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伊斯蘭

三、伊斯蘭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神。
可能是。
其實伊斯蘭文明的世界性品格,正在「伊斯蘭精神」。這種精神的核心,就是真主固有的「至仁至慈」,阿拉伯語叫「拉赫曼」和「拉希姆」。所以,個人信真主,內心就安寧;人類信真主,世界就和平。順從真主,安放心靈,謀求和平,這就是「伊斯蘭」的本義。順從真主且實施善行者,就叫「穆斯林」。
事實上,穆罕默德創造、穆斯林們共同建立的,不僅是宗教意識和信仰體系,更是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態、歷史傳統,甚至時代特性。《古蘭經》和聖訓,不但昭示著過去和未來,而且直接指導著人們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生活方式。這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是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才做到了的。但儒學不是宗教,也不跟華夏文明同時產生。
是這樣嗎?
的確,馬其頓人是沒有信仰的。然而所有的穆斯林都相信,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此外,還信天使,信經典,信後世,信前定。正是這些堅定不移的信仰,把他們凝聚起來,共同創造和維繫著自己的文明。
《古蘭經》開篇(伊https://read.99csw•com朗,公元17世紀)。「古蘭」意為「宣讀」,共有114章,與舊約《聖經》的內容很相似,但《古蘭經》卻被稱為天書。穆罕默德認為,僅有阿拉伯文的《古蘭經》沒有訛誤地記錄下真主的話,這也是《古蘭經》不能譯成其他語言而只能加以註釋或解經的緣故。
有人說,是因為信仰。
伊斯蘭無疑是成功的。從公元622年(伊斯蘭教曆元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國,到成為世界性宗教和世界性文明,只用了短短一百多年。到怛羅斯戰役之前,阿拉伯帝國已橫跨亞非歐,東至蔥嶺與大唐接壤,南達北非,西與法蘭克王國為鄰,把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班牙、印度北部和整個阿拉伯半島都置於新月旗下,把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湖。這可是先前只有亞歷山大和羅馬人才能做到的。
之後,便輪到西方人登場了。
不妨一一看來。
先說伊斯蘭。
同樣,至仁至慈,就公平公正,也自由平等,大度寬容。比如到清真寺做禮拜,誰去得早,誰就在前面read.99csw.com。因為在真主面前,只有先來後到,沒有貴賤尊卑。又比如,有條件婚娶的必須結婚,但必須雙方自願,即便是奴隸也不能強迫。至於以寬容務實的態度對待其他文明成果,不惜重金翻譯推介,更不足為奇。
羅馬的問題也不難回答:文明誕生於宗教之前。當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時,羅馬人已經有了八百年的國家史和文明史,離西羅馬帝國滅亡則只有一百多年,二者豈能共存亡?相反,伊斯蘭卻是先立教,后建國,有宗教才有文明。所以羅馬文明終於隕落,伊斯蘭文明卻長盛不衰。
顯然,伊斯蘭精神來源於信仰,又超越了信仰。正是靠著這種精神,伊斯蘭文明潤物細無聲般地從阿拉伯半島彌散到世界各地,就連征服了阿拉伯帝國的蒙古人也被伊斯蘭化。事實上,伊斯蘭文明雖然在早期,在西亞、北非和歐洲地區靠武力傳播;但在後期,在東南亞和中國內地(不包括新疆)就主要靠商貿。比如阿拉伯人從未征服過印度尼西亞,印尼卻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家。
更重要的是,與文明一起誕生的伊斯蘭,既是關於天園的、來世的、末日的宗教,也是關於read.99csw•com人間的、現世的、當下的倫理。這正是他們的獨到和過人之處。是的,猶太先知獲得了神的啟示,釋迦牟尼悟到了正等正覺,柏拉圖知道了絕對理念,基督耶穌救贖了人類原罪,孔夫子則安排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這些偉大的智者,要麼在此岸,要麼在彼岸。自由往返于天上人間的,唯有穆罕默德。
文明與宗教同格起源,同步誕生,同位發展,宗教信仰與文化精神、終極關懷與世俗社會融為一體,這是世界上的唯一。
因此真正的穆斯林,必須熱愛和平,尊重生命,關心他人。比方說,反對自殺,因為生命是安拉賦予的。必須封齋,因為還有其他人在挨餓。可以正當防衛,不能虐待敵人,窮追猛打,因為真主不喜愛過分者,也不喜歡殺戮。事實上所謂「吉哈德」(阿拉伯語Jihad),是不能翻譯為「聖戰」的。它的原意是奮鬥,全意是「為主道而奮鬥」,並不特指戰爭。為抵抗侵略而戰,只是「小吉哈德」。奉主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安拉喜悅的人,才是「大吉哈德」。
是的,本義。
沒錯,猶太教的建立,雖非建國之初,卻在復國之時,即「巴比倫之read•99csw•com囚」以後。因此,猶太人的文明,也可以說跟宗教相同步。他們的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也融為一體。可惜猶太教有一個問題,就是講特選。所謂「特選」,即認為只有自己才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特別挑選出來的「優等生」。這個觀念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不能不講。而且,正因為講特選,失去祖國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才能維繫自己的文化,凝聚成同一個民族。但這樣一來,猶太文明要想具有世界性,就十分困難了,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伊斯蘭成為世界性文明,不是沒有原因的。
伊斯蘭則不同,既講特慈,也講普慈。所謂「特慈」,就是安拉對穆斯林特別慈愛;所謂「普慈」,則是安拉對所有人都很慈愛。這就既有親疏遠近,又能一視同仁,結果便走向了世界。
不過,亞歷山大並沒有建立起「馬其頓文明圈」,羅馬文明圈也在西羅馬帝國終結后崩潰。然而,公元1258年(忽必烈攻打鄂州那年),阿拉伯帝國被蒙古軍隊滅亡,伊斯蘭文明卻並沒有因此而毀於一旦,反倒星火燎原繼續瀰漫,直到18世紀才停住腳步,這又是為什麼?
但這樣說,https://read•99csw•com有問題。羅馬人也有信仰,怎麼沒能保住羅馬文明?猶太人有最早的一神教,印度更是宗教大國,猶太和印度文明為什麼沒有世界性?
但,猶太文明,不也與此相似嗎?
印度的問題最容易回答:他們從來就沒有過統一而持久的宗教和信仰。孔雀王朝信佛,笈多王朝信婆羅門,突厥人的德里蘇丹王朝,蒙古人的莫卧兒王朝,則都信伊斯蘭教。現代印度,更是婆羅門、伊斯蘭、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多元並存,就像一杯雞尾酒。如此多元多變多種族,保住自己已屬不易,哪裡還能走向世界?於是就連是否存在統一而連續的印度文明,都至今沒有定論。
於是,當希臘羅馬先後退場,中華帝國收縮內斂,印度佛教遠走他鄉,歐洲大陸不見天日時,是穆斯林在整個中世紀高舉文明的火炬,承擔起聯接東西方的責任,為今天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礎。
◎運用在建築上的《古蘭經》(西班牙建築)。雄偉的阿爾罕布拉宮是西班牙格拉納達的摩爾王朝所建造的宮殿。這扇阿爾罕布拉宮的窗戶四周是阿拉伯書法藝術的典範,尤以將《古蘭經》的經文作為裝飾最為特別,浮雕、鏤雕和彩繪瓷磚將建築烘托得金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