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墨 第一節 早期的墨

第二章 墨

第一節 早期的墨

姜寨遺址是我國黃河中游,以仰韶文化為主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仰韶文化的彩陶器物,構圖精巧合理,紋彩絢麗多變,與優美的造型相結合,成為我國原始藝術創作的典範。
以上是對廣義上的「墨」(即早期的天然墨)的介紹。狹義上的「墨」,即人工墨,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墨」。它起源於何時,怎樣發展?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有關墨的一些早期記載,以及已發現的古墨與古代用墨遺迹等等方面加以了解。
關於早期人工墨的實物,近年來陸續已有發現。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的秦墓中,出土有墨塊及研墨工具。墨呈丸狀,直徑2.1厘米,長https://read•99csw•com1.2厘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人工墨,距今已有2200多年。
廣義上「墨」的歷史,應該與廣義上「筆」的歷史同樣悠久,因為筆與墨是相配合使用的。在遠古時代的岩畫上,就有黑、黃、紅、白等幾種顏色,據研究,這些大都為礦物顏料,可以稱為「礦物墨」。
從以上文獻的記載,以及一些出土的物件上色跡來看,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巫覡〔xi席〕們就用墨及硃砂等來書寫文字了。墨的起源至少應在3000多年以前。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美麗圖案,是用什麼顏料繪製的呢?經中國科學read•99csw•com院硅酸鹽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認為以其能經較高窯溫,因此它是一種礦物而不是有機碳素物。姜寨遺址出土的顏料,經化驗是氧化錳、三氧化二鐵。這些礦物質顏料也就是古書上常說到的那種「石墨」。
關於墨的起源,明代朱常淓〔fang方〕《述古書法纂》上說:「刑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明代羅頎〔qi其〕《物原》上說:「刑夷作墨,史籀〔zhou宙〕始墨書于帛。」史籀是周宣王時的太史,由此可知刑夷也應是那時的人。不過這些說法只是一種傳說。
《禮記》上記載:「史定墨」,鄭玄注:「墨,兆坼〔九*九*藏*書che徹〕也。」古代稱占卜為兆,坼是燒骨裂紋。合起來是說古代用甲骨占卜,正如上章所述,是先以墨書寫在龜甲或牛胛〔jia甲〕骨上,再進行鍥刻,繼以火燒灼,觀其裂璺〔wen 問〕,以定凶吉。先以墨書寫的龜甲,也就是所說的「墨龜」。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殷墟,出土過許多甲骨,從對甲骨上一些殘留墨料的化驗得知,其中紅色的是硃砂,黑色的是碳素單質,碳素也是現代墨的基本原料。
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峙峪(今山西省朔州市峙峪寺)文化,大約距今有30000年左右。在峙峪文化遺址的出土物中,就有一塊石墨,這有可能是原始宗教用品,九九藏書但更有可能是把它作為「墨」來使用。
秦墓出土的墨塊呈丸狀,看來是手工捏制而成。由於墨丸塊體碎小,使用時需將墨丸放置在硯石上,用研石壓磨,所以早期的硯附有研石。這與以後用墨的方法是不同的。由於此塊秦墨是以松煙為原料,用動物膠黏合,並製成一定形狀,可以說,它已是人工墨的雛型。
經研究,上述秦墨是用松煙與黏合劑拌和製成的。早期的人工墨的主要成分多為松煙,松煙是將松枝經過不充分燃燒制得。黏合劑最早是用鹿膠、麋膠,以後也用牛膠。
本世紀70年代,在屬於新石器時代距今約5000餘年的姜寨遺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姜寨),出土了一套read.99csw•com繪寫工具,有石硯、硯蓋、磨棒、陶杯各一件,以及數塊黑色顏料。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套繪寫工具。
除此之外,東晉王嘉撰寫的《拾遺記》上,記有「尅樹汁為墨」,「尅」為刻的意思,這可能是割刻一種樹汁有顏色的樹,以其汁充「墨」,這可視為「植物墨」。在古代也有以烏賊排出的墨液為墨的,《文房四譜》上就記載有,「烏賊魚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這可視為「動物墨」。植物墨、動物墨以及上面說到的礦物墨,都是屬於天然墨,天然墨是人們早期使用的墨料。由於天然墨的墨質較差,隨著社會及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促使人們研製質地更好、又可較大量生產的人工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