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后話 朱姓皇族後來的下落及漢人的光復運動

后話 朱姓皇族後來的下落及漢人的光復運動

至此,明宗室後裔才結束逃亡生活,恢復了普通平民的身份。
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肅渣,在安昌淪陷后,逃往浙東,投奔魯監國以海。舟山失敗,他戰死,其子安昌長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攜帶逃出,後為躲避清廷迫害,來到杭州杭凈寺,出家拜豁堂和尚為師,做了和尚,後來到松江一個荒野破庵中偷生。母妃臨死時將王印交給兒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結果安昌王長子仍被官府抓捕處死,同庵僧人受牽連而死者數百人。
在台灣失陷時,寧靖王朱術桂不忍做亡國奴,上吊自殺殉國。他沒生子,以比他低一輩的益王朱怡鎬之子為嗣,取名朱儼珍,當年才七歲。據史書記載,這位朱儼珍被強遷回到大陸后,於1693年被清王朝安置在河南開封府杞縣,後裔遂居於此。
而在廣東梅縣地區也流傳著一個傳說,說是北京淪陷後下落不明的太子朱慈烺,其實與翰林院編修充東宮講讀的嘉應人李七淳一起潛回了李的家鄉梅縣。後為躲避清廷,太子也削髮為僧,並在梅州陰那半山中人跡罕到之處,建了一座廟,名叫「紫殿」,又叫「聖壽寺」,后便老死在此深山中。死後,他被當地人尊為「太子菩薩」。
天地會的舉事,連續不絕。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乾隆五十二年(九*九*藏*書1787年)台灣天地會林爽文的起義。而北方的白蓮教徒的反清,起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蔓延四川、湖北、河南、陝西四省,著名的有女將王聰兒一支,至嘉慶九年(1804年)后才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后,各地天地會及其支派紛起響應。和太平天國同時的,北方還有捻黨。
龐大的明朝皇族——朱氏數十萬成員,絕大部分在第一場劫難中被農民軍屠殺了,一小部分又在抗清保國的戰爭中殉國了。除了這兩部分外,在這場空前浩劫中僥倖逃生的皇族成員,又開始了更加艱難的生活。
(全書完)
又據資料表明,寧藩的一部分宗室後裔,明亡后仍留居江西,直到今天,仍是江西朱氏中的重要一支。這支家族在清末民國時還續修了《江西八支朱氏宗譜》,至今仍保存在江西省博物館。另湖北沔陽一帶,今天也有明朝宗室後裔存在。
還有一部分明朝宗室成員,則被迫投降了清朝,接受滿人的統治,以使家族免遭絕嗣斷代之劫。前期投降清朝的有潞王朱常淓,其後裔不明。最後也是最大一批投降清朝的是逃到台灣的那一批。當年國姓爺鄭成功父子收復台灣后,優禮宗室,所以1661~1663年間,有大批九九藏書宗室成員渡海來到台灣。這些宗室皇子王孫們受到鄭氏父子禮遇,在台灣留居幾十年。但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施琅攻陷台灣,鄭氏政權降清,逃到這裏的明朝宗室大都被俘,被迫投降,接受滿清統治。據說當年施琅來到台灣,立即收繳這些皇族宗室的譜牒和印信。清王朝至此一統全國,大局穩固,便假示寬仁,沒有再殺害這批明朝宗室遺民,而是將他們強迫內遷大陸,安置於山東、河南等郡縣。這部分宗室後裔因此能夠傳遞下來。
中國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這些各黨各派,都以反清復明為志向,屬於殊途同歸。
為了躲避滿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員,在國破家亡之後,紛紛隱姓埋名,或竄伏山林,或輾轉流徙,開始了艱難的逃亡生活。如出自寧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后,便自動放棄了朱姓,後來乾脆出家當了和尚,只是把明朝滅亡的日期,偷偷地組成花押簽在他的畫里,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孫。
這件事,向來被列為清朝的文字獄之一,但其實是漢族圖謀光復的實際行動,並非僅僅是文字獄而已。可見明朝雖然已經滅亡八十五年,但一部分懷抱民族主義的人,始終未曾屈服。
天地會創立於康熙十三年(1674read•99csw.com),因其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會員同為兄弟姐妹,故稱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對內稱「洪門」,隱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洪武」年號之意。洪與紅同音,紅與朱同色,還有寓明朝國姓的意思。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康熙皇帝才下了這樣一道聖旨:「詔故明宗室子孫眾多,有竄伏山林者,令悉歸田裡;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復舊。」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時,又兩次到南京拜祭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葬的孝陵,並下令求訪明朝後裔,使奉守朱氏世祀。但因無法訪察,沒有結果。再到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皇帝正式訪查出明宗室後裔朱之璉,封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襲,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這樣,明皇族後裔又有一支加入滿族。
雍正七年(1729年),距離1644年已經八十五年,曾有過這樣一道上諭。他說:「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近日尚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托于明之後裔,遇星士推算有帝王之命,以此希冀蠱惑愚民,現被步軍統領拿獲究問。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九-九-藏-書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似此蔓延不息,則中國人君之子孫,遇繼統之君,必至於無噍類而後已,豈非奸民迫之使然乎?」這一道上諭,是因曾靜之事而發的。
民間傳說的朱三太子即定王朱慈煥,他長期隱姓埋名,以充當私塾教師為生,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才在山東汶上縣被清政府捕獲,全家處斬。
有人三合會說就是三點會,南方的清水、匕首、雙刀等會都是它的支派。據他們的傳說:在福建莆田縣九連山中有一個少林寺,僧徒都有武藝,曾經為清廷征服西魯國。後來為奸臣所讒,清廷派兵去把他們剿滅,四面密布火種,緣夜舉火,想把他們盡行燒死。有一位神道達尊,派使者朱開、朱光將十八個和尚先引導出來。這十八個和尚,且戰且走,十三個戰死了。剩下來的五個,就是所謂前五祖。又得五勇士和后五祖為輔,矢志反清復明。
《清稗類鈔·姓名類》記載,明亡后,「天潢貴胄,轉徙流亡,無不改姓自晦」。《罪惟錄·楚昭王楨傳》也記載,楚藩分支祁陽王朱某,在明末楚藩淪陷后逃到福建。後福建淪陷,他與一個叫嚴煒的書生一起「更姓名入瑤中自保」。因此,今瑤族中,也應九-九-藏-書有明皇族的血統。
《罪惟錄》還記載,有某支宗室出生的諸生,明亡后絕望出家,初在無錫太子庵做和尚,後人又在界燈寺做住持,法號個納,能詩會畫,在當時頗有名氣,但從不與人講起舊時故事。
曾靜是湖南人,讀浙江呂留良之書,非常感動,派弟子張熙往說岳飛的後人岳鍾琪叛清,鍾琪將其事舉發。呂留良其時已死,因此遭到了剖棺戮屍之禍。曾靜、張熙暫時免死拘禁,后亦被殺。
每當朝代鼎革時,新建的王朝總要剷除前朝皇族。但沒有哪一個政權像滿清王朝一樣,因為自己是異族入侵,做賊心虛,對明朝宗室怕得要命,所以清初對明宗實行血腥的屠殺政策。這給朱氏帶來了比明末農民起義更殘酷、更可怕的災難。直到康熙時期(公元1662~1722年),情況才稍有變化。
據歷史記載,在明清鼎革之際,有一部分皇族成員,如皇太子朱慈朱慈烺、崇禎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樞、晉王朱求桂等,先被李自成農民軍俘虜至北京。清軍攻陷北京后,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馬亂中失蹤,生死不如,下落不明,一直成了歷史疑案。
清朝最大的會黨,北方為哥老會,南方為天地會,都是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今在香港仍極為活躍的三合會的前身便是天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