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蘇曼殊 才情

三、蘇曼殊

才情

1914年歲末,蘇曼殊準備著百回長篇小說《絳紗記》,每回附插圖一幅,已繪就三十幅,每幅圖中皆有僧人,作袈裟飄零之狀。時曼殊與蕭紉秋同游,遂托蕭請孫中山支助他印書。孫此時正窮困,於是孫夫人傾篋出資八十元相贈。但曼殊此書最終未能付梓。
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蘇曼殊靠著陳獨秀提供的幾本英文版梵文入門書,就學會了別人數十年才能弄懂的梵文,還編撰了一部迄今無https://read.99csw•com人出其右的《梵文典》,在《天義報》上發表。據說,其《梵文典》的手稿保存在其養母河合仙橫濱的家中,毀滅於1923年9月的日本大地震。
1913年,蘇曼殊與沈燕謀、鄭桐蓀在盛澤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策劃編譯《英漢字典》與《漢英字典》。據目擊者說,曼殊當時天天不出門,不接待賓客,只是埋頭工作。「或竊視之,則見大書、小九九藏書書、朱書、墨書,如蠅頭,如葡萄,如桃華之燦然,如水雲之飄渺,堆置五七十葉。」雖最終未完成,但劉成禺仍出2000元購去這兩部字典的手稿,中間人金慰農取回扣約200元,剩餘稿酬被三人均分。但這兩部字典最終未能付梓。曼殊去世后,劉成禺將殘存的手稿交給柳亞子保管。
表兄林紫垣回憶蘇曼殊:「曼殊也,酷肖父,生性沉靜,不苟言笑。好讀書,一目數行,甚為其師鍾卓京器https://read.99csw.com重,常謂:『此子不凡,將來必建大業。』」
1909年,精通梵文的印度人密屍邏到東京,章太炎聘他為講師,組織十個人一起學習梵文,學費大家分攤。但是密屍邏不懂中文,授課有困難,章便請蘇曼殊擔任翻譯。那時每次上課要翻譯兩個半小時,而曼殊正在病中,醫生勸他每次只限翻譯一個小時,但因找不到代替的人,曼殊只好抱病堅持,直至學習班因經費困難而結束。
https://read.99csw.com初到上海時,蘇曼殊的漢文水平實在不甚高明,音韻、平仄尤其不通,但他卻立意要學作古詩。最初,曼殊習作由陳獨秀改正,而後陳亦無能為力,繼由章士釗教正,但章只是敷衍,大多還是靠曼殊自學。到日本后,曼殊讓章太炎教他作詩,章也不好好教導,只是任由他自己找來愛讀的詩,隨性而讀。曼殊頗為勤奮,曾躲在陋室多日不出,寫就詩作多篇。曼殊的詩遂漸入佳境,尤以「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九*九*藏*書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聞名一時。據說,只要有井水處,均能歌「尺八簫」。
章士釗回憶:「曼殊真近代之異人也,自初識字以至卓然成家,不過經二三年。始在滬與釗共筆墨時,學譯囂俄(注:雨果)小說,殊不成句,且作字點畫,八九乖錯,程度尤遠在八指頭陀之下。一日,攫洋蚨(洋錢)三十,遺字于案,遁去。釗與陳獨秀大詫,而亦無法追之。后一年,走東京,復與同人文會,則出語雋妙,已非流輩所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