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張鳴

張鳴
收藏

中國(1957-)

張鳴(1957年3月-),浙江上虞人,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該系主任。成長在北大荒的張鳴,曾做過農工、獸醫。199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后,留校任教。

教書之餘喜歡寫點東西,其中不少變成鉛字出版,有論文數十,學術隨筆上百。其作品主要有:《武夫治國夢》、《鄉土心路八十年》、《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中國教育病了嗎?》等數種;還有歷史文化隨筆,有《直截了當的獨白》、《關於兩腳羊的故事》、《歷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歷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等。

張鳴在互聯網上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其語言犀利、文字諷刺抨擊政治精闢,受到了很多網民的欣賞。

作品總覽,總共23筆
  • 一年之癢

    一年之癢

    我曾經說過,小的時候,理想之一,就是賣文為生。實現了之後,發現自己的生活在別人看來,特別單調。每日里就是看書,寫字,看書像是從書上把字一行行拆下來,而所謂寫文章,按王朔的說法,就是碼字,像小時候在農場砌牆一樣,一塊一塊往上碼。所以說,我的生活等於是一邊拆字,一邊碼字。拆別人的,碼自己的,碼好了給別人去拆。

    習慣了這樣生活的人,除了讀的寫的,都非自家喜歡的東西,一般來說,是不會感到枯燥的。因為拆字的時候,是生活在別人營造的世界里;碼字的時候,則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總有新鮮可覓。足不出戶,一樣好玩兒。

    本集是作者的博文、隨筆、雜文精選集。作者說他最初開博客,只是想拿那裡當文字倉庫,以防萬一電...

  • 中國教育病了嗎?

    中國教育病了嗎?

    《中國教育病了嗎?》從中國教育現狀入手,對當前教育體制、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和相關問題,進行了理性的批評。

    張鳴教授行文深入淺出,觀點犀利,觀察問題真切深刻,針砭時弊痛快淋漓。

    他的博學與明辨,為深陷教育誤區的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家長,對反思教育的缺陷,改正教育的弊端,尋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 再說戊戌變法

    再說戊戌變法

    本書力求從晚清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格局的視角,重新審視戊戌變法。側重點有三:一是當時的帝后政治二元結構;二是滿人政治;三是變法的操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又有什麼意義。

    作者另闢蹊徑地講述了「旗下閑人政治」、士林的政治習慣、清朝政治的「補丁傳統」等諸多因素對戊戌變法的影響,對西太后及洋務派的表現、學習西方過程中政治操作的變形、老百姓對變法的觀感等問題,也有獨到詮釋。

  • 再談國民性

    再談國民性

    張鳴最新力作

    《重說中國近代史》里沒說完的話,都在這裏了~

    從近代史看中國國民性

    直擊中國各階層軟肋的暢言書

    素描歷史眾生相 看透近代國民性

    皇帝的家事

    在封建制度里是「家天下」,天子跟諸侯的關係,就等於一個大家長面對諸多分了家的子弟,諸侯跟大夫也是如此。天子也罷,諸侯也罷,甚至大夫也罷,真正管理的就是自己直轄的那麼一點地方,自己的采邑。所謂的國事,略等於家事。

    官場戲與夢

    過去的中國人,無論上層還是下層,都有極強的兩面性,一方面喜歡搗亂,一方面又嚮往秩序。對於鬧天宮這種事兒,既喜歡做孫猴子,又想做玉皇大帝和如來佛。一邊樂見孫猴子把富麗堂皇的天宮攪了個稀巴爛,一邊津津樂道孫猴子一個跟頭十萬八千...

  • 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

    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

    一個軍人集團的裂變,一個少為人知的五四。

    五四不僅是思想史上的標誌事件,還是政治史中的一個巨大事件場域。學生運動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洶湧的,是那個時代紛繁複雜的軍閥政治——各個軍閥和政壇派系都在搗鼓五四,而五四最終對於民國政治的走向,起著扳道工的作用。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關係密切的軍閥和政客,比如直皖之爭,官僚政客中的親日派和親英美派之爭,全都為人忽視了,好像五四期間,這些政壇上的要角,全體失蹤了一樣。另外,五四運動作為一個政治事件,它的運作是怎麼回事?怎麼動員的,怎麼宣傳的?運動中的學生跟商民是怎樣的關係,跟軍警又是怎麼回事?好像都是一筆糊塗賬。

    其實,五四對於中國政治的走向,不僅在...

  • 在歷史的下降線行走

    在歷史的下降線行走

    歷史有時候前進,有時則會退後,有上升,則有下降。細碎處的故事,空白處的講述,才能真正反映歷史的原貌。

    《在歷史的下降線行走》,充斥了這樣的故事和講述。諸如「當牛記者碰到強人的時候」、「戴大頭巾狀如印度兵的中國士兵」、「懂兵法的和會打仗的」、「對毒與賭的另一種期待」……都是重大歷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這些正史瞧不上的雞零狗碎一樣的故事,讓你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感受到它的血與肉,並帶你看到紛擾世界中另一番景緻。

  • 大實話:歷史與現在

    大實話:歷史與現在

    《大實話:歷史與現在》是作者最新的歷史觀察與時評文章集,張鳴寫史,總能把歷史堆里那些已經被遺忘的事件詼諧地表達出來,原滋原味的端到讀者桌上。讀者讀到的,不僅僅是歷史,更多的是現在。他的隨筆集都是以講故事為主,文字淺如白話,幽默有趣,然而尖銳,看著是在講歷史上的那點破事,讀者腦子裡反應出來的卻是熟悉的當下,說古是為了講今,歷史只是材料,當下才是真正的落腳點。在這本新書中,「說今」的份量更多了,直指當下。

    比如,講隋煬帝的排場時,張鳴說,煬帝為了向外人證明中國的富庶、國人的好客,下令正月十五起,一個月內,整個皇城張燈結綵、通宵達旦,外人的酒飯食宿全免,而國人卻往往衣不蔽體、路有死骨。排場的結果是,...

  • 大歷史的邊角料

    大歷史的邊角料

    本書從作者五年來大量的歷史文化隨筆中擇選72篇精華之作,集中體現其對各類問題的獨到觀點,突顯張鳴式說史之魅力。義和團有何難解之謎?文學戲劇有甚意外影響?回望百年教育,考證另類國粹,品讀投契之作,反思外交得失。

    組合邊角料,復活大歷史。

  • 張鳴說歷史:大國的虛與實

    張鳴說歷史:大國的虛與實

    張鳴這本隨筆,引述的不是什麼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

    在這本書里,辮子、燒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蓋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來當話題,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歷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簡單的命題來,然後通過這些命題,揭露了歷史的另類真相,還原人性假面,引領讀者去反思和思索,去感悟真相。作者可謂是筆筆勾勒冷漠看客,篇篇道盡學者良心。

  • 張鳴說歷史:朝堂上的戲法

    張鳴說歷史:朝堂上的戲法

    這本書是張鳴最新的歷史考評文集。張鳴的文字,總能把正史中的亂彈和野史中的真相直觀地呈現出來,庄正卻不失幽默,真實卻不失系統,以小見大,以點帶面,輻射出整個中國的發展脈絡和歷史變遷,

    張鳴對歷史有著獨到卻不偏頗的見解,總能把歷史的一隅開拓出來,附上時代的特色和獨特的觀點,讓其再次散發出旖旎的光彩。歷史不是一個人的觀點,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更是人性林林總總的交匯總和。《張鳴說歷史:朝堂上的戲法》,說的是朝堂,折射的卻是大國的興衰與蛻變。

  • 張鳴說歷史:角落裡的民國

    張鳴說歷史:角落裡的民國

    本書講述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的歷史文化,作者選取了與一般史書不同的角度,內容多為與人物或歷史事件有關的奇聞趣事。大到軍閥與總統,小到茶壺與牙刷,無論話題大小,都被作者信手拈來,為讀者講述了一番不為人知的另類歷史,更能引發讀者對歷史真相的深刻思考。

  • 張鳴說歷史:重說中國古代史

    張鳴說歷史:重說中國古代史

    《張鳴說歷史:重說中國古代史》是張鳴創作的歷史文化隨筆。作者以幽默、辛辣的筆調點評歷史人物及事件,嬉笑怒罵,激揚文字。

    本書講述歷代帝王妃嬪、文臣武將的生前身後事,評點改革變法、軍事征戰、朝堂鬥爭的利弊得失。作者文筆老練,敘述流暢,點評恰到好處,從歷史中提煉對現代的借鑒意義,引人深思。

    張鳴說史,總能化繁為簡,睿智,明白,讓人眼前一亮。——吳思

    張鳴的文筆是恣肆汪洋的、帶評夾敘的。——梁文道

    張鳴的文章,有思想,有見地,有學問,無官腔,十分好讀。——易中天

    讀張鳴的文章既可以作輕鬆的享受,也可以從裏面學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識,可以說是讀史的捷徑。——李零

    現在有學者零零碎碎、點點滴滴在做這個事情,...

  • 張鳴說歷史:重說中國國民性

    張鳴說歷史:重說中國國民性

    這本書是張鳴最新的歷史觀察與國民性考評文集。

    本書重說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國民性,詮釋大國興衰的歷史秘辛,重新解構中國國民性的本書,還原你所不知道的人性假面,揭露史實之外的另類真相。

    張鳴的文字,總能把正史中的亂彈和野史中的真相直觀地呈現出來,庄正卻不失幽默,真實卻不失系統,以小見大,以點帶面,輻射出整個中國的發展脈絡和國民性變遷。

  • 所謂大國·大時代民族之癲狂症批判

    所謂大國·大時代民族之癲狂症批判

    《所謂大國·大時代民族之癲狂症批判》作者是知名教授、學者張鳴的最新力作,也是繼其力作《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空白處》《五四危局》等暢銷書之後又一部犀利的批判式著作,面對自我感覺良好的不得了的國民們,張教授給中華民族把脈,開出了一劑猛葯,告訴讀者:我們現在內憂重重。作者用比以往更犀利的筆鋒拷問著這個失敗的大時代下民族的癲狂症所在,讀來令人暢快淋漓。

  • 歷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歷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此書勾勒晚近人物百般臉譜,檢討中國歷史的劣根性。軍閥有性格:思想家和知識界創造著歷史,而軍閥、土匪、幫會龍頭以及各色鄉村能人,也在創造歷史。晚近人物臉譜:西太后的明白和服氣,都是這老外的,而對中國人,她卻墨索里尼,總是有理,鎮壓改革是對的,開歷史倒車也沒錯,後來改革更是對的。歷史的壞脾氣: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成者王侯敗者賊,其實帝王也是賊。不確定的道路:如果不算土匪流氓等「第三社會」中人,文人跟監獄的距離想必要比其它人近一點,越是有才華的人,危險似乎就越大。庶民的世界:花業民營了,遊冶其間的名士和准名士們也就更自由了。淺斟低唱並肉帛相見之餘,給小姐們打分品題成了文人墨客的千古雅事,因此有了「花榜」。

  • 歷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

    歷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

    作者張鳴寫「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繼《歷史的壞脾氣》之後,推出了第二本《歷史的底稿》。兩本書的觀察怎樣另類,有何特別,用張鳴的話概括,可以是四個字「不合時宜」。《歷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說出了「不合時宜」的原因:在社會生活里,一個稍有個性的人,常常會感到窒息。打破這種窒息,對我來說,就是時不時地發一點不合時宜的怪論。其實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識的理性判斷出來的常識而已。

    張鳴寫晚近中國的兩本書,引述的不是什麼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歷史的底稿》里,牙刷、辮子、人頭像章文人的舌頭以及義和團的藥方都被作者拿來當題目,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歷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簡單的命題來。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