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章 南洋華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 第二節 回國參戰

第二十章 南洋華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

第二節 回國參戰

印度尼西亞華僑為抗戰前線派出了醫療隊。組織人是著名醫生柯全壽。醫療隊的醫生、護士和司機都是自願報名,並經嚴格挑選和訓練后才登程的。醫療隊在前線艱苦的條件下救死扶傷,為抗戰作出了貢獻。還有許多印尼華僑青年衝破重重困難,參加抗日隊伍,英勇戰鬥,甚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女英雄李林是其中最傑出的一位。李林(公元1916—1940年)是印尼華僑,14歲時回國,先後在廈門、杭州、上海念書,開始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36年到北平民國大學學習。1937年被派到山西、綏遠一帶進行武裝鬥爭。擔任過平魯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政治部主任、120師獨立第六支隊騎兵營教導員等職務。她經常手持雙槍,率領騎兵奇襲敵軍,戰果赫赫,有「雙槍女英雄」的美譽,日本侵略軍懸賞重金緝捕她。1940年4月26日,李林read•99csw.com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這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1938年,「菲律賓華僑抗日義勇隊」組成回國。義勇隊的成員是通過公開徵集,審查合格后才吸收進來的,人數共六七十人,負責人是年僅24歲的沈爾七。經過短期培訓,義勇隊首批共28人於1938年1月由馬尼拉啟程回國。這支小小的隊伍,衝破種種阻撓,歷盡艱辛,在福建西部參加了新四軍二支隊,改名為「菲律賓華僑回國隨軍服務團」,服務團在團長沈爾七領導下,配合新四軍,開展抗日的宣傳工作。沈爾七曾兩次奉派回到菲律賓,繼續組織僑胞的人力物力支援祖國抗戰。1941年,沈爾七第三次回國后,不幸在廣東東江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中犧牲,年僅28歲。
滇緬公路從雲南昆明到緬甸臘戍,全長1200公里九_九_藏_書,是抗戰時期我國與東南亞聯繫的紐帶。這條新修成的公路,要翻越高黎貢山和大王山兩座高山,渡過怒江、瀾滄江、漾濞〔yang bi樣必〕江三條大河,出沒深山老林,「煙瘴之地」,全程要行駛七八天,十分艱險。南僑機工回國后,在昆明經過短期集訓,就奔赴滇緬公路沿線,投入緊張的軍事運輸。滇緬公路不僅路情複雜,氣候多變,懸崖陡坡,泥濘塌方,險情屢屢,而且瘧蚊猖獗,許多人死於惡性瘧疾。日軍為封鎖滇緬公路,還派飛機狂轟濫炸,機工的安全時刻處在嚴重的威脅之中。1940年,統治緬甸的英國政府在日本的誘逼下宣布封閉滇緬公路三個多月(7月至10月)。南僑機工組織了一次突擊「大搶運」,趕在封閉前將大批軍用物資運入我國境內。公路重開后,日軍飛機重點轟炸橋樑,企圖切斷交通線的咽喉。1941年https://read.99csw•com1月23日,地理位置重要的功果橋在九架敵機的輪番濫炸下,有一半橋面墜入瀾滄江中,敵人以為公路中斷了。然而,南僑機工卻用144個汽油桶紮成大浮筏,冒險搶行,及時將物資運達彼岸。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緬甸淪陷,滇緬公路運輸被迫在次年5月中斷。在三年多(1939—1942年)時間里,3000多名來自南洋的中華兒女,出生入死,日夜奮戰,保證了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交通動脈的暢通,光是軍火就搶運了45萬噸之多,有力地支持了抗戰。機工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有1000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海內外的炎黃子孫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在歷史上的豐功偉績。在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和雪蘭莪都樹立了殉難機工的紀念碑。在我國滇緬公路的起點——昆明樹立起一座「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碑文read•99csw.com肯定了南僑機工的不朽功勛:「他們以自己的生命、鮮血和汗水,在華僑愛國史上譜寫出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也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南洋華僑不僅從財物上支持祖國抗戰,而且還有許多熱血華僑青年,拋棄了海外較為優裕的生活條件,回到戰火中的祖國,在抗日戰場上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
在1939年短短的半年內,來自新馬、印尼、泰國等地的機工共3200餘人,分別從新加坡和檳榔嶼出發,踏上了回國參加戰鬥的路程。
「南僑機工」的全稱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從南洋等地回國支援抗戰的華僑汽車司機和修理技工的統稱。抗戰爆發,東南半壁河山淪陷,沿海的口岸、對外交通要道被佔領或封鎖了,國際軍援物資運入困難。1939年年初通車的滇緬公路,成為抗戰時期我國read.99csw.com大後方的唯一國際通道。設在昆明的西南運輸總處主任致電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希望他出面代為招募一批華僑機工回國,以解決滇緬公路上汽車機工缺乏的問題。南僑總會立即在1939年2月7日發表通告,號召機工回國服務,並定出了條件。廣大南洋華僑熱烈響應號召,報名十分踴躍,出現了許多動人的事例。機械工程師王文松,在新加坡每月有相當於國幣700元的收入,而到滇緬公路當機工,月薪僅國幣30元,但他自甘犧牲,不僅自己去,還招了10多個同伴,帶了全副機修器械回國。李月美,女扮男裝與弟弟一起回國參戰。一次翻車受重傷,在醫院搶救時方發現她是女性,曾被報紙譽為「當代花木蘭」。類似的事例還有不少,它們生動地反映了南洋華僑青年的愛國情操和對民族解放事業的執著追求。
南洋華僑回國參戰,突出的事例還有滇緬公路上的3000多名「南僑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