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確定的道路 同文館的成就

不確定的道路

同文館的成就

同文館開始的時候,設英、法、俄文三館,隨後又加了德文館。分前館后館(高年級和低年級),后館比照西方的中學,前館比照西方的專科,學制共八年。這個官辦的洋學堂從小皇帝同治登基開始(1862年),一口氣辦了20年,轉眼到了光緒年間。那時,俄國人總是借勘界的機會,蠶食中國的領土,跟俄國人辦交涉成了大問題。這時候總理衙門想起了同文館,於是到館里找人才。同文館的read.99csw•com總辦一下子從俄文館找來了七八個學生,一個俄文學了13年,其餘的也學了7年。結果呢,沒有一個懂俄文的,成績最好的一個剛剛能把俄文字母念上來,其餘的連字母最多也不過認識一半。
最後說一句,京師大學堂開辦后,同文館的大部分呀呀嗚的外國教授,都進了大學堂,直到蔡元培時代才恨恨地走人。
原來這所西式的國立高等外語專科九_九_藏_書學校,雖然設施好,待遇優,但師資可是一般般。有學問的西方人,在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樂意來中國教書,即使有樂意來的,中國的官僚機構也請不到。結果是一群粗通文墨,甚至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老外混了進來,其中不乏下級軍官和士兵,自己連像樣的文章都讀不通,上課只好呀呀嗚。好在從學校負責人到學生,對外國的事情什麼都不知道,只要判定人家是洋人,也就可以了。師資差九-九-藏-書,管理更差。同文館從開辦那天起,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衙門,管理大臣外加提調、幫提調以及一群辦事人員,除了公文往來,就是面上的安排,只要學校開張,課堂有人,其他的什麼也不管,也管不了(還好,還沒有假裝懂行)。
1862年,北京出現了中國第一所國立的教西洋文字的學校,名叫同文館。這所學校,教洋文的教師一概都是外國人(後來教西學的也大部分是外國人),一句中國九*九*藏*書話都不會說,也不屑說,上課絕對的「情景教學」。學生初進館,每月3兩銀子的補貼,以後陸續增加,最多可以達到每月12兩;當時一個七品的翰林,每年俸祿不過45兩,可見收入之豐。學生不僅補貼可觀,而且管吃管住,除了衣服、老婆之外什麼都管發。據進過館里讀書的著名戲劇理論家齊如山回憶,館里的學生每六人一桌,每餐四大盤、六大碗,有魚有肉有海鮮。夏天還有一個大海碗,放著水果蓮藕什麼的九*九*藏*書;冬天海碗改成火鍋,什錦鍋、白肉鍋和羊肉鍋任選。如果這些你都不樂意吃,那麼可以另外隨便點菜。學生來了客人,也可以隨便要菜,一個子都不用花。就這樣,同文館的學生還動不動就嫌伙食不好,摔碗砸碟鬧罷餐。
同文館的畢業生,最出息最有名的一個,是齊如山,此人幫助梅蘭芳策劃了京劇的改革,使梅走向了世界。他在戲劇上的造詣,也許跟在同文館上學,待遇過好,課程太松,有時間有精力和有閑錢去泡戲院有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