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曹操 第四章

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曹操

第四章

赤壁之戰的慘敗,是曹操一輩子犯下的無法饒恕的最大錯誤。他統率的軍隊數量,雖然沒有號稱的八十萬之多,其實際兵力至少不會少於周瑜估計的二十多萬,也就是說,曹軍要數倍于出孫、劉五萬聯軍的力量,佔有明顯的絕對優勢,只要稍稍「用功」,以曹操卓越的軍事智慧與北方將士的能征善戰,戰爭的結局當不至於落得個慘敗而回。
直到臨死前,曹操連一分鐘的皇帝癮都沒有過,他心中肯定懷有萬分的遺憾,那以「周文王」自比的言語中便明顯地透出對後代的殷切期盼。他三分天下有二,為魏國替代漢朝奠定了堅實的國基,從某種程度而言,其政治功績還超乎周文王之上。然而,周文王的後代十分爭氣,不僅滅了商紂王,還使得周王朝延續了八百多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曹操的後代雖然篡了漢位,他死後也博了個魏武帝的「頭銜」,但是他的子孫們卻遠遠不及周文王的後代們有本事有出息,不僅沒有完成先祖的遺願統一中國,即使他奠定的魏國也保不住,很快就被司馬氏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地改變了「顏色」。
即使打輸了赤壁之戰也無所謂,只要他把事情稍微做絕一點,後人對他的評說也斷不至於降到零點。他步步逼宮,晉爵九-九-藏-書魏王,車輿服飾與天子排場已無二異,可他就是不肯將自己的屁股挪上皇帝寶座。公元219年冬,孫權曾上書曹操,稱說天命,勸他當皇,自己情願為臣。曹操讀了來信,出示群臣道:「是兒欲居吾著火爐上耶!」又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其實,曹操所處的軍閥混戰時代,個人野心全都膨脹到了極點,真可謂「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慾為公侯」,只不過大多沒有這種本事罷了。曹操完全可以一腳踢開漢獻帝,嘗嘗噹噹皇帝的滋味。然而,他似乎並不怎麼看重虛名而甘居人臣之下。對此,他的內心肯定有過一番激烈而反覆的矛盾鬥爭,他自小就飽受「黑鍋」之苦,對「名不正則言不順」的「國情」體會得比他人更深,按說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毫不猶豫地登基;然而,他又不得不有所顧慮,他曾一再「自明本志」,陳說自己並無代漢自立之心,戲演了上十年,如果突然變卦,畢竟天下並未統一,一旦登上皇位,政治上會陷於被動,將會出現一些難以逆料的內外紛爭。於是,他就選擇了一個兩可的方案,無皇帝之名,行皇帝之實。這就真應了民間的一句俗語——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這不能不說是曹操的失算,如果他索https://read.99csw.com性一竿子將事情做絕做到底,當一位名副其實的真正皇帝,後人對他的評說可能又有不同。其實,《三國志》中關於他的傳記其標題就是《武帝紀》,毛澤東在寫到曹操時也稱其為魏武帝。
如果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一統天下,如果他公開篡漢當上皇帝,如果曹魏延續的時間稍長一些,關於曹操的評價將會大為改觀,斷不會落得個奸詐小人的「下場」。對此,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的演講中說道:
赤壁之戰,曹操不僅輸掉了一場戰爭,也使得一統天下的雄心成為泡影,更要命的是,他也因此而背上了一個「奸雄」的千古罵名。
如果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整個江南將立時可下,天下版圖盡可納入囊中。那麼,他就不會轉彎抹角地扮演周文王的角色,而是「開門見山」,直接取代漢獻帝,登上皇帝的寶座了。一旦天下統一,他肯定會像歷代的帝王一樣限制言論自由,就不會有獨立的蜀國、吳國,就不會有人膽敢罵他「漢賊」、「奸相」,至少不會有那麼多的不實之詞堆在身上。而關於他的評說,人們所能見到的,只能是一味的歌功頌德與溜須拍馬,代代傳承,曹操也就不是今天人們心目中的曹操,他的形象與評說,很九_九_藏_書有可能會與劉備、關羽、孫權等人相互置換。
不過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志》,更而想起戲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現在我們再看歷史,在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為什麼呢?因為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別朝人,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記載上半個好人也沒有。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說壞話的公例。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公元208年7月,曹操親率大軍南下。鋒芒所指,劉備措手不及倉皇東逃,荊州刺史劉琮望風而降,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荊州,還得到了荊州本地及外來荊州避難的大量人才。一時間,曹操實力大增,如日中天,威震天下,可以說達到了他人生事業的頂峰。
由於三國鼎立的特殊性,不僅後來的史官要說曹操的壞話,即在當時,敵對國東吳與蜀漢的九*九*藏*書史官就已將曹操編排、貶損得一塌糊塗了。
看來不論多麼智慧的人物,也不管擁有多大的「本錢」,只要頭腦發熱,忘乎所以,就有可能猛然間從高聳的峰巔跌入萬丈深淵。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與正常的心態,對渺小的人類個體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於是,他頭腦膨脹,變得狂妄起來。他聽不進謀士賈詡的勸說輕躁東進,使得原本矛盾重重的孫、劉結成了頑強的抗曹聯盟;他一反常態以貌取人,冷落益州牧劉璋派來的特使張松,不僅失去了一位難得的人才,更失去了聯絡劉璋、進取益州的機會,爾後劉備正是用計賺得益州才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他佔領荊州后,不禁得意忘形地拍手大叫「天下已定」,在寫給孫權的信中更是躊躇滿志,意在必得:「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荊州新附,人心不穩軍心不穩,他似乎連做做這方面的「政治思想」工作以求安定團結、共同對敵的想法都不曾有過;曹操本性多疑,卻輕信黃蓋的投降,就連起碼的防範措施都沒有採取……天時、地利、人和,曹操一樣都沒有佔據上風,而在戰術指揮上又多有失誤,結果導致了赤壁之戰的慘敗。
以官渡之戰為契機,曹操一鼓作氣乘勝進擊,真可謂意氣https://read.99csw.com風發鬥志昂揚。他平定袁譚、遠征烏桓、消滅袁尚袁熙,一統北方;又發布減收田租令、整齊風俗令、大封功臣令,鞏固穩定北方秩序;然後,就開始積極準備南征,以期一舉平定天下,完成統一中國的雄偉大業。
而這時的曹操,也不禁變得飄飄然起來,頭腦常常處於衝動與狂熱之中,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冷靜與嚴謹。他變得驕傲自滿起來,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過低地看輕對手的能耐;同時,他認為由他一統天下,不僅指日可待,也是天命之所歸。想想看,他由一個剛一出身就背上了宦官身世「污點」的小人物,一步步地發展壯大到今日的挾令天子、蕩平群雄、傲視天下的魏國丞相,如果沒有天命,僅憑個人之力,他能成為當世勢力最大的強者嗎?多少次,他都身陷困境、危境,稍不留意,就會前功盡棄、毀於一旦:他被董卓追得走投無路,在逃竄途中被一個亭長抓獲送縣關押;他首舉義兵就在汴水之戰中失利,差點被擒;南征張綉時突然遭其圍困,右臂也中了一箭,幾被亂刀砍死;官渡之戰時孫策擬乘機謀襲許昌,弄不好就會「後院失火」腹背受敵,陷於崩潰之境……然而,每在緊急關頭彷彿都有神助,總能出現奇迹使他轉危為安,他也因此而日漸坐大。既然天命所歸,他曹操何所忌憚何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