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日常禮俗 第二節 坐立行走

第五章 日常禮俗

第二節 坐立行走

古人對站立要求「立如齊」,「立勿跛」,「立不中門」(《禮記·曲禮上》)。是說站立必須不跛不倚,取立正姿勢,而且不能站在門的中間。如果接受別人的禮物,則必須站著不可坐下,以示尊重。至於走路規矩更多。如《禮記·曲禮上》說:「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武」即足跡,「接武」指向前邁的一隻腳在緊挨著后一隻腳處落地,也就是腳印一個接一個;「布」即散布、分佈,「布武」指足跡不相連接。堂上面積小,走路不能邁大步;堂下地方大,不必有所顧慮。「翔」的本義是飛翔,這裡是比喻的說法,意思是在室內走路時臂的擺動要小,不要像鳥飛那樣揮動雙臂,這也是因為室內空間小,「翔」則會碰到別人。這些禮俗的規定最初來源於生活,是跟室內、堂上、堂下的空間狀況相適應的。
唐宋以後,桌椅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席地起居的習慣逐九九藏書步有所改變。但是,桌椅的流行直到宋代在上層社會還有頗大的阻力。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記載:「徐敦立言: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可見北宋時期士大夫家內的婦女還不得坐椅子,否則即被視為不懂規矩。
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卑者、賤者、晚輩、主人要按照禮法的規定,用「趨」,即快步行走的方式向尊者、貴者、長輩、賓客表示恭敬。《論語·鄉黨》載,一次孔子應魯君詔去接待外邦貴賓,他神色莊重,不但拱手彎腰,而且「趨進,翼如也」,意思是快步前行,肥大的袖子自然飄起,姿態漂亮得像舒展雙翅的飛鳥。這是賓禮中的「趨」。另一次,孔子去朝見魯君,上殿跪拜如儀之後,「沒階」(走下整個台階),又「趨進,翼如也」,再退歸班位。這是朝拜時的趨禮。《史記·叔孫通列傳》還描寫了漢高祖https://read.99csw.com劉邦當皇帝后,叔孫通教習禮儀,百官依照朝儀禮節群「趨」的情況。朝拜的趨禮一直保持到清代,當時臣下朝見王侯都要放下馬蹄袖,急行數步,跪下參拜。「趨」也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傳統禮節。《論語·子罕》載,孔子會見穿喪服、著冕服(大夫服裝)的人及盲人時,即使年齡比自己小,也要從座位上站起來;走過這些人時,則要急步快行以示禮貌。另外,晚輩從長輩面前走過也要「趨」。《論語·季氏》記載了孔鯉曾兩次「趨而過庭」的事,這是因為其父孔子此時正獨立於庭中。至今老友相見,或迎接客人,也往往快步走向對方,握手問候,以示熱情歡迎,這大概也屬於「趨」的遺風。
席地而坐是古人的起居習俗,其由來已久,遠在商周時期就已如此。其延續時間也很長,至少保持到唐代。所謂席地而坐,就是在地上鋪張席read.99csw•com子坐在上面。席又分為「筵」與「席」兩種。筵〔yan嚴〕是竹席,形制較大,是為了隔開土地,使地面清潔而鋪設的,故只鋪一層。因為室內滿鋪著筵,整潔美觀,所以人們進室內要先脫鞋,以免將污泥塵土帶入室內,踏臟鋪筵。這就形成一種禮節,在室內是不應穿鞋的。《呂氏春秋·至忠篇》載,春秋時期,有一次齊王生病,名醫文摯用激怒他的方法為其治病,其中不脫鞋即進室也是重要的一項。結果齊王見文摯「不解屨〔ju據〕」進室,且「登床,履王衣」,勃然大怒,竟下令將文摯活活烹死了。這件事反映了脫鞋之禮的重要。不僅是鞋,古人為了表示對主人的尊重,入室連襪子也不能穿。《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載,一次衛侯與大夫們飲酒時,褚師聲子穿著襪子就登上席子,衛侯一見大怒。褚師聲子連忙解釋,說自己腳上有瘡,和別人不一樣,如讓君王看到會噁read.99csw.com心嘔吐的,因此不敢脫襪。衛侯更加生氣,雖然大夫們都紛紛勸解,衛侯仍然認為這是對自己不恭,是絕對不許可的。直到褚師聲子無奈退出,衛侯還把手叉在腰上忿忿地說:「一定要砍斷你的腳!」這說明古人對入室脫襪的禮節也十分看重。
狹義的席一般用蒲草編製,呈長方形,置於筵上,是為了隔潮而墊坐在身下,故可鋪幾重。《禮記·禮器》說,「天子之席五重」,而諸侯用三重,大夫兩重。貧苦人家可以無席鋪墊;對於貴族來說,居必有席,否則就是違禮。坐席也有許多講究。如《禮記》規定:「父子不同席」,「男女不同席」,「有喪者專席而坐」。已經坐在席上,對尊者自表謙卑就要讓席。另外,還要求「席不正不坐」(《論語·鄉黨》)。所謂正,是指席子的四邊應與牆壁平行。強調席正,是為了表示莊重。《禮記·曲禮上》還規定:「為人子者……坐不中席。」古代一席坐https://read.99csw.com四人,共坐時席端為尊者之位,獨坐時則以中為尊,故卑者不能居中,既為人子(即尚未自立門戶者),即使獨坐也只能靠邊。如果有五人以上相聚,則應把長者安置於另外的席上,稱為「異席」。
古人坐的姿勢是兩膝著地,兩腳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如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又稱長跪,是將要站起來的準備姿勢,也是對別人尊敬的表示。《論語·先進》記曾皙見到老師孔子,即「舍瑟而作」,就是指他放下瑟,從席地而坐到聳身直腰(與長跪姿勢相同),以示恭敬。還有一種極隨便的坐法,叫「箕踞」〔ji ju擊巨〕。其姿勢為兩腿分開平伸,上身與腿成直角,形似簸箕。如有他人在場而取箕踞的坐姿,是對對方的極不尊重。《史記·刺客列傳》記荊軻刺秦王未遂,「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反映了荊軻對秦王的傲視。所以一般情況下,要求「坐毋箕」(《禮記·曲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