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唐玄宗改革 第四節 「開元全盛日」

第四章 唐玄宗改革

第四節 「開元全盛日」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來,宵衣旰〔gan干〕食,勤于政務,執著改革。「自臨御以來,三十年未曾不四更即起」,「聽政之暇,常覽史籍,事關理道,實所留心」(《舊唐書·玄宗上》)。稱帝前,李隆基親身經歷了不少重大政治鬥爭,比一般統治者政治上更敏感,看問題更深刻。在宮內,他常以曹操的乳名「阿瞞」自稱,自比曹孟德,立志干一番事業。李隆基繼承了貞觀時期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的優良傳統,開元以來,任用宰相多人,各有所長,例如,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hong紅〕、杜暹〔xian先〕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他們都能直言諫爭,補救缺政,「為一時人選」。李隆基憂勤國事,認真聽取諸宰九*九*藏*書臣所諫,「或有章疏規諷,則探其理道優長者,貯于金函中,日置於右,時取讀之,未嘗懈怠」(《開元天寶遺事》卷下《金函》)。他所置左右輔佐之臣,皆救時賢才,「朝多君子,信太平基歟」。
詩中未免有誇張溢美之詞。然而,唐玄宗李隆基致力改革,開元年間社會呈現出全面繁盛的局面,這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君臣共同努力下,開元年間出現了太平盛世。時人沈既濟概括為:「家給戶足,人無苦窳〔yu雨〕,四夷同來,海內安然。」(《通典》卷十五《選舉典》)「開元盛世」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社會安定,百姓樂業。唐玄宗在調整改革的40年間,統治集團內未發生重大的政治鬥爭,政局穩定,邊疆烽火不read.99csw.com起,百姓安居樂業。「丁壯之夫,不識兵器」。由於水陸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國內外商業貿易的繁榮。「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驢驛。南詣荊襄,北至太原、范陽,西至蜀川、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通典》卷七)。社會秩序良好,路不拾遺,行不齋糧。「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奇瑞疊委,重譯麕〔jun軍〕至」。唐代的大詩人杜甫在《憶昔》一詩中描述了「開元盛世」,詩云: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九_九_藏_書
物質豐富,國家府庫充盈。唐玄宗革新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宴」,「四方豐稔,百姓樂業」,人物欣然。每年國家徵收的租錢200餘萬緡(千文為緡),粟為1980餘萬斛,絹740萬匹,綿180餘萬屯(六兩為屯),布1035萬余端(《新唐書》卷五十一《食貨志》)。糧食堆積如山,「人家糧儲,皆及數歲;太倉委積,陳腐不可較量」(《全唐文》卷三○八)。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官倉存儲粟米9600萬石。「入河湟之賦稅滿右藏,東納河北諸道租庸充滿左藏,財寶山積,不可勝計」(《唐語林》卷三)。除了糧食豐產外,手工業產品數量增加,品種齊全。天九*九*藏*書寶二年(公元743年)三月,李隆基在長安城東禁苑廣運潭接受了江南廣陵郡(今揚州)、丹陽郡(今鎮江)、會稽郡(今紹興)、南海郡(今廣州)等進呈的特產,有錦、銅鏡、京口綾衫緞、折造官端綾綉、(糹羅)、吳綾、絳綾、玳瑁、真珠、象牙、沉香、瓷器、酒器、茶釜、茶鐺、空青石、紙筆、黃連、翡翠、蚺〔ran燃〕蛇膽、蕉葛、三破糯米、方丈綾等。從上述供品中可以看到開元、天寶年間唐代手工業中絲紡業、鑄造業、制瓷業、造紙業、制茶業、醫藥業等部門生產水平達到了較高的程度。產品豐富,糧食、布帛等物價低廉。「自後天下無貴物」。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泰山時,斗米至13文,青、齊州谷斗五文。長安、洛陽兩京斗米不至2九-九-藏-書0文,面32文,絹一匹210文(《通典》卷七《歷代盛衰戶口》)。「海內富實」,這是盛唐的顯著標誌之社會人口持續增長。人口數量的相對消長,仍是社會發展綜合指標的集中體現。由於唐代開元年間社會安定,經濟快速發展,「公私倉廩俱豐實」,人口增長連續上升。高祖武德時,全國人口僅200多萬戶;中宗神龍年間,人口增加到615萬戶,人數為3714萬;到了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有戶706.9萬,人口4141.9萬。20年間,戶口增加90餘萬戶,428萬口。天寶中葉,「天下計帳戶約八百九十余萬」。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全國有戶906.9萬。人口為5288萬。在30餘年裡,人口增長如此之快,是社會繁榮富庶的具體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