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兩漢 始明火德

第二章 兩漢

始明火德

想當年劉向父子大編祥瑞,大造讖緯,並不是他們家族特有的惡趣味在作怪,而是當時社會上從皇帝到官員到百姓,普遍就好這個,就信這個。所以劉秀也不能免俗,等他自己打天下的時候,就也開始大編怪異輿論。比方說,當劉秀打下河北以後,從前在長安跟他住同一間大學男生宿舍、睡上下鋪的儒生強華就馬上獻了一篇《赤伏符》,上面寫著:「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符名為「赤」,符言里又說「火為主」,無論這讖緯是強華自己主動編造的,還是劉秀指使他編造的,總之,都等於承認了漢朝是火德。
這一出「劉歆偽造」的懸案,連帶著還引發了另外一起懸案,這一次連司馬遷他老人家也給扯進來了。咱們還記得本書開頭那個劉三兒斬白蛇起義的故事吧?顧頡剛先生就認為這不是《史記》原文,而是劉歆為了證明漢朝屬火德,特意新插|進去的——司馬遷是無辜的。對於這一說法,錢穆先生又有不同看法,他認為「赤帝子」什麼的只是秦末漢初對五種顏色五方天帝崇拜的表現,跟五德壓根兒就沒關係,所以這故事確實是劉邦以後、司馬遷之前就流傳著的,也確實是司馬遷給寫進《史記》里去的。於是乎,「斬白蛇」的懸案一直傳到了今天,也還沒有定論。
章太炎曾經評價說:「孔子以後的最大人物是劉歆。https://read•99csw.com」顧頡剛先生也稱讚劉歆是「學術界的大偉人」,可是這位大偉人就因為深受封建迷信毒害而死,想起來也真是可憐——然而可憐之人,亦必有可恨之處。
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也不知道為什麼,民間開始流傳起了一則讖謠:「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劉歆聽說以後大喜,趕緊找借口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劉秀,美滋滋地以為今後有機會坐上皇帝的位子了。可惜劉歆不知道,恰恰就在他改名這一年,一個也叫劉秀的小孩子在濟陽那地方出生了。
而那位國師爺、嘉新公假劉秀真劉歆,從此就老存著應讖謠、當皇帝的念頭,終於被人攛掇著造王莽的反。想當年周武王想造商紂王反的時候就先算卦,劉國師跟王莽一樣復古,也先算卦。周武王算卦不吉,有姜太公踩碎烏龜殼來推他一把,劉國師身邊沒這樣的猛人,結果先算出說只有在東方才能成事,臨出兵了又說等太白金星出現咱再走,結果拖拖拉拉地貽誤了戰機,輕搖慢步地走上了死路。
前面說了,劉向、劉歆父子倆最喜歡新造理論,而當理論跟古籍相衝突的時候,他們就毫不臉紅地藉著職務之便篡改古籍,自己寫了東西卻說是古人所作。比方說《莊子·內篇》,就有學者懷疑是劉向所偽造;康南海老聖人那本《新學偽經考read•99csw.com》里所說的「偽經」,就是指劉向父子篡改的古籍;顧頡剛先生也專門考證過這個問題,並且指出劉歆正是為了給王莽篡位創造理論基礎,所以才硬生生編造出「漢應火德」和那一大串世系德表來。
——這本書是不是劉歆偽造的,沒人知道,不過它至少是照抄了劉歆新編的五德世系表(周是木德),也就是說,所遵循的奇幻設定是劉歆大國師的而不是鄒老教授的,所以成書必然晚于西漢後期。
劉歆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學說不滅。本來「漢應火德」的說法只是在學術界流傳,西漢皇室從來就沒有正式承認過,但等到王莽拿著它做了篡位的借口以後,這種「新五德學說」反倒名震天下,搞得盡人皆知——要不然當年哀章也不會偽造「赤帝行璽劉邦傳予黃帝金策書」了。
順便講個故事。漢代有一本書叫作《論語撰考讖》,偽托古人寫的,裏面講的是孔大聖人的出身來歷。話說孔子他爹叔梁紇跟孔子他媽顏徵在爬尼丘山去祈禱的時候,顏女士突然感應到了黑帝之精,回來就生了孔丘,所以這孔子嘛,當然就是黑帝的後裔了。本來孔子是有帝王之相的,只可惜他生不逢時,生在了周朝末期,周是木德,接替周的應該是火德,而孔子是黑帝的便宜兒子,是水德,因而沒辦法只能當「素王」(指沒有君主頭銜的真命天子)了,拿言情小說里九_九_藏_書的話來解釋就是「有緣無分」。
「始明」以後,終於塵埃落定,漢朝(其實是東漢朝)就是火德啦,並且因此而產生了兩個專用稱謂,一個叫「炎漢」,一個叫「炎劉」,得到官方和民間的一致認同。從前的水德和土德,反倒再沒有人提起了。
咱們說到這裏,不得不提的是,在這個「漢應火德」跟王莽之間,還引發過兩起學術懸案。
所以,王莽以「土德」篡掉的,本來是不為西漢官方承認的「火德」,可是老百姓反倒因此認準了漢朝非得是火德不可。
劉秀穿著漢朝官服,不用說,一定是黃馬甲啦,終西漢一朝,不管劉歆再怎麼鼓吹,火德也沒能被官方承認,服裝尚黃就沒有改變過。可是如前所述,等到王莽篡位,再到王莽倒台,「漢應火德」卻深入人心了,劉秀也不好跟輿論擰著干,所以黃馬甲穿了沒有幾天,他就脫下來了,改穿紅衣裳。
但這也不是確論,錢穆和其他一些歷史學者就力辯並無此事。理由之一,「五行相生」是自董仲舒老宗師就開始的說法(當然,還有人說,就連董老宗師的《三代改制質文篇》,後來都被劉歆塞了不少冒牌貨進去),不是那爺兒倆首創。理由之二,時間上合不攏,劉歆負責管理典籍的時間有限,很難把所有古書都偽造一遍,退一萬步說,當時經書流傳天下,光他一個人瞎改,也根本沒什麼用處。第三,王莽自吹是黃九_九_藏_書帝之後,這都是沒族譜可循的,全是他自己瞎編,反正都是無本生意,他大可以宣稱自己是夏禹的後裔,承木德,克漢朝的土德,這樣計算起來更方便,連偽造古籍的工夫都省了。這兩種觀點在民國時期曾經爆發過相當激烈的論戰,至今仍舊是誰都沒法說服誰。
話再拉回到這位大新朝的國師爺劉歆本人身上。且說劉歆這位老先生雖然聰明絕頂,但是有時候也挺缺心眼兒的。一般來說,販毒的自己都不吸毒,跳大神的自己都不迷信,可這位專好製造讖緯的國師爺自己,卻真的相信讖緯這回事兒!
這位真劉秀長大以後,有一次,一個名叫蔡少公的朋友當他面提起這則讖言,說是不是應在當今國師爺身上呢?劉秀微微一笑,說:「你咋知道一定不是在講我呢?」
等到劉秀開國登基,光武中興,拋棄了舊都長安,把都城改在了洛陽——洛陽在長安東邊兒,所以史稱東漢。有閑人就提出來了,說這個洛陽的「洛」字帶水字邊兒,跟咱的火德相衝,不吉利。於是劉秀大筆一揮,去掉「水」字,又在右邊添了「隹」字,給改成了「雒陽」。接下來,「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從此以後,「漢應火德」終於為官方所承認——不過不是西漢官方,而是東漢官方——漢人從此不|穿黑保安服也不|穿黃馬甲了,清一色改穿了龍蝦袍。
雖說王莽的名聲響徹天下,可是絕大九_九_藏_書多數官僚、百姓都只是想讓他幫著搞好漢朝而已,推著他做到「攝皇帝」算頂天了吧——這名號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連周公攝政都沒落到類似頭銜。誰料想王莽當完攝皇帝還想當真皇帝,當了真皇帝以後就開始胡亂改革,結果鬧得天下大亂。於是當時普天下民眾的心理可以歸納為「兩個凡是」:凡是王莽反對的咱都要支持,凡是王莽滅掉的咱都要光復。
後來班固和范曄這兩位史學家編史書寫到這段兒,都覺得這個「土德變火德」不大好解釋。班固比較滑頭,在《漢書》里照抄劉邦當年那個斬白蛇稱「赤帝子」的故事,以此來證明漢朝確實是火德。范曄就比較老實了,在《後漢書》里只含含糊糊地說了句「漢初土德,色尚黃,至此始明火德」,打個哈哈就算矇混過關。
在王莽倒行逆施的復古政策下,土德的新朝只延續了短短的14年,到了公元24年,更始皇帝劉玄率領著漢軍浩浩蕩蕩殺進長安城,王莽身首異處。可是那些所謂的漢軍,前身不過是綠林軍而已,絕大多數成員都是大老粗,沒規矩沒秩序,亂鬨哄地穿著各種奇裝異服就衝進了城,甚至還有把搶來的女人衣服裹在自己身上的。只有其中一員將領,他的部下一水的漢朝官服、兵服,長安老百姓瞧著直掉眼淚啊:「想不到咱有生之年,還能再看到漢官的威儀哪!」這位將領是誰呢?原來就是那個來自濟陽的真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