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節慶禮俗 第二節 立春

第七章 節慶禮俗

第二節 立春

總之,立春的各種活動都有祈福消災的寓意。由於有宮廷及各級官府的直接參与,各種儀式都有規定,當然禮節色彩就頗為濃厚了。
立春除舉行迎春大典外,還有大型的「打春牛」活動。牛是古代農業的主要工具,也是農事的象徵。打春牛也稱「鞭春」或「打春」,就是在立春日鞭打用黃泥造的土牛,以勉勵農事,促使人們重視農業生產。據《東京夢華錄》卷六記載,宋代「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也要在立春前一天,把春牛放置於開封府前,至九九藏書立春日早晨開封府僚要率部下打春牛。各州縣也要「依形色造土牛、耕人,以立春日示眾」(《歲時廣記》卷八)。打春牛是一種鞭策耕牛、勉勵農耕的儀式。牛休息了一冬后,人們怕它懶散,所以用彩鞭木棍策其辛勤耕耘。據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八記載,立春日打春牛時,四周圍觀的百姓「雜沓如堵」。鞭打完畢,大家頃刻就把打碎的春牛「分裂都盡」,然後又互相搶奪。之所以要搶碎春牛,是認為這可以帶來吉祥。據說春牛身上的土放在家裡,其家適https://read.99csw•com宜養蠶;春牛角上的土放在家裡,其家適宜種田,而且五穀豐收;還說這種土能夠治病。同時,宋代官府及民間還要製作許多小春牛出售,人們也互相贈送春牛,以預示「豐稔之兆」(《夢粱錄》卷一)。皇帝也要在立春日把預先造好的一批小春牛裝飾上彩幡雪柳,分送給王公貴戚。到了清代,禮部直接參与了打春活動,儀式也相應有所增加。據《燕京歲時記》說:「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https://read.99csw.com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春山寶座是被奉為春神的傳說人物太皞〔hao號〕的座位。大概在清代,春山寶座成了打春儀式上必須具備的擺設。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不僅象徵著春天的來臨,也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國人民對春天的到來寄予希望,因此歷來都很重視這個節日。這一天,古代帝王常常率領群臣舉行隆重的迎春大典,有的還親自扶犁耕一塊地,表示對農耕的重視。《漢書·文read.99csw.com帝紀》記載,漢文帝即位的第二年春正月,就頒發詔書稱「朕親率耕」。以後景帝、武帝等在詔書中也都表達過相同的內容。這種迎春儀式一直相沿到清朝。
唐宋之後,還有立春喝春酒、吃春盤的風俗。《四時寶鏡》載,唐代人們在「立春日食蘆菔(蘿蔔)、春餅、生菜,號春盤」。從北宋到明清,則有許多皇帝在立春日向百官賜春盤或春餅的記載。如北宋時,「立春前一日,大內(皇宮)出春餅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民間亦以春盤相饋」,成為一種互相祝福的禮節。https://read.99csw.com(《歲時廣記》卷八引《皇朝歲時雜記》)明清時期,京津地區還有立春日吃生蘿蔔的習俗,稱之為「咬春」。據說,咬春可以使人免生疾病。
立春時,還要掛春幡、剪春勝。春幡是一種旗幟,漢代多掛在樹枝上,作為春天已經來到的象徵。到宋代又剪綵綢做成小幡插在頭上,成了頭上戴的裝飾品,叫作春勝。皇帝在立春日,也要按等級賞賜郎官、御史等人用綾羅製成的春幡勝,賞賜宰執、親王等高官金銀幡勝。百官進宮賀春一結束,就都戴著幡勝回府,以至形成了「彩勝飄揚百辟(泛指公卿大官)冠」(蘇軾詩句)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