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80

1980

這次審判不僅引起全台灣民眾的關心,國外的人權團體及媒體也很關心。國民黨為了展示開明作風,雖然這是一次軍事法庭審判,但也沒像以往做太多的限制與操縱,因此各大報皆可找到判決及答辯全文。雖然法庭上擺滿了襲警的「證物」,但這些答辯,已經不僅僅在於「是否有襲警」的層面,而上升到了對台灣前途的關心、定位的政治層面。法庭似乎變成了他們的政見會場,一個個輪流侃侃而談。
在另一方面,這次美麗島事件審判的辯護律師團里,也都是一群年輕且不畏強權壓力的熱血律師。雖然這是一次可預見的審判,但他們經過不斷努力,從幕後走到台前,在這次審判后紛紛投入黨外運動,成為後來反對運動的中堅,甚至風雲際會成為政治場上的要角,如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人,都是當時的辯護律師。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次的辯護,幾乎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美麗島》高雄分社在當年12月10號國際人權日舉辦遊行活動,不料卻引發嚴重的警民大暴走,衝突規模之大,可說是台灣史上首見。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詞:白色恐怖。不解釋詞義,請大家自己去查。這個詞對於台灣的意義,大部分就是指國民黨自統治台灣以來對異議分子或嫌疑者的肅清及迫害。台灣人民長期處在這種環境里,有話不敢說,有意見不敢表達。表面上,法律賦予大家有集會結社自由,但解釋權完全操縱在國民黨手上。

美麗島事件

「中國電視台」,簡稱中視,是國民黨所有,所以很多都是國民黨活動內容,內容嘛,在以前也比較「忠黨愛國」一點兒。
現在台灣藍、綠在那邊https://read.99csw.com吵吵鬧鬧的,但很少有人會否認美麗島事件是台灣加速開放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具有分水嶺的意義。台灣經濟發展牽動的參政意識,以及要求資訊的流通,均使政治多元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正是以前那些人敢於爭取,現在台灣才有吵吵鬧鬧的機會。
後來林義雄還在獄里,林家生活困難想把房子賣掉,但沒人敢買,直到長老教會將它買了下來作為教會來使用。每年的2月28日,除了紀念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外,大家免不了想到的就是林宅血案。每年在這裏也辦紀念的音樂會,總是上新聞。但林宅血案終究成了懸案,到現在還沒破案。每次一說到這件事,年紀稍長的人總是變得很沉重。在台灣,不分政治立場,對林義雄總是抱著尊敬的態度,稱之為「人格者」(閩南語,人格崇高者),總覺得台灣虧欠林義雄很多。
在民進黨成立以前,台灣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反對黨。除了國民黨外,名義上還有青年黨、民社黨等,每次選舉他們也都會派候選人出來,但根本威脅不了國民黨,或者說,這些黨只是國民黨包養著的,有點兒用來宣傳「看!我們還是有其他政黨!」的意義而存在。所以,台灣當時基本上還是國民黨以黨領政、國民黨壓倒一切的情況。
有一個關於「美麗島大審」的笑話是這樣的:當年美麗島軍法大審時呂秀蓮有一條罪名是說了「打拚」兩個字,這兩個字在閩南語里是努力、奮鬥的意思,但當時的軍事法官不懂閩南語——「又打又拼,這不是叛亂是什麼?」於是又罪加一等了。
在這次事件中,活躍于黨外陣營的主要人物幾乎九九藏書全數被逮捕,當時台灣的反對運動受到嚴重打擊。很多人說,蔣經國被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開放的腳步。但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的結果,以及後來的審判,的確讓很多政治冷感的台灣人開始思考一些政治及台灣前途的問題,成為一個啟蒙的起點。
直到現在,發生衝突的原因還是眾說紛紜,有很多人說是當局派人在民眾里當托,故意攻擊警察,但到現在為止,還是沒人敢證實。
在「美麗島軍事大審」的同時,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台灣的滅門血案——林宅血案,林即指當時正在接受大審的主嫌之一林義雄。在2月28日這天,他的母親在自宅被人刺了13刀,7歲的雙胞胎幼|女各被刺一刀喪命,而長女被刺六刀重傷,后經急救脫險,林義雄的妻子則因外出而幸免於難,此案震驚海內外。兇手手法極為專業,以短刺刀捅入,接著橫向反鉤,刀刀置人于死地。
台灣電視台,簡稱台視,是台灣省政府所有的,也是台灣第一個電視台,所以常常會看到一些農漁民情報道,那時普遍認為台視的報道會稍微客觀一點兒。
中華電視台,簡稱華視,是軍方所有,所以每周四都會有所謂的「莒光園地」,部隊里的阿兵哥每周四都必看這個節目,接受一下洗腦,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在補眠,一直到美女主持人又出現為止。
離題了,下面來說美麗島事件。
因為時間正好在大審的敏感期間,又因剛好是2月28日,因此很難不讓人往政治謀殺的方向聯想。當然,就算真的是國民黨乾的,他們也不會承認,因此警方設定為「國際陰謀集團」的罪行。但當時不少人認為,林宅血案是國民黨當局在美麗島事件后,為九*九*藏*書了壓制日益崛起的黨外反對運動,所採取的殺雞儆猴的血腥示警手段,旨在警告所有台灣人,挑戰國民黨權威者,必將在台灣重演「二二八」事件。當然,我們現在看來這樣的聯想缺乏證據又太過主觀,但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這個理由似乎又成為最合理的解釋,警方當初偵辦的方向反倒顯得荒謬不堪。
美麗島事件以及來年的大審,絕對是影響台灣民主化進程的一件大事,不管是當初給台灣人民的震撼力,還是後來對當事人、辯護律師們的未來發展,都影響重大。
這時的反對運動跟更早期的不太一樣,不是鬆散的書生論政,這些人也不是無黨籍的地方士紳,而是一群「行動者」,懂得結合政治及社會思想去做「運動」。另外,「反攻大陸」讓人感覺越來越不現實,所以,官方的意識形態及1949年後國民黨帶來的外省政治精英的統治正當性及政治權利分配性,也開始不斷被挑戰。因此,台灣本地的政治精英人物開始成為主要的反對力量。
1979年,一本叫《美麗島》的雜誌出版了,這是由一群來自各地的黨外人士所創辦的,一時精英聚集,大有政團之勢。在一言堂的時代出版了這樣一本異議雜誌,大家看得爽,心裏出了一口氣,自然很喜歡。《美麗島》的模式是到處設分社,每設一處分社就在當地辦演講,大受民眾歡迎,但不容見於官方。
而在國民黨一方,當時負責給政府化裝的「新聞局長」就是宋楚瑜,他在那時是國民黨栽培的明日之星,他也很盡責地做好一個發言人的角色。而後來幾十年裡,兩方中堅分子的不斷交鋒,恩恩怨怨糾纏了幾十年,雙方人馬在政壇皆起起落落,分分合合,故九_九_藏_書事好不精彩,留著慢慢說。

台灣當年的電視台

因為信息如此透明,這些言論也為台灣民眾新開了一扇窗,上了一次值得好好思考的政治教育課。的確,這些言論如解除軍事戒嚴、「國會」全面改選等,雖然在當初被視為洪水猛獸,倡議者也被冠以「叛亂分子」、「野心分子」等惡名,但這些訴求在30年後的今天看來都已經是理所當然的權利。
《美麗島》雜誌的核心人物被一網打盡,當時黨外參与者皆有坐牢的心理準備,所以這次運動的悲劇色彩頗為濃烈。這個「政團」可說是瓦解了。經過審判后,核心八人通通被判「叛亂」,分別是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林弘宣。被判有罪是可預期的,但其影響及后坐力是相當大的。
20世紀70年代以前,有所謂「動員戡亂」體制,「國會」完全不讓台灣人民改選,直到1969年之後,經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只改選「國會」中的一小部分名額而已。當時,「國會」成員幾乎都是一些1949年跟著來台,代表台灣各「省」的議員。但幾十年過去了,這些人也慢慢開始老死,終於有了替補的空缺,黨外異議人士終於有進入體制內發言的機會。但是國民黨簡直就是球員兼裁判,規則怎麼玩都是他們定的,一般人怎麼能玩得過他們呢!所以,國民黨跟黨外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美麗島大審」改變了陳水扁的一生

我當年還小,沒什麼感覺,很多事都是後來從長輩口中聽來的。那個年代小道消息特別多。當然啦,當局控制著幾個不自由、無法滿足人民知情慾望的媒體,社會上小道消https://read.99csw.com息或謠言自然傳得就快。在開放電視頻道以前,台灣的無線電視台只有三個:
當時有個詞:黨外。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統治時期,台灣社會沒有組黨的自由。在早期反威權和自由主義的組織或個人,是以雜誌等文宣來表達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到了20世紀70年代,開始通過選舉的機制,進行進一步的串聯和組織工作。
話說回來,雖然當時台灣有這三個電視台,但在那個「黨領導一切」的時代,報道的內容都是審核過的,大同小異。不過這三家電視台也保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比如當局重大慶典時就來個聯播,三台各派出當家主播和主持人負責一個部分。而三台節目又各有特長,比如說台視長於新聞,現在很多有線新聞台的主管最早都是台視出來的。中視長於戲劇,台灣第一部連續劇《晶晶》就是中視推出的,許多大陸朋友熟悉的瓊瑤劇,如《梅花三弄》、《還珠格格》也都是中視播出的。不過這幾年很多劇都外包給大陸,或為了節省成本,索性直接買大陸劇來播,算弱掉了。華視雖然是軍方所有,但長於綜藝節目,從前到現在一直如此,許多名主持如張小燕、胡瓜等人,也都是在華視發跡的。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一切似乎都開始煥然一新,國民黨在台灣的嚴密體制也開始出現了些微的鬆動,一切都要從這年的美麗島事件大審開始。
在20世紀70年代,台灣電視收視率最高,也是史上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是閩南語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布袋戲是一種人偶戲,當時在中午時段播出。一到中午,街道空無一人,收視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幾。後來因為實在太猛太轟動,據說當局以「妨礙工商活動」之名給禁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