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金剛經說什麼-1

金剛經說什麼-1

「菩薩」是佛弟子中,走大乘路線的一個總稱。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紅塵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貴,普通叫做享洪福。對皇帝用的「洪福齊天」因為「洪」字不好意思寫,就寫個「鴻」字。
「給孤獨」長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
倚老賣老是我相,但有許多年輕人倚小賣小,那也是我相。更有許多小姐們倚女賣女的,也是我相。
福德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人世間的福德,文學上稱鴻福,是世間法;另一種是所謂清福,出世間法。清福比鴻福還難。。。。。。。。。平安無事,清清凈凈,就是究竟的福報。
站在物質文明的發展來說,時代愈來愈進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來講,愈來愈墮落,是退步的<坡注:此點與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中表達的說法相同,而且連西方人自己的一些智者也認識到了>。所以我們現在講時代進步,是站在物質文明的立場來說的<坡注: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只是使人類享受得如同金庸的花雕茯苓豬>;佛法是從人文的立場來看時代的。遲五百年,人的智慧變得越來越低,到了末法時代,人十二歲就可以生孩子,腦袋非常發達,四肢和兩手兩腳越來越小,極聰明而沒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殺人。換句話說,災難、病痛、戰爭隨時存在<坡注:現在就是如此,而且長期以來都是從來如此>,這是末法的時候,現在還沒有到。
關於眾生的迷戀,法華經上提到一位菩薩,名叫常啼菩薩,常啼,永遠在啼,這位菩薩大概喜歡哭,就是愛哭的菩薩。他覺得眾生太笨太可憐了,害得他盡哭,所以叫做常啼菩薩。<坡注:因大慈大悲而哭。這菩薩為何常哭?而布袋和尚為何常笑?想想!發菩提心者去火葬場呆上一天就會想哭,為眾生而哭!而去股市賭場名利場呆一個小時就會覺得可笑。>
據我所知所見,有幾位大和尚,並沒有讀過書,也沒有上過一天學,一個字也不認識,悟道以後,詩好、文好,樣樣都好,那真是不可想象。
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更遠的一層境界。這才會看到鴻福是厭煩的。佛經上說,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煩世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之路。
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絕對是平常的,最高明的東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這樣,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極點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說過:「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極點時是非常平凡的。<坡注:「學問深時意氣平」,自以為不可一世的「專家」「學者」們注意了。老百姓說:半瓶水響叮噹,信乎。真理的表達也是極平實質樸的,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一個人不要說智慧,生來能有一點聰明,都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無上的智慧,不是求得來的,是修來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無上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來的,守戒累積起來,加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報的大智慧。
人世間為什麼叫做紅塵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馬車,北方的紅土揚起來,半空看見是紅顏色的灰塵,所以稱為紅塵滾滾。
這個問題太難了。一個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沒有辦法征服自己這個心念;一個英雄可以統治全世界,沒有辦法「降伏其心」。自己心念降伏不了,此乃聖人之難成,道之難得也!
印度人不太注重時間,所以印度人沒有歷史觀念。十七世紀以後,靠著英國以及東西方一批學者的整理,才有了印度史。。。。。。。所以有些人要學梵文來研究佛學,那就是一個非常滑稽的事。尤其是現在的梵文,是十七世紀以後的梵文,唐宋以前的梵文,連一本原經都找不到了。
佛學講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佛學里有凈土,有穢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算穢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凈土。
一千個太陽系統這樣的世界,叫做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一個中千世界,再把一千個中千世界加起來,叫做一個大千世界,他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實際上不止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不可知、不可數、不可量那樣多。這個說法以前是沒有人相信的。
如果到貴州、雲南的邊界,就可以聽到活鬼的故事。活鬼稱為山魈,這個山魈,我們拿佛經來解釋就很簡單了,他是「若有色」「若無色」的眾生。他有時候給你看見,有時候不給你看見,高興給你看見就看見,不高興就看不見。
實際上佛有十種不同名稱。。。。。。。「如來」這是對成道成佛者的通稱。。。。。。阿彌陀佛又稱阿彌陀如來。
一般道家所講的修氣、修脈,打通奇經八脈,與密宗所講的read.99csw.com修通三脈七輪等,多半側重在修報身開始。一般所講的止觀、念佛、參禪,多半側重在修法身上著手。至於報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這個肉體以外,同時有另一個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
少時學語苦難圓 只道功夫半未全
我們都知道,學佛最困難的,就是把心中的思慮、情緒、妄想停住。世界上各種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寧靜,所謂止住。佛法修持的方法雖多,總括起來只有一個法門,就是止與觀,使一個人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
「隨遇而安」,安與住一樣,但人不能做到隨遇而安,因為人不滿足自己、不滿足現實,永遠不滿足,永遠在追求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坡注:《浮士德》>。。。。。。。所以說在人生過程上,「隨遇而安」就很難了。
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
有些生命沒有思想,沒有知覺,但有感覺。
早晨是天人吃飯的時間,中午人道吃飯,晚上鬼道吃飯。佛採用的制度,以人道為中心,日中一食;後世弟子們,過了中午一點鐘就不吃飯了,這個是佛的制度。
羅漢、菩薩也有隔陰之迷,投一個胎就迷掉了。<坡注:此乃娑婆世界之一苦因,難怪西方凈土要以蓮花化生。>
現在的這一本書,是一九八零年的講記。
最難表達的東西,他用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別人一聽就懂了,這就屬於方便般若。
儒家經常告誡人,不要得意忘形,這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人發了財,有了地位,有了年齡,或者有了學問,自然氣勢就很高,得意忘形了;所以,人做得到得意不忘形很難。但是以我的經驗還發現另一面,有許多人是失意忘形;這種人可以在功名富貴的時候,修養蠻好,一到了沒得功名富貴玩的時候,就都完了,都變了;自己覺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變成失意忘形。<坡注: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
有的稱我「南法師」,我不是法師啊!我沒有出家。
不著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鬧那些境界,自己走入著相的路線,自找麻煩還是小事,已經落入了魔道事大。<坡注:此乃真知灼見。慎之,慎之!!>
福慧雙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報,又有錢又有富貴功名,但卻沒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窮得要死,世間福報不好,也沒得辦法<坡注:子曰-------君子固窮>。佛境界就是福德與智慧都圓滿,這叫作福慧雙修,智慧資糧圓滿了,福德資糧圓滿了,就成佛<坡注:所羅門王雖不夠圓滿,但也不錯了,符合轉輪王條件否?>。
「汝今諦聽」。「諦」是仔細、小心。
所以說,花很大的精神學梵文,為了研究佛學,真是浪費光陰。
有些人自己並沒有成道,但是有宗教熱忱,願意先來救助別人,幫助別人,教化別人做善事。任何的宗教都有這樣的人,自己雖沒有得度,沒有悟道,卻先去救別人,這是菩薩心腸,也就是菩薩發心<坡注:德蘭修女>。
有的人出語成章,話一講出來就是文章,每一句話都很優美,很漂亮,因為他有文學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善現就是「須菩提」,是中文的意譯,意思是他的人生境界,是道德的至善。
大家讀過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吧!講人生心為形役。我們人都做了身體的奴役,冷起來要穿,熱起來要脫,餓了要吃,吃飽了要吃瀉藥<坡注:七把叉>,一天到晚為身體忙。外境界的塵勞指揮我們,我們成為外境物質世界的奴隸。<坡注:科學發展極大地滿足了我們的肉體,卻摧殘了靈魂。在紐約的見聞使我不願去美國,因為我怕穿上那使他們不斷飛轉駛向死亡終點的紅舞鞋。俺更喜歡清福。>
布施有三種,第一種財施是外物的,像金錢財物等布施,這叫外布施。第二種法施是精神的,如知識傳授,智慧的啟發,。。。。。。這種屬於內布施。第三種是無畏布施,如救苦救難等。不管是哪一種布施,施者應該抱持無施的心態,用一種希望他人能夠得到益處的心情來貢獻,那就是宗教家的精神了。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人生本來如大夢,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的。老年人常回憶,想當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尋煩惱,因為一切事不能回頭的,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坡注: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孔明,孔明!>。
東方是所謂生氣方,所以要求長生、長壽,就要念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如來。藥師佛是東方世界的佛國,西方世界是講歸宿的,東方世界是談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東方文化也是生生不已!
狗吃大便等於我們吃紅燒肉一read.99csw•com樣的香,那是它的糧食。<坡注:猛看噁心,細想卻可發現精闢的道理。眾生總習慣以自己的立場去看世界,如同井底之蛙,總以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軸心,以為自己可憐的一點點見解是全宇宙唯一最偉大的真理寶庫,其他的東西都是不可理喻的謬論。所以「狗改不了吃屎」,狗要升級,連其飲食習慣都要注意改變,人要升級,也要注意這一點,用西門慶式的生活方式去修「房中術」,只有走火入魔。當生厭離心!!南老這種奇特的思維習慣令人佩服,夠大肚能容也。>
我們研究佛經,會發現所謂夜裡到白天,晝夜二六時中,佛都在禪定中,在如來大定中;只有中午吃了飯,才打坐休息一下。大概從下午一兩點到五六點鐘說法,等到天快要黑了,大家閉起眼睛又入定去了。
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壞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獄里的更可憐,更要度。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說要度一切眾生。<坡注: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嚴格的來說,真正的佛法,全部都在中國大藏經里。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翻譯,它的全稱是菩提薩舵<土垂>。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薩舵<土垂> 是有情。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救度一切眾生,度完了,他老人家說:再見,不來了。只是吩咐四個弟子暫時不要死<坡注:?>,要「留形住世」,活著等彌勒菩薩下來。
你們初學的兩腿發麻難過,坐得好的人,功夫夠了,兩個腿發舒服快樂,快樂得你決不願意把腿放下來。這叫菩薩內觸妙樂,身體內在奇妙的接觸到從未有過的快樂。菩薩的戒律,不準入這種定,因為耽著這種禪定,就不肯去度眾生了!誰都願意享受內觸妙樂。
鳩摩羅什翻譯了很多經典,其中金剛經以及法華經,影響中國文化極大。。。。。。後來玄奘法師等人的翻譯,在文學境界上,始終沒有辦法超過鳩摩羅什,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緣故。
佛的戒律,規定弟子們喝一杯水,必須先用一塊布濾了以後,才可以喝。為什麼呢?「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佛的眼睛,看這一碗水,有八萬四千個生命。幾千年前他這樣說,也沒有人相信。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另外一股人味;像西遊記上說的,一聞就知道這裡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們到豬欄一聞,就知道那裡有豬味,狗窩裡一聞,就知道那裡有狗味。那個神仙到我們這裏一聞,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坡注:在諸多遇仙的傳說故事中,神仙往往都會抱怨凡人的臭味。真所謂五濁惡世也。發心來此化現度人的上師們,實屬可敬可佩。>
文喜禪師因為自己悟了道,願意發心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這就是菩薩道。<聖富蘭西斯當年也是如此,悟了否?對那些個不平常、好享樂名利的自稱得道者可要當心!如當年的洪秀全等騙了多少人?!這種情況今天也很多見。>
實際上,後來禪宗五祖就曾說過,要成佛悟道,專心念金剛經就可以了。甚至不識字,不會念的,只要念一句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就行了,這是經題的要點,是大智慧成就到彼岸的意思。結果,六祖就是因金剛經而悟的;所以後世的中國禪宗,也叫做般若宗。外國也有稱做達摩宗的,這都是因為五祖、六祖由金剛經直接傳承,鼓勵大家念金剛經這件事而來的。
心,要想它能定住是非常困難的。像年紀大一點的人睡不著,因為心不能定。年紀越大思想越複雜,因此影響了腦神經,不能休息下來。
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
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因此有些廟子塑的佛像,同樣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這是說過去大陸上的大廟子。唐代以後,道教興起,也同樣仿造這個情形三清排列,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這是談到宗教的情況。其實不論東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當程度的互相模仿。<坡注:有趣的是西方宗教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學說,當年把我搞的昏頭昏腦,存此備考。>
鳩摩羅什十一二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說悟道了,三十多歲就到了中國大陸。當時是南北朝時代,為了請這位學者來,消滅了三個國家,這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都是樁震撼的事件。研究當時的歷史很有意思,鳩摩羅什這樣一位大法師,這麼有學問的一個人,各國都在爭取他,什麼經濟、政治,一概都擺在後頭不管,因為爭請鳩摩羅什,一國消滅了另一國,第三個國家又消滅了第二個國家。
普通一般學佛的人,在理論上所走的都是法身路線,密教號稱要三身成就,因為三身成就的人https://read.99csw.com,學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個名稱,也叫做即身成就。。。。。。。。要想即身成就啊,。。。。。。。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去轉化父母所生的這個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轉化了,才修到即身圓滿成就。<坡注:要想知道梨子味,得嘗到。以上幾段,俺也沒體會,精進不止把,到時候證悟到就知道了。>
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發了,天上天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離開人世間的一切,專心於自己的修行,也就是放棄一切而成就自己的道,叫做小乘羅漢的境界。這在中文叫做自了漢,只管自己了了,其他一切不管。禪宗則稱之謂擔板漢,挑一個板子走路,只看到這一面,看不見另一面。也就是說,把空的一面,清靜的一面,抓得牢牢的,至於煩惱痛苦的一面,他拿塊板子把它隔著,反正他不看。
所謂比丘是出家人,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乞士」。乞士是一個好聽的名詞,意思是討飯的,討什麼飯呢?不是討一口飯吃的飯,是討一個永遠不生不滅的精神食糧。所以,上乞法于佛,下乞食於一切眾生,稱為成佛比丘。
成佛有三身,清凈是法身,圓滿是報身,千百億形象不同是化身。。。。。。。。法身就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報身是所謂的現象,法身是體。
佛由三十一歲開始說法,直到八十歲,在四十九年之間,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衛國。
有些人打坐,在坐好多同學都有經驗,坐得好的時候,突然一陣檀香味來了,其實並無香味,可是他的確聞到了。香味哪裡來的?是你內在定境到了極點,人體內部清凈光明就會發出香味來。<坡注:此說法不一定對,外來信息是不能否認的,但不可住它。姑存此一家之言。>
在家有菩薩,出家一樣有菩薩,雖然形象是出家,但是他的發心、願行、心性及所做的事,都是菩薩道,這就叫做出家菩薩。
為什麼敲木魚呢?魚是晝夜瞪著眼睛的,魚睡覺就是停在那裡不動了,休息一下就算睡覺了。所以我們廟裡敲這個木魚,是要我們精進,修道要效法魚的精神,晝夜努力不停。
人修持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據說蓮花生大士是釋迦牟尼佛過世八百年再來的,他為顯教教主時,是父母懷胎而生,可是他認為顯教時候,重要修行的方法沒有講完,所以再轉身而來,成密教的教主並由蓮花化生。<坡注:從大士法力、化生方式來看,很有可能就是如此。觀世音菩薩也早經成佛,為做「客座教授」而化現為菩薩再來。不可思議。>
沒有主觀,沒有成見,物來則應。。。。。。今天喜怒哀樂來,就有喜怒哀樂,過去不留,一切事情過去了就不留<坡注: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
佛在金剛經里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就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肉身儘管長壽,五百年還是五百年,一千年還是一千年,而永遠不生不滅的,並不是這個肉身相,而是法身。那個法身,不能拿形象來見。<坡注:法身是不是「聚則為形,散則為氣」如《星球大戰》中的大師?所以本對瓦德說:如果你消滅了我的肉體,只能使我更強大。於是就地入無餘涅磐。抱歉,電腦中找不到上般下木的pan字。>
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大慈大悲觀世音、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
現在我們講的這一本經,如果照含義來說明經名,就是: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惱,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脫離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經典。
這一千二百五十個佛弟子,叫做常隨眾,佛走到哪裡跟到哪裡。。。。。。其中有些人年齡都比佛大幾十歲,佛是三十一二歲開始說法,舍利子年紀較佛大二三十歲,目連也比佛大。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五種,就是所謂的五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方便般若,第五種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人體是個小宇宙,。。。。。我們身上的大小腸,就是身體中的江河、海洋,西遊記叫它是無底洞,吃下去漏出來,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一種生命為「有色」,是有形象,有物質可以看見的。另有一種生命是「無色」,不是我們所知,也看不見,可是它確實的存在。譬如說鬼吧!到底有沒有?當然可以告訴大家確實有的,並沒有什麼可怕,那是「無色」的生命,跟我們陰陽電子不同而已。
清靜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鴻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卻不然,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一切眾生,本身是有靈知,有情感的生命,所以叫做有情。古人有兩句名言:「不俗即仙骨,多九_九_藏_書情乃佛心」。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他的父親是印度一位宰相,出家當和尚了,他的媽媽是一位公主,逼著這位宰相還俗,跟她結婚,後來生了這個兒子。以後這位公主自己卻要出家,宰相丈夫不答應,我好好的出家當和尚,你逼著我還俗結婚,現在你卻要出家。所以這個故事真可以編寫成一部小說。
一個人如果覺悟了,悟道了,對一切富貴功名看不上,而萬事不管,腳底下抹油溜了,這種人叫做羅漢。但是菩薩境界則不然,覺悟了,解脫了世間一切的痛苦,自己升華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總總的眾生,還在苦難中,就要再回到世間廣度一切眾生。這種犧牲自我,利益一切眾生的行為,就是所謂有情,是大乘菩薩道。<坡注:《情系紅塵》。>
真正的修持,得定者初禪念住,雜念妄想沒有了。二禪氣住,所謂打通氣脈,外表呼吸停掉了。三禪脈住,脈搏不跳動了,連心臟跳動都非常緩慢。四禪才是舍念清靜,整個的身心丟開了,沒有感受。但是要想達到氣住脈停的定境,必須先把自己身體上卵生、濕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種類,整個變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講的變化氣質。假使我們這個色身沒有轉化而想修持得定是決不可能的。<坡注:達摩面壁。>
佛經上記載了一個故事,佛過世百年後,印度有一個有名的阿育王,年輕的時候不信佛,中年以後開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萬四千個佛塔,其中有一個塔,唐朝以後飛到中國來了,不曉得因為地震還是其他道理,這個塔懸空飛過來,落到浙江寧波的阿育王寺。這個塔裡邊是佛當時本身真的舍利子<坡注:以後若去浙江,不可錯過>。
金剛經有五六種不同的翻譯,我們慣用的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這一種。
所以說佛經里所稱的世界,是包括我們這個世界,以及超過這個地球範圍所有世間的世界。
真正的佛同其它許多宗教一樣,是反對拜偶像的。。。。。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樣,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坡注:只教游泳法,拖不了人,尤其是下定決心堅持要沉沒的人。是故佛法雖無邊,卻度不了無緣。>
說到乞食的制度,泰國還保存著。泰國信佛教的家庭,中午飯做好了,出家人沒有來化緣以前,鍋蓋也不敢開;出家人來了,鍋蓋趕快打開,用勺子在飯鍋中心挖起裝上一碗,再把很好的菜給他裝滿。化緣的走了,自己才吃飯,這是佛教所遺留的制度。
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
如唐人詩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從明朝開始的一副對子:「世間莫若修行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清朝有位歷史學家趙翼,也是大詩人、大文毫,他晚年寫了。。。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智慧第一,釋迦牟尼佛和許多佛菩薩,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開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山文殊道場。<坡注:又一位教授擔任的客座講師。求考上大學的人,要磕頭的話這下可有地方了。>
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詞叫做無師智,也叫做
印度人除了沒有時間觀念而沒有歷史外,數字觀念也非常差,所以佛經上這裏八萬四千,那裡八萬四千,等於杭州人說:「木老老」,多得不可數的意思。印度人說多得很就是八萬四千。
如果一個人能夠丟掉帝王富貴,能夠放得下一切,才夠資格學佛。<坡注:古來出家皇上知多少?>
據密教傳說,因為蓮花生大士是密教的教主,不像前一生走涅磐的路子,所以騎白馬騰空而去。當他親自現身時,永遠是十八歲少年相,沒有變過,偶爾會留一點小鬍子。這個就是說明報身的成就,修成而永遠存在;也就是道家長生不死的觀念,所謂與日月同休,天地同壽,這就是報身圓滿。當然,報身修成了以後,自然有化身,一切神通具足。所以,要修到即身成就,才算真正學佛圓滿。
當時南印度一國國王夫婦沒有孩子,很難過,夫婦兩在御花園裡賞蓮花,忽然一朵蓮花中央,長高長大,蓮花苞中跳出來一個小孩,有血也有肉,就是蓮花生<坡注:在西方凈土往生時不知是否也如此>。後來他繼承王位為太子,十八歲成就,肉體常存。
聰明是想出來的,想出來的沒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記憶力也特別高,不光是年輕的事想得起來,前一輩子讀的書都知道。。。。。。。悟道的時候,過去千萬生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就是因為般若智慧都出來了。
年輕的同學要特別注意啊!最近我發現年輕的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來搞這個學佛的九九藏書事。<坡注:噫!老先生此言差矣。古人云: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多半少年人。每人因果不同,業債有異,誰知道今天脫的鞋明天還穿不|穿!要找早夭的年輕人,可以隨手理出一大堆!既然歷經千載修福報后才有幸能人生佛法兼得,便當立刻開始修行自救救人,何言年輕人暫不宜學佛哉?!先修習起來,再去弄做人的道理或儒家國學,有何不可。且佛學通之後,在習「塵學」,則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也。俺是為眾生計而「愛真理有過於愛老師」,若言語有忤逆之過,甘願痛吃辣棒,望師爺及眾同修明鑒。>
這是武則天這位女皇帝所作。
現在佛告訴須菩提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如果你夢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雲端上,那你就著魔了,那不是真見佛,你儘管拿石頭去丟他,拿金剛經打他,你可以說:是你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跑來幹什麼?
外形雖是入世的,心卻是出世的<坡注:濟癲>,所以菩薩境界謂之大乘。羅漢境界住空,不敢入世,一切不敢碰,眼不見心不煩,只管自己。
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的中文意思是大,一切大菩薩們。
譚子著了這部「化書」,認為宇宙生命的變化自己可以掌握,人可以永遠地活下去。
楞嚴經上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沒有修道的人,有什麼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眾生所有的苦惱境界。如古人詩中所講的:「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道家北派丘長春<坡注:諸君可別中金庸的毒把他老先生當成單純的劍道殺手了,當心龍門派道長們不答應,道士不等於武士!>,成吉思汗一死,丘長春告訴徒弟們說要洗澡,跳進小池洗完了以後說,我那個朋友走了,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了,他也要死了。<坡注:此事屬實否?俺懶得去查歷史書了,那非我所長,盼望某一天有朋友能證實后告訴我。>
古代也有將菩薩翻成「大士」或者「開士」,表示是開悟的人。。。。。。摩訶薩是唐宋以後念的,真正梵文發音是馬哈,訶字念成哈字。。。。。。客家話、廣東話、閩南話比較接近唐音,國語反而距離很遠了。
世尊,是佛的另外一個代號,佛經里所稱世尊,是指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過我們要注意,所謂這個世界,不是只講這個人世間。
所謂「定」,等於小孩子玩的轉陀羅,最後不轉了,它站在那裡不動了,這隻是個定的比方。
所以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
李商隱的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真正的寧靜,達到了止的境界。由止再漸漸的進修,生理、心理起各種變化,才可以達到定的境界。
我們現在出家人所穿的這個衣服,是明朝老百姓的便服,所不同的是出家人的顏色樸素而已。分別身份就在頭髮,出家人是光頭,在家人有頭髮,衣服都是一樣的。
念空不是住,那是假住,住在空上,是不究竟的。
象鳩摩羅什的翻譯,信、達、雅,皆兼而有之,非常難得。所以,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個譯本。
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坡注:雁渡寒潭。>
所謂「波羅密」,一般的翻譯就是到彼岸。
一切眾生所有的身體就是報身,一生過得非常舒服,樣樣好,享福一生,這是他善報所得的報身。有人很痛苦,很艱難地過這一生,這是過去生所種的不善之因,招致有這一生的這個報身。至於修道有所成就的人,這個報身就轉了,道家一般的觀念所講的卻病延年,長生不老,就是報身轉了。報身修道完全圓滿時,整個的人脫胎換骨,就具備了一切神通。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所以說圓滿報身非常難得。
還有個佛經上提到周利盤陀伽的故事。。。。。。笨得無比,。。。。。。。。佛最後就叫他念「掃帚」兩個字。他念了「掃」,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掃」,學了好多年才會念。可是後來他的神通最大,還救了幾次佛的命。<坡注:「以菩提心為因,以大悲為根本,以方便為究竟」,這方便度人的大智慧,以佛為最高也。生在佛時代的弟子真是幸運兒,在我們時代成天呈腳不點地狀忙於找名利的聰明人,最終成就與這位典型的「白痴大師」相比如何?灰飛煙滅!>
金剛經分成三十二章,是梁武帝時代編輯而成。這個編輯人是誰呢?就是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我們研究中國文學,有一部非讀不可的書,就是「昭明文選」,這也是國文系必讀之書,就是梁昭明太子所編輯的各種名文。
阿彌托經先提西方,藥師經,金剛經都是先提東方,講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講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