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幕 過場的角兒們 吳祿貞:士官三傑之死

第三幕 過場的角兒們

吳祿貞:士官三傑之死

最後,需要提一下那個兇手馬惠田。此人為袁世凱立了大功,後來自然不會被追究,但花完了賞銀之後,卻沒有一個人敢用他。畢竟,作為一個衛隊長,殺自己的長官,在那個還講究舊道德的時代,是職業大忌。於是,這個為北洋系立下不世之功的人,在北洋系卻沒有立足之地,最終潦倒而死。
只是,看起來十分樂觀的北方革命形勢,其實存在很多的隱憂。吳祿貞統帶的第六鎮,原是以袁世凱武衛軍的老底子為基礎編練而成,屬於袁世凱的基本部隊。而張紹曾的第二十鎮和藍天蔚的第二混成協,也是從北洋軍發展出來的部隊。這些部隊,軍官都是北洋系的,有些還是淮軍的老人,士兵則是北方的農民,官兵思想都相當保守,跟南方新軍完全不能比。後來袁世凱得了大位,這些部隊的官兵都不大滿意,背後還有罵袁世凱是曹操的,說要剪辮子,都哭哭啼啼死也不肯。另一方面,這些部隊,基本的官佐,都是袁世凱親自提拔和培養的,袁世凱在裏面根基很深。要帶領這樣一支軍隊揭竿而起,反叛清朝,打到北京,其實大有難度。吳祿貞和張紹曾他們,能夠得到這些個有實權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清廷當家的少年親貴,因為https://read•99csw•com趕走袁世凱,想要進一步清除袁世凱在北洋軍中的潛勢力。但自打統帶第六鎮以來,吳祿貞改造部隊的企圖,幾乎是寸步難行。只有很少一部分非北洋出身的軍官,如何遂、孔庚等人,受到他的影響。其他人則是既影響不了,也撤換不掉,儘管袁世凱走了,但把持朝政的慶親王奕劻,卻跟北洋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袁世凱提拔的人,想動誰,都動不了。士官三傑,又個個具有名士派頭,不屑於紮實地工作,從士兵動員起。據吳祿貞的好友李書城講,吳祿貞雖然做了統制,但在部隊的時候少,在北京的家裡的時候反而多,很喜歡跟一班兒文人詩酒唱和。藍天蔚也好不了多少,他在奉天密謀起義,行動未及開始,部下就把消息透露給了總督趙爾巽。開會商議,部下有反對的,沒有贊同的。只有張紹曾好些,也只培養了幾個傾向革命的小營長,在張去職之後,還敢貿然起義。其實,三人之中,環境最惡劣的,要數吳祿貞,連衛隊長都不是自己人,身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吳祿貞偏又疏於防範,連衛士都不找幾個親信,居然讓老的統制衛隊長留任。遭遇暗殺,也是必然。暗殺吳祿貞,當然不read.99csw.com是所謂個人恩怨,因為兇手殺了人,還把吳祿貞的頭顱割下,明顯是跟指使之人請賞去了。指使者當時人們多懷疑是良弼,因為他是滿人,堅持抵抗革命,以至於跟吳祿貞交厚的革命黨人彭家珍,帶有點報仇性質,玩命刺死了良弼。其實,就情勢而言,最大的嫌犯,應該是袁世凱。如果是良弼,即使知道吳祿貞要反,最大的可能是說服上面撤了他,而不是行刺。刺殺了吳祿貞,最大的獲益者,就是袁世凱。也只有袁世凱,有這個條件,策動舊部完成任務。
1911年11月7日凌晨,是個歷史出現拐點的時刻。此前的一天一夜,吳祿貞都處於極度的亢奮狀態。11月5日,他剛剛見了起義的山西都督閻錫山,商量好了組織燕晉聯軍的事。更早一點,他被清廷任命為山西巡撫,雖然做封疆大吏是他夙願,但這個任命,卻分明是讓他帶兵去拚命,收復剛剛宣布獨立的山西。當然,吳祿貞沒有這麼做,他跨過了直隸和山西邊界,在山西的娘子關跟閻錫山見了面。告訴閻錫山,他絕不會搶他山西的地盤,而是要拿下北京。於是,兩邊商量好,組成燕晉聯軍,掉過頭來,直搗黃龍,完成革命大業。再加上和他一向聲氣相投https://read.99csw.com駐紮在灤州的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和駐紮奉天的第二混成旅協統藍天蔚,三下聯手,趁北洋軍的主力正在湖北前線,清廷北方空虛,好事,真是大有可為。因此,11月6日,他一天都沒休息,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第二天就全軍將士胳膊紮上白布(這是反叛的標誌),進軍北京。命令已經下達,好些依然忠於朝廷的部下感到不解,但還是執行了,但人心惶惶。到了晚上,他也沒有回營,就待在石家莊火車站,一夜無眠。7日凌晨,他的衛隊長馬惠田突然帶人闖進來,吳祿貞猝不及防,被馬殺死。吳祿貞一死,一向以吳馬首是瞻的張紹曾六神無主,不知怎麼辦好,隨即被清政府免職,而東北那邊,突然之間眾叛親離的藍天蔚也只好出逃大連。辛亥革命的歷史,就此拐彎了。
歷史經常會因一些偶然事件拐彎,明末如果沒有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當時尚未有中原之志的滿人,顯然不會那麼快取明而代之。而到清祚將盡之際,如果吳祿貞不死,辛亥革命北方的形勢,也將會大不一樣。即使北京不會落入北方革命黨人之手,袁世凱的作用也不會如此之舉足輕重。革命后的天下,很可能會是革命黨的,其實,https://read.99csw.com天下只要不姓袁,清室愛新覺羅氏的命運,就很難說了,皇帝上斷頭台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從晚清到民國,留學學軍事的中國人,絕大多數是從日本士官學校出來的,前前後後差不多有幾百位,但是,在清朝新政之前畢業的,卻寥寥無幾。這寥寥無幾個人中,吳祿貞就是一個。一般來說,由於新政伊始,朝廷用人之際,因此,凡是1903年前後畢業的留學生,往往都會得到重用。學文的曹汝霖、章宗祥等人如此,學武的吳祿貞、張紹曾、藍天蔚、良弼、蔡鍔也是如此。這幾位,在清末士官生中,位置都比較高。歷史上,人稱士官三傑的,是吳祿貞、張紹曾和藍天蔚。其實,士官生更有名的應該是蔡鍔和蔣方震,後面還有一大群左右了歷史的燦爛群星,比如閻錫山、孫傳芳、張群、趙恆惕、劉文輝等等。只是在當時,蔡鍔位置過偏,而蔣方震則出道晚了點,其他人則更晚,只好排在後面。
留日學生,革命者多,這是後人總結出來的規律。學軍事的,當然更不例外。所以,士官三傑,都是革命黨。但是,這些革命黨回國之後,是否還堅持革命,可就難說了。同盟會是個鬆散的團體,黨人彼此的聯繫程度,比會黨還低,所謂黨的紀律,更是一句空話九-九-藏-書。留學時的時髦,多半構不成後來行為的約束。回國如果受了重用,同時國內政治變的比較好,就不一定非革命不可。教科書上說,進入20世紀,經過論戰,革命派已經戰勝了立憲派,其實未必。革命黨人在海外的所謂勝利,不過是革命黨人用棒子打出來的,並非講道理說服了人。所以,很多出來留學的精英,是否真的從心裏認同革命的道理,一丁點立憲派的道理也聽不進去,是很難說的。吳祿貞在當時,是個公認的人才,得到過張之洞、趙爾巽甚至慶親王奕劻的賞識。士官同學,滿人親貴中唯一知兵的良弼,與之交情甚深。正因為如此,吳才得以步步高升。當然,這其中也有吳祿貞自己的經營。他曾賄賂慶親王奕劻兩萬元,拜在這個當年最著名的貪官門下。據說,第六鎮統制,就是這麼來的。清廷任命他為山西巡撫,覲見之後,攝政王載灃給了吳祿貞一個小匣子,吳回家一看,裏面裝滿了檢舉吳為革命黨的書信。可見,作為一個人才,吳祿貞在清末是很受信任,也很受重用的。可惜,對於吳祿貞這樣有大抱負的精英來說,個人的際遇跟整體政治的前途,是密切相關的。當吳祿貞真正放手使用之際,清廷已經因倒行逆施,風雨飄搖了。這種時候,他當然不會選擇為清廷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