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漢字和中國古代文化 第八節 拆字與政治鬥爭

第八章 漢字和中國古代文化

第八節 拆字與政治鬥爭

漢字的這種可分解性,在中國歷史上造成了一些特殊的具有神秘氣氛的社會現象,這些現象往往與上層的政治鬥爭聯繫在一起。例如公元1世紀初,西漢王莽篡了劉姓皇帝的權,建立「新」王朝,害怕政局不穩,就說「劉(劉)」這個字是「卯金刀」,即由三個字組成,於是他不許老百姓使用「剛卯」(一種用金玉或桃木製成,用以避邪的佩飾),不許繼續流通一種叫「金刀」的貨幣。當然,這種可笑的迷信行為並沒能挽救他的迅速失敗。公元2世紀東漢末年,獻帝劉協即位,據說京都洛陽就開始流傳一首童謠: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合起來是個「董」字(「艹」是「草」字作構字上方部件時的寫法),「十日 卜」合起來是個九九藏書「卓」。看來當時的政治輿論已經認定扶植劉協上台的大軍閥董卓必將由於殘暴而不得善終。根據在中國膾炙人口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描寫,董卓後來被他的乾兒子呂布殺死,由於他的肥胖,死後還被憤怒的百姓在肚臍上點火作燈燒了好幾天。以後歷次的改朝換代,常有一些類似的政治預言,如唐朝皇帝姓李,就有「十八子,坐天下」的說法。這多數是政治家或巫士預先泡製,運用漢字的可分解性所做的文字遊戲。
我們既然知道,大多數漢字是由不同部件所組成的合體字,所以也就不難明白事情的相反方面: 即漢字具有可分解性,所分解出的部件,也往往是具有意義的單體字。中國人於是乎就很善於運用漢字的這一特性,例如https://read.99csw.com漢字的同音字多,姓氏字也如此,中國人在別人問起自己的姓氏時,往往採用漢字的分解法。如姓Zhang的常自稱「弓長張」或「立早章」;姓Xu或Xu的常自稱「雙人徐」或「言午許」,因為這兩個字的讀音太接近了。
我國長期封建專制,歷代常有「文字獄」發生。所謂文字獄,就是由於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寫作而招致的政治案件,其中也有因為漢字的可分解性而成為導火索的。最著名的一樁,就是清朝雍正年間 (公元1723—1735年) 的查嗣 〔si四〕庭案。查嗣庭原是江西正考官,有次出了一道試題,叫做「維民所止」,讓考生以此為題寫一篇八股文。試題是一句古詩,出自 《詩經·商頌·玄鳥》。《詩經九_九_藏_書是封建時代的「四書五經」之一,從那裡面出試題,應該是很保險的。不料卻有人告發,說「維、止」是「雍正」丟了頭。於是雍正皇帝大怒,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查嗣庭逮捕入獄,妻子兒女充軍為奴。查嗣庭慘死獄中,死後還被戮屍。由於他是浙江人,雍正皇帝還下令停止該省的科舉考試若干年,連帶他家鄉的讀書人都倒了霉。
漢字的可分解性甚至導致在中國產生一種專門職業——拆字,屬於占卜算卦一類。從事這種職業的人,被稱為「拆字先生」。他們的做法,通常是讓求卜的人隨意寫一個字,然後將這個字分解(也可以與別的字合成),說出一番道理,用以預測求卜者的前程凶吉。例如科舉考試是隋唐以後中國的知識分子一生的重大事件,未https://read.99csw.com考之前是普通百姓,考試通過叫做「中」,就有做官的可能。因此許多人在應考之前,難免要去占卜一番。有個故事說,兩位讀書人一起去占卜。其中一位先寫了一個「串」字給拆字先生看,拆字先生認為「串」可以分解為兩個「中」字,這一年他一定能夠高「中」兩次(科舉考試分為不同的層次和階段,有時一年內可以有不止一次的等級考試)。這時另一位讀書人也想得到幾句恭維,也寫了同樣一個「串」字。不料拆字先生板起面孔說:「閣下不但不能高中,而且即將災禍臨頭。」趕緊請教緣由,回答道:「剛才那位先生是無意中寫的『串』字,閣下則是故意書寫的。故意,就是『有心』。『串』下有『心』,成了『患』字,就是將有禍患了。」看來拆字先生的預測凶吉九*九*藏*書,還頗能結合心理的因素。
連皇宮也相信這種拆字。明代馮夢龍的《古今譚概》一書記載,12世紀的南宋初年,有一位叫謝石字潤夫的拆字先生,從家鄉四川成都來到京師臨安 (今浙江杭州),因為替皇家和朝廷大臣測了幾次字都很靈驗,頗為聞名。但不幸的是他漸漸介入了上層的政治鬥爭,當時的宰相是曾經害死民族英雄岳飛的秦檜。一年開春,皇家有人請這位謝先生測一個「春」字,他說:「秦頭太重,壓日無光。」這是說,「春」字和「秦」字的上半部都有「(春字去日)」,所以「春」的頭也就是「秦」字的頭,壓在「日」上,「日」即太陽,在中國古代是專指皇帝的。謝潤夫不滿秦檜擅政,認為皇帝大權旁落了,所以來個借題發揮。這事隨即被秦檜手下偵知,不久就將謝陷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