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篇 中華文化下的四大商幫 第11章 徽商

第三篇 中華文化下的四大商幫

第11章 徽商


整個清朝由徽州出的狀元高達19名,幾乎佔了所有狀元的17%。
結果老天爺究竟還是眷顧了徽商,1371年,明朝剛成立不久時,就有個很好的機會讓徽州人發現了。當時明朝在邊關建立了9個戰略要地,這9個裡面有4個在山西,所以山西借地利之便首先得開宗之機。國家叫商人運糧食,當然要給他一點好處,就給他鹽引,這個鹽引非常重要,一個鹽引平均300斤鹽巴。你只要把糧食送到邊關去就給你鹽引,你可以去換鹽,然後去賣。我算了一下,1引等於300斤,1斤賺多少錢?1斤賺30文,所以300斤乘以30文等於9000文,也就是9兩白銀,一個引可以賺9兩白銀。那麼1萬引呢?9萬兩白銀。
叫做無典不徽,就是干典當的幾乎都是徽州人。但除此之外,徽商還幹了什麼?還賣茶葉。當時整個清朝乾隆皇帝時代,我們中國的出口貿易順差大概是85萬兩白銀,其中最大的出口就是徽州的祁門紅茶。大家知道不知道,2010年我們上海要辦世博會,其實我們徽商在1915年就在巴拿馬參加過世博會,而且徽商參展的祁門紅茶還拿到過一個金獎。還有干木業,做皇宮木材的採購。例如崇禎七年(1634年)重新修皇宮時就把這個特權給了徽州人。讀者可能很好奇,為什麼都給徽州人做?那就是我前面講的,徽州集團通過考進士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以徽州整個大家族為主的這麼一個集團。他們在朝廷裏面做官,對於所謂的鹽引、所謂的木材,甚至各種行業都是朝廷裏面這一批徽州幫在支撐著。朝廷有人說話,因此徽州幫在內外幫扶之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優勢,這就是徽州人念書的目的,為了光宗耀祖。我相信,徽商對於治國平天下似乎不太感興趣。但是更有意思的是,整個徽商集團在這種儒學的影響之下,對於建造各種牌坊特別有興趣。舉個例子,乾隆年間有一個鮑氏家族,在唐越縣建了7座氣勢宏偉的牌坊,這就是程朱理學「忠孝節義」思想的體現。這個忠孝節義,「義」是樂善好施。例如在洪澤湖、長江、淮河經常鬧水患,鮑家總共捐了6萬石的稻米、4萬石的小麥,還有白銀300萬兩。因此朝廷褒獎他家樂善好施,於是鮑家又建造了很大的牌坊,非常豪華,非常浪費錢。更有意思的是徽商建了6000多座巨大的祠堂。徽州人常說的他們最大的事情就是要建祠堂,沒有祠堂就沒有宗,沒有宗就沒有族,因此花了很多很多的錢建祠堂。花了多少錢呢?胡忠縣家族有個胡氏祠堂,在明朝嘉靖年間的一次維修當中就花了1300萬兩,也就是相當於用了10艘鐵甲艦去做這個玩意兒,還不是建,只是修,多豪華。
徽商身上的文人情結,在大把金錢的支撐之下爆發了出來,他們不僅造就了揚州八怪,也造就了徽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為京劇的出現做了鋪墊。而當像戲曲、書畫乃至所謂「痩馬」被無節制地推向奢靡的極致,潛藏危機的腳步聲也就越來越近了。
背景提示
當時在這個階段是以山西為主,因為4個邊關都在山西,因此山西人有最好的機會拿到鹽引去買鹽,徽州人跟他們競爭很難,徽州只有兩淮鹽場,而山西有很多鹽場。最後徽州人得到了什麼機會?這個制度越來越腐敗,最後變成這樣子了。這些把糧食送到邊關的人拿到鹽引以後,不需要他本人去鹽場拿鹽,他可以把鹽引賣九-九-藏-書給二道販子。這個時候徽商的機會來了,他們撤到兩淮鹽場,高價買鹽弓丨,拿這個鹽引到處去轉賣,因此做成二道販子。後來明朝實在撐不下去了,送糧到邊關的人不需要去買鹽,因此很多貪污腐敗出來了。所以弘治二年(1489年)乾脆取消,也不用送糧食了,你拿錢買鹽引算了。這個時候徽商已經積累了很好的財富基礎,所以你叫他拿銀兩出來買鹽引他高興得不得了,成就了這批鹽商,也成就了這批徽商。
他們的富足由此也養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業。

一、大徽商江春

那麼,徽商這個成功的商幫有什麼過人之處?他們的精神世界和經營策略都是怎樣的?是什麼成就了他們的成功,又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沒落呢?
徽商一旦發跡,買房置地似乎成了他們擁有財富后最熱衷於做的事情。如今,從這些保留下來的牌坊、祠堂和民居中我們也能感受到當時徽商的興旺。在明清,徽商的鼎盛時期,他們憑藉巨額財富,構築了大批園林,到全國各地購置房產,而且徽商還善於模仿各地的名勝建築,把天下的美景融合到自己的建築藝術中。
所以大家請看,我們整個徽商的發達就是因為鹽,但是徽商沒有做所謂的資本轉換,他們沒有把這些鹽業的資本、商業的資本轉化成當時流行的產業資本,沒有建工廠,最終導致徽商的全面垮台,很可惜的。這就是徽商的歷史。
讀者知道不知道安徽人過去是多麼的輝煌,你能想象嗎?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看電視劇,乾隆六下江南,你們猜都是誰在接待他?安徽人,安徽的大鹽商,叫做江春,是他接待的。他最後被封為一品光祿大夫,甚至參加了18世紀乾隆皇帝辦的千叟宴,安徽那個時候的輝煌是不可想象的。當然,現在的安徽,在經濟方面遠遠比不上當初徽商的那個吋代。可是徽商為什麼會如此之富裕?到最後又消失於平淡呢?而且現在再看不到徽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什麼作用呢?爬山、過河都要。更重要的是,你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上弔。那麼這是什麼個性啊?這個很重要,代表徽州人吃苦耐勞,而且是破釜沉舟的這麼一群人。好,那麼我把整個徽商重複一遍,徽商的本質就是儒商,這呰儒商本身是一群思想僵化,但是具有徽駱駝精神的人,吃苦耐勞,思想僵化。像這種吃苦耐勞、破釜沉舟、非常有決心做生意光耀家族的人,由於思想僵化,他會走上一條什麼路呢?這個特有意思,而且我發現我這個理論解釋起來非常清楚,那就楚——缺乏思想創新的商幫不論多麼輝煌,最後一定會沉淪,而且沒有其他的可能。
阻儈將這些女孩子買來以後,就從小對她們進行訓練,使得她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訓練好了之後,這個阻儈把揚州的徽商請過來,就像你們去夜總會一樣,把這些瘦馬叫過來站一排,讓這些商人們品頭論足,看看你的皮膚怎麼樣,行了就帶回家做小妾。還有很多瘦馬最後淪為妓|女,像陳圓圓就是瘦馬出身,特別漂亮。這麼腐敗的事是從誰開始的?就是從我們徽商開始的。我講到現在,你有沒有看到任何關於說徽商在這個時刻是勤勤懇懇把這些錢投資在最有生產價值的地方的內容,有沒有過?沒有過,基本上就是吃喝嫖賭,花天酒地。我覺得這八個字形容徽商是最恰當的,多可惜。他們怎麼垮的呢?
從明朝開始,在揚州一帶,出現了大量經過專門培訓、預備嫁給富商做小妾的年輕女子,這https://read.99csw.com些女子以瘦為美,個個苗條消痩,被稱為「痩馬」。而當時痩馬的出現其實是與一代商幫的興盛有著緊密聯繫的,這就是被稱為「一代儒商」的中國商幫——徽商。瘦馬與儒商,進步與守舊,興起與沒落,許多看似矛盾又合理的亊情都發生在徽商的身上。

三、吃苦耐勞的徽駱駝

背景提示
太可惜了,這麼多的錢,從來沒有轉化成一個現代化的產業資本,基本到了徽州人手裡面就完全浪費掉。乾隆六下江南,接待他的江春同志,他的身份是總商,什麼叫總商呢?就是專門管理小鹽商的人。當時兩淮鹽場分8個總商,1箇舊鹽引不是要給鹽商配9個新鹽引嗎,完全由這8個總商控制這些小鹽販,等於是朝廷的事業單位的意思。那麼他就擔任這個總商,有錢的不得了。
人們考證之後發現,徽州做典當行業的特別多,這個典當行業應該叫朝奉,比如在櫃檯上面收貨買賣的人應該叫朝奉。但是江南人喜歡叫做徽老大,這個「老大」的發音和「駱駝」一詞在江南的發音差不多,徽老大就變成了徽駱駝。還有一個說法是,徽商出去做生意的時候喜歡背個麻布袋,背在背上像駱駝一樣。這個麻木袋放什麼呢?徽餅,還有三條繩子。這些繩子很重要,叫做「出門身帶三條繩,可以萬事不求人」。
徽商從鹽裏面賺了錢都幹什麼了?乾的事情都讓人非常失望。第一件,幹當鋪。很多徽商開當鋪,心裏覺得安穩、踏實。而且徽商幹當鋪還乾的挺好,比如南京有500個當鋪,徽商和福建人爭奪這個地盤。福建人開當鋪收的利息是3?4分,而徽商是1分,由此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典當集團,所以到了最後歷史怎麼評價?
他和朝廷的關係之密切是不可想象的,他親自接待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去吃喝玩樂,其間這麼大的花費都是由徽商江春同志負責的,他老了以後被賜予一品光祿大夫的頭銜,大概就是享受正部級的待遇。可見當時整個徽商的輝煌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徽商從鹽裏面賺的錢都幹什麼了?

作為徽州茶商的後裔,胡適對家鄉人的商業活動了如指掌。他說,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吃苦耐勞,累積點資金,逐漸努力發展,有的就變成富商大賈了。駱駝是一種能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動物。直到今天,安徽人仍然在文化尋根中用徽駱駝自勉。在他們看來,將徽商稱之為徽駱駝,代表著他們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開拓進取精神,而我則認為,歷史上的徽駱駝有著一脈相承的思想淵源,這種淵源是什麼呢?

背景提示

由於徽州是朱熹的故鄉,因此它具有文風特色。在明朝跟清朝兩個朝代,考上進士的人數在明朝接近總數的2%,清朝也是一樣,而整個清朝由徽州出的狀元髙達19名,幾乎佔了所有狀元的17%。這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可是你如何把這種所謂官本位的思維融合在徽州人的思想里呢?可以這麼講,徽州人是以家族榮耀為主,但是對於功名的追求非常上心,而其目的還不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而是為了榮耀家族。但是,一旦進人官場之後,經濟實力是非常重要的,你很少見到說一個清官可以成為一個幫,不太可能。因此經濟實力能夠讓這個集團在整個朝廷裏面占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這是一個儒商結合九_九_藏_書體。這些人有什麼樣的個性?我覺得胡適的一句話講得特別好。他說,努力做「徽駱駝」,徽駱駝基本上可以當成徽商的基本個性的描述。什麼叫做徽駱駝?
徽商的興敗中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到了大概1617年左右,明朝突然提出了一個新的制度,叫做推行綱法。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收稅是個大問題,很多人拿了鹽引以後也不知所蹤,政府最後得不到什麼好處。很多人拿了鹽引也不給足錢,對於朝廷而言是損失稅收的。所以到了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朝廷改變了推行綱法。就是把你們這些有鹽引的商人叫過來,登記成冊,就是你們了,你們拿的1箇舊鹽引,朝廷就配9個新鹽引給你,這就是所謂的10綱;可以世襲。如果簿子上沒有的人就不能做鹽,就是為了朝廷稅收,簿子上寫得很清楚,我到時候每年向你收稅,你跑不掉。這樣更肥了徽商,他的舊鹽引最多。因此按照這一比例分配,1箇舊鹽引可以配9個新鹽引,他們一下子就發了,徽商就是這麼起來的。

徽商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傑出的商幫,僅靠徽駱駝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成功與當時朝廷的一個新政策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政策讓徽商的命運發生了神奇的逆轉,讓他們在艱難的生存中等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那麼,他們等待的、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呢?
他們創造了獨特的建築風格。
徽商的成功與晉商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基本都處於貧困的山區,大部分人主要靠種地維持生計,生存條件的惡劣讓他們走出了一條險峻的出路,這就是經商。從東晉開始,就有了徽州人經商的記錄,而清朝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今天的安徽省黃山市,宣城的績溪縣以及江西省的婺源縣,在清朝時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財富團體,他們的代表人物是胡雪岩,而這些在當地創造了奇迹的一代人被後人稱為徽商。

四、徽商的鹽巴商機

背景提示
他什麼都不是。
徽州有很長的歷史淵源,它是朱熹的故鄉。我們看看,徽商到底是什麼樣的經商思維?可以這麼講,徽州人應該是以程朱理學為族規,也就是說儒家對這種家國之間的倫理排序非常注重。比如說「父母在,不遠遊」,父母還活著的時候不要到處東跑西跑,強調一個家的完整。所以在儒家,尤其到了朱熹,非常強調在修身的基礎上,自己要做好齊家,然後才能治國,才能平天下。但是能夠治國平天下的畢竟是少數人,因此對於社會大眾時言,齊家所形成的家族觀念變得異常重要。這就是當時徽州人的背景,而且他們思維極其僵化,基本上奮鬥的目標是以家族的榮耀為基礎的。
紅頂商人胡雪岩富甲一方,為什麼最後落了個破落抄家的下場?
背景提示
背景提示
當時我們查了一下,每一年兩淮鹽場要出140萬引的鹽,按照我剛剛提到的比例計算,1引是9兩,所以9兩乘以140萬引,也就是一年兩淮鹽場就可以出1200萬兩白銀。可能各位讀者都不太了解1200萬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告訴你,1兩白銀可以買100斤米,可以到五星級酒店吃一頓。當時的一品大員一年是180兩白銀。那麼大家知道了嗎,1200萬兩意味著什麼?清朝末年的北洋艦隊,一艘鐵甲艦值120萬兩,也就是兩淮鹽場一年可以出10艘鐵甲艦。

二、徽商的家族榮耀

九*九*藏*書
那麼,除了「青山綠水、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外,徽商還養活了哪些傍其生存的行業?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沒落又說明了什麼呢?
中國商幫中只有他們被稱為儒商。
徽商曾經是因生計艱難而沖破世俗,踏入商途的,這時的「徽駱駝」充滿了勇敢進取的精神。但是,當擁有了巨額財富之後,他們又返身向傳統尋求歸宿,一旦面臨劇變,徽商的致命弱點就暴露了出來,那麼,是什麼直接導致了徽商的垮掉,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成敗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徽商是因為鹽起來的,從明朝開始起來。那麼他們是怎麼垮的呢?也是因為鹽而垮,在這個過程中,根本看不到這個商團有任何的反應,有任何應變的能力,他們差極了,遠遠比不上晉商,晉商先做鹽,跨了之後再做票號,我們徽商一垮垮到底。因為1832年,也就是道光十二年,改綱為票,即綱法改成票。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你直接到我們稅務單位交稅就好了,之後給你一張鹽票你就可以去搞鹽。到此,以前的壟斷經營權到了道光十二年完全廢除,你有錢就可以做鹽巴的生意。這樣一來徽商哄然垮台,再也沒有了。而且道光末年又碰上太平天國之亂,徽州人在江浙一帶搞當鋪生意、茶葉生意的,剛好碰到太平天國起義。而且呢,錫蘭也好,印度也好,也產茶,它們的茶和祁門紅茶競爭,所以太平天國妨礙你做生意,還有印度跟錫蘭來的紅茶與你競爭。這麼一搞下來,徽商徹底垮台,轉眼之間就消失無蹤了。因此,你們今天看到的這麼多東西都是歷史遺迹了,這就是我們徽商的水平。到了清道光年間之後,基本上沒有徽商了,最後還出了一個胡雪岩,安徽人把他列為徽商,浙江人把他列為浙商,歷史上把他定位為商聖,而他是一個標準的投機倒把分子,他一生只幹了一件事,就是結交權貴、投機倒把,他也搞過蠶絲,最後失敗了。他是怎麼發的呢?我不想花太多時間談胡雪岩,我這麼說吧,胡雪岩之前,道光十二年(1832年)之後徽商已經垮了,他只是最後的這麼一個迴光返照,我根本就不承認他是商聖,他是小個體戶,就是一個逢迎拍馬、投機倒把的小商人。
背景提示
那麼,徽商成功與敗落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他們的興衰能給後人哪些啟示呢?
那麼大家看看,你學識基礎有了,朱熹理學文化有了,個性條件也具備了,那麼徽州人在等什麼?就在等一個機會。有吋候機會是很重要的。俗話說得好,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靠燒香(陰德),五讀書,命不好的人是玩不轉的,就看徽州人命運如何了。
所以,徽商基本上來源於徽州,就是今天安徽省的黃州市。到了宋徽宗的時代,用他的「徽」字給這個地方取了名字叫徽州,因此一直流傳下來。我每次想到宋徽宗的時候就替他感到可惜,這個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卻是很差的執行家、管理者。所以,大宋王朝(北宋)就基本葬送在他手裡。但他的藝術修養之高是不可想象的,連書法都可以獨具創新(瘦金體)。他那個時代,有一個很出名的藝術家張擇端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上所顯示商業資本的繁榮、奢侈、浪費,就和後來的徽商水平差不多。所以這是我對徽商最大的感觸。
背景提示
還有,另外一個叫做葉家祠堂。大家看過《卧虎藏龍》沒有?有部分戲就是在這裏拍的。讀者們再回https://read.99csw.com憶一下《卧虎藏龍》電影中的大宅院,非常宏偉吧,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個就是徽州人建的祠堂。當時明朝只准老百姓建3000平方米的房子。這對這些有錢人來講實在太小了,但是你是老百姓啊,你又不能建得很大,怎麼辦呢?徽商就開始做各種雕塑。
以木雕為例,一所不過3000平方米的房子,光是木雕就由20個師傅做了4年。窗戶基本都是木雕。然後還有磚雕,不是一般的磚頭,上面還刻著花紋。院子是小橋流水,上面有石雕。陳祠堂貼的黃金就高達100兩,籌建成本大概是60萬兩白銀。此外呢,比如說建園林,那個更不用說了。他們有各式各樣的園林,建園林的目的就是私人會所,讓領導來家裡玩,這個習慣倒也流傳至今。另外還有炒地皮,我以鮑氏家族為例,鮑氏家族遠在揚州,為什麼在揚州呢?因為當時的揚州是貨物集散中心,因此使得這一批徽商跑到江蘇揚州去幹事情,我們可以這麼說,當時在江蘇的揚州基本上是徽商。我們查到的數據就是,鮑氏家族在徽州就購買了2000畝(義)田,不是幫助老百姓,是幫助自己宗族的。所以當時揚州就是一個最奢侈、最繁華的人間天堂。其實我想很多人都很羡慕當時的繁榮,就連我都想到那裡去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情況。而除此之外,徽商還花了大量的錢在一些玩物喪志的東西上面,比如女人、琴棋書畫。我舉幾個例子,有兩個被稱為「揚州二馬」的人,是兩兄弟,姓馬,都是大鹽商。他們搞了個小玲瓏山館,佔地面積非常非常大。雖然名叫小玲瓏,但是一點都不小,大的不得了。而當時所謂的揚州八怪,不是長得怪,是文風怪,揚州八怪就在這裏待過,幹嗎呢,畫園。比如說鄭板橋同志,他就是八怪之首,他是最善於畫竹子的。
明朝中葉以後至清朝道光年間的300餘年,是徽商最為鼎盛的時期。鹽業、典當業、茶葉、木材等就是徽州商人熱衷於經營的四大行業。徽商之富可謂富可敵國,就連乾隆皇帝都慨嘆「富哉商乎,朕不及也」。擁有如此巨額的資金,似乎足以打造一個不朽的產業帝國,然而,這一幕我們並沒有看到,大量的資金卻打造出了一個叫做「揚州瘦馬」的江南頂級美女品牌和極盡奢華的建築風格,那麼,徽商的錢到底是怎麼使用的呢?他們為什麼對這些如此熱衷呢?
他們生活的奢侈程度甚至可以與皇家媲美。

五、徽商的奢侈荒淫

再看看徽商還怎麼奢侈,他們還請戲班子到家唱戲,這種事我們現在也常干,當時很多徽商辦什麼慶生晚會,就常常請名角,比如說唱一出《牡丹亭》,他們給的小費是16萬兩白銀,《長生殿》40萬兩白銀。還有一個,叫瘦馬。比如《桃花扇》裏面的李香君,她就是瘦馬。還有陳圓圓和顧橫波,也都是。什麼叫瘦馬?瘦馬就是楊州「夜總會」里的名妓。當時由於揚州這些徽商做得太好了,錢都沒地方花,就去包小姐,咱們現在乾的事當時他們都干過。有一種人非常有趣,叫做阻儈,這是一種職業,他們本來是買賣牲口的,最後世道不好,不買賣牲口了,買賣人。這些人到農村挑很多身材苗條、皮膚好、臉蛋好的女孩,由於他是做牲口的,所以把這些瘦廋的女孩子取名叫瘦馬。這個「馬」很有意思,馬子,也是女人的意思。這個話在東南等地,包括在台灣都是常用的。「介紹一下,這是我的馬子」,就是我女朋友的意思,這個名字就是從那時候來的。

六、徽商的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