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篇 中國經濟的危機是什麼 第02章 金融海嘯導致美國泡沬消費爆破

第一篇 中國經濟的危機是什麼

第02章 金融海嘯導致美國泡沬消費爆破

它們怎麼壓制中國的勞動成本呢?通過國際分工,讓中國做製造業,而其他大物流的環節全部留在美國。我以前曾經講過一個例子,我們東莞出廠的芭比娃娃以1美元的價格賣到美國后,在沃爾瑪的零售價是10美元。這中間的差價9美元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就是在國際分工中由美國掌控的六大板塊所創造出來的,包括:(1)產品設汁;(2)原料採購;(3)倉儲運輸;(4)訂單處理;(5)批發經營;(6)終端零售。
所以美國製造業開始不斷地衰退、不斷地淘汰,而中國的製造業卻如火如荼,越來越火暴。越來越多的美國淘汰製造業搬到中國來,只要美國製造業勞動成本持續上升,它的下場就是關門,搬到中國去。而從2001年到2008年,我們中國的勞動成本從700元增長到1000元。這麼多年,每年的增長率低得可憐,不到5%。這一切就是因為國際分工。國際金融炒家給我們中國人一個美麗的名詞叫做「製造業大國」,就像它們給格林斯潘一個美麗的名詞「金融教父」一樣。我們一聽,還得意得不得了。我們是製造業大國?清各位讀者想一想,怎麼可能呢?我們太單純了。
2009年2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了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這是繼布希政府的7000億美元救市資金之後,美國國會批准的又一項高額經濟刺|激計劃。
有一家公司似乎不是它們的人,叫做雷曼兄弟投資公司,這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外人難以理解,我也只能做一個猜測。雷曼兄弟投資公司為什麼被逼破產?因為它的高管不是高盛的人。當然這家公司也不是好東西,傻得很,2008年虧損了20億美元,把雷曼兄弟公司搞砸了。英國的巴克萊銀行想用18億美元收購它,雷曼的8名高級主管說,你們要收購我們可以,但是收購之前必須付給我們8名高級主管25億美元。這個手法太低級了,這麼一來,激起了全美國的公憤,剛好給以高盛集團為首的華爾街精英包括當時的財政部長保爾森一個借口,去死吧,不救你。美國的很多銀行都出了問題,只有雷曼沒有獲得美國政府的救助,雷曼倒閉影響到了中國香港和台灣的許多投資雷曼債券的投資人。
這7000億美元是怎麼花的?其中2500億美元直接注資給銀行,根據美國媒體的調查,有21家銀行接受了10億美元以上的資助,媒體追問10億美元的用途,它們全都擔絕回答。因此媒體判斷,有一部分錢應該進了金融炒家的口袋。
按照支出大小的順序,美國歷史上的15項重大支出項目分別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美國的太空探險;第三,越南戰爭;第四,伊拉克戰爭;第五,羅斯福新政;第六,朝鮮戰爭;第七,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八,美國20世紀80年代銀行危機;第九,阿富汗戰爭;第十,馬歇爾計劃;第十一,海灣戰爭;第十二,美國內戰;第十三,美國獨立戰爭;第十四,美國1812年對西班牙的戰爭;第十五,購買路易斯安那州。
伯南克、保爾森和格林斯潘並沒有說錯,美國人為什麼有錢進行那麼多的泡沬消費?
美國財政部7000億美元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ARP)的督察長尼爾?巴羅夫斯基在2009年7月20日稱,美國政府為金融公司所提供的援助資金總額最多可能將達到23.7萬億美元。
它們甚至掌控了美國的政策。美國政府注資解救的這些公司,它們的人事任命權似乎都不在美國政府手中,而是在高盛集團的手中,由高盛派人去擔當要職。我前面列舉的只是一小部分,高盛集團是國際金融炒家中最重要的一個,它的人遍布全美國,掌控著財政、經濟、基金、股票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監會甚至政府。魯賓,財政部長;保爾森,財政部長;科賽因,新澤西州州長;桑頓,證監會副主席;約翰?懷特黑德,美國副國務卿、財政部副部長;博爾頓,布希總統的白宮辦公室主任;德拉吉,義大利央行行長;安帕,紐約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傑弗里,美國期貨交易所主席;墨菲,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財經委員會主席;弗里德曼,白宮首席經濟顧問。這隻是高盛集團出來的一部分人而已,已經夠驚人了。
2001年初,以科技股為代表的納斯達克泡沫突然破滅,一些老牌的通信企業和互聯網公司隨之大量倒閉。網路泡沫的破滅直接導致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為了阻止這一衰退,當時就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迅速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調低,在之後的幾個月里美聯儲又多次大幅度減息,將基準利率從3.5%降低到1%。正是連續降低利率的決定,讓這場由網路泡沫引起的衰退維持了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
背景提示

三、「金融教父」格林斯潘也被利用?

美國人習慣了泡沫消費,我們就出問題了。
亞當·斯密在寫作《國富論》的時候,是和馬克思齊名的。因為寫了這本《國富論》,亞當·斯密被譽為現代資本主義之父。作為資本主義之父的亞當·斯密竟然是這麼看資本主義的——大英帝國被資本家綁架了。當時大英帝國侵略中國是通過什麼方式呢?就是以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為前導,以大英帝國的炮艦為後盾,翻開了我們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頁。
2. 低利率給了老百姓泡沫消費的空間,銀行開始大量發放消費貸款,所以消費者也中套了。美國人為了進行所謂的泡沫消費,足足借了相當於美國GDP95%的貸款。
各位記不記得越南危機?越南危機是越南的大悲劇,發生在2008年的4月。我們注意到,這個國家在2007年就出了問題,可是在2008年3月之前,以高九*九*藏*書盛為首的國際投行一再地呼籲大家買入越南股票,到最後被它們席捲一空。有—篇文章叫做《越南概念,亞股新寵》,這篇文章是2007年5月14日由「摩根觀點」發表的,說高盛把越南納入新鑽石11國,在它的力捧之下,越南的股價、樓價被拉高。最後到2008年4月,不知道什麼原因,所有資金全部撤出,頓時造成股價大跌,樓價大跌,唯獨通貨膨脹率不跌,高達25%。這就是高盛等國際金融炒家的手段。

背景提示
所以從2001年就開始了此次金融海嘯的前哨戰,為什麼是2001年?那時格林斯潘還是美聯儲主席,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由於格林斯潘採取了一些比較正確的政策,互聯網泡沫破滅並沒有波及美國的實體經濟。
我記得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裏面也用同樣的口氣罵了當時的那一批資本家。他是這麼說的:「……痛斥這些資本家,通過操縱和賄賂政客來剝削工人……」亞當·斯密不僅對工人的貧困痛心疾首,也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心智的衰退,他強烈地譴責資本家。注意,他強烈地譴責資本家的貪婪摧毀了資本主義的靈魂。這句話和奧巴馬的話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些讀者問我,這些國際金融炒家如果真的那麼歷害,怎麼把自己的公司也搞垮了呢?我聽了哈哈大笑,因為讀者太單純了一一金融炒家是「個人」得利,他們所在的金融機構倒閉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公司倒閉傷害的是廣大金融機構的股東,這些「個人」會在乎別人嗎?
也就是說,只要通貨膨脹率不高,勞動力價格指數不高,利率就不會高,就這麼簡單。為什麼要看勞動力價格指數呢?因為美國通貨膨脹的最重要來源就是勞動成本的上升。所以格林斯潘就看這兩個指標,只要這兩個指標正常,他就不調高利率。如果這兩個指標惡化了,就提高利率。這就是他一生所做的事。很好,國際金融炒家們看懂了。所以,只要通貨膨脹率不高,沒有勞動成本上升的風險,它們就算準美聯儲一定會採用低利率政策,就這麼簡單。
我下面就把這些故事串起來:
4. 美國的銀行把債權賣給國際金融炒家,國際金融炒家再把這些債權切成1000美元一張的債券,然後賣給投資人,拿回錢來給美國的銀行繼續放貸,讓消費者繼續消費。
巴羅夫斯基表示,7000億美元援助資金只是聯邦政府扶持美國金融體系總資金中的一小部分,僅美聯儲就提供了6.8萬億美元的援助資助,根據巴羅夫斯基的預測,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提供了2.3萬億美元的援助資金,TARP及財政部的其他扶持計劃提供了7.4萬億美元信貸資金,還有7.2萬億美元用於扶持兩大抵押貸款融資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信用社、退伍軍人事務及其他聯邦計劃。根據巴羅夫斯基提供的數據顯示,7.4萬億美元的信貨資金中已累計向金融機構提供2.8萬億美元貸款,而這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政府開展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救市措施。美聯儲已於2008年10月27日開始購買高達2.4萬億美元的短期商業票據。與此同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還拿出1.4萬億美元用以擔保銀行間貸款,此外還包括國會2008年10月初通過的700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援助資金。而美聯儲2008年3月份在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時提供的290億美元貨款,以及先後兩次斥資共計1228億美元拯救AIG等也包含在內。

我在這裏借用亞當·斯密的話來告訴各位,亞當·斯密在他著名的《國富論》里這樣評論當時的大英帝國:「……大英帝國的統治者在過去的100多年裡,讓它的子民愉快地幻想他們在大西洋的西岸擁有一個偉大的帝國。但是,這個帝國到現在為止只是一個幻影而已,它不是一個帝國,而只是一個項目、一個計劃。它不是一座金礦,而只是一座金礦的計劃,一項需耍持續、永久地支付費用的計劃,這是一個非常昂貴的計劃。如果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這種維持殖民地的費用將是難以估量的。而且這種殖民地貿易是被誰所壟斷呢?請注意,是被大英帝國的資本家所壟斷。他們壟斷了大英帝國的全部利益,他們綁架了大英帝國。因此,他們不會給英國人民帶來任何實惠和利益。對於占人口多數的大英帝國的人民而言,他們只有損失而沒有利潤……」
高盛又寫了一份研究報告,高度看空中石油,雖然我們國內的證券公司,包括申銀萬國、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都大力推薦中石油,可足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發布了相反的報告,因此中石油H股一周之內下跌了12.82%。
美國人習慣了泡沫消費,我們就出問題了。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我們的出口之所以這麼旺盛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國際金融炒家創造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泡沫消費。也就是說,我們的出口就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泡沫消費。而這個泡沫消費就把中國佔GDP35%的過剩產能給吸收掉了。而我們就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中,還給這個產能過剩取了一個靚麗耀眼的名詞——出口創匯,其實出口創匯的本質就是我們國家有著嚴重的產能過剩。

我請各位讀者注意一件事,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也叫美聯儲,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的一把手通常都是由學者出任的,而美國的財政部長基本上都是高盛出來的人,例如柯林頓總統的財政部長魯賓和小布希總統的財政部長保爾森。我判斷這裏面應該有非常重大的陰謀,因為學者比較容易被|操縱。比如格林斯潘,他是一個非常自以為是的人九-九-藏-書,一個得意忘形的糟老頭子,他完全不知道自己這一生都是被金融炒家所控制的。格林斯潘講過這麼一句話:「……金融創新的速度太快了,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充分理解所有的產品和交易。與此同時,我們的監管根本跟不上業界的腳步……」也就是說,他親口承認他不理解華爾街在做什麼。
格林斯潘這一生都做過什麼事情?他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經濟蕭條時期調低利率、經濟過熱的時候上調利率,其他什麼事都沒有做。就這麼一件事情,格林斯潘就被美國的媒體捧上了天,把他譽為天之驕子、金融界的泰斗甚至「金融教父」。我告訴你,國際金融炒家可以給你任何你想要的亮麗名詞,你的一切手法全都在它們的掌控之中。你知道格林斯潘在做利率調整時都看哪些報表嗎?他只看兩個報表,第一個是通貨膨脹率,第二個是勞動力價格指數,其他的他基本上不看。
本章亮點:金融海嘯的真正原因在於國際金融炒家的操縱。美國央行從2001年開始採取低利率政策,由於中國出口的廉價產品,美國的低利率政策得以持續下去,從而使消費者大量借入低利率的銀行信貸,創造出了泡沫消費,進而拉動了我國的出口。金融海嘯導致美國的泡沫消費爆破,從而衝擊到我囯的出口。
帝國主義到了今天已經改頭換面了,它不再以東印度公司為前導,也不再以炮艦為後盾了,而是以國際化為前導,以金融為後盾。過去的資本家是做產業的,現在不是了,現在驅動歐美政府的是華爾街,也叫金融資本,又叫國際金融炒家。關於國際金融炒家,坦白地講,全世界都不知道它們是誰,甚至不願意、不敢提它們的名字,因為它們目前操控了全世界。這一場金融海嘯就是這些金融炒家精心策劃的結果。由於金融海嘯的衝擊,大量的金融機構面臨倒閉的風險。這些金融機構一旦倒閉,將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衝擊到實體經濟。事實上已經造成衝擊了,2008年第四季度美國GDP下跌6.3%,2009年第一季度美國的GDP下跌了5.8%。

3. 那麼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按照伯南克、保爾森和格林斯潘的說法,是中國、俄羅斯、中東國家等購買美國國債,因此導致這些錢流入美國的銀行,美國銀行再把這些錢借給美國老百姓去進行泡沫消費。
從2001年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為減息的周期。這一周期一直持續到2004年6月。很多人說,這一階段持續的低利率政策是帶動21世紀以來美國房地產繁榮以及引發次貸市場泡沫的重要因素,也是導致這次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
背景提示
在美國輿論的一片讚揚聲中,格林斯潘這個老頭子有點兒得意忘形了,可以說是利令智昏,覺得自己了不起。而且奇怪的是,媒體都一面倒地吹捧格林斯潘:你是最偉大的人,你的金融政策偉大得不得了,只有你真正地控制著美國的前景,只有你才是美國的救星。都是這一類的話。我建議我們的政府和企業家千萬不要相信歐美人士對我們的吹捧,它們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國家,只要有利於它們,它們什麼好聽的話都可以說。
不僅如此,美國的銀行還把債權賣給國際金融炒家,國際金融炒家把這些債權切成1000美元一張的債券,然後再賣給投資人,拿回錢來繼續放貸,讓消費者繼續消費。所以各位讀者請注意,伯南克、保爾森和格林斯潘並沒有說錯,美國人為什麼有錢進行那麼多的泡沫消費?除了中國買了接近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之外,俄羅斯也買了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東國家也買了很多。通過這種方式將幾萬億美元的資金打回了美國。再通過美國銀行體系的運作,把這些錢借給了消費者去進行泡沫消費。所以,保爾森、伯南克和格林斯潘說,美國泡沫現象的發生其實是由於中國(當然還有俄羅斯和中東國家)消費過低造成的。他們沒有說錯,他們已經把國際金融炒家的陰謀說得非常淸楚了,因為保爾森本人就是國際金融炒家出身。
這種泡沫消費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仍然以前面的例子來說,你每個月賺1000塊錢,買個大屏幕電視機需要6000塊錢,如果用低利率貸款,你每個月只需要還2.6塊錢的利息,這是非常少的。但是,可怕的是它們競然給了老百姓一個定時炸彈,那就是允許消費者拿房子做抵押去申請消費貸款,結果使得房價急劇上漲,原來價值10萬塊錢的房子現在變成了15萬塊錢。很多美國人把房子拿去再抵押,借5萬元貸款去買汽車、買彩電、買DVD。這種消費不僅使美國汽車工業產能擴大,也使我們中國的出口產能不斷擴大。
你不要以為高盛與你無關。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2009年2月2日暗指滙豐銀行遭到操控,被誰操控?下面是我的數據,高盛寫了一個研究報告,說滙豐銀行的壞賬準備應該會高達301億美元,虧損高達15億美元,因此這家銀行的股票價格會從七八十塊錢跌到49塊錢。這個報告一出來,滙豐銀行的股價—周之內下跌25%,跌去了1/4的市值。
背景提示
股市暴跌會導致什麼結果?美國老百姓的退休金全都放在美國的股票市場,國際金融炒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聯合行動導致全球股價暴跌,結果讓美國老百姓吃盡了苦頭。於是老百姓被綁架了,國會終於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去幫助這些金融機構。
今天郎教授認為,金融炒家們正是利用了格林斯潘提出的「低利率政策」,才造成美國巨大的消費泡沫,以致形read.99csw.com成了無法控制的金融危機。那麼在這場金融危機混戰中,金融炒家們是如何獲利的呢?它們有怎樣高超得令人不可思議的手段呢?
下一步就是用一個鏈條把美聯儲、中國生產者、美國消費者串在一起,叫做資金鏈的建立。我本來是沒有想到這一點的,後來為什麼想到了呢?就是因為伯南克、保爾森和格林斯潘犯了一個錯誤,2009年1月初保爾森在《金融時報》的專訪中拋出了一句活,叫做中國責任論。伯南克還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儲蓄幫助吹起美國泡沫》的文章。隨後,格林斯潘在2009年3月12日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他們是什麼觀點呢?他們說這次金融海嘯的發生是中國人的錯,因為中國人不喜歡消費,喜歡存錢。中國人把錢借給美國人花,美國人拿這些錢去買次級債,搞這個搞那個,搞出這麼多麻煩來,所以都是中國人的錯。你仔細聽他們的活,因為他們講的是實話。
為什麼全世界的媒體都不約而同地說中國是後起之秀,是崛起的大國,是製造業大國?就像它們當初吹捧格林斯潘一樣。於是更多的工廠在中國落戶了,而勞動成本卻報本不可能上升。為什麼?因為這個指標太重要了,這是格林斯潘看重的指標。所以這麼多年來,美國的勞動成本幾乎沒有任何上升。

六、泡沬消費爆破衝擊波

2004年,在我們國有銀行要改制的吋候,高盛相繼發表了一些文章,詆毀我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錢、壞賬率太高了,你們都別要。結果誰要了?它們自己的同業要。所以建行在香港上市的時候,美國銀行以一塊多錢的價格收購了建行的股份。結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國銀行對外宣布,由於次貸危機,它們遭到重大損失,可是由於建行的上市它們賺到了1300億元,相當於我們中國人每個人出了100塊錢,我們被這些國際金融炒家席捲了一把。
這就是它們所謂的國際分工。產品的定價權由誰掌握?價格就是由這六大塊所決定的,在這「6+1」的整條產業鏈中,美國掌控了「6」的大物流服務環節,中國掌控了「1」的製造環節。而真正掌控定價權的,就是美國手中的「6」。當它們掌控定價權之後,就可以回過頭來壓制製造業。只要我們提高價格,它們就不買了,所以我們中國製造業的處境才會這麼艱難。我們的成本如果上升,利潤就必須下降。我們不能提高價格,因為定價權在美國人手上。不能提高價格怎麼賺錢?我們出口工廠只有回過頭來剝削工人,不給工人加薪。這就是美國的國家戰略。
我們還沒反應過來,進人2009年後就直接開始了第二波金融海嘯。2009年1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在香港發表談話,提醒香港老百姓注意,第二次金融海嘯的衝擊已經開始了。現在全世界沒有人知道第二次衝擊有多大,但我可以列舉一些數據,你就知道情況的嚴重性了。你還記得嗎?就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後,芙國政府在10月份到11月份提列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這些資金基本注入了金融機構。奧巴馬總統上任之後,又提出了787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其中35%將用於減稅,因此只剩下5000億美元多一點用在實體經濟的救助方面。也就是說,在未來三年當中,美國政府每年只能支出不到2000億美元用於救助實體經濟。


1. 以中國為例,中國由於純粹從事製造環節,所以產品價格非常低,而美國控制著整條產業鏈,掌控了定價權,讓中國的產品永遠無法提高價格,因此逼得中國廠商不得不剝削工人,否則就無法生存。大量廉價的中國商品進入美國,根據數據顯示,這使美國的物價水平降低了接近10%,因此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降低了。同時,只要美國的工人要求加薪,他們就把工廠轉移到中國,所以勞動力價格指數也很低。於是美聯儲上當了,因為它看到的兩個指標——通貨膨脹率和勞動力價格指數都是低的。所以美聯儲就開始採用低利率政策,並且保持了好幾年。
國際金融炒家綁架了美國政府,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麼綁架的。美國財政部要求美國銀行收購美林證券,美林證券被收購之後馬上換掉了CEO約翰·賽恩,此人原本就是最大的國際金融炒家——高盛集團的人。再看一看,紐約證券交易所CEO也換人了,換成了高盛集團的前員工尼德奧爾。還有,AIG接受注資1700億美元后也換人了,它的首席執行官換成了原高盛的愛德華·利迪。美聯銀行接受注資後主席也換成了高盛的人,叫做羅伯特?斯蒂爾。也就是說,當美國政府拿老百姓的錢去救助這些受到重創的銀行之後,包括花旗、AIG、美聯銀行等等,它們的一把手全部都換成了國際金融炒家——高盛集團的高管。
第一波金融海嘯對我們的衝擊是什麼?簡單地講就是繞過我們的金融危機,直接通過泡沫消費的爆破影響到我們的出口。泡沫消費的爆破發生在2008年11月份,當年9月份,我國出口增長率還超過30%,10月份降到19%,到了11月份,我國出口下跌2.2%,12月份下跌2.8%,這就是第一波金融海嘯的影響。
可是這個數字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彭博資訊公司2009年年初的統計,在奧巴馬提列的7870億美元救市方案之外,美國政府承諾,未來將撥付的救市資金金額是8.5萬億美元。
我給各位讀者舉個例子。這些金融機構拿到美國老百姓的援助資金后做了什麼?這些金融機構的「個人」搞了金融海嘯之後,在2008年總共拿到的獎金竟然高達184億美元,和牛市的2004年一樣,簡直不可想象。花旗銀行的https://read•99csw•com老總「個人」們拿到錢以後準備拿出5000萬美元去買私人飛機。AIG在接受1700億美元的資助之後,它的高管「個人」們花了500萬美元去頂級會所度假。這些例子都是「個人」行為,氣得美國參議院破口大罵,所以奧巴馬總統在2009年2月初講了一句話,他說:「……你們這些國際金融炒家(注意,奧巴馬罵的是『個人』)不負責任到了極點,令人感到恥辱。我們應當做的是比華爾街那些不斷伸手向政府尋求救援的人表現出你們的克制、自控和責任感來……」你只能罵罵他們就算了,你還能做什麼呢?同樣的斥責也存在於19世紀的英國。

二、美國政府會是受害者?

國際金融炒家怎麼玩這個遊戲?它們如何創造出一場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海嘯?
這個8.5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美國從18世紀建國開始一直到現在,所有重大項目支出的錢加在一起,以今天的價值來計算也不過8.1萬億美元。
從2001年開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美國逐步放棄了製造業。不知道為什麼,只要勞動成本一上升,在以金融炒家為首的基金股東的壓力之下,美國的製造企業就開始紛紛把工廠搬到中國。

五、泡沫消費資金鏈:一根魚鉤釣起三條魚

說句公道話,這種國際分工並不是國際金融炒家創造的,只是它們善於利用這種國際形勢,這就是它們聰明的地方。
背景提示

國際金融炒家怎麼玩這個遊戲?它們如何創造出一場前所未有的國阮金融海嘯?當然也不能這麼說,不是它們創造的,而是它們把握現在的狀況創造出了一條有利於它們自己的道路。

一、我們被誰綁架

回首格林斯潘就任美聯儲主席的18年,他幾乎每次都是用降息的方式阻止了危機的蔓延,他也變成了美國人心目中的「偶像」。甚至有人曾經比喻說,格林斯潘是個「一打噴嚏,全球就得下雨」的「財神爺」。那麼,神通廣大的格林斯潘怎麼會被金融炒家所利用呢?
所以,從2001年我們加入WTO之後,我們通過剝削工人、破壞環境、浪費資源製造出來的廉價產品大量輸人美國。結果就是美國的第一個指標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非常低的水平,再加上美國工人只要嚷著加薪,工廠就會搬到中國去,所以第二個指標勞動力價格指數也是很低的。格林斯潘這老頭一看這兩個指標,很好,通貨膨脹是可控的,勞動成本也是可控的。因此美國才會維持了好兒年的低利率政策。
把中國搞定之後,格林斯潘宥的通貨膨脹率和勞動力價格指數被控制住了。下一步是什麼?下一步就是找到美國的消費者。簡單地說,如果美國的消費者不買國際金融炒家的賬,就不會有金融海嘯。但他們買了賬,因為他們要買中國的廉價產品。於是美國的消費者和中國的生產者挂鉤了。那麼怎麼買?比如說你一個月賺1000塊錢,想買個大屏幕彩電需要6000塊錢,你一算得存六個月的錢,所以不想買了。可是國際金融炒家通過它們所控股的銀行告訴你,沒有關係,你買,我們借給你6000塊錢。我們給你安排兩年的消費貸款,你每個月只要還252.6塊錢,其中250塊是本金,2.6塊是利息,利息非常低。你一想,我這6000塊錢分兩年還清,每個月利息才不過2塊6毛錢,好便宜啊。於是你就買了。而且你發現不但可以買一台電視,你可以買三台電視。但是,銀行說,你不要光買電視,你買個手機吧,買個DVD吧,什麼都可以買。最後,美國老百姓上癮了,他們習慣了通過高負債去購買這些產品。拿借來的錢去買東西,這就是泡沫消費。
通過這四個步驟,整條資金鏈就建立起來了。資金鏈建立起來后,就通過美聯儲把中國的生產者和美國的消費者挂鉤在一起,而國際金融炒家就能從中賺取巨額的利潤。這又是為什麼?很簡單,我們買債券向誰買?由誰來安排?國際金融炒家,它們就可以收取手續費。銀行借錢給消費者,然後把債權賣給金融炒家,金融炒家把債權切成1000美元一張的債券再轉賣給投資人,國際金融炒家通過收取手續費又狂賺一把。
從2001年開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美國逐步放棄了製造業。
這個8.5萬億美元的驚人數字中包括將用於發放貸款的2.3萬億美元,但是其抵押資產價值幾乎為零;還有3萬億美元用來購買破產機構的股權,而這些機構的凈值是負的;其餘的3.2萬億美元要用來為這些瀕臨崩潰的金融衍生產品做擔保。這8.5萬億美元又是由哪些機構來出?美國中央銀行出5.255萬億美元,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它是為美國老百姓存在銀行裏面的錢做擔保的,只要銀行倒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就得把錢還給老百姓,也就是說它是美國政府的保險公司)出1.788萬億美元,美國財政部出1.147萬億美元,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出0.3萬億美元,加在一起是8.5萬億美元。
美國政府此時在做什麼?美國政府正在拿出大量的資金來救市。美國政府第一次決定拿出7000億美元直接幫助這些金融機構,因為只有把它們救活了,才能使後面的骨牌不至於崩潰,否則將衝擊到美國老百姓的信心,進而影響消費,再影響到生產,造成企業破產,再造成失業,再影響消費,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可是美國老百姓竟然是一片反對聲,因為他們知道是誰闖的禍。這種情況和我剛才講的大英帝國是一樣的。大英帝國的資本家綁架了全國老百姓,這一次是國際金融炒家綁架了美國老百姓,要拿美國老百姓辛辛苦苦賺的錢來幫助這些闖了禍的國read.99csw.com際金融炒家,所以美國老百姓拒絕付這筆錢,因此美國眾議院當場否決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就在否決的當天,從美國開始,全球股市暴跌。
背景提示
我們的企業在這種國際分工中,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工人,結果賺了一點點可憐的錢,一點點地積累,最後積累成了2萬億的美元外匯。這2萬億的美元外匯都是血淋淋的錢,是我們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工人賺來的錢。舉例來說,為了賺這2萬億美元,我們做筷子出口,就為了做這種毫無附加值的筷子,我們已經砍了20%的森林資源,那麼,賺了這2萬億美元做什麼呢?購買了美國國債。把我們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工人賺來的這點可憐的錢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又還給美國人了。美國人把錢拿回去做什麼呢?他們通過美國中央銀行的操作,將這些錢打進了美國的銀行體系,銀行再把錢借給消費者去進行泡沫消費。
而在金融危機發生后,為了鼓勵消費,美聯儲在2008年12月又一次把基準利率從1%下調到0.25%,美國幾乎進入了「零利率」時代。那麼調低利率能起到怎樣的作用?而美國人曾經實施多年的低利率政策又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另外,被我們中國銀行業視為風險控制規則的巴塞爾第二號協議,在國際金融炒家看來,就是一個從發布那天開始就已經陳舊落伍的垃圾標準。而我們現在還在學這個垃圾,這就是我們的水平。這就是為什麼國際金融炒家席捲中國之後我們毫無招架之力,因為我們根本不懂。為什麼美聯儲不提高這一標準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從格林斯潘開始一直到現任的美聯儲(也就是美國中央銀行,我要提醒讀者,美國中央銀行是民營企業,不是國有企業,和我們完全不同)主席伯南克,他們都是學者,他們不一定能搞清楚華爾街在幹什麼。真正掌控美國金融政策命脈的是財政部,而美國財政部基本上是由熟悉華爾街內部運作的高盛等國際金融炒家所掌控的。這個奇怪的組合布好陣之後就開始一步一步地狙擊。至於後果是什麼,我相信高盛等公司事先是不知道的,可是它能夠利用政府所犯的一切錯誤來圖利自己。
背景提示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於是美國等國的跨國公司陸續將工廠遷往中國。接下來的幾年,中國在製造業的帶動下,對外貿易突飛猛進,外匯儲備急劇增長,可是在中國製造業快速發展的背後,美國又做了什麼?他們會獲得哪些利益呢?
我們的產能過剩,姑且叫個好聽的名字——「出口」吧。我國出口佔了GDP的35%,一個國家35%的GDP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泡沫消費,你們不覺得可怕嗎?如果泡沫破滅怎麼辦?我們這麼多年來所謂的經濟「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政府投資),其中的「一駕馬車」就是別人的泡沫消費。這太可怕了。國際金融炒家現在把美聯儲、中國生產者、美國消費者都裝進了口袋。
這是美國歷史上15項最重大的亊件,加起來才不過花了8.1萬億美元而已。可是美國政府這一次為了解決經濟危機,就要花掉8.5萬億美元。美國的GDP也不過14萬億美元。這麼大的支出,為什麼媒體沒有報道呢?因為有很多項目是不需要國會批准的,但是這個數字似乎還是嚴重低估了。

四、是什麼啟動了泡沫消費

19世紀有一個偉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叫做英國,它就是被綁架的國家。各位記不記得,19世紀的英國,我們把它叫做什麼?日不落帝國。也就是說,不論太陽照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都有大英帝國的國旗。那麼大英帝國最後是什麼下場?大英帝國的子民又是什麼下場?
第二波金融海嘯對我們的衝擊還是繞過我們的金融危機,再次通過泡沫消費的持續爆破,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出口。今年1月份到7月份的出口依次暴跌17%、25%、24%、20%、26%、21%和23%,情況不容樂觀。但是最讓我擔心的還不是出口的大幅下跌,而是1月份進口|暴跌43%,其中原油之外的進口原材料暴跌50%,而進口機器設備暴跌40%。請各位讀者注意,中國大部分的製造業企業就是進口原材料和機器設備進行粗加工。如果進口原材料跌了一半,進口機器設備也下跌了40%,這就表示我國製造業企業家在第一章所談到的兩大困境之下已經無心投資製造業,他們手中的錢已經開始離開實體經濟進入虛擬經濟,這是本書第二篇將要討論的內容。
令人意外的是,在簽署這項刺|激計劃的當天,全球股市競大幅下跌,可以看出人們對新總統的雄心壯志並不完全買賬,而很多投資者更是擔心經濟衰退仍將加劇,因此對這項新的經濟刺|激計劃並不看好。2009年美國經濟將走向何方?這已經成為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問題。要想解開這個謎團,首先就要搞清楚這場金融危機究競是如何產生並發展的。郎咸平教授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這次金融危機的背後的確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
也就是說高盛集團完全掌控了一切。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是哪家公司出來的?高盛。柯林頓總統的財政部長魯賓是哪家公司出來的?高盛。美國證券交易所的主席是哪家公司出來的?高盛。美國期貨交易所的主席是哪家公司出來的?高盛。美國證監會的副主席是哪家公司出來的?也是高盛。看到這裏,相信各位讀者都懂了。高盛只是一家公司,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已經掌控了美國政府,因為證監會、股票交易所、期貨交易所都是它們的,它們掌控了所有的大型基金的管理權。只要掌控了大型基金,就掌控了上市公司,因為大型基金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