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對親代與子代關係的探索 第一節 生物遺傳概念和氣種說

第八章 對親代與子代關係的探索

生物界個體的生命是短暫的,種族的生命是持續的久存的。生物親代通過生殖而繁衍自己的子子孫孫,從而把有限的個體生命轉化為久存的種族生存的長河。我國古代人民透過親代與子代的比較分析,驚奇地發現了生命繁衍過程中出現的遺傳和變異兩種重要的生命現象。通過長期的農業、畜牧業以及園藝等生產實踐,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有關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知識。

第一節 生物遺傳概念和氣種說

戰國時代《呂氏春秋·用民篇》說:「夫種麥而得麥,種稷而得稷,人不怪也。」說明對生物性狀遺傳的穩定性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生物性狀的遺傳是如何實現的呢?我國古代學者試圖提出自己的解釋。
明代王廷相(公元1474—1544年)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遺傳物質的「氣種說」。他在《慎言·道體篇》中說:「人化生之後,形自相禪。」指出了性狀遺傳的連續性。又說:「人有人之種,物有物之種。如五金九*九*藏*書有五金之種,草木有草木之種,各個具足,不相凌犯,不相假借。」說明物種的穩定性和特異性。那麼,物種為什麼穩定呢?他說:「萬物巨細剛柔各異其才,聲色臭味各殊其性,閱千古而不變者,氣種之有定也。」他認為是由於遺傳物質——氣種的穩定。針對性狀遺傳過程中出現的「人不肖其父,則肖其母;數世之後,必有與祖同其體貌者」的現象,他的解釋是「氣種之復其本也。」實際上,這已經是從遺傳物質的https://read•99csw•com傳遞和表現規律深處來理解了。王廷相在這裏講的「氣種」已經很接近我們現在知道的遺傳物質了,只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科學手段和科學實驗,未能從實體上加以證實罷了。「氣種說」和後來魏斯曼于公元1892年提出來的「種質說」已經很相似了,這在當時是很可貴的。清代戴震繼承了這些思想,他說:「如飛潛動植,舉凡品物之性,皆就其氣類別之」,「其性存乎核中之白,形色臭味,無一或闕也」九-九-藏-書。試圖把遺傳物質落實到植物的具體部位,可惜只能落實到種子,這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是對遺傳物質決定遺傳性、決定生物性狀的認識概念還是十分清楚的。
對於親代與子代之間性狀傳遞研究最早並有突出成績的,要推東漢的王充(公元27—104年)。他在和儒生們辯論時,曾就是否有瑞祥神靈動物問題進行過一次辯論。王充說:「龜生龜,龍生龍。形、色、大小不異於前也,見之父,察其子孫,何謂不可知?」王充認為各種生九_九_藏_書物都能相當穩定地將本種類的特徵傳給它們的後代。所以後代的顏色、形狀、大小總是像它們的親代,見到某種生物,就能預知這種生物後代的性狀。他還在《論衡·奇怪篇》說:「物生自類本種。」「且夫含血之類,相與為牝牡,牝牡之會,皆見同類之物。」「天地之間,異類之物,相與交接,未之有也。」王充在這裏講的「本種」顯然包含著「種」的概念,並且把在自然條件下能不能互相交配,產生後代列為種的特性之一。2000多年前,王充關於九_九_藏_書「種」的概念,竟然和18世紀分類學家林奈(公元1707—1778年)的「物種」概念有些相似。王充認為各種生物的性狀的遺傳,是在生殖過程中,通過種子實現的。他說:萬物「因氣而生,種類相產,萬物在天地之間皆一實也」。他還以植物為例說:「草木生於實核,出土為栽櫱稍生莖葉,成為長短巨細皆由實核。」(《論衡·初稟篇》)他也正是基於對物種性狀相對穩定的認識,有力地批駁了所謂瑞物神龍、神龜的存在。他認為正常的生物都是有種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