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九章 孤帆下東吳

第三十九章 孤帆下東吳

聽了孔明這番話,眾人仍是無法釋懷,反而愈加不安起來。
「哎——私誼暫且不提。其實我家主公常常要我同吳國君臣建立聯繫,商量共討曹操大計哩,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於是劉備命人去請孔明來。不大工夫,孔明來了,舉止穩靜地落座入席。
在派人赴東吳發送檄文的同時,曹操已經從水陸兩路向南部署了兵力:計點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人馬,謊稱百萬,西起荊陝,東至蘄黃,寨柵連綿三百里,水陸並進,浩浩蕩蕩向東吳壓來。
「玄德著實不知。」
劉琦同意此策,同時也表示了自己的想法:「不過最為安全的,莫過於皇叔先隨我一同進入江夏城,補充人員裝備之後再前往夏口不遲,你們看如何?毫無準備的前往夏口,只恐會有什麼危險。」
「孔明莫非指望會出現什麼奇迹才如此寬心的吧?」
在江夏城內,此事也數度被議論到,而每次,孔明總是不以為然淡淡地論說道:「吳遠曹近,故而說到底,我等三分天下的大願,必須聯合東吳以抗擊曹操方能實現。必須使孫、曹互相爭戰,削弱其勢力,我們才可以安邦定國,不斷壯大自己,才談得上實現真正的宏圖大願啊。」
劉備依舊一副茫然的表情:「哎呀,其實每次交戰玄德只要一聽見曹操殺來,早就抹腳溜走了,故此詳細軍情真的不曉得哩。不過,孔明應該比較清楚的吧。」
「玄德正想請諸葛孔明來與先生相見哩。」
卻說吳主孫權為綢繆鄰境萬一有變,早已屯兵柴桑郡(位於廬山、鄱陽湖東南)。眼見情勢愈加危急,於是召來號稱「東吳大賢」的魯肅,直截了當地問道:「如今東吳不得不表明自己的態度了:究竟從順曹操為上策,還是與劉備結為同盟為上策?這可是決定東吳興亡的重大方針啊。先生不必忌憚,只管將你心裏所想如實說來聽聽。」
逢此遭際,不由人不認命,命數運氣全仗靠了老天便是。對劉備來說,這一路https://read.99csw.com上忽喜忽憂、九死一生,宛如一個前程未卜的人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一樣,一任怒濤和暴風雨翻弄。
不管魯肅問什麼,劉備就是假痴假癲地裝糊塗,原來這都是孔明事先叮囑他的。
「曹操麾下謀士中,誰最得他重用?」
說到這裏,孔明又轉身問劉琦,東吳孫策死時荊州有無派使者前往弔唁,劉琦答稱沒有。孔明便笑著解釋:「各位請看,東吳與荊州是歷代的仇人,如今究竟然不顧前嫌派出使者,僅此一點足以看出,他並不是為了弔唁,無非是前來探聽虛實的密使。」
劉備並關羽等自然是心中大喜。船舷相接,劉備托著劉琦的手將他迎過來,眼睛里噙著淚水說道:「真難為賢侄了,危急之中,幸得你來相救。」
「在下只不過吳一介使臣,不過看在劉皇叔面子上,有一點我可以保證:只要皇叔滿懷誠意派人前去交涉,我家主公孫權決不會不為所動的。只是由誰擔任使節可千萬馬虎不得啊。」
「嗯,這可是頭等大事哩。」
「不好!怕是曹操的水軍追來了!」劉備大驚失色。
沒過多一會兒,小將的喊聲也隨風傳來。原來是特意從江夏城趕來接應的劉琦。
至少,孔明曖昧的語氣不能不讓人產生這樣的猜測。
劉備一行急急登上關羽備好的渡船,駛離危險的渡口。
「莫非我劉玄德命數已盡?」劉備哀嘆著,情不自禁又陷入絕望。
「為何軍師幾日前便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
「啊,看來老天沒有捨棄我劉玄德呀!」
誰也不曾料到,奇迹果然在數日之後出現了。
「那麼,」魯肅仍是接二連三地問道,「曹操眼下的總兵力到底有多少?」
「不是亮驕傲自大,東吳若不與我結盟,今後的生死存亡也勢難料定。假使我家主公劉玄德有朝一日放下自尊,不再倔強固執,順從曹操的話,自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之道,但對東吳來講可是最大的威脅,read.99csw•com曹軍南下的壓力將有增無減哪。」
這可不是劉備一個人的疑慮,劉備以下眾將無不心存懷疑。
再說曹操,被劉備如長蛇脫身逃逸而去后,不得已只得中途下令停止追擊,命各路散開的追兵到漢水畔會合。「若劉備乘虛進入江陵倒是一大後患」,於是曹操揮兵南下,奪取湖南,留下一部分兵馬,率其餘人馬迂迴荊州。
在劉備的一生中,這次的敗退之行可以說是最為慘重。
此刻東吳的一舉一動,可以說不僅關係到東吳自身的沉浮安危,即使對曹操百萬大軍以及偏居江夏的劉備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見眾人好生疑問,孔明於是答道:「東吳雖強盛,但是面對號稱常勝軍的百萬曹兵大舉南下,也不由他不膽戰心驚,加之東吳素以富強著稱,可惜實戰經驗甚少,對境外兵備之事也陌然不知。所以,我料他必會派使者前來說服我家主公,好在背後制衡曹操。」
「叔父!叔父!別來無恙?一向音信疏遠,實在多有罪過。今小侄特來拜見叔父,當面謝罪!」
其後,在後堂大開酒筵,劉備做東為魯肅遠道而來接風洗塵。
「可是,如何才得如願以償哩?」
因為這個緣故,劉備一行不止在長坂橋附近遭到痛襲,一直退到漢水渡口,曹軍都緊追不捨,令劉備受到前截后追,狼狽不堪。
「這個真的不得而知。」
這是懸在曹操心頭多年的一樁大事,只要對吳策略不能圓滿成功,他的統一霸業就絕對無法完成。
「諸葛先生現在何處?」
「諸葛先生,魯肅與先生之兄是多年的好朋友哪。」魯肅親切地同孔明拉起關係來。
對此,孔明的說法卻是:
「……先生何意?」
魯肅的回答非常慎重:「劉表新喪,我想我就以弔喪的名義前往荊州走一遭。」
幸得援軍天降,先前派往江夏的關羽從劉琦那裡借得一萬援兵,日夜兼程直插漢水,終於趕上了劉備一行。
「哦……先生同家兄九*九*藏*書諸葛瑾很熟啊?」孔明眯縫著眼睛,表情變得親睦熱絡起來。
孔明只得儘力撫慰劉備,並再三懇請道:「如今事情急要,不容拖延。亮願不辱使命前往東吳,還請主公下命發使。」
「若我東吳答應助劉,必惹惱曹操,豈不是對我愈加兵鋒相向么?」
「莫非先生心中已有屬意之人?」
關羽急忙走上船首,朝後張望。
今劉備、諸葛亮之輩龜縮于江夏、夏口一帶,仍欲作不逞之亂。予將率三軍疾迅游擊之,君亦可率吳軍會獵江夏,若取漁網中之魚,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
「這個嘛……倒是如何說哩?」
「趕快渡江,切勿遲緩!」
「眼下,下一步棋才是最最緊要的:夏口地處要害,且有水利之便,主公宜先到夏口屯駐,與曹操大軍對峙,堅守城池,以待時機,劉琦公子可自回江夏,與我家主公首尾相助,互為掎角,各自收拾軍器,整頓兵船。此乃萬全之策。」孔明說出了下一步的打算。
「起草檄文!」
曹操佔據荊州之後,便考慮起對東吳的策略來。
「請各位拭目以待,幾日之內必有東吳使者前來。那時,亮願隻身孤帆下東吳,憑我三寸不爛之舌,定使孫權與曹操開戰,並且江夏各路勢力不加入任何一方,只待分出勝負之後方才決定長遠的萬全之策。——所謂要戰必得打必勝之戰,此乃三歲小兒也熟知的兵法之基本哪。」
孔明的話雖說得鄭重而有禮貌,但言外之意卻不啻是對大國使節的一種脅迫。魯肅不由地心裏發毛,惶恐不已,誰也不敢斷定孔明所說的情形不會發生。
「此言非也。只因劉備勢力衰微,曹操才敢以大軍壓向東吳啊。若是劉備勢力強盛,成為曹操背脊之憂,曹操便絕不敢侵攻我東吳,甚至忌憚對我東吳一露兵鋒。即使聯蜀大策且留待後日決定,魯某出使一遭,也可親眼一探荊州至江夏一帶曹操和劉備兩方的實力,這可是主公定計策謀的重要前提啊。」
魯肅藉著九九藏書酒意,毫不掩飾地向劉備打聽起來:「魯肅素聞劉玄德向來為曹操眼中之釘,與他爭戰不休,卻不曉得曹操究竟是暗懷統一天下的野心?還是只不過滿足於自己的強盛?」
不一會兒,魯肅被引至迎賓閣。他先是按照外交使者的禮儀,向劉琦表示弔慰之意,隨後又向劉備贈送了禮物,稱「吳主孫權向劉玄德致意」。
從曹操來講,自然沒有期待僅憑這一紙檄文便可令東吳降服。雖說是外交,他也深知除了這樣的外交辭令外,還須具備說話的實力,「假使不從,自會以另一種方式說話」。
船上,關羽聞聽得糜夫人的死訊,重重地嘆了口氣說道:「當初會獵于許田時,我便要殺了曹操,哥哥卻死活不允。要不是哥哥死命勸阻,哪會有今天這般狼狽?」
江岸的守備兵往城中來報稱:「東吳重臣魯肅的船靠岸了,說是奉命代表吳主孫權吊劉表之喪,特意路經此地。」
「不錯,此次奉命出使之前還會過一面哩。本想先生若有什麼口信魯肅一定原原本本帶回去,只可惜此番公務在身,看來是無暇好好敘談了。」
「嗯,正是。所幸孔明先生的兄長現為東吳謀士,深得主公信賴,在下以為孔明先生親自去一趟東吳實乃最佳選擇,不知先生可願意?」
劉備和孔明都贊同:「如此甚好。」
曹操起先還只是命令部下數員大將追擊,後來經不住荀彧再三進諫:「此時不乘勢滅了劉備,再無這般良機了,一旦放走劉備,則如放虎歸山,日後必成大患。」於是又增派數萬騎兵馬,並親自下令:「不論劉備逃到何處,務必追殺之!」
魯肅勃然變色,不悅地詰問劉備:「在新野、當陽還有許多地方,你劉皇叔曾與曹操多次交戰,對敵人的情況怎麼可能一無所知?」
情勢危急之中,即使四齣搬動援兵,大多也是遠水難解近渴。而此刻援兵來得恰是時候,無非是孔明親自出馬,說服關羽和劉琦的緣故。不過如此一一道來的話,則等於是從自己的口九九藏書中誇耀自己的功勞,所以孔明不願細說。
見關羽憤然抱怨,劉備只得好言相勸:「話可不能這麼說哩。當初,為了天下大計,我等絕不可釀出什麼亂子,再說我對曹操也是惺惺相惜,故而才勸阻賢弟。倘若蒼天真的佑助我等,早晚有一天,總會再有機會一逞抱負的。」
——如何才能收服東吳?
於是,命令關羽率領五千人馬先行進入江夏城,確認沒有異樣之後,劉備、孔明及劉琦等大隊人馬方才入城。
終於,數日之後諸葛亮孤身一人與魯肅一道乘上下江的船,踏上前往東吳之路。
曹操命荀攸寫就檄文,自然是送往東吳的。檄文的大意是:
諸將不由地驚訝:孔明如何這樣巧也趕到這裏的?孔明也不多言,只是微微一笑:「我料著到這一帶應該能和主公等會合,所以盡起夏口(位於今湖北武漢附近)之兵馬,早早便等候在此了。」
荊州雖由鄧義、劉先等劉表舊部踞守,但因幼主劉琮已被曹操所殺,加上襄陽落入曹軍之手,城內軍心民心早已歸順曹操。「事到如今,我等還為誰而戰哩?」於是鄧義、劉先打開城門,爽爽氣氣地降了曹操。
聞聽魯肅此言,一旁的劉備早已大驚失色,深怕這是東吳的計謀。故此,魯肅越是竭力相邀,他越是不想答應。
只見遠處無數船隻順風張帆,如螞蟻般列陣前行,最前頭一艘船顯得特別巨大,劈開白色水波,疾迅而來。仔細一瞧,船首站立著一位年輕小將,身披白色戰袍,罩著銀色鎧甲,顯得英姿颯爽,正朝這廂使勁揮著手。
「歸途悄悄去趟江夏,面見劉備,將利害關係說清楚,再與他簽訂一個密約,保證東吳會助劉備一臂之力。」
說話間,江上忽然傳來一片喧叫聲和鼓聲,越來越近,河水也泛起陣陣漣漪。
孫乾也乘在另一艘船上。
江上又行一程,忽又見一簇兵船如箭飛似的追上來,先頭一艘船的船首上巍然立著一位高士,綸巾鶴氅,神采奕奕絲毫不遜武將。不消說,這人便是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