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走向封建人治的盛世之巔——李世民 第四章

走向封建人治的盛世之巔——李世民

第四章

中國封建專制統治,說到底是一種家族統治,且具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傳統。自從大禹之子啟篡奪王位建立夏朝,壞了禪讓規矩之後,直到清末的最後一代皇帝溥儀下台,都是家族間的你更我換。隋朝如果沒有覆亡,將是楊家的天下。唐朝也是如此,玄武門之變並未改變李氏血統,所不同的是這一家族中的某一幸運個體爬上了權力的寶座。在唐朝歷史上,也曾出現過武則天這一不甚和諧的「音符」,將國號改為周。然而,隨著她的衰老與死亡,很快就又歸復唐朝本體了。這就是國人腦海中根深蒂固的所謂「家天下」「正統」觀念。
唐太宗以其貞觀之治奠定了他那堅不可摧的穩固地位,被視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英明、最偉大的皇帝。就是他,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封建政體本身,只能在大框架之內做些力所能及的修修補補之類的「工作」。他不可能犧牲家族利益改變「家天下」模式,不可能犧牲個人利益改變皇權集中制與終身制,更不可能制定嚴明的法規約束自己的政權統治,也就無法改變與之相應的封建官僚體制。也許,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觸動、改變什麼國體政體,充其量只考慮過如何鞏固、延續自己的家族統治。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權力只有受到制約,才不會惡性膨脹,才能達到read.99csw.com「好鋼用在刀刃上」的最佳效果。這是李世民的成功「寶典」,可惜並沒有被後代帝王視為經驗推廣,更不用說發揚光大了。就連他本人,也沒有上升到理性高度寫入晚年為太子所著的總結自己全部統治經驗的《帝范》一書。
還有一次,李世民弄到了一隻美麗的鷂鷹,喜歡得不行,正拿在手中把玩,遠遠地看見魏徵走了過來。他害怕魏徵知道了說他玩物喪志,就往懷中一塞,藏了起來。魏徵是前來奏事的,他當然也看見了皇上正在玩鳥。既然皇上不想讓他知道,他也不便挑明。李世民一邊聽他奏事,一邊擔心懷中的鳥兒,也就應酬著嗯嗯啊啊點頭不已。魏徵將要事奏完,還待在那兒一個勁地有事無事說個不休。時間一長,那隻鳥兒竟在李世民懷中給悶死了。
封建皇帝具有九五之尊,擁有至高無上的大權,集立法、司法、行政於一體,沒有任何人可以與之抗衡,也沒有任何法律條款可以規範束縛。皇帝就是威嚴、就是神聖、就是法律,凌駕於一切之上。沒有約束,權力必然無限膨脹,目空一切,導致短視、盲目、黑暗、腐敗、腐朽。王朝末期,各種社會危機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物極必反,只有徹底推翻舊的政權,建立一個新型王朝,才多少可以出現一點新的轉機。時間一長,又是無法遏制的權力膨脹、權力腐敗,然後又九_九_藏_書是狂風驟雨般的暴力革命。
一是心理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前朝隋煬帝與玄武門之變。
「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他除了動點手腳曲意篡改史書記載外,只有刻苦精進,通過將天下治理得超過父兄的顯著政績來說明他是「有道者」而被天下世人「推而為主」,證明他是天經地義的、合理合法的正宗繼承人。父兄是他心頭無法抹去的一道陰影,更是他走入陽光、走向輝煌的一種督責與促進。
這也是所有中國古代民眾的思維盲點!
對臣下的進諫,李世民總是創造一個較為寬鬆、和緩、融洽的氛圍,提倡「言者無罪」的信念,打消臣下心中顧慮,並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
正因為血腥奪權的方式不甚地道,李世民最害怕別人說三道四,也最看重史書對他的記載、後世對他的評價。他不可能堵住民眾的口舌與背後議論;也不可能徹底篡改、完全歪曲玄武門之變的基本史實,只是將這一事變解釋得圓滿一些,有助於自己的「正確」地位;更不可能左右後世對他的評價,只有通過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樹立政績、創造盛世的方式獲得人們的認可與讚揚。
一次,李世民收拾好行裝正要出宮去打獵,適逢魏徵進宮奏事,他趕緊停止行動。魏徵說:「陛下不是要到南山去打獵嗎?外面的衛隊都準備好了,怎麼又不去了呢?」李世民說read.99csw.com:「我正想去,又怕你說我游幸無度,就臨時取消了這一計劃。」
唐太宗之所以比所有的皇帝英明而被後世稱頌,就在於當時有著許許多多的因素湊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合力,構成了實質上的皇權約束。
而歷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換代,也是一種典型的「換湯不換藥」模式,一種似曾相識、無休無止的循環過程,並未觸動、改變封建專制政體本身。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就是在這種惡性循環的軌道上老牛拉破車地蹣跚而行。如果不是那些金髮碧眼洋人前來叩關,以堅船利炮之威震動國體、以科學民主喚醒民眾,也許仍沉浸在封建老大帝國的迷夢中自我陶醉,在一種幾千年來循環往複的慣性軌道上悠然滑行。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印度佛教何以在中華大地盛行不衰了,它的主要思想之一——循環論與凝固不變的專制政體兩相契合。
如果說太原起兵是李氏家族從楊廣從中奪權,那麼玄武門之變則是李世民從父兄手中奪權。玄武門之變于李世民來說,既是他爬上權力峰巔的人生輝煌之始,也是一種時刻糾纏著他的歉疚,一場難以擺脫的夢魘。從道德角度而言,李世民必遭天譴,他的政權合法性更值得懷疑。如果中國古代社會實行的不是專制統治,而是民主政體;如果不是封建人治,而是法制政權,他就可以通過選舉、競爭等和平的手段登上皇位。當然,這隻是一種不read.99csw.com可能的假設,封建世襲制從來就不以才德為標準培養、選擇接班人。
在所有封建皇帝眼裡,個人利益就是家族利益,而家族利益也就是國家利益。那些起義暴動者、兵變反叛者、陰謀政變者之所以覬覦皇位,他們孜孜以求的,首先是個人利益,然後是家族利益,最後才可能裝模作樣地考慮一下國家利益。
因為有人進諫,皇帝的言行處於臣民的監督之下,驕奢之心受到許多限制;李世民以直諫者為忠臣,以獻媚取寵者為佞臣,那些諂媚小人失去了立足之地,朝廷的風氣較為正常;李世民虛心納諫,可以博採眾長,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避免許多錯誤與損失。
其中進言最多的當屬監察御史魏徵,大到國家重大決策,小到個人生活瑣事,魏徵都敢犯顏直諫。李世民也將他視為一面鏡子,時時照出自己身上的缺點與錯誤。魏徵也就更加無所隱諱,盡量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時間一長,就連身為皇帝的李世民都對他產生了一種本能的畏懼心理,生怕出現什麼過失而讓他抓住「把柄」。
李世民曾親眼目睹一度興旺的隋朝在楊廣的暴政下被農民革命徹底顛覆,對群眾的巨大力量感受尤為深刻,充分認識到「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將廣大民眾置於重要地位的一代君王。因為有著與隋煬帝的許多相似之處,唐太宗謹小慎微,如履薄https://read•99csw•com冰,生怕隋煬帝的缺點與命運在自己身上重演。沒有隋煬帝的殘暴,就不可能有李氏天下及他的皇位,以此而言,李世民得益於楊廣的殘暴;同時,楊廣又是他心中的一個難以卸下的重負,他不得不將他作為一個參照系,時時對照、比較,找出隋煬帝的內在缺陷及個人消極因素,反其道而行之。如此一來,唐太宗就達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對立轉化之效,將隋煬帝身上的頑冥劣性變為自己的優秀品格。從某一角度來說,沒有隋煬帝的殘暴,也就沒有唐太宗的英明。
李世民除了無形的心靈壓力外,還相當開明地自我設置了一種有形的外在束縛。那就是在不改變封建專制政體的前提下,改變了這一體制所固有的帝王專橫霸道之風,虛心採納臣下意見,將隋煬帝的拒諫改為主動納諫,在歷史上傳為佳話。
由此可見,李世民的納諫並非象徵性地裝點門面,而是真正達到了從善如流的程度。翻開《貞觀政要》,君臣間幾乎每天都在研究、探討「治道」。如果李世民不廣開言路主動納諫,也就不會高明到哪兒去,在一長串歷代帝王名單中,不過十分平庸而普通的一位而已。
道德、信義的心理束縛對古代君王與社會治理十分重要。實在難以想象,一位及時行樂揮霍無度,「我死後哪怕洪水滔滔」的君王能夠造福人民。封建帝王沒有嚴格而實質的外部制約,只有心靈敬畏與自我約束才能多少可以發揮一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