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太監童貫的突圍 第一節

第十三章 太監童貫的突圍

第一節

其中就有被稱為史上最能打仗的公公——李憲李公公。
儘管竇家兄弟一生馳騁沙場,戰功累累,但是卻依然不受士人們的待見,朝廷流傳的關於兩位竇大將軍的故事都是笑話。關於竇神興的是鬍子的故事。當時有一位很有名氣的畫家叫郭忠恕(後來被稱為界畫之祖),太宗趙光義聞其名召至京,並安排住在了竇神興的府中。郭忠恕本來是一個長滿鬍子的大帥哥(宋人以鬍子長為美,如蘇大鬍子東坡),到了竇府,卻把鬍子剃得光光,竇神興不知其故,問郭帥哥為何突然剃鬚,郭畫家說學你啊,竇將軍不是沒鬍子嗎?說完大笑。
在這之中,太監集團一直是璀燦的「政治明星」,也是中國歷史舞台上的風雲群體。從秦帝國趙高,東漢的十常侍,蜀漢的黃皓,唐朝魚朝恩李輔國,太監集團非常活躍,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到了帝國的中後期,一方面是武將越來越受抑制,武將離政治權力中心越來越遠;另一方面,太監勢力卻慢慢膨脹。太祖開國之初,掖庭給事https://read.99csw.com不過五十人,而到了仁宗朝時,這一數字增長為一百八十人,帝國的太監隊伍則達到了四千餘人。到徽、欽時代,數量就更多了。太監們更為頻繁地參与到帝國的軍事行動中來,神宗大舉五路北伐西夏之時,領軍的五路大將,竟有兩位是太監。
竇胖子到了并州表現非常出彩,派兵屢襲山賊,前後破山寨三十六個,斬首達千余級,大獲鎧甲、牛馬、駱駝,向老闆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竇神寶雖然體型肥胖,打起仗來卻很英勇,他還是個小太監的時候,就跟隨太宗趙光義出征太原,攻城戰中竇胖子一馬當先,和士卒們一起攻上了太原城樓,並中箭掛了彩,得到了趙光義的賞識,為了進一步鍛煉竇胖子,趙光義派他監并州戍兵。
而竇神寶轉戰邊疆幾十載,宋人的筆記閑談中沒記下他多少英雄事迹,倒是老拿他那肥胖的體形說事。其中一則就記載說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的時候,汗水泛濫,趙光義派澤州九_九_藏_書禁軍統領梁迥率領三千兵士去堵塞決口,參加抗洪救災搶險的還有當時還是黃門小太監的竇神寶和初出茅廬的青年將領李繼隆。梁、竇、李三人來到河邊渡船,河邊小船兩艘,一好一壞,論體形,梁、竇二人都是大胖子,自然不能同坐一船,論資歷論官階,梁迥自然比竇、李二人高出許多,所以梁迥獨坐一艘好船,而竇神寶和李繼隆坐上了另一艘壞船。結果是船到河中,竇大胖子太重,加之船是壞船,沒走多久就滲水散架了,竇、李二人差點喪命,幸虧在激流中尋到了一棵老樹,救了兩人的命,也為帝國挽救了兩位傑出的軍事將領(李繼隆為北宋初四大名將之一)。
竇氏兄弟出身宦官之家,其父竇思儼(養父)是五代北宋初期的宦官,官做到皇城使,竇氏兄弟子承父業,也都凈身做了太監。
竇神寶在西北和党項人對抗了幾十年,絕不比同時代的任何名將遜色,後來和其父一樣,官至皇城使,活到了七十一歲。
趙光義後來又派他去夏州。在夏州,竇九九藏書神寶率兵大破反叛宋廷已久的岌伽羅膩等十四族,「焚其廬帳,斬千余級,虜獲甚眾」,名震邊陲。
在中國封建帝國時代的權力最高層,圍繞著皇權,有幾種勢力盤根交錯,相互制約,共同奏出一曲權力交響樂。
除了竇氏兄弟,比較有軍事才能的太監還有王繼恩。當初趙匡胤駕崩后,原本皇后命王繼恩速召皇子德芳入宮,料理後事,可是他卻徑自去南府宣召趙光義,為太宗登基立下大功。王繼恩在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伐時是三路北伐軍的後勤部長,後來又被趙光義任命為劍南、兩川招安使,率軍分兩路入川,鎮壓王小波、李順起義,俘虜了義軍領導李順。此時的王繼恩已做到宦官的最高品級昭宣使(正六品職官),為此趙光義特設了一個新的官品宣政使,特別授予王繼恩。
竇神興受此恥辱,當然很委屈生氣,自然把狀告到了趙光義的耳邊,趙光義對郭畫家的印象分頓時低了很多,打狗也得看主人吧(何況竇神興是一隻如此威猛的狼犬)。不久,郭九九藏書畫家犯了一個小錯,老趙就把他流放登州。郭畫家後來死於半途。
趙家皇帝對於武將的防範與猜忌,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常常派出文人或太監(以後者為主)到軍隊任監軍,賦予了監軍更多的權力,監軍常常可以代替主帥作出軍事決策,這為太監勢力走上軍事指揮官位置提供了溫床,也使帝國的太監隊伍出現了很多的優秀軍事人才,《宋史·宦官列傳》中載入青史的北宋宦官共四十三人,其中領兵立邊功者達二十七人。
竇神寶後期的軍事生涯主要是與党項人的救星和戰神李繼遷對抗。早在宋廷想利用党項人來對付契丹人時,熟悉西北邊事的竇神寶就向朝廷上書,說党項人狼子野心,早晚成為朝廷大患,需多加防範。後來李繼遷叛宋,竇神寶在西北率兵與其進行了長期的鬥爭,至道初年(公元995年),李繼遷率兵攻靈武城,竇神寶率兵堅守。西夏人圍城一年多,其間還發生地震達兩百多天,竇神寶與李繼遷在靈武城下不斷的地震中上演了一出出的攻防戰,但最終以李https://read•99csw.com繼遷選擇撤退而告終,竇神寶一戰而驚天下,並以戰功拜西京作坊副使。
然而在北宋帝國,無論是后戚勢力還是太監勢力,抑或是邊鎮割據武將勢力,幾乎一下從帝國的權力舞台上消失,舞台上幾乎是士人集團在唱獨角戲。
雖然開國名將如雲,但竇氏兄弟還是憑藉自己的軍事天賦在軍界打拚下了一席之地。竇神興曾經領禁衛軍征伐南唐,做到了左領軍衛大將軍的高級軍職。而其弟竇神寶,則成為帝國軍界的一段傳奇。
帝國初期,在軍界最風光的是竇氏兄弟竇神興、竇神寶。
這幾種勢力分別為:皇親、后戚、太監、士人(唐以前為門閥,唐以後為科舉文人)、邊將(邊鎮割據的武將勢力)。
北宋帝國的太監們在政治舞台上風光不再,北宋一朝,宦官們的官位品級都比較低,與前朝同行比起來,待遇區別也很大,而他們想獲得在舞台上機會不多的演出機會,只有唯一的一條途徑——搶本已沒落的武將們的飯碗。
用開國始祖趙匡胤的話說,這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