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十一、徐霞客奇人奇事

七十一、徐霞客奇人奇事

明代的交通條件,爬山涉水主要靠兩條腿,艱難可想而知。於是對徐霞客之「足踏天下半」,就有許多類似神話的描寫,如《江陰縣誌》就是這樣寫的:「(徐霞客)出遊,東南佳山水,如東西洞庭、天日、雁盪,俱窮其勝。其游也,從一仆或一僧,攜一杖一袱被,不治裝裹糧,能飢,數日,遇食即飽,絕壁叢箐,攀援上下,捷如飛猱。每行數百里,即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可以「數日不食」,而又「攀緣上下,捷如飛猱」。簡直把他寫成武俠小說中具有「絕頂輕功」的一流人物了。
明代書畫家文震孟非常佩服徐霞客,稱他為「古今第一奇人」。除了徒步萬里,旅行名山勝水之「奇」外,他的行事,也是世所罕見的「奇人」,現在就說他兩件「奇事」。
類此情況,在他遊記中還有許多。要不是他對祖國山河有著一股熱愛,很難想象他會有如此毅力。
他探測了很多石灰岩岩洞,把岩洞內的石柱,石筍等read•99csw•com石鐘乳解釋為滴水沉積而成,打破了當時人們認為是「神人造化」的迷信,符合現代科學解釋。他對桂林七星岩的探測,認為有十五個洞口,所述情況,和今天的探測接近。此外,他指出岩壁上吐出一練瀑布的奇景,是由於地下水通至高原的谷坡,重新流出而成。這解釋也是正確的。他臨終前,還把一塊石頭擺在石榻上,那時是他游罷雲南騰衝回來的半年之後,可能他正是在開始探索西南奇異地貌之謎。
他非常篤于友情,明末殉國的名臣黃道周,便是他最要好的一位朋友。他曾經徒步三千里,往訪黃道周。黃贈他七言古詩一首,有句曰:天下駿馬騎不得,風髫雪尾走白日。天下畸人癖愛山,負鐺瀉汗煮白石。江陰徐君杖履雄,自表五嶽之霞客。鳶肩鶴體雙瞳青,汗漫相期屢不失。事親至孝猶遠遊,欲乞瑯玕解夜織。萬里看余墓下棲,擔囊脫屏鷺鳥啼。入門吹燈但嘆息,五年read•99csw.com服闋猶麻鞋。貴人驛騎不肯受,掉頭畢願還扶藜。
原詩有注云:江中被劫,上人獨留刃下,冒死守經,經免焚溺。
又一次他登嵩山太室絕頂,進入一個石峽,不料滑不留足,只好躺下直溜,仰望夾崖逼天,一直溜了十里,才出峽而達山下。
徐霞客是明代的大旅行家(生於萬曆十四年,卒于崇禎十四年。一五八六年至一六四一年),生平足跡,踏遍國內名山大川。根據他的遊記,講得更具體一點,則是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衝,南至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洞庭、天目、天台、雁盪、九華、匡廬、峨嵋、岷山、桂林、石林、雞足(山)……等等名山大川,都是他遊蹤所至之地。古代詩人的觀念,「天下」往往只是指「中國」而言,則徐霞客已不止是「足踏天下半」了。
生平最喜歡兩件事,一是下棋,一是旅行。資質所限,今生九九藏書是難望成為一流棋手的了,但要解「棋癮」,還不很難,和我棋力差不多的對手,隨時可以找到。旅行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除了有錢,還要有閑,而我則兩皆欠缺也。無已,只有寄情于遊記,嚮往于徐霞客的「肩荷一袱被,手挾一油傘。」而「足踏天下半」。(清代史學家趙翼為《徐霞客遊記》的題詞。)
他初游雁盪山,為了探尋龍愀,攀登絕鞏仍無所見,而山脊如削,寸步難移。瞥見高峰盡處,一石如劈,俯瞰石壁下有一級,便拿僕從的包腳布結成一條帶子,縋下去找尋道路。下去之後,才發現那裡僅堪容足,懸崖下陡深百丈,只得重回原處。但當縋升到離上面還差三丈多的時候,帶子忽被突出的岩石磨斷。後來費盡氣力把帶子再結好,才脫險險。
同向西南浪泊間,忍看仙侶墜飛鳶。
不毛尚與名山隔,裹草難隨故國旋。
黃菊淚分千里道,白芋魂斷五花煙。
別君已許攜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鵑。
https://read.99csw•com
徐霞客是我最羡慕的古人之一,下棋太傷腦筋,旅行既可鍛煉體格,又可增廣見聞,即使這兩個方面的條件我都具備,我也是願為徐霞客,不作王再越的。因此想談談徐霞客其人其事,而「其人其事」也即是「奇人奇事」。
有個和尚名叫靜聞,「禪誦垂二十年,刺血寫成《法華經》,願供之雞足山。」崇禎九年,與徐霞客結伴同行,至湘江遇盜,和尚被打落水,擎經于頂,一頁不失。幸而那強盜只謀財、不害命,徐霞客被劫后,與靜聞一路化緣,至廣西南寧,寄榻于崇善寺。靜聞病死。後來徐霞客攜他的骨灰與血寫的《法華經》,間關五千余里,終於到了雞足山。經供之「悉檀寺」,骨灰也埋在雞足山,併為之立塔。完成子朋友的心愿。如此交情,真可說是生死不渝了。
鶴影萍蹤總莫憑,浮生誰為證三生。
護經白刃身俱贅,守律清流唾不輕。
一簣難將余骨補,半途空托寸心盟。
別時已恐無時見,幾度臨江未肯行。
九_九_藏_書
後來黃道周北上,他忽然想起要答黃一詩,又從沖寒追及於雲陽道中,沽酒對飲,兩人且飲且題詩。詩成而酒未盡。可惜他的答詩已不復傳。
徐霄客有「哭靜聞禪侶」詩六首(見《徐霞客遊記》補篇),今錄兩首,以見他們的生死之交。
《徐霞客遊記》在當時被視為一本奇書,他的內容也的確不是一般遊記可比。例如:他對「岩洞學」便有出色的研究(中國近代地理學者,認為徐霞客是世界研究「喀斯特地形」的始祖,「喀斯特地形」,中國地質學會最近定名為「岩溶」)。
其實若把他寫成具有超人的本領,反而減弱了事實上的艱苦情況了。從他的遊記,我可以舉兩個例子,說明他旅行的艱苦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