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節 改革的時代背景

第三章 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四世紀初,鮮卑族拓跋部崛起於塞外草原。建興三年(公元315年),西晉愍〔min敏〕帝司馬業封其首領拓跋猗盧為代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為前秦所滅。淝水之戰後,拓跋珪(道武帝)乘前秦覆亡之機,于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復國,不久,稱魏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拓跋魏」或「元魏」。初以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為都,后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武帝拓跋燾時期,連年征戰,先後滅掉夏國、北燕。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又吞併了北涼,統一了北方,結束了自西晉滅亡以來北方長達120多年的混亂局面。從這一年起,中國的北方進入北朝時期。
北魏自拓跋珪建國,到孝武帝元修止,統治近150年,歷12帝。在諸位皇帝中,有才幹、政績卓著的當屬第三代的太武帝拓跋燾和第六代的孝文帝拓跋(元)宏。倘若說拓跋燾的功績在於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北部中國,並鞏固了「廓定四表,混一戎華」(《魏書·世祖紀》)的統治,那麼,拓跋宏的歷史功業就是堅持改革,加快了鮮卑族封建化的進程,使北方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推動了北方各民族間的大融合。

第一節 改革的時代背景

孝文帝即位時,北魏已建國80多年。拓跋部進入中原以後,太武帝拓跋燾為了適應黃河流域比較發達的封建經濟狀況,制定了相應發展政策,即由原來以狩獵、遊牧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朝著分土定居、以農業為主的方向發展,提倡開墾荒地,鼓勵農桑。在京師平城一帶還倡行有牛戶與無牛戶變工互助,發展農業生產。同時,興辦太學,用儒學培養官僚,薦舉州郡有才學之人,委以重任,發揮漢族儒學家高允、游雅等人的作用,使北魏國力有所增強。
鮮卑族拓跋部是一個社會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部族。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一直困擾著孝文帝和馮太后。他們也深感再繼續使用原有的制度和辦法維持統治是很困難的,改弦更張,進行社九_九_藏_書會變革已勢在必行。馮太后憑著她多年輔佐獻文帝的豐富政治經驗,同孝文帝一起,開始了北魏的改革。
孝文帝自幼在馮太后膝下長大。10歲時,身體壯實,有股子力氣。他能用指頭彈碎羊的膊骨,又善於騎射,拉弓射禽獸,箭無虛發。孝文帝稍長,酷愛儒家典籍,「雅好談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授,探其深奧」(《魏書·高祖紀》)。他讀書志趣很廣,涉獵史傳百家,尤其喜談庄老學術,通曉佛學經義。孝文帝文思敏捷,擅長撰寫詩賦銘頌。他即興而作,能馬上口授,不改動一字,文章一氣呵成。孝文帝從小就注意自己的品行修養,能夠寬厚待人。馮太后見他聰明伶俐,長大后恐怕於己不利https://read.99csw•com,總想設法廢除這個小皇帝。隆冬臘月的一天,馮太后將身著單衣的孝文帝關閉在一間空房子里,連凍帶餓三天。她還召回獻文帝次子咸陽王拓跋禧,欲立他為皇帝。因群臣極力反對,她的圖謀才沒有得逞。有一個宦官在太後面前告孝文帝的狀,馮太后不分青紅皂白,將孝文帝打了數十大板。儘管這樣,孝文帝對馮太后的親情未變。他對別人的小過錯,也從不計較,以誠相待。一次,孝文帝用膳的時候,左右侍從不慎用熱湯燙了他的手,食物中還發現了蟲子等髒東西,他都一笑了之。孝文帝襟懷坦白,能團結人。他常說:「如果能以誠相待,南北民族,也可以親如兄弟。」不難看出,拓跋宏從小就具備了較好的政治素質。
馮太后read•99csw.com是位識文達理、頗有才幹的婦女。但她胸懷不夠開闊,好猜忌。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六月,她竟以獻文帝殺其親信李奕為由,毒死了他。孝文帝這時10歲,馮太后以祖母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
北魏統一了北方,疆域擴大。在統一中原的過程中,拓跋氏得到了西晉末年沒有南逃的各州郡的漢族世家豪強地主的支持。這些世家大族修築塢堡,將宗族、部曲武裝起來,佔據一方。他們還藉機侵佔了大量田地、山林和湖泊,許多逃避戰亂的農民拖家帶口地投奔到大戶豪強的門下,多者上萬戶,少者數百家。這些人數眾多的佃客或部曲是世家大族的「苞蔭戶」,而世家大族被稱作「宗主」,勢力大的宗主又叫作「塢主」,或「壁帥」。這樣,形成了https://read.99csw•com「宗主督護制」。北魏政府將這種組織方式作為它的地方基層政權。時間一長,這種制度的弊端就逐漸顯露出來。宗主對佃客或部曲剝削壓榨,使階級矛盾尖銳;苞陰|戶因多數無戶籍,國家無從徵收賦稅和調發徭役。北魏初期,實行「九品混通」的賦稅制度,即分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據財產多少而規定納賦稅的品級,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將賦稅送到不同地方。即「上三品戶入京師(平城),中三品入他州要倉,下三品入本州」(《魏書·食貨志》)。徵收租調時,宗主督護「縱富督貧,避強侵弱」(《魏書·世祖紀》),千方百計地將沉重負擔轉嫁到廣大農民頭上。再加上鮮卑貴族的民族壓迫,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不斷激化。各地的農民起義連續不斷。從孝文帝即位九-九-藏-書到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的13年中,人民暴動事件就有十余起。甚至在都城平城也爆發了反抗北魏統治的鬥爭。
拓跋宏是魏顯祖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皇興元年(公元467年)八月,生於平城紫宮。三歲時,立為皇太子。按照北魏開國習俗,凡立為太子的生母后妃必賜死。他的生母李氏夫人也不例外,拓跋宏從小由祖母馮太后撫養。他的父親獻文帝篤信佛教,淡化功名,雅薄富貴,常引朝士及沙門(佛教徒總稱)共謀玄理。頗有幾分皈〔gui歸〕依佛門、超脫世俗之意。於是,在皇興五年(公元471年)八月,將皇位禪讓年方五歲的拓跋宏,即孝文帝。他自己作太上皇,遷居崇光宮。「今皇帝幼沖,萬機大政,猶宜陛下總之」(《魏書·顯祖紀》)。實際上,獻文帝仍然執掌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