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皇帝的寶座不好坐 三 代宗與李輔國:該用時用該殺時殺

第二章 皇帝的寶座不好坐

三 代宗與李輔國:該用時用該殺時殺

程元振倒台後,魚朝恩又開始崛起。吐蕃攻進長安時,代宗倉促逃往陝州。當時禁軍大多離散,只有魚朝恩率領神策軍從陝郡奉迎代宗,軍心大振。從此,代宗對魚朝恩格外恩寵。代宗回到長安后,任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專領神策軍,恩寵無比。
魚朝恩這個人挺奇怪的,郭子儀為人謹慎,從未與他結怨。他卻一直把郭子儀看成眼中釘,常想算計對方。大概他天生是那類與人斗其樂無窮的人。郭子儀還沒有被免職前,一次立功回朝,魚朝恩邀請他游章敬寺。有知情人事先告訴郭子儀說:「魚朝恩想加害於你,千萬別上他的當。」郭子儀不聽。將士們請求隨身護衛,郭子儀拒絕了,並且說:「我是國家的大臣,沒有皇帝的命令,魚朝恩不敢殺我。」只帶著家童數人去見魚朝恩。魚朝恩一見之下,大吃了一驚。郭子儀將旁人的話告訴了魚朝恩。魚朝恩聽了,羞愧難當,不但不感激郭子儀的大度,反而更加懷恨。
魚朝恩死後,代宗總算汲取教訓,不再重用宦官。然而,他本人還有更深的煩惱,那就是藩鎮勢力大盛。此時,各節度使在轄區內擴充軍隊,委派官吏,徵收賦稅。節度使由軍士廢立,唐朝廷已無法控制。此外,各節度使為了爭權奪地,也互相攻殺,而代宗對此,只有採取姑息的態度。
大曆五年(770年)三月初十,是傳統的寒食節。按照慣例,代宗置酒設宴與親貴近臣歡度節日。宴席結束后,代宗傳下聖旨,要魚朝恩留下議事。這有些不大尋常,但正值歡宴后,魚朝恩也沒多想,便坐車去見代宗(魚朝恩是個大胖子,行動不便,每次上朝都坐四輪小車)。大殿中的代宗一聽到車聲,臉色沉了下來。魚朝恩一進殿,代宗劈頭就問他為什麼大胆圖謀不軌。魚朝恩大出意外,一時呆住,但很快冷靜下來,為自己辯白。魚朝恩沒有意識到大限將至,態度十分強硬,根本沒有把代宗放在眼裡。這時早被元載收買的周皓與左右一擁而上,當即擒獲了魚朝恩,併當場勒死在地。前後時間很短,處理得乾淨利落。魚朝恩時年四十九歲。
唐朝的歷史就是一部宮廷政治鬥爭的歷史。從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以「大義滅親」的政變方式將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逼下台,到唐朝最後一個皇帝哀帝被殺,血腥的宮廷鬥爭和政治陰謀不斷。而為歷代王朝所採用的皇位嫡長制度,在唐朝執行的力度最弱。這自然是人為的原因居多。因此也有人說,唐朝是「家事」最多的一個朝代。
代宗對此很憤怒,但顧念到李輔國有誅殺張后、幫助自己即位的功勞,沒有明目張胆地對李輔國治罪,而是利用另一宦官程元振和李輔國之間的矛盾,挑撥二人相鬥,然後趁機免去了李輔國的職務。
一次,百官聚會朝堂,魚朝恩聲嚴色俱厲地說:「宰相的責任,在於調理好陰陽,安撫好百姓。現今陰陽不和,水旱頻生,屯駐京畿的軍隊有數十萬,給養缺乏,漕運艱難。皇帝為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這宰相是怎麼當的?還不讓賢,一聲不吭在那裡賴著幹什麼呢?」說九_九_藏_書得滿座皆驚,宰相低首,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話。突然,禮部郎中相里造突然站了起來,不慌不忙地走到魚朝恩跟前,說:「陰陽不和,五穀騰貴,這是觀軍容使造成的,與宰相何干?現今京師無事,六軍足可維持安定了,卻又調來十萬大軍,軍糧因此而不足,百官供應也感睏乏,宰相不過是行之文書而已,又有什麼罪過呢?」魚朝恩未想到會有人頂撞他,一時無言以對,拂袖而去,憤憤地說:「南衙(指朝官)官僚結成朋黨,想加害於我。」事見《封氏聞見記·卷九》。
魚朝恩在禁中被秘密處死一事,除少數參与密謀的人,外面一無所知。為防不測,代宗暫時隱瞞真相,下詔罷免他的觀軍容使等職,增實封六百戶,通前共一千戶,保留內侍監如故。接著詐言魚朝恩受詔而自縊,傳出風聲后,才將他的屍體送回家,賜錢六百萬作安葬費。
德宗將神策軍分為左右兩廂,同時以竇文場和霍仙鳴(一開始為另外一個宦官王希遷)為監神策軍左、右廂兵馬使,開啟了宦官分典禁軍的先河。神策軍自德宗重返長安以後,駐紮在京師四周和宮苑之內,成為比羽林軍、龍武軍更加重要的中央禁軍和精銳機動武裝部隊。貞元二年(786年),唐德宗將神策軍左右廂擴建為左、右神策軍,竇文場等宦官仍然擔任監軍,稱為「監勾當左、右神策軍」,反映出對宦官的信賴和寵重。到貞元十二年(796年)六月,德宗又設立了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分別由竇文場和霍仙鳴擔任,這一職務直接由皇帝授任,成為地位高於神策軍大將軍之上的實際統帥。從此,神策軍的統率權掌握在宦官手中。在貞元十一年(795年)五月,德宗還將宦官任各地藩鎮監軍的辦法固定下來,專門為擔任監軍使的宦官置印,不僅提高了監軍的地位,也使之制度化。
元載絕非善類,也不是個正大光明的人物。他先用重金收買魚朝恩的心腹,以便掌握其動靜。魚朝恩每次上朝,總是射生將周皓率領一百多人護衛,又以陝州節度使皇甫溫握兵在外為援。元載千方百計地把二人收買了過來。接著,代宗將鳳翔節度使李抱玉徙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以皇甫溫為鳳翔節度使。表面上看是投魚朝恩所好,加重了其親信的地位,實質是麻痹他。魚朝恩還蒙在鼓裡,不知禍之將至。然而,魚朝恩在宮中的黨羽覺察到代宗意旨有異,便密報魚朝恩。魚朝恩將信將疑,試探著上朝時,卻發現代宗恩遇如常,就放了心。
寶應元年(762年),肅宗病危。張皇后恨李輔國專權,欲謀立越王李係為嗣君。張皇后召見太子李豫說:「李輔國久掌禁兵,權柄過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結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必須馬上先誅殺他們。」太子李豫性格仁厚,流淚說:「父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們自行誅殺李輔國,父皇一定震驚,於他貴體不利,我看此事暫緩再說吧。」張皇後送走太子后,馬上召肅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內宮商議。越王李系當即read.99csw.com命令親信宦官段恆俊,從宦官中挑選了二百多名強健者,發給兵器,準備動手。有人將此事飛報李輔國。
李輔國和另一個大宦官程元振決定支持太子李豫登基,帶人到凌霄門探聽消息。剛好遇到太子李豫要進宮探望父皇。李輔國謊稱宮中有變,阻止太子李豫入宮,太子李豫堅持要進去。李輔國命令手下將太子李豫劫持進飛龍殿,監視起來,隨即假傳太子的命令,領禁軍將越王李系及親信段恆俊等人抓住,投入獄中。
本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輔國的好日子到頭了,也就沒有什麼威脅了。但在程元振的慫恿下,代宗還是不能釋懷,默許程元振派殺手在夜裡悄悄潛入李輔國卧室,將他殺死,並砍下腦袋和一隻胳膊。然後,代宗又出面痛悼,追贈李輔國為太傅。因此,後世有史學家說代宗是陰鷙之主。
真正促使代宗下定決心的是紫衣事件。魚朝恩有一個養子名叫令徽,年僅十四歲,在內侍省當內給使,代宗特賜綠服。有一次,黃門在殿前列隊,有一個位在令徽之上的黃門不慎碰了他一下,令徽馬上跑迴向魚朝恩告狀,聲稱班次居下,受人欺負。第二天,魚朝恩就帶養子面見代宗,說:「臣的犬子官品卑下,被同僚經常凌|辱,請陛下賜以紫衣。」這是公然向皇帝要官,態度已經十分不客氣了。尤其令人震驚的是,代宗還沒有開口表態,旁邊就有人將高級品官所穿的紫衣抱到了令徽面前。令徽趕緊將紫衣穿上,然後跪拜謝恩。事已至此,代宗也不便說什麼,只好順水推舟做個人情,勉強笑著說:「這孩子穿了紫衣,比原來好看多了。」口雖這麼說,心中卻十分生氣。不久,還把碰撞了令徽的黃門貶到嶺南。此時,代宗已經意識到魚朝恩的權勢熏天,已經快要到了只知道有朝恩,不知道有天子的地步了。
儘管李豫有心救長安和洛陽百姓,但緩兵之計只能拖得一時,最終回紇鐵騎還是對洛陽大肆搶掠,掠奪無數金帛、女子而去。洛陽因此又遭受了一場不亞於安史之亂的災難。
而本來已經在代宗手中得到抑制的宦官勢力,到了他的兒子德宗手中,卻重新死灰復燃。
此後,代宗對魚朝恩產生了強烈的厭惡之情。雖然皇帝竭力掩飾,但有時候還是會有流露。宰相元載窺見代宗對魚朝恩心生惡感,便奏請將其除掉。代宗卻一時下不了決心,因為魚朝恩軍權在握,黨羽眾多。一旦事情不成,後果難以預料。元載卻胸有成竹,安慰代宗說:「只要陛下將此事全權交我辦理,必能辦妥。」於是代宗同意了,囑咐元載千萬要小心。
李豫雖然當上了兵馬大元帥,但由於「外重內輕」的歷史原因,唐軍始終難敵安祿山的精兵。肅宗苦於唐兵力不足,無奈之下向回紇借師助剿。條件是收復兩京(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后,土地和士人歸唐所有,金帛、女子則歸回紇。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飲鳩止渴,同時將災難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元載,字公輔,鳳翔岐山(今陝西岐山)人,出身寒微。肅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度支使及諸道轉運使,掌九*九*藏*書管國家財政。后勾結宦官李輔國,升任宰相。代宗即位后,仍為宰相,並賄賂宦官董秀,偵查皇帝的心意,因此奏對時總能對皇帝的胃口,由此受到代宗的寵信。他妻子王氏為開元年間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的女兒,一向以兇狠暴戾聞名。
但嫡長制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有人為干擾的因素,皇帝的喜好往往是嫡長制能否實行的重要因素。皇后嫡子即便被立為太子,當皇後年老色衰后失寵,不僅動搖皇后地位,勢必連帶危及太子地位。拿唐朝舉例來說,玄宗王皇后無子,趙麗妃所生長子李瑛被立為太子。後來,玄宗寵愛武惠妃,要廢除太子李瑛,立武惠妃之子為太子,李瑛太子位因而不保。歷史上還常常有各種權貴勢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團等,常常出於各自的利益,干擾嫡長制的實行。唐朝後期,宦官不僅把持朝政,而且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對皇帝廢立生殺,自然談不上嚴格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了。
這件事後,朝中大臣群起上書,要求懲治程元振。代宗也覺得程元振非常過分,竟然導致堂堂天子出逃,於是將程元振削官為民,放歸田裡。然而,程元振卻不甘心就此消沉,他穿上女人的衣服,打扮成老婦模樣,從老家三原潛回京師,住在同黨司農卿陳景詮家裡,暗中有所圖謀。此事被御史大夫王升檢舉。代宗便將程元振長期流放冷州。到江陵時,程元振被一夥不明身份的人殺死。因為他得罪的人極多,其中包括不少手握重兵的節度使,世人也無法揣測到底是仇家殺了他,還是皇帝派人殺了他。
魚朝恩驕橫慣了后,開始目空一切,自以為天下非他莫屬,朝廷政事稍不如他的意,就發怒道:「天下事還能有離得了我的嘛!」代宗聽說后相當不悅。但此時魚朝恩手握禁兵,已經是難以禁制,代宗一時也沒有好的辦法來對付他,只能聽之任之。
張皇后聞變,慌忙逃入肅宗寢宮躲避。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逼張皇后出宮。張皇后不從,哀求肅宗救命。肅宗受此驚嚇,一時說不過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皇后拖出宮去。肅宗因受驚而病情陡然轉重,又無人過問,當天便死於長生殿。
收復長安后,肅宗回到京師,立李豫為太子。李豫為肅宗當太子時的侍妾、如今早已亡故的吳氏所生。肅宗皇后張氏野心勃勃,她因肅宗太子李豫不是自己所生,一直有易儲的念頭,但她的親生兒子興王幼殤,定王還年幼,而李豫又平亂有功,所以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
之後,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整個長安城都鬧得沸沸揚揚,眾人都明白這肯定是魚朝恩暗中指使人乾的。滿朝的公卿大臣對此事都很憂慮,生怕郭子儀盛怒之下,鬧出事端。郭子儀入朝時,皇帝甚至主動問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墓的事,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所造成的。」盜墓之事才不了了之,朝廷內外惶恐不安的氣氛也消除了。天下人知道后,無不對郭子儀的坦蕩和寬厚欽佩有加。郭子儀始終不居功自傲,不以九*九*藏*書勢壓人,所以始終沒有因功緻禍,得以在兇險的宦途中立於不敗之地。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向中原進攻,十月,到達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京師震駭。代宗下詔以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咸陽抵抗。郭子儀帶領少數人馬到了咸陽,吐蕃率領吐谷渾、党項、氐、羌二十多萬人,瀰漫山野幾十里。因兵力懸殊甚大,郭子儀派中書舍人王延昌回長安請求救兵。可程元振不僅不召見,還百般阻止。結果,吐蕃攻進長安,代宗被迫出逃。幸虧郭子儀憑疑兵之計退敵。
西周時期,周公創製了皇位嫡長子繼承製。它是要在君主多妻制的情況下,根據母親身份的貴賤尊卑將王子區分出嫡子和庶子,以確立王位繼承人的資格,並依照先嫡后庶、先長后幼的順序,把王位繼承人的資格限制、壓縮在一個人的範圍之內,來保證國家最高權力在一家一姓內部和平過渡。嫡長制確立后,為後來的封建王朝所繼承,延續為「百代不易之制」。秦漢以後,除了秦朝因短命而亡沒有來得及立太子、清朝採取秘密建儲制度外,大多數王朝都將嫡長制奉為「萬世上法」。
公元779年五月,代宗病重,急忙詔令太子攝政,不久病死於長安宮中的紫宸內殿。在位十七年,享年五十三歲,死後葬于元陵。
魚朝恩弄權多年,結黨營私,形成了自己一股強有力的勢力,所以代宗仍擔心其黨羽鬧事,尤其是擔心引髮禁軍的騷亂。於是,下令對其黨羽親信免於追究,將原來他的親信劉希暹、王駕鶴並擢為御史中丞,以安慰北軍之心,並赦免京畿囚犯,全部釋放魚朝恩黨羽,並下詔宣稱:「你們均為朕之屬下,禁軍今後由朕統帥、勿有顧慮。」經過安撫,眾心稍安,基本上沒出現大的變故。唯獨劉希暹過去罪惡滿盈,常常自疑不安,又出言不遜,遂賜死。魚朝恩死後尚且讓代宗煞費苦心,可見其生前是何等的風頭。
代宗依靠元載的幫助,才殺了魚朝恩。然而,殺死魚朝恩后,他又厭惡元載專權,一直尋機除滅他。公元777年,魚朝恩死後七年,代宗殺元載,元載妻子王氏和三個兒子均被賜死。元載還有個女兒,早已經在資敬寺出家為尼,也受到牽連,收入掖庭為奴。元載是唐朝宰相中比較少有的貪官,好聚斂財物,其家產被籍沒實,單是抄出的胡椒就有八百石,其他珍寶財物不可勝數。
李輔國一死,程元振立即被提升為大將軍,接替李輔國統率禁軍。程元振得勢后,大力排擠有功之臣,以此來作為自己晉身的資本。而安史之亂后,唐中央朝廷對統兵的將領都是將信將疑,所以,程元振的讒言往往都能得逞。郭子儀是平定安史叛亂的有功之臣,肅宗即位後任副元帥,后升為中書令。程元振妒忌郭子儀功高位重,於是多次在代宗面前誣陷郭子儀。久經沙場的郭子儀在什麼危險境地都能冷靜沉著,卻被一小小的宦官程元振弄得整天坐卧不安,膽戰心驚,於是主動要求代宗解除了他的兵權。
魚朝恩小人得志后,不把滿朝文武放在眼裡。每次詔會群臣議事,他都好在大九-九-藏-書庭廣眾下侈談時政,欺壓大臣,而號稱強辯的宰相元載也只有洗耳恭聽的份兒。
德宗對宦官態度的轉變,使宦官由刑餘之人而口含天憲,成為德宗以後政治中樞當中重要的力量。德宗以後的唐朝皇帝當中,像他的兒子順宗、孫子憲宗以及後來的敬宗、文宗等都是死於宦官之手。史學家往往把宦官專權稱為唐晚期政治腐敗和黑暗的表現之一,這一狀況的最終形成,與德宗對宦官態度的改變有直接的關係。
不久后,唐、回紇聯軍收復長安,回紇軍統帥葉護便要履行前約,對長安實行大肆搶掠。李豫於心不忍,攔在葉護的馬前,說:「現在破了長安,如果任由搶掠,那麼百姓必然盡死力幫助叛軍守洛陽。等攻下洛陽再如約吧。」葉護同意了。長安的百姓因此對李豫感激涕零。
魚朝恩被相里造頂了一回之後,心中有一肚子氣,總想找機會發泄。適逢國子監堂室剛剛修復,要舉行慶典,朝臣們都要出席。魚朝恩來到國子監后,手執《易經》升于高座講學,面對著在座百官,他有意選擇「鼎折足,覆公飩」開講,用以譏諷宰相。宰相王縉聽了,不禁怒容滿面。而另一宰相元載聽了,卻恬然自樂。魚朝恩感覺元載心計非同一般,從此開始提防元載,對人說:「聽了我所講的話,惱怒者合乎人之常情,面帶笑容者實在是深不可測。」他後來果然是栽在了元載手中。
太子李豫即位為代宗后,便將張皇后廢為庶人,不久后賜死,張后餘黨亦全數伏誅。李輔國因擁戴之功進為尚父、司空兼中書令,從此居功自傲,狂妄跋扈。代宗開始考慮到畢竟是李輔國幫助自己登上了皇位,還能容忍李輔國的胡作非為。到後來,李輔國越來越膽大妄為,甚至對代宗說:「陛下只要在宮裡待著就行,不管什麼事情都有我處理著呢。」
一次,魚朝恩去國子監視察,代宗特詔宰相、百官,六軍將領集合送行。京兆府置辦宴席,內教坊出音樂俳優佐宴助興。大臣子弟二百餘人穿紅著紫充當學生,列於國子監廊廡之下。這盛大的場面,魚朝恩得意非凡。代宗還下令賜錢一萬貫作為本金,放債取息當作學生飲食的費用。這個先例一開,以後魚朝恩每次去國子監都要帶上數百名神策軍,前呼後擁以壯聲威。京兆府照例張羅酒食,一次耗費數十萬。
然而,李輔國死後,先後有宦官程元振、魚朝恩掌握兵柄,專權用事,造成了宦官亂政的嚴重局面。
代宗李豫(原名李俶)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李豫頗為玄宗鍾愛,立為嫡皇孫。安史之亂爆發后,肅宗即位后,封李豫為廣平王,又因為李泌和親信宦官李輔國的建議,封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平定安史之亂。可以說,這時候李豫和李輔國的關係是相當不錯的。李輔國一直是肅宗身邊的親信宦官,當肅宗李亨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多次被宰相李林甫陷害,處境危急,甚至被迫兩次離婚。在患難之中,李輔國給了太子李亨許多撫慰,還幫他做了許多太子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所以,李亨對李輔國一直相當信任。李亨登上皇位后,李輔國也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