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商鞅變法 第四節 「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第一章 商鞅變法

第四節 「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什伍連坐,軍功爵制等法令的推行,在秦國促進了新的封建統治秩序的建立。特別是商鞅主張「明法」,極力使每項法令家喻戶曉。「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戰國策·秦策一》)。社會移風易俗,「道不拾遺,民不妄取」。鄉邑大治,秦國的百姓喜形於色。
商鞅變法的政治宗旨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治、富、強、王。正如《商君書》中所言:「強者必治,治者必強。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強者必富,富者必強。」「強必王」。秦國在商鞅變法后,在九-九-藏-書政治上,基本上廢止了分封制,確立了郡縣制;在經濟上,也基本上廢除了以井田製為基礎的奴隸主所有制,確立了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取得了國富兵強的明顯效果,從而成就王業。
公元前358年,商鞅變法的第二年,秦軍在西山地區擊敗了韓國軍隊。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今陝西澄城縣東)會盟。正當中原幾國酣戰之際,前354年,秦又乘魏、趙相互攻伐之機,攻取了魏河西的少梁。前352年,九-九-藏-書商鞅又借魏國東顧,無暇防禦西邊的時機,率秦軍攻入了河東,占鄰了魏國故都安邑。這一年,商鞅出任大良造,掌管軍政大權。前350年,秦第二次變法之年,魏回師反攻秦,收復了一些失地,曾圍攻上郡的定陽(今陝西宜川)。鑒於東西方戰爭的變化,秦孝公與魏惠王在彤(今陝西華縣)修好。魏以功大而行令天下,自稱為王。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澤(今河南開封東北)與韓、宋、衛、魯等國君會盟。秦孝公也派公子少官前往參加,並曾一同朝九九藏書覲周天子。商鞅變法后,秦以強國的姿態崛起於西陲,使關東諸國刮目相看,打破了諸侯國長期不與之會盟的局面。
變法后的秦國「國治而兵強,地廣而主尊」(《韓非子·奸劫弒臣篇》),在同韓、魏等國的交戰中,捷報頻傳。諸侯十分畏懼。
由於變法中實行重農抑商和鼓勵耕戰的政策,農民積極從事生產,封建經濟得到發展,生產水平有所提高,物質豐富,家給人足。因獎勵軍功,嚴禁私鬥,人民「勇於公戰」,願為國家出征作戰,衝鋒陷陣,不敢為私利九-九-藏-書而毆鬥。秦國軍隊數量擴大,增強了戰鬥力。秦國出現了「民以殷盛,國以富強」(《史記·李斯列傳》)的喜人景象。
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韓向齊求救。在馬陵(今山東濮縣北)齊、魏兩軍大戰,魏太子申被俘,將軍龐涓自殺,魏軍慘敗。次年,齊、秦、趙三國合攻魏國。魏軍出兵反擊秦,又遭兵敗。此時,商鞅建議孝公,魏國幾面受敵,力量不支,要乘機伐魏,魏必定東遷。我們便可以「據河西之固,東向以致諸侯,此帝王之業」。孝公點頭稱為上策。秦以虎read.99csw.com狼之勢,吞併諸侯。前340年,秦派商鞅率軍攻魏。魏國遣公子卬率兵與秦軍決戰。公子印中商鞅的「會盟」之計,當場被生擒,魏軍又告失敗。魏惠王不得不將河西之地獻給秦國以求媾和。惠王悔恨地說:「當初沒有聽從公叔痤的話!」但為時已晚。商鞅打敗魏國,凱旋而歸。孝公封他於、商十五邑。公元前338年,秦國繼續進攻魏國的岸門(今山西河津南),俘虜了魏國將領魏錯。從此,秦國「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戰國策·秦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