,立在了大殿上。
整個江淮區域里的大將只剩下了李庭芝還在抵抗中,他的揚州是文天祥唯一的希望。可是李庭芝的回應是遺憾的,他密令苗再成殺了文天祥。
先說親王的逃亡。
最後的機會就這樣白白溜走,元軍終於兵臨城下,南宋朝廷想逃也逃不出去了。
常州的壯烈,沒能激起南宋的同仇敵愾之心,反而把軟蛋們嚇得更軟了。比如七天之後的獨松關,守將張濡棄關逃跑。這軟蛋是害死岳飛的主謀之一張俊的五世孫。這種軟蛋遍地都是,臨安終於絕望,他們派出了使者求和。
陳宜中的表現也加倍古怪,遷都與出海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躲避元軍,他應該是贊同派,可他卻反對。文天祥與張世傑成了少數派,沒有人響應,謝道清更不理會他們了。
種種原因,張彥、李庭芝皆失約不到,張世傑以一旅孤軍,與南侵元軍的水師對決。張世傑久在軍旅,心懷忠義,有著第一流戰將的某些素質,可是致命的弱點同樣讓人無語。
當年的六月,南宋小朝廷到達了福州,並且聚集了全部班底。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遭遇,都費盡了千辛萬苦,才會聚到了南宋正溯的兩位親王身邊。
樞密位文及翁、倪普兩人暗中指使言官彈劾自己,啟動罷官程序,這樣走就名正言順了。
五個月之後,謝道清抱病去大都,七年之後病死。
伯顏非常讚賞,還是漢人想事情周全。
衡州知州尹榖全家都在潭州城內,得知元軍在初一大舉攻城,城防將破,他不動聲色仍舊為兩個兒子舉行冠禮。有人勸他,都什麼時候了,還做此迂腐之事。尹榖淡然一笑,正是想使兒子輩以冠帶禮服見先人于地下啊。
李芾聞訊趕來,以酒祭奠,慨言道:「務實(尹榖字)好男兒,先我就義。」他在當晚大宴賓佐幕僚,縱酒訣別,以「盡忠」為當夜號令。
潭州陷落,之前常州陷落的一幕重現。宋人沒有被英烈之氣感染,群起抵抗,而是被嚇著了。袁、連、衡、永、郴、全、道、桂陽、武岡等州縣全部投降。
其實陳宜中倒也不是騙她,而是家財太多,整理打包太費時間,想在第二天一早走。忙暈了頭忘了通知老太太了。
宋人就是聰明!此時再不提什麼議和,而是直接出城獻傳國玉璽、降表,正式向元朝投降。降表雲:「宋國主顯謹百拜言:眇焉幼沖,遭家多難https://read.99csw.com。權奸賈似道,背盟誤國,至勤興師問罪。顯非不欲遷避以求敬全,奈天命有歸,顯將焉往。謹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四川、兩淮見存州郡,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伏望聖慈垂念,不忍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隕絕,曲則存全,則趙金工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
工程進度非常快。
伯顏很放鬆:「社稷必不動,百姓必不殺。」
常州知州姚岩、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死守常州,寧死不降。伯顏驚異之餘命令元軍攻城,結果大失所望,用正規手段攻了好多天,毫無進展。
這時他的官職是知臨安府,相當於南宋首都市長,他建議謝道清趁著臨安還沒有被圍困,把宋恭帝的兩個兄弟送往更遠的南方,以保留最後的火種。
戰爭屠夫本相暴露,還沒到臨安,實力不能過度損耗,伯顏下令搜捕常州周邊百姓,命令他們背土到常州城牆下築壘。常州宋軍面臨選擇,城上不阻止的話,土會越堆越高,直到與城等平;阻止的話,就得先殺光這些江南百姓。
這些士兵沒有回去復命,而是直接保著文天祥去揚州。
逃跑宰相陳宜中,名不虛傳也。
同時伯顏命令元軍抓捕漢人,扔進鍋里熬出膏油,再把滾燙的人油扔進城去。元人之殘暴,可見一斑。常州堅守兩個月之後被攻陷,姚訔當場戰死,陳炤與王安節收拾殘兵奮力巷戰。有人勸陳炤說東北門還沒失守,可以逃出去。
王安節被殺。
理由很充分,文天祥曾參与議和,又有江南宋兵逃入揚州,說元軍會派一個宋朝宰相來揚州招降。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與文天祥出現的時間、身份非常吻合。
張世傑大敗逃走。
他一定沒讀過羅貫中的小說。
之後來到的是張世傑,他帶著龐大的水師到來,給小朝廷以真正的安全感、存在感。
緊跟著張世傑又看文天祥不順眼,兩者之間幾乎什麼都正擰。張世傑打算向南方發展,沒有最南只有更南,最初的打算是在廣州落腳,成立政治新中心。文天祥主張北上,開府永嘉(今浙江溫州),這樣才能勉強稱之為國家。
船隊南下泉州,這裡有他們的既定目標——蒲壽庚。這是個阿拉伯大商人,任提舉泉州市舶司,三十多年裡掌管著南宋的海外貿易,是大商人、大官人,更是個大軍閥。眼下小朝廷物資嚴重缺乏,尤其是戰船,而這些正是蒲壽庚囤積無數的。
實事求是地說,元軍很寬容了,沒有像金軍那樣欺壓北宋君臣,也沒有像北宋滅亡時舉行傳統的牽羊受降之禮,連軍隊都屯駐在臨安城外,只派一小部分元軍進城入駐大內皇宮。
這位有福的、端莊的女士覺得話說到這份兒上了,但凡稍微有點廉恥之心的人都會幡然悔悟,進而為宋朝拋頭顱灑熱血,竭盡全力扭轉乾坤。
謝道清自理宗晚年一直把持朝政,連自己身處什麼樣的世界都不了解,連身邊的大小官員的精神內核都不了解,她不死誰死。
三月,伯顏入臨安,元軍滿載著南宋的戶口版籍、冊寶儀仗、車輅輦乘、禮樂祭器、圖書珍玩等器物,押解著宋恭帝、全太后、兩宮后妃、外戚、宗室、大臣、太學生等幾千人北上元大都(今北京)。
潭州在第二天凌晨時分陷落,李芾喚來親信將領沈忠。要沈忠先殺李家全家,最後殺其本人,李氏不受亡國被俘之辱!
絕大多數的蒙古人主張全速前進,一鼓作氣拿下南宋都城,一個漢人不同意。元朝漢人郎中孟祺說:「如果大軍馬上壓境,宋帝室必將遠逃閩南,那樣臨安城內會盜賊蜂起,臨安百余年的積蓄將焚盪無存。為今之計,要先安撫宋室,令其不會因懼而逃,假以時日,定會全取臨安。」
柳岳乞和,充滿了誠意。他說,南宋嗣君年幼,服喪未滿,自古以來禮不伐喪,元朝作為當世第一大國,不該做此等量小之事。況且之前都是賈似道專權誤國,兩國多有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