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漢字與漢語關係的發展 第一節 語音的發展造成的漢字字音的變化

第七章 漢字與漢語關係的發展

漢字具有字形、字音、字義的三個要素。但只有字形基本上屬於它自己,有它自己獨立的發展規律,而字音、字義都只是它所記錄的漢語的詞的聲音(語音)和意義(詞義)。語音和詞義發生變化,字音和字義就都要發生變化。打個不一定恰切的比方,漢字和漢語的關係,好比衣服穿在小孩身上,小孩漸漸長大,衣服的尺寸和式樣也要發生變化。當然,衣服是要去掉舊的小的,製做新的大的,而漢字對於漢語的關係卻能長久適應,不斷更新。
可以設想,最初應該有過一個漢字只記錄一個詞、只具有一個音的時期。隨著漢語的發展和漢字為適應這種發展而發生的變化,這種單純一對一的時期很快就結束了。在我們今天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甲骨文中,漢字和漢語就相當複雜了。由於漢語的發展,促使漢字記錄漢語的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第一節 語音的發展造成的漢字字音的變化

語音在現代來說,有普通話與方言的不同,也有讀書音與口語音的區別。這些也體現在字音上。例如一個「日」字,東北人讀成「一」,湖北人讀成「二」,上海人讀成「十」;一個「血」字,按讀書音讀xue,如「血海深仇」、「我以我血薦軒轅」,按口語音則讀xie,「受傷流血」。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崔顥《長干曲》之二
九-九-藏-書
漢字的大部分屬於形聲字,就是一個形符,一個聲符。絕大多數形符和聲符也都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字。最早造形聲字的時候,聲符和形聲字的讀音是一致的。可正是由於語音的發展,作為聲符的字的讀音與形聲字的讀音常常發生不同的變化,使九_九_藏_書得聲符不一定能準確地表音了。最典型的例子是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介紹「六書」的「形聲」時所舉的兩個字:江、河。「江」的聲符是「工」,「河」的聲符是「可」。在古代,江工、河可的讀音是一樣的,但今天讀來,卻大不相同。因此同一個字作為聲符,今天在不同的形聲字里,有的能準確表音,有的能近似表音,有的則幾乎無法表音了。例如同一個「土」字作聲符,在「吐」、「釷九_九_藏_書」 (一種金屬元素) 中是表音的,在「肚」、「杜」 中近似表音 (起碼是押韻的),在「社」、「灶」中就完全不能起聲符的作用了。對於漢字的認讀,中國民間常有 「認字讀半邊」 的說法。「半邊」指的就是形聲字的聲符。現在我們要知道,只認讀「半邊」是靠不住的,往往要出錯。這也是由於漢語語音發展導致漢字字音變化的一個方面,是我們了解漢字時要特別加以注意的。
更明顯的區別是https://read•99csw.com古今語音的不同造成古今字音的差異。比如中國古代的詩歌講究押韻,可是不少古詩今天念起來卻不太押韻,有的甚至於完全不押韻了。例如下面這首五言絕句:
此外,也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某些漢字在記錄同一個漢語詞的時候,卻具有不同的讀音,例如「波浪」的「波」有bo、po兩音,「厚薄」的「薄」有bo、bao兩音,「貝殼」的「殼」有ke、qiao兩音。這樣的字,叫做「異讀字」。這種異讀字九九藏書,沒有區分意義的作用,徒然增加學習和記憶的負擔,是必然要加以整理和精簡的。經過整理,以上例子中的異讀字現在的規範讀音分別是bo(波)、bo(薄)和ke(殼)了。
這首詩的韻腳是「側」和「識」。它們在今天普通話分別讀為去聲和上聲,韻母也不同,是不相押韻的。可是在崔顥生活的唐代,它們都是入聲字,韻母也相近,是可以押韻的。入聲字大約從元代起,就在北方話中逐漸消失了,如今大致只在南方某些方言里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