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幕 過場的角兒們 譚延闓:變亂的受益者

第三幕 過場的角兒們

譚延闓:變亂的受益者

譚延闓的父親,是個保守派。戊戌維新時,擁護維新的大吏不多,跳出來反對新政的封疆大吏也不多,但有他一個,在兩廣總督任上,首先裁撤新政事務。可是,兒子譚延闓卻是個趨新的人物。辛亥年,他是湖南諮議局的議長,是立憲派的領導人之一,給清政府添了不少麻煩。此前的立憲請願,他也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不僅如此,湖南的諮議局,屬於當年最活躍的諮議局之一,搞得風生水起。每有舉動,全省為之矚目。因為加稅案,他跟巡撫官司打到資政院,而且取得了勝利。革命前,他跟革命黨沒有關係,但辛亥年巡撫余誠格幾次要殺黨人,都為譚延闓所阻止。革命發生的時候,跟湖北的湯化龍一樣,譚延闓也對清政府失望到了極點,因此,儘管對革命黨人不明裡就,還是很配合,不僅出面說服立憲派士紳接受焦達峰和陳作新,而且出任軍政府的軍政部長九-九-藏-書。只是,在一個講究資歷的國度,焦達峰這樣在革命黨和社會上都藉藉無名的會黨好漢,在紳權特重的湖南,無論如何是無法立足的。即使焦達峰當了都督之後,沒有那樣的江湖做派,胡亂封官,天天擺席,他的都督也做不長,因為總有人不服。
由於譚延闓成了這場變亂的受益者,所以,後來的史家,每有說刺殺焦達峰是他的指使,雖然並沒有證據。其實,譚延闓在當時,也感覺到了某種尷尬。他刻意疏遠作亂的軍官梅馨,致使此人一直鬱郁不得志。同時,他對焦達峰任命的都督府人員,一律留任,以示安撫。作為一介文人,被一群軍漢擁戴為都督,沒有能力制裁作亂者,大概也就只能這樣了。據說,譚延闓也有一手好槍法,曾經在軍人面前露過一手。也曾遭遇過鬧餉軍人的圍攻,他都處變不驚。但是,他畢竟不是軍人,在那個亂九*九*藏*書世,一個文人,很難讓軍人心服口服。他做了都督之後,湖南在他手上,作為湖北前線的直接後方,一直維持到南北和談成功。有意思的是,當立憲派們紛紛倒向袁世凱的時候,譚延闓卻加入了由同盟會改組的國民黨,成為著名的國民黨都督,直到被袁世凱免掉。在督湘期間,對革命黨人特好,對「革命偉人」一律刻意逢迎,還把長沙的一條路,改名為「黃興路」。
其實,譚延闓的嶄露頭角,是在清末。譚延闓是個貴公子,父親譚鍾麟,做過清朝的陝甘、閩浙和兩廣總督。譚延闓是個遠近聞名的才子,少年得志。十三歲中秀才,二十四歲得中清末最後一屆科舉的會元,即會試第一名,破了湖南的天荒。要不是西太后因年頭不利,刻意追求吉利,也許狀元就不一定是直隸的劉春霖,而是湖南的譚延闓了。但是就這個會元,也讓湖南人一時很是揚眉吐氣。https://read.99csw.com晚清湘人很牛,但最牛的胡林翼、曾國藩和左宗棠,都不是科門高第,一直也沒有科門高第。一個譚延闓,把面子挽回了許多。
不服的人策動士兵作亂,殺了焦達峰和陳作新,但卻擁戴譚延闓做都督。那日,眾軍漢湧入譚家,直入堂奧,大呼小叫:「誰是譚延闓?」嚇得譚延闓面色如土。軍漢不管三七二十一,將他擁入都督府,大有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味道。有史料說,「軍士以強迫手段,以四人負之入轎,四人舁(抬的意思)之逕去」,跟綁票一般。作為外國人的長沙稅務司向上司報告說,譚延闓在去都督府的路上,是一路哭著去的。到了那裡,譚延闓半晌定下神來,才明白這些軍漢不是要他的命,而是要他做都督。他提了兩個條件:第一,要厚葬焦、陳二人,因為他們畢竟是革命元勛;第二,軍人要守紀律,服從軍法。如果不答應,他寧九_九_藏_書死也不做這個都督。事已至此,軍漢們只能答應他,大家一起高呼萬歲。那情形,就像當年趙匡胤被軍士擁戴,黃袍加身一樣。
此後的譚延闓,就一直作為國民黨人,活躍于政治舞台。前後三次督湘,最後大革命時北伐做了北伐軍第二軍的軍長。跟蔡元培一樣,他是國民黨內兩個革命的翰林之一。只是蔡元培一直都是文官,而譚延闓卻一直在做著將軍。可是這個將軍,脾氣特別好,人們一邊尊稱他為畏公(他的號是無畏),私下卻稱他為譚婆婆,誰也不畏他。譚婆婆字寫的好,更好求,當年的湖南,一個小點心鋪子,都可能有他寫的招牌,不過都是免費的。誰撞上他,一求,准答應。做了那麼多年的將軍,在國民黨內,也沒有人當他是軍人。國民黨有兩個人緣特好的大人物,被叫做「甘草」(中藥里,甘草藥性平和,跟哪種葯都可以配合不打架的),武甘草是何應欽,文甘草https://read.99csw.com就是譚延闓。脾氣好的人,官運也好,不服不行。但是這個官運,不僅跟他的脾氣有關,而且跟他趕上了辛亥革命有關,跟他在辛亥后的選擇站班,更有關。
在民國,譚延闓是個人物。他在汪記國民政府做過政府主席,蔣記的國民政府,做過行政院長。雖然好像實權不在手裡(此老做什麼,實權似乎都不在手裡),但畢竟是頂了天的大官,死後,要舉行國葬的。也真就國葬了,葬在中山陵,孫中山的旁邊,一個蔣介石一直想要,卻最終求之不得的地方。
但是,譚延闓不是老同盟會員,作為一個大人物,革命的資格很淺。他跟國民黨的關係,跟孫中山的關係,始於辛亥革命。革命是他一生事業的轉折點,如果不是這場革命,他可能會是一個名紳,或者高官,抑或著名的書法家,但無論如何,不會跟革命扯上關係,不會涉及那麼多場的戰事,不會當罷督軍、司令、軍長,再當主席和行政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