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篇 中華文化下的四大商幫 第12章 浙商之一:湖商

第三篇 中華文化下的四大商幫

第12章 浙商之一:湖商


今天在高樓林立的上海,我們還可以找到一些精緻幽雅的花園洋房,這些19世紀留下來的城市風景,有很多就曾經屬於湖商。湖商們不約而同的也是最大的一筆投資,就是以上海為中心,輻射杭州和湖州的房地產產業。
一直以來,中國的蠶絲都是歐洲市場的搶手貨,在歐洲人眼裡,輯里蠶絲是他們需要的最好原料。於是憑藉著手中上好的蠶絲,湖州商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收上來的蠶絲賣到廣州商人手裡,穩穩地賺著不多不少的差價,但是當貿易的市場呈現在湖商面前時,安逸的湖州絲商開始在內心泛起波瀾。1843年11月,上海開埠,劉記絲行的老闆劉鏞首先走進上海,開始直接與外國買辦交易,在短暫的時間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與此同時,湖州絲商們紛紛放開束縛,走進上海,創立自己的事業。當年敢於走出南潯、走進上海的舉動意味著湖商敢於創新的經營理念,走出的這一步成就了湖商的成功。

三、湖商的巔峰時刻

整個上海的浙商裏面,湖州商人由原來1911年所開的工廠、公司占所有浙商的一半,變為1927年之後的1/4,可以說是大幅衰退,為什麼?他們碰到了什麼事?兩件事。

五、湖商的投資短視

湖州商人的發跡史和徽商差不多,也就是徽商垮台之後,湖州商人起來了,因此在清末一直到民國初年這個階段,是以湖州商人為主。他們是怎麼發跡的呢?
湖州地處浙江西部,是著名的水鄉和魚米之鄉。古語云:「蘇湖熟,天下足」。自唐宋以來,湖州就是全國的主要產糧區。可是從19世紀開始,湖州境內方圓不過十里的小鎮南潯,突然形成了一個商業團體。這個團體曾經富甲天下,輝煌一時,被人們稱為「湖商」。相對於其他商幫來說,湖商的生活非常舒適。晉商的發跡是因為票號,徽商靠鹽,那麼湖州商人是抓住了什麼機遇導致他們的成功呢?
背景提示
背景提示
當年,富起來的湖商沒有抓住振興民族工業的機會,卻將大量的資金流向捐官買爵、修園建樓等非經營性的領域。這隻能https://read.99csw.com說明湖商的投資存在短視的問題。可是20世紀30年代,一夜之間,大量的湖商破產倒閉,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比如張靜江好了,他的爸爸用10萬兩銀子給他捐了一個江蘇候補道台,幾年後他當了外交部的一等參贊,有一次隨欽差大臣孫寶琦出使法國巴黎,在船上遇到了孫中山。孫中山就講他的革命理論,把張靜江講得很感動,說「我幫你」。可是我怎麼幫你?你打電報給我的話不太方便,所以你最好找你的朋友打電報來,寫ABCD,A是1萬,B是2萬,依此類推。到了1905年,孫中山開始搞革命了,手中缺銀兩。孫中山同志說,拍個電報給張靜江吧。這個電報按照歷史上講是胡漢民拍的。可是孫中山就是這麼個性的一個人,還真拍了。他寫什麼呢?ABCDE,寫A太少了,寫E又太多了,就寫個C。沒過幾個星期,張靜江匯了3萬法郎給他。當時一個法國工人一個月才賺200法郎,等於是把一個工人十幾年的薪水匯給他。而孫中山食髓知味,又拍電報去了。這次不好意思借多了,用A或者B1萬2萬地匯,慢慢匯回來。到最後,張家在上海開的通運公司,因為孫中山的革命而正式宣告破產。
背景提示
背景提示
但是湖商和徽商的不同在哪裡呢?不同之處在於徽州是個非常貧窮的地方,徽州的山多地少,所以養成了所謂「徽駱駝」的精神,吃苦耐勞,可是湖州不是。湖州人比較懶散,當時的人都批評湖州人說,此地的人們嬌惰成性。也就是說湖州的子弟嬌嬌弱弱的,而且乾的事很平常。這麼樣一種個性,加上富足的生活、燦爛的文化,同時和徽州一樣封閉的環境,使得湖州人完全不具備徽州人吃苦耐勞的個性,他們基本就是花|花|公|子,混日子的。我想通過這個機會告訴讀者,我們要打破過去的舊思維,我們總認為一個商幫的形成和吃苦耐勞有關係,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最重要的其實是機遇。
1801年的時候,英國從我國購買了862石的蠶絲,到了1833年之後,就變成了9920石,這就為清政府成就了巨https://read•99csw.com大的貿易順差,最後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才使貿易順差變成貿易逆差。而旦這個時候法國人也在搶購生絲,因此是生絲成就了浙江商人的興旺。而且,這個生絲是湖州南潯七里鄉所生產的生絲。七里是這個村的名字,以後念著念著就變成了輯里湖絲,實際上就是七里村所生產的絲的意思。
誕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上海新報》,記錄了那個時代的所有熱門事物。
有人說他們是新經濟的落伍者;
1876年前後,是湖州商人達到頂點的時刻。大家知道他們有多有錢嗎?湖州商人在這個時刻就有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做「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用動物的形體來表示他們的財富,四頭大象,八頭牛跟七十二隻狗。財富超過100萬兩的就是象,50?100萬兩的叫牛,30?50萬兩的叫狗。其中最有錢的人叫劉鏞,還有張氏家族、龐氏家族跟顧氏家族,四頭大象。
作為經濟中的基礎行業,一旦遇到社會動蕩,房地產行業就成為蠶食資產的巨大旋渦。可是,當時的湖州商人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這也為湖商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湖商的沒落呢?


有人說他們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商:
湖州出了很多政治家,包括張靜江,很有名的,還有陳其美,陳其美是什麼人呢?是陳立夫、陳果夫的叔叔,他們都出自於湖州,對政治特別感興趣。
第二,人造絲的問題。1924年我們只輸入了24石的人造絲,到了7年之後變成14500石,人造絲更美觀、更耐用、更便宜。因此我們的湖州七里絲簡直沒有機會在市場上競爭。所以到了1913?1914年,浙江的13家絲廠就倒閉了10家;上海的56家絲廠,倒閉了30家。那麼這個結果,也象徵著湖商的厄運來臨。胡雪岩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我很不喜歡把他歸納為徽商,他是標準的湖州商人,一倒之後全垮,他連最簡單的國際競爭的意識都沒有,對全世界來講他沒有概念,還根本不知道人家在玩什麼,他搞不清楚的。因此他們敗在哪裡呢?不是資金不足,而是思維的極其僵化。
鴉片戰爭以前,生絲的出口要經過廣州13個洋行,九-九-藏-書鴉片戰爭之後,上海開埠了,而從湖州到上海的路程非常短,運費特別低。我們統計了一下,當時的運費只佔整個貨物價格的0.2%,所以生絲價格大幅下跌了35%,因此生絲在質地好的基礎上,又有了地利的優勢,使得它的銷路猛地往上漲。而且當時英國對華的貿易報告裏面說,當時生絲最大的出產地就是嘉興府、湖州府,湖州的生絲產量是最大的,而且從上海轉運的湖州生絲比例高達55%。可是太平軍也打到湖州了,湖州商人趁此機會逃到上海,做絲買辦。湖州商人順應這個機會反而更發達了。到了1876年,上海共有做絲的公司大概75家,其中有62家是湖州人開的。

一、湖商和徽商的比較

背景提示
每年《福布斯》雜誌都會推出中國內地的富豪榜,而浙江藉富豪人數總是位居前列。這令「浙商」一詞在當今中國異常響亮。如今,浙商無疑是人數最多、分佈最廣、實力最強的一個投資者、經營者群體。那麼,為什麼在浙江會出現馬雲、李書福、陳天橋……這樣的商界風雲人物?浙江這塊土地又有過怎樣的傳奇?這一切得從浙江的商幫說起。
第一,日本蠶絲的問題。《馬關條約》掠奪了中國兩億多兩白銀,因此促成日本的工業化。日本的機器造蠶絲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就通過這些條約大量進人中國,衝擊著湖州的蠶絲市場。而且又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後,所以當時我們銀元或者白銀的匯率還不只是漲,而是大幅波動,一下高得不得了,一下低得不得了,因此中國造絲的人簡直生存不下去。加之整個歐洲的蠶絲需求量大幅下降,還有日本的競爭,湖商就扛不住了。雖然當時很多湖州商人進口機器設備來做蠶絲,但只要是進口的機器就要被清朝政府層層剝削,因此進口機器設備也解決不了問題。以上這些因素加起來,就造成湖商全面倒閉風潮。
那麼一夜暴富的湖州商人,是如何利用手中的商業資本的呢?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隱患呢?
你想想,一個從閉塞的環境出來的人,當他一旦有錢,他會幹什麼事?鹽巴。你能相信嗎?在清朝道光年間之後還在做鹽,儘管在鹽上賺了不少錢,但他https://read.99csw.com們的頭腦中仍然存在以前僵化歷史上孕育出來的思想,他們就想到這些。和徽商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整個思維的僵化完全跳不出徽商的格局。那麼誰來做鹽巴呢?
背景提示
100萬兩在當時如果用於實業,可以興辦幾個機械繅絲廠,可以購置1000多台最先進的繅絲機器,可是很可惜,湖州商人並沒有將財富投資於此,更沒想到產業經營。1937年,隨著戰爭爆發,房價暴跌,經濟崩潰,很多湖商在銀行里的存款瞬間化為烏有。到了20世紀40年代,湖商作為一個整體,在中華民族工業的舞台上悄然落幕。
背景提示
這個商幫究竟是如何興起的?他們為什麼對政事如此熱哀?
大家猜一下,在1862年所有的租界加在一起,誰佔了一半的地產?就是我們的湖州商人,是一位叫做陳熙元的同志,整個租界一半的地產就是他一個人的。還有我們上海福州路廣西街那一帶,當初是誰的?劉家的。那麼這個劉家在全國各地買賣房地產,據我們所查到的資料,在他們名下的義田,就是贍養同宗人的義田就超過1萬畝。坦白講湖州商人蓋宗祠的不多,他們喜歡蓋房子。劉鏞這麼有錢,蓋了房子沒有?蓋了。他蓋的房子是仿效一個書法大家趙孟頻先生的,他很羡慕趙孟頫的房子,於是搞了一個小的蓮花庄。各位知道他的小蓮花庄建了多少年嗎?從北洋水師建立的那個時刻,一直延續到了40年之後,歷經爺爺爸爸跟兒子,才完成。花了多少錢?100萬兩。
我們來做個比較,當時最有錢的劉家有多有錢?他的資產是2000萬兩,那麼除了他之外,還有三頭象、八頭牛、七十二隻狗,加在一起財富超過8000萬兩。當時清朝一年的財政預算是多少?7000萬兩,一群小小的湖州商人富可敵國。可是這些人再有錢,也比不上徽商有錢,乾隆時期的徽商江春同志捐出來的救災款就是1120萬兩,這就和山西太谷曹家的財富差不多。你能捐出1〗20萬兩,可見你還有10倍或者百倍以上的錢。徽商當時捐的數目就和這個時代最有錢的人的家產差不多。這麼巨大的財富,我想請問大家,你們認為你們所理解的湖州商人拿九-九-藏-書這些財富幹什麼去了?
如今湖州絲行的旗幡依然隨風飄動,碼頭上卻不見了往日的繁華,當年富可敵國的湖商,這個中國最大的絲商群體在商海中的沉浮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啟示。湖商們生活的區域在今天被稱為長三角經濟圈。這裡是目前中國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在這裏新一代的浙商依然在經歷著商海的沉浮。他們用矚目的成就演繹著新浙商的精神,期待他們能夠托起中國新時代商幫的一片天空。
背景提示

二、湖商的蠶絲髮跡史

四、湖商的資本用途

有人說他們存在著不合理的成功。
那時候報紙上每天都有關於輯里湖絲的報價,絲的價格也像今天的股票一樣,隨著市場行情而不斷變化,就連在遙遠的倫敦都有一個湖絲交易所。由於成功地進入國際市場,又掌握著輯里蠶絲的貨源,湖商們瞬間積累了巨額的財富,成了當年上海灘的成雲人物。
當時湖商最大的投資就是以上海為中心的房地產行業,大大小小的湖商紛紛在上海購置房產,這些房產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以劉家為例,僅僅劉家第四房就在上海出租房屋700多棟,房租收入達到了每月5萬銀元以上。
另外,湖州商人在做鹽的同時,還做典當和房地產,這個房地產特有意思,因為這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息息相關。
浙商應該分成兩派,一派是湖州幫,另外一派是寧波幫。湖州在浙江的北邊,在宋代時就已經有這個名字了,跟徽州是差不多的時期。我想拿湖商和前面講的徽商做個對比,這個對比很有意思。這兩個地方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有著燦爛的文化。徽州出了相當多的進士以及狀元,而湖州也是一樣。我的數據顯示,明朝湖州出了172個進士,佔了7%;清朝出了266個進士,佔了9%。出了多少狀元呢?總共加起來出了8個狀元,很不容易,非常有成就的,所以湖州基本上也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之一。
第一個,我剛才講的劉鏞家做徽商的兩淮鹽,更僵化。還有,第二名的張家做什麼鹽?浙江鹽場的鹽。那大家說,在這個時刻,有沒有人曾經想到說要把這種商業資本轉化成產業資本呢?和國際接軌呢?沒人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