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 生也不行,克也不行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

明明自稱土德,這回又玩起「赤烏」來了,土不該是黃色的嗎?赤可是火的顏色,對不上怎麼辦?孫權倒不堅持,下詔說既然上天給了預兆,咱不如改德吧……木在東方,我大吳也在東方,而且木克土,證明我遲早要滅掉土德的曹魏,嗯,很靠譜,也很解氣,就這麼定了。

生也不行,克也不行

西漢初年的各種禮儀制度都很粗疏——不粗不行啊,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們大多是一票大老粗,像張良、陳平那樣有學問的挑不出幾個來,叔孫通制定新式朝禮的時候,劉邦就提醒過他:「做簡單一點兒,要不然大臣們搞不懂。」所以就沒有明確尚色,大臣們上朝也是各穿各的,只要別奇裝異服,別袒胸露背就得。直到漢武帝定下土德,官員們才統一著裝,以赭黃色為主色調。到了東漢呢?文武官員的常服尤其是祭祀服,就變成以赭紅為主色調了——沒辦法,當時印染技術仍然不過關,大紅色的衣服又貴又容易掉色,就連官員們也未必人人穿得起。
前面說的這幾次起義,只是「德性」大爆發的先兆而已。黃巾之亂以後,緊接著歷史邁入了華麗麗的漢末三國時代。曹操一代梟雄,不是傻子,他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不謀朝篡位當那個出頭鳥,也就不著急為德性的事兒上火;劉備那時候還拖著關張二人滿世界流竄,也顧不上德;孫權年紀還小。真正第一個吃螃蟹的傢伙卻是袁家老二——袁術袁公路。
袁老二想起這一段往事,覺得很有宣傳價值,就緊追公孫述的足跡,說我們老袁家是春秋時代陳國大夫轅濤塗的後代,應了這個「塗」字,而轅濤塗是大舜read.99csw.com的後裔,舜是土德,那我袁家也是土德,根據五行相生,恰好取代漢朝的火德。
拉回來說,雄踞河北的袁紹尚且這般「猶抱琵琶半遮面」,別家諸侯就算起了同樣的歹念,也都不大好意思明說出來,大家只敢要裡子當「土皇帝」,不敢也要面子當真皇帝。連年戰亂,一直到了三方鼎立局勢穩定下來,曹丕篡了漢,這德性之說才重新浮出水面。
袁家老二死了,還有個袁家老大。袁紹袁本初比他弟弟有能耐,知名度高,人緣也好,實力也強,於是乎,他不免也動了稱帝的心思。在攻破易京,捏掉公孫瓚以後,袁紹是志得意滿,驕氣橫生,於是他手底下有個叫耿苞的主簿瞧著有門兒,就悄悄遞話說現在漢朝的火德已經不行啦,將軍您是黃帝之後,享土德,正是取而代之的大好時機。
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位袁老二心比天高,卻沒什麼能耐,仗著自己是高幹子弟就胡作非為,還腦筋一昏,琢磨著當皇帝。西漢末年出現過一句著名的讖謠,叫作:「代漢者,當塗高。」最早被割據四川的公孫述拿來給自己當虎皮,理由是「塗高」為上古大舜的姓,舜為黃帝子孫,而黃帝又姓公孫……可惜公孫述碰上了「火為主」的劉秀,九-九-藏-書很快就無懸念地掛掉了。
到了東漢末年,張角兄弟率領黃巾軍起義,他們的理論基礎是道士于吉所寫的《太平清領書》,又稱《太平經》,經書里稱漢為火德之君,而黃巾軍自稱拜的是中黃太乙神,承的是土德,打的旗號是「黃天當立」——這一節常看三國的朋友們都熟悉吧。繼續可惜,這一次土德還是沒能「德」起來,可見就算是「哈德」之人,也未必真的能「德」(得)國。
比方說吧,公元144年,也就是東漢順帝駕崩的那一年,九江郡一個叫馬勉的陰陵人發動叛亂,宣布自己是土德,尚黃色,火生土,所以漢朝要滅在他手裡,於是自稱「黃帝」——這是按「五行相生」的演算法來玩兒的。後來這位「黃帝」被朝廷鎮壓,入土為安,真成了「土帝」。就在同一年,九江郡又出了一個叫華孟的,在歷陽起義,有了馬勉前車之鑒,證明五行相生的說法不靈光,於是他改弦易轍,宣布說水能克火,老子我就是黑帝——這是按「五行相勝」的演算法來玩兒的。可惜天不佑德,王師反走,最後堂堂「黑帝」也落得個凄慘下場。估計這兩位九泉下相見,一定會相擁著抱頭痛哭吧,生也不行,克也不行,想搞個德性真是太難了呀!
而五德學說,也九_九_藏_書從東漢開始演變成了兩套演算法。一套是鄒老教授從黃帝起算的「五行相勝」法,一套是由董仲舒老宗師開頭,最終由劉向、劉歆爺兒倆完善的從伏羲起算的「五行相生」法。有趣的是,新學說並沒有徹底打倒舊學說,這兩套五德系統并行不悖,全都流傳到後世。雖然「五行相生」法後來居上,逐漸演變成主流,歷代王朝大多採用這種演算法,但萬一不管用呢?扯不圓呢?說不通呢?這時候「五行相勝」的舊法兒就能派上用場了。
這個耿苞倒真是用心良苦,他知道要是說袁家是大舜之後,就等於把袁老大降到袁老二的檔次去了,所以乾脆再提高几代,從黃帝起算。袁老大自己聽著挺高興,不過他比弟弟多了個心眼兒,先把這事兒亮出來給幕僚們商議。也不知道幕僚們都是大漢朝的忠臣呢,還是認為時機未到,眾口一詞地怒罵耿苞大逆不道,該砍一萬次頭。袁老大沒敢吱聲,回頭就把耿苞給砍了,以證明自己沒這心思。
於是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就高高興興地在壽春稱了帝。那時候他表面上的領地是很廣袤的,幾乎整個江東都在他的治下,按他的想法,四分天下我有其一了,我不稱帝誰稱帝啊?誰料想稱帝詔書才剛一發,孫策立刻跟他劃清界限九-九-藏-書,江東,沒了!不僅僅是孫策,他身邊的文武倒還勉強跟著,分派鎮守各地的將領卻全都不認他,於是心比天高的袁老二終於命比紙薄,末了連碗蜂蜜水都喝不上就掛掉了。
東漢朝正了火德,大家都改穿龍蝦袍,也就是所謂的「尚赤」。「尚」是什麼意思呢?尚的意思就是崇尚、尊重,說明全社會最尊崇這種顏色。咱們要知道,是先有了德,然後才有相應的「尚色」,換句話說,在鄒老教授提出「五德終始說」之前,根本就沒有這一套花樣。古書上說商朝是金德,服裝、旗幟尚白,那都是蒙人的——考古發掘倒是挖出很多商朝的人偶來,大多穿著白衣裳,沒辦法,那時候印染水平極不過關,素色衣服最多,想不尚都不可能。
可是他真沒這心思嗎?本來這哥兒倆為了爭袁家的嫡長子鬧得是水火不容,老大聯合曹操、劉表打老二,老二聯合公孫瓚、陶謙打老大,不像親兄弟,倒像是宿世的冤家。可是等到老二玩兒不轉了,聲稱將要拿著自己的玉璽去獻給老大,老大立刻就原諒了兄弟向來的所作所為,熱烈歡迎。好在曹操那時候正「挾天子以令諸侯」呢,誰都盼著漢朝垮台,就他不盼著,趕緊派劉備去堵截,才終於做掉袁老二,也沒讓袁老大得著好。
等到秦始皇正式採納五德九-九-藏-書學說,下詔說咱是水德王朝,這種「尚色」才不再停留在紙面上、理論上,而正式得到應用。可是秦朝尚黑,並不是說秦人都只能穿黑衣服,打黑旗子,兵馬俑剛挖出來還沒褪色的時候就花花綠綠的,幾乎啥顏色都有。尚黑一般情況下是指皇帝、官員們的朝服和祭服,必須以黑色為主色調,軍旗也以黑色為最高級,獻給上天的祭祀品也得是黑的,比如黑牛、黑馬、黑羊啥的。
這位先生不當皇帝還則罷,一當皇帝就遭萬人唾罵,到最後也沒落著好,類似遭遇的在他前面有個王莽,在他後面有個袁世凱,可以鼎足而三,競爭「最沒事兒找事兒、倒霉催的稱帝運動」。有人就說了,他之所以栽這麼大一個跟頭,是因為不學無術。為什麼呢?原來後來蜀漢有位著名的「烏鴉嘴」譙周,他年輕時候曾經去詢問過陰陽大師周舒,周舒就說那段讖言指的是魏,但沒說明理由。後來小譙又去找著名術士杜瓊,杜瓊解釋說「當塗高」當然是代表魏啦。理由何在?因為「魏」指的是皇宮兩側的柱子,稱為魏闕,塗字是通假字,通的是途,也就是路,所以「當塗」就是指在道路當中,而在道路當中的高大建築自然就只有魏闕了。這樣看起來的話,袁老二根本就是冒名頂替偷了曹操的月票坐公車,他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