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舉足輕重的歷史砝碼——吳三桂 第二章

舉足輕重的歷史砝碼——吳三桂

第二章

吳三桂死裡逃生,僥倖保存了自己的實力,他深知自己追隨王朴逃跑帶來六鎮精兵盡失的悲慘敗局,將為朝廷國法所不容。而崇禎皇帝的輕於殺人與刻薄寡恩更是人所共知,因此,對那不堪設想的懲處只要稍稍想想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心虛害怕。然而,數月後的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朝廷只將王朴一人判處死刑,對吳三桂僅作降罪三級的處分,仍命他鎮守寧遠。
為了保衛京城,明廷除了抽調吳三桂軍隊外,已別無他法。吳軍入關,就意味著放棄寧遠,那麼,山海關外的所有土地,將全部落入清軍之手。上自崇禎皇帝,下至朝廷要員,誰也不願承擔棄地的萬世罵名。於是,吳三桂入關之議也就一議再議、一拖再拖,擱了兩個月之久,還在議而不決。
可不要小看崇禎皇帝對吳三桂的提升及他當時所處的戰略地位。松錦之戰慘敗不到一年,明王朝苦心經營的寧錦防線便被清軍全部攻破。於是,吳三桂所鎮守的寧遠一下子變得突出起來,成為明軍狙擊九_九_藏_書清廷問鼎中原的前哨陣地。吳三桂若降清,遼西走廊大門則全然洞開,八旗鐵騎將無遮無攔地跨越關城直取燕京;而吳三桂在明,明廷雖失重鎮,邊關依然可守。
當時的明朝,已處於內外交困的風雨飄搖之中。農民起義波瀾壯闊,愈演愈烈;清廷勢力日益強盛,逐漸南下蠶食明朝領土。為了達到一勞永逸之效,崇禎皇帝抽調北方主力與清廷決戰,將賭注押于松錦之戰。一敗塗地的戰局不僅使得明朝失去了洪承疇、祖大壽、曹變蛟等一批有勇有謀的大將,更使得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兩支農民起義軍乘機攻克洛陽、襄陽等地,爾後揮師北上逼向京城,直接威脅明朝的統治。為了對付迫在眉睫的農民起義軍,崇禎再也無暇顧及遼東。歷來鎮守遼東的祖氏家兵中,可以倚重的將領也只剩下吳三桂一人了。因此,面對吳三桂臨陣逃跑的可殺之罪,崇禎皇帝不但沒有嚴懲,還不得不採取先抑后揚的方式——在象徵性地降了吳三桂三級之後https://read•99csw•com,很快又將他升為遼東提督,併為此下了一份專詔:「欲專吳三桂提督之權,不欲掣其肘,至領兵官亦令三桂揀得心應手之人。」朝廷將拱衛遼東的重任一股腦地寄托在吳三桂身上,為了達到用人不疑、收買人心之效,還讓他破例享有培養心腹、培植親信之權。
命運,又一次將吳三桂推到了歷史的漩渦中心。
而這時的明朝局勢,已到了一塌糊塗不可收拾的地步。
是那紛亂動蕩的複雜局勢「成全」了吳三桂。
就在明廷舉棋不定的日子里,大順農民軍以秋風橫掃落葉之勢,快速逼近京畿。這時,崇禎皇帝才不得不匆匆下詔「征天下兵勤王」,正式命令吳三桂放棄寧遠,火速入關,「屯宿近郊,以衛京師」。
通過激勵的手段,往往能收到懲罰難以達到的奇妙效果。吳三桂于崇禎皇帝的不殺之恩與眷顧垂青自然是感激不盡,力圖報效。因此,吳三桂對清軍的招降一開始表現得相當堅決。清廷先後派遣已經投降的吳三桂舅父九_九_藏_書祖大壽,昔日同僚張存仁、祖可法,親眷裴國珍等人勸降,吳三桂一一拒斥。然而,當他得知洪承疇被清軍活捉后不僅沒有以死效忠大明王朝,反而拜倒在清人腳下做了一名降臣時,不覺萬分震驚,繼而就有點猶疑不決了。降,還是不降?他真有點拿不定主意了。就在這關鍵時刻,舅媽的行為堅定了他的決心。舅父祖大壽降清后,不久便派人前來吳三桂鎮守的寧遠轉移家眷。然而,舅媽卻以一婦人之身,表現出難得的忠義,她寧可孤身待在寧遠,也不肯前往被她視為「夷狄」的清營與家人團聚。舅媽的行為震撼了他,吳三桂權衡再三,最後還是留在了明朝。
明、清的戰局形勢今後將會如何發展?除了依靠吳三桂——依靠他的關寧鐵騎,依靠他的頑強阻擊,依靠他的忠心耿耿外,崇禎皇帝再也無法控制。他早已被糜爛的局勢攪得焦頭爛額,目光與精力之所在,全都放在了對付潮水般席捲而來的農民起義上。
清廷也自然非常看重吳三桂現在所處的重要戰略地位,自攻https://read.99csw.com下錦州城后,就開始謀划收取寧遠、招降吳三桂的策略。
其時,寧遠已成為一座孤城,吳三桂早就上言督撫,請撤寧遠。接到命令后,吳三桂並未「火速入關」。他心裏非常清楚此放棄寧遠意味著什麼,一旦被清軍據有,今後也許就難以回到這塊生養自己的遼東大地了。於是,吳三桂不慌不忙地將有關事務料理一番后,才率領一支五十多萬的兵民混雜隊伍踏上了西進之路。這哪裡是入關勤王?完全是在進行一場有條不紊的戰略大轉移。
就在吳三桂還在勤王路上緩緩行進之時,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已於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一舉攻克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弔死煤山,大明王朝正式落下了歷史的帷幕。
關鍵是北方將領中,唯有吳三桂一人的實力、勇武、用兵可與清軍的鐵騎精銳抗衡。崇禎皇帝所面臨的,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
自松錦大戰後,崇禎皇帝可倚重的兵力僅有三支:一是吳三桂的遼東精銳,正與清軍在寧遠展開了一場持久的拉鋸戰;一https://read.99csw.com支是湖北的左良玉,雖兵多將廣,實跋扈難用;再一支便是陝西總督孫傳庭統率的三邊官兵,這也是崇禎皇帝唯一能夠對付農民起義的部隊。然而,正是這支長期與大順政權為敵的朝廷勁旅,卻在郟縣被李自成的農民軍全部殲滅。然後又浩浩蕩蕩、勢如破竹地向京城奔襲而來。
同罪不同罰,吳三桂對朝廷的格外開恩不禁愧恨交加,感激涕零。而更大的幸運還在後頭,沒過多久,一紙詔書彷彿從天而降,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明廷任命吳三桂為遼東提督,總領遼東主、客官兵。
一員逃兵之將,為何一再受到命運的青睞?難道崇禎皇帝一怒之下就不能將吳三桂與王朴兩人等同視之開刀問斬嗎?
兩天後,分兵駐紮在昌黎、灤州等地的吳三桂才得知明朝覆亡的準確消息。憑著一個優秀軍人的本能與直感,他毫不猶豫地下令撤兵,趕緊回軍山海關,將自己橫亘在清廷與大順之間。
一個犯有可殺之罪的區區武將,就這樣慢慢地被風雲變幻的歷史推到了前台,成為明清爭奪戰中的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