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日常禮俗 第一節 宮室座次

第五章 日常禮俗

古代社會的等級與禮節不僅表現在重大的典禮中,而且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生活方式上,要求人們做到「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械用,皆有等宜」(《荀子·王制》)。也就是說,每一個社會成員從穿衣、飲食到起居、言談,都必須按照等級身分,遵循一定的禮儀。

第一節 宮室座次

堂后是室,有戶(室門)相通。要進室必須先升堂,要升堂必須登階而上,所以古人常有「登堂入室」的說法。室與堂之間還有窗子,叫牖〔you 有〕。戶偏東,牖偏西。室的北牆上也有一個窗子,叫向。室的兩旁若再蓋房子,就叫房(近似後代的耳房)。室內的四角(隅)都有專名:「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yi 夷〕,東南隅謂之窔〔yao 要〕。」(《爾雅·釋宮》)四角中以奧為最尊,是室內祭祀之處。室內如有禮節性的活動,其座次也有明顯的尊卑之分。室內座次以西邊(面向東)為最尊,其次為坐北朝南,再次為坐南朝北,東邊的位置最卑(參見圖1)。《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在軍帳中舉行「鴻門宴」的座次,其與室內的尊卑次序是完https://read.99csw.com全一致的:「項王、項伯東向坐。亞夫南向坐,亞夫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項羽妄自尊大,當然要居最尊貴的座位。項伯是項羽的叔父,項羽不能讓叔父坐在低於自己的位置上,只好讓他跟自己同坐。范增南向坐,而劉邦北向坐,說明劉邦在項羽眼裡的地位還不如自己的謀士。張良是劉邦的下屬,當然地位更低,只能坐在東邊。這種以座位次序顯示尊卑高下的禮俗,普及至社會的各個階層,一直在古代社會流行,並相沿到近現代。

圖1 堂室結構及方位尊卑示意圖。室中1、2、3、4為尊卑次序,堂中左右尊卑各代有變化。(參照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古籍知識手冊》繪)
https://read.99csw.com
宮室建築的主體由堂、室及房組成,均建於高台上。堂的位置在住室之前,東、北、西三面有牆,東牆叫東序,西牆叫西序。南邊臨庭大開,與今天的戲台相似,其間有兩根柱子,稱東楹、西楹。後來所說的「楹聯」,就是因為把對聯貼在楹柱上而得名。堂是平時活動、行禮、待客的地方。堂前有兩個階梯,稱東階、西階。東階為主人行走之用,而西階則供賓客行走。《史記·魏公子列傳》載,戰國時魏公子無忌竊符救趙,解邯鄲之圍后,趙王親自在堂前迎接,「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而魏無忌認為偷竊兵符九*九*藏*書,奪晉鄙兵權,有負于魏國,「自言罪過」,所以「側行辭讓,從東階上」,以此自貶身分。這具體地反映了東西兩階的差別。古代來賓于庭堂站立的位置也有嚴格規定,一般說來是尊者在堂,卑者在庭。《韓詩外傳》卷五載:「楚成王讀書于殿(堂)上,而輪扁在下。」輪扁是匠人,地位卑下,自然不得升堂,只能站于堂下。至於可以登堂的賓客,以坐北向南為尊,主人一般是在東序前向西而坐。
在先秦時期,人的住宅可以統稱為宮或室,二者是同義詞。若區別開來,宮為總名,指整所住房,也包括環繞著住房的圍牆。而室只是其中的一個居住單位,即指住室。到秦漢之後,「宮」才變成帝王住所的專稱。
據文獻記載,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室等建築一般面朝南,住宅之前是門,門外(有的在門九*九*藏*書內)有屏,又叫蕭牆,即現在的照壁。由於屏之內是住宅本體,所以後代稱內訌為「蕭牆之禍」。貴族的大門一般是三開間,當中是明間,為門,左右的暗間稱塾。過去稱兒童讀書的地方為私塾,就因為最早是在塾中教學。門內為庭(或作「廷」),即院子。在君王的庭中是群臣朝見君主的地方,所以又叫「朝」,後代說「朝廷」。庭都較大,其中要植樹。據《周禮·秋官·朝士》說,宮廷左右各植「九棘(棗樹)」,南面植「三槐(槐樹)」,作為王公大臣列位的標誌。君主及貴族的庭中還設火炬,叫「庭燎」。據《大戴禮記》說:「天子百燎,公五十,侯伯子男三十。」可見庭燎設置也是按等級規定的。庭燎的作用除了照明外,還是用作接待來賓的一種禮儀陳設。
秦漢以後,封建帝王大修宮殿,高官顯貴也read.99csw.com大興土木,宮室結構更加複雜宏大,其等級觀念也日益得到強化。以至後來對於建築的規模,大至房屋的間數、高度,小至裝飾紋樣、色彩,都根據主人身分的等級高低作了明文規定。如在清代,官民所住房屋,除樓房外都不能用雙拱重檐,以免與皇宮的重檐建築相混。一二品官員的住宅,規定廳房七間九架,屋脊許用花樣獸吻,梁棟飾彩色,堂屋三間五架,門用綠油獸面銅環;三品至五品官員,廳房五間七架,許用獸吻,梁棟可用青碧繪飾,堂屋三間三架,門用黑油獸面擺動錫環;六品至九品,廳房三間七架,梁棟只用土黃色刷飾,堂屋一間三架,門用黑油鐵環。平民百姓的房屋,一共不得超過三間五架,也不得用斗拱彩色雕飾(《大清律例》卷十七《禮律·儀制》)。如有僭越,就被認為是違禮,甚至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