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商鞅變法 三、這錯不該犯

第五章 商鞅變法

三、這錯不該犯

商鞅的留爺處,就是秦。
然而一敗再敗對於魏國,後果卻很嚴重。再也無力支撐的魏惠王,只好割地求和,並把國都從安邑(今山西省夏縣)遷到大樑(今河南省開封市),所以後來他也被叫作梁惠王。這時,他終於明白公叔痤並不糊塗,糊塗的是他自己。魏惠王一聲長嘆說:寡人只恨當初沒聽公叔痤的!
其實公叔痤一點都不可笑,反倒是魏惠王很快就悔之莫及。二十年後,魏國連吃了兩次敗仗。第一次是敗給齊國,結果是大將龐涓戰死,太子申被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是軍事家孫臏的傑作。
商鞅這招,多少有點不地道。他是把交情變成了武器。但,兵以詐立。九-九-藏-書何況商鞅與魏國,也早已恩斷情絕,哪有什麼信譽可言?
那麼,秦又為什麼能后發制人?
這時的魏君,就是魏惠王。
商鞅是在公叔痤病故后離開魏國的。他走的時候,沒有依戀,也沒有糾結。實際上從春秋晚期開始,士,即當時的知識階層和白領階層,便都是天下主義者。在他們看來,天下比邦國重要得多。就連最有道德感如孔子,也不過是離開魯國的時候走得慢點,離開別國的時候走得快些。至於公孫鞅,就更不必有什麼過意不去。是啊,魏惠王既然不肯用我,那我就跳槽。
於是公叔痤就請魏惠王屏退左右,然後說:王上,如果不用公孫鞅,那就九*九*藏*書一定要把他殺了,別讓他跑掉。
說這話時,估計他連腸子都悔青了。
至少,商鞅的作用很大。
商鞅卻淡然一笑說,大王既然不能聽主公的話而用臣,哪裡又會來殺臣?
這就像極了春秋。春秋,是鄭國先崛起,然後讓位於晉。戰國,則是魏國先興盛,然後讓位於秦。戰國的魏文侯,就是春秋的鄭莊公。看來歷史的選擇並非先入為主,後來居上反倒極為可能。這實在是意味深長。
魏惠王說:諾。
的確,如果不是魏惠王小看了一個人,那麼,在戰國激烈的競爭中,最後勝出的就可能不是秦,而是魏。事實上,魏在戰國初期,原本是最有活力也最有希望的。https://read.99csw.com魏的第一任國君魏文侯,雄才大略,奮發有為,禮賢下士。他不但自己拜在孔子學生子夏的門下,還請來子夏的兩個學生做左膀右臂,這就是政治家李悝(讀如虧)和軍事家吳起。再加上大名鼎鼎的地方官西門豹,文侯的麾下人才濟濟,魏國的發展也蒸蒸日上。相反,這時的秦國還被視為戎狄,毫無起色。
公叔痤推薦商鞅接替自己。
魏惠王聽了,一言不發。
惠王一走,公叔痤就把商鞅叫來,把所有的情況都告訴了他。然後抱歉地說,我這是先公后私,先君后臣,你就趕快跑吧!
是的。這個錯誤,他不該犯。
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魏惠王是很器重公叔九-九-藏-書痤的。因此公叔痤病重時,魏惠王就去探望,並詢問後事。魏惠王說:先生如果有個三長兩短,寡人和寡人的社稷可怎麼辦?
不出商鞅所料,魏惠王果然沒殺他。不但不殺,還對身邊人說:公叔怕是病糊塗了吧?居然要寡人用公孫鞅為相。這不是太搞笑了嗎?
魏惠王最大的錯誤,是看走了眼。
因為商鞅。
商鞅是孟子和莊子的同時代人,但比他們倆稍微年長一點。因為後來受封于商,所以被稱為商君或商鞅,其實本名叫公孫鞅,又叫衛鞅。https://read.99csw.com顧名思義,可知他本是衛國的公族。但可惜,他這個公孫是庶出,衛國又已淪為魏國的附庸。於是年輕時的商鞅或公孫鞅,便只能去做魏國宰相公叔痤(讀如磋)的家臣。
敗給齊國的第二年,魏國又敗給了秦。這一仗,則是商鞅的傑作。當時,魏軍的統帥是公子卯(讀如昂),與商鞅可能有點交情。於是商鞅就寫信給公子卯說,你我在魏國,本是好朋友。現在成為敵人,實在是下不了手。不如我們私底下講和,然後各自回國去安定國家。公子卯以為然,毫無防備地前來赴宴。他哪裡知道,這一仗原本就是商鞅要打的,屏風後面也埋伏了甲兵。商鞅一聲令下,甲士蜂擁而出,秦軍也乘勢出擊。結果,魏軍大敗,公子卯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