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3、四川北路巡禮 路上的書店

03、四川北路巡禮

路上的書店

我小學時期沒有零用錢,只有早點心錢,如果要買什麼就得開口向母親要錢,相當麻煩。如果到「小書攤」租借連環畫冊,花費有限,沒有問題;買書,要把我在書店看的書都買回來,絕無可能。除非我們家也要開書店。
沿著四川北路往南也有好幾家書店,不過我並沒有進去,我的目標是在海寧路北海寧路交界處勝利電影院斜對面的兩家舊書店。舊書店的門面很小,裡頭都是1949年以前出版的舊書。書可買可租,尤其是武俠小說,只租不賣。
那時「讀者書店」有許多翻譯文學作品。小學生的首選是童話和兒童文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斯蒂文遜的「寶島」(金銀島)、烏克蘭民間故事、俄羅斯民間故事……我看過好幾冊俄羅斯烏拉爾山銅礦的民間故事:綺麗的孔雀石山洞、奇異的森林、漂亮有魔法的銅山娘娘、銅山娘娘的巨大神貓……這幾冊有插圖的書我一口氣看完,直到書店打烊,回家因為太晚延誤了晚飯時間而九*九*藏*書被母親罵了兩句。
大約到了1955年夏天,海寧路上的舊書店消失了。又過了一陣子吧,在四川北路海寧路附近出現了一家規模不小的舊書店。一直到前幾年這家舊書店才關閉。
不過他們從未加以干預,對我東翻西翻但永不買書的行為始終寬容。
我小學畢業前總是去「讀者書店」看書,進初中後有了學生證能去圖書館借書了,就去得少一些;但書店裡有些書特別是新書圖書館往往沒有,還得到書店去看。書店仍然開架,隨便拿。拿一本翻翻覺得沒啥意思,再拿一本翻翻;不錯,於是看下去;今天沒看完明天再來看。我看書毫無功利性,與正兒八經的上課學習無關,全是「閑書」。所以我是看書不是讀書。
書店裡的連環畫和「小書攤」的連環畫有很大的不同,「小書攤」的連環畫都是武俠故事和舊電影(我也愛看);書店的連環畫有歷史故事、童話和人物傳記,而且是新書。我還看過一本連環九-九-藏-書畫冊,是說米老鼠辦了一份報紙叫《戰鼓報》,唐老鴨是記者,他們專門和壞人鬥爭(壞人是一些兇惡的胖狗);《大林和小林》也是一本看了記得住的連環畫。此外印象深的就是豐子愷先生的著作,因為他的畫很有趣,順便也就看了他的文章,儘管文章的意思我不太明白。雜誌和「大人書」中許多字我不識,半看半猜,有些字的讀音我自己發明,從來不去查字典,這就養成了一個很壞的習慣,受害無窮一輩子。
既然我是舊書店的租書客戶,我站在書店裡看一些不租只賣的舊書老闆當然不會說什麼。我看了不少前清、民國的小說:《野叟曝言》、《老殘遊記》、《文武香球》,還有張恨水先生的著作,大概張先生在1950年代初也被看成另類,所以他的書也放在這裏。
從7歲開始,我常常去書店。
我已經是初中生了,有零用錢了。我常常租書回去看,租的儘是武俠小說:白羽的《十二金錢鏢》、鄭證因的《鷹爪https://read•99csw•com王》、王度廬的《劍氣珠光》和《鐵騎銀瓶》、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等等。這些書一般書店和圖書館是沒有的,當年也是官方不提倡的,不像現在金庸古龍的作品可以大行其道——金庸的武俠小說成了博士論文的題目,「金大俠」本人當上了大學教授、院長。宮白羽、鄭證因這些人若能活到今天不知作何感想?1950年代他們的書不能出版發行以至於吃飯都困難(又不會寫新書)。王度廬的作品被拍成大片「卧虎藏龍」,他九泉之下會有點開心吧。
目前四川北路只有兩家新華書店。

3

1

2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在「讀者書店」開始看「大人書」。《狄康卡近鄉夜話》這一果戈里的名作我就是站在書店裡看完的,從此記住了果戈理的名字。朱生豪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著作是一冊一冊單行本,每一冊有兩部或一部戲,我看了許多冊。在「讀者書店」看書的「壯舉」是讀了但丁的《神曲》。老實說我是被書中精美絕倫的插畫所吸引才開始閱讀這部巨作的,我很喜歡「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則看不大懂,尤其是「天堂篇」涉及許多神學問題我一點也不懂。我抬起頭時曾經見到書店營業員好奇的目光:迪只小居頭看介深的書,看得懂伐?九_九_藏_書
當年從餘慶坊往北,書店有好幾家,我去得最多的是四川路東側的「兄弟書店」和「進步書局」。這兩家書店挨得很近,都在四川大樓的底層,離我餘慶坊的家很近。每天下午放學后我總要去書店待一陣子,看看連環畫、「開明少年」雜誌或者有插畫的「大人書」。書都是開架九_九_藏_書的,隨便拿,我有時站著看書的時間很長,店員不會趕我走,儘管我從來只看不買。
這兩家舊書店也出租外國暢銷小說,如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亞森羅蘋俠盜故事等,但是有一部小說永遠借不到,那就是《基度山恩仇記》。後來我到黃陂北路南京路上海圖書館去,才讀到了大仲馬這部名作。
1949年秋天我隨父母去了杭州(1950年春才回滬),臨走前我還到書店去玩。兄弟書店的店員們(也有可能是老闆)知道我要離開了,送給我一本連環畫《陶行知傳》作紀念,雖然我只是一個從來不買書只看書的小傢伙。
1950年代以後書店減少了。從餘慶坊往北,四川路眾多書店只剩下兩家:一家是在山陰路口的「自由出版社」,不久變成了「新華書店」;另一家「讀者書店」開在四川路西側,離永安里不遠。「讀者書店」堅持了很久,大概到1950年代末才消失。整個上海乃至全國都成了新華書店的天下,一提到書店必是新華書店——官辦的新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