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天下大勢

一、天下大勢

文明,平等而又有量級。
西方現代、伊斯蘭、中華。
其次出現的是藍色,大海的藍。這就是「海洋工商文明」,比如地中海岸的猶太,地中海島的克里特,愛琴海岸的希臘。遼闊的海域,強勁的季風,讓他們揚帆遠航,建立起跨地區、跨民族、跨國界的商品經濟,也建立起藍色的文明。起先,藍色文明是弱小的。但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西方世界勃然興起,現代文明席捲全球。藍色交響曲,便成為近現代文明史的主旋律。
是這樣嗎?
哪三個世界?
當然,即便是區域性或民族性的文明,也可以有世界性影響,只要它足夠優秀,足夠先進,足夠強大,有讓其他民族刮目相看的過人之處。想想看吧,東漢魏晉以後的印度,鴉片戰爭以後的日本,十月革命以後的俄羅斯,改革開放以後的韓國,對我們產生了多少影響?這是要認賬的。
這就是伊斯蘭。
另一種則是區域性或民族性的。印度文明,就是區域性的,不論種族論地區。斯拉夫文明,就是民族性的,不論國家論民族。日本文明,則既是區域性的,又是民族性的,一國一族一文明。因此,不大可能有其他國家和地區被日本化、印度化、斯拉夫化。過去沒有,將來也難。
至於猶太文明和佛教文明,則是另一番景象。當以色列—猶太王https://read.99csw•com國存在,或佛教在印度的孔雀王朝被奉為國教時,這兩種文明也是液態的。然而一旦失去根據地,它們就氣化了。氣體總歸不如液體穩定,所以猶太人一定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氣體也可以染色,所以亞洲北部的蒙古,亞洲南部的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文化相異卻同為赭黃。
它當然是綠色的,草原的綠。
但,為什麼會這樣?
斑斕也不奇怪,因為文明是有色彩或色調的。
這當然是只能從長計議慢慢道來的事情。但總體上說,有著色彩或色調的文明,是液態的。液態的文明都會有自己的泉眼或源頭,比如蘇美爾、孟菲斯、雅典、羅馬、耶路撒冷、麥加和麥地那。如果文明的泉水充分地涌流,就會慢慢地也默默地滲透、瀰漫、吸取、交匯、融合,把原先散落在各地的文化點、文化面、文化片、文化圈,都「圈」起來,形成「文明圈」。如果這圈子足夠大,可以超越國界,包容或影響不同種族或民族,讓他們有了共同的氣質,那麼,這種文明就是世界性的,比如當年的羅馬和漢唐,後來的伊斯蘭和西方。
最先出現的是黃色,土地的黃。這就是「大陸農耕文明」,比如埃及、蘇美爾、印度的哈拉巴、中國的夏。這些都是農業民九*九*藏*書族創造的文明,因此要麼在大河兩岸,要麼在沖積平原,要麼在入海口三角洲,比如北非尼羅河流域、東亞黃河流域、南亞印度河流域、西亞兩河流域。那裡有著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水資源,很容易把採集經濟變成農業經濟,也很容易把聚落變成城市。
哪三大文明?
液體,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請看世界地圖。
第一世界是西方現代、伊斯蘭、中華,第二世界綜合排名為斯拉夫、印度、非洲、日本、拉美、猶太,第三世界包括朝鮮、蒙古、東南亞等等。第三世界的作用相當於股市中的散戶,大鱷則是前三甲。
然而阿拉伯半島上的貝都因人卻是例外,因為這些牧民很早就從事商貿活動。他們的商隊之大,駱駝可多達一兩千隻,還有鏢客護駕。於是,當他們團結在新月旗下,建立起自己的宗教中心(麥加)和政治中心(麥地那)時,一種穩定而持久的新文明就誕生了。
然而不同的文明圈,人口、面積、影響力和知名度,總歸不一樣。在國際社會和人類歷史中的責任、義務、擔當,也不一樣。在未來世界可能發生的影響和作用,恐怕就更不一樣。這就好比同樣是水,都能養魚,卻有的是海,有的是湖,有的是荷塘,儘管那荷塘中月色頗佳,而且風情萬種。
中華的位置,九九藏書赫然在目。
因此一般來說,游牧民族只能作為「外來戶」進入文明,比如來自敘利亞草原的阿卡德人,來自迦南地區的希克索斯人,來自蒙古草原的蒙古人。事實上「希克索斯」的本義,就是「牧人之王」或「外邦之王」。這就只能在農業文明的基礎上更上層樓。比如征服了埃及的希克索斯人,就站在金字塔的基石上;而征服了宋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蒙古人,則被漢化和伊斯蘭化。

◎歐洲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克里特——愛琴海南端入口的一個狹長島嶼。克里特是航海民族米諾斯人的家園,從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他們建立了一個以航海貿易為基礎的帝國。米諾斯海員充分利用他們在地中海上的戰略位置,將商路延伸到埃及、利比亞、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希臘大陸和愛琴海上的諸島。他們的許多貿易棧點發展成為完全獨立的殖民地,將米諾斯的影響擴大到整個愛琴海和東地中海地區。
未來的走向,又將怎樣呢?
如果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示不同的文明和文明圈,比如西方蔚藍,伊斯蘭碧綠,中華明九九藏書黃,那麼,也可以用黑色表示非洲,咖啡色表示印度,赭黃表示蒙古和南亞佛教國家,灰白表示其他。至於斯拉夫、拉美和現代日本,則都是紫色。只不過,斯拉夫偏紅,是紅紫;拉美偏藍,是藍紫;日本偏粉,是粉紫。
問題是,世界的態勢,何以如此?
那就一一道來。

◎遊牧的貝都因人從沙漠中來到麥加有拱頂的店鋪中,與麥加當地的商人進行交易,遠處是天房卡爾白。在穆罕默德時代,麥加的主要產品是羊毛與皮革製品,還有一些供過往商隊使用的實用品,如裝水或油的皮囊。

◎收割穀物(繪畫,公元前1300年,出土于埃及墓穴)。公元前8000年,被馴化的穀類作物在伊拉克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新月地區得到普及,而後,又在埃及的尼羅河沿岸、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及中美洲的河谷得到種植。圖為埃及人正在收割金光閃爍的成熟麥子。通過農業,人類得以實現對自然的支配。
九-九-藏-書
現在很清楚,人類文明有三種類型:大陸農耕、遊牧商貿、海洋工商。中華、伊斯蘭、西方,則是這三種類型的三個代表。
因此,如果綜合考慮上述因素,那麼,全球文明就可以分為「三個世界」。
因為文明是有意志的。文明有意志,就像宇宙有目的。宇宙的目的就是人。文明的意志,則是為全人類找到謀求幸福的方式和途徑。正是這一意志,決定了人類歷史的蜿蜒曲折和波瀾壯闊,當下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生機勃勃,未來全球的天下大勢與何去何從,以及誰將是「帶頭大哥」。
天下大勢,一目了然。
第三種是「遊牧商貿文明」,創造者則是阿拉伯半島的貝都因人。貝都因的意思是「草原牧民」,而游牧民族原本是最難建立文明的。因為文明的前提是定居。所以,最先出現的文明,一定由最需要定居的農業民族來創造,其次才輪到既有行商,又有坐賈,還要有作坊的商業民族。至於游牧民族,每到春天和秋天,就要捲起帳篷轉場,遷徙到夏牧場或冬窩子。他們也不喜歡定居,而更願意騎在馬上,唱那「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是。
文明的版圖,五彩繽紛,絢麗斑斕。
有理由認為,未來的世界舞台,將是三大文明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