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隋唐五代時期 第二節 王玄策出使印度

第三章 隋唐五代時期

第二節 王玄策出使印度

王玄策出使印度,前後共三次(也有的學者認為是四次)。據學者們考證,他第一次去印度是在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回國。當時他是作為李義表的副使前往印度的。在印度期間,曾見到戒日王,並參觀過佛教勝地。就是在這一次,他們還去了伽沒路國,所以有其國王派遣使者到大唐請老子像和《道德經》的事。貞觀二十一年,王玄策作為正使二次出https://read.99csw.com使印度,副使是蔣師仁。當他們到達印度時,戒日王已死,大臣阿羅那順作亂,併發兵攻擊王玄策。王玄策得到吐蕃和尼泊爾的支持,帶兵打敗阿羅那順,並把他捉回長安。返回的時間是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第三次是在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王玄策奉旨到印度去送袈裟,並於顯慶五年在大菩提寺參加特地為他舉行的大read.99csw.com法會。王玄策是個佛教信徒,但同時又是政府的使節。他對印度、尼泊爾等地的情況有特殊的觀察,回國后寫下了《中天竺國行記》(又有《王玄策西國行傳》等多種名稱)一書,據說有十卷,還有附圖三卷。可惜的是這部具有歷史價值的書很快就失傳了,現在我們只能在其他文獻中(如《法苑珠林》等)看到一些零星的段落。從這些片段可知,王玄策的記載是相當全read.99csw.com面的,涉及到宗教、地理、政法、藝術、民俗等許多方面。這部書雖然失傳了,但王玄策作為友好使者對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唐代,中國與印度的官方接觸很多,《新唐書》、《舊唐書》、《通典》等文獻中均有記錄。印度方面派遣了許多使者來華,大唐帝國也派出很多使者到印度去。例如,《舊唐書·西戎傳》有如下記載:「貞觀十五年,屍羅逸多(即戒日王)自稱摩伽佗https://read.99csw.com(今北印度)王,遣使朝貢,太宗降璽書慰問,屍羅逸多大驚……乃膜拜而受詔書,因遣使朝貢。太宗以其地遠,禮之甚厚,復遣衛尉丞李義表報使。」「貞觀十年(當為十九年之誤),沙門玄奘至其國,將梵本經論六百余部而歸。先是遣右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國王咸遣使朝貢。」「有伽沒路國(即前文提到的迦摩縷波國)其俗開東門以向日。王玄策至,其王發使貢以奇珍異物及地圖,因請老子九_九_藏_書像及《道德經》。」有關的記載還有很多,這裏不能一一列出,而只能著重談談王玄策出使印度的事。
隋代,隋煬帝曾派遣侍御史韋節、司隸從事杜行滿出使西域諸國。他們到達印度,得到佛經和瑪瑙杯等物。(《隋書·西域志》)
總之,唐代以強盛的國勢奠定了與西域諸國展開密切交往的基礎,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呈現出「萬國來朝」的局面。由於安西四鎮的設置和經營,使中國與西域諸國間聯繫暢通,文化交流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