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宋代以降 某看天上

第五章 宋代以降

某看天上

跟歐陽修一樣是歷史學家,曾幫忙修過《新唐書》的張方平則寫了《南北正閏論》,說:「凡帝王興起,必然要接受上天的符讖,按照正道更改名號,定下大一統的制度,推算曆法以應合五德……」話里的意味就更明顯了。
他還有一個弟子,名叫金去偽,也問過類似的問題,朱熹回答道:「萬物都離不開五行,所以五德的說法也就肯定有道理。為什麼算不對呢?主要是因為遠古的那些事情,經書上都記載得太過簡略。」金去偽又問了:「那麼五德循環,不知道是相生對呢,還是相剋對呢?」朱熹明確地指點他:「相生對。」
歐陽修這篇《正統論》一出來,立刻輿論嘩然,各派閑人紛紛起而辯論。首先有章望之寫《明統》來跟歐陽修商榷,後來蘇軾也寫《正統論》——哪個朝代算正統,哪個朝代算「霸統」「偏統」「竊統」,等等。一系列詭異的名詞全都出爐,一直爭論到清初的王夫之。可是他們大多是在討論歷史問題,沒跟著歐陽修繼續對五德學說下刀子。
真正的大地震是從王安石開始的。我們知道,王安石輔佐宋神宗搞變法,他的變法對與不對,成或不成,暫且不論,我們要說的是,變法運動在當時遭到了保守派的瘋狂攻擊,而保守派所利用的一大武器就是與五德聯繫緊密的天災異象。一旦碰上點兒什麼風吹草動,保守派就會跳出來說read.99csw•com:「你瞧,老王又惹老天爺不高興啦!」彷彿他們執政的時候就風平浪靜,不發大水,不鬧旱災,連流星都全藏了起來不敢見人。
相反,還有某些人藉著論正統,繼續哄抬五德。比方說跟歐陽修同為散文大家,推動古文運動的尹洙,他就曾經說:「天地有恆定的方位,曆法有恆定的參數,社稷有恆定的君主,人民有恆定的信奉,所以所謂君主啊,必須配合天地方位和曆法參數。」這還是在說人事跟虛而又虛的所謂天意、運道、曆法有關聯。
總而言之,五行是五德的基礎,所以一個人只要相信陰陽五行,那就不可能不信五德,不先破了陰陽五行,五德學說仍然是有根之草(雖然這根兒本身就有問題),不可能忽然之間就灰飛煙滅。
所以說了,東晉南北朝的時候,東晉也不是正統,北魏也不是正統,那時候根本就沒有正統,即所謂「絕統」。正統有時而絕,不是一朝緊接著一朝的,那麼五行相勝,隋朝勝了哪個正統?五行相生,隋朝又從哪個正統里生出來?純粹胡扯嘛。
兩個「六十多年」,好吧,他這兒湊時間來了。按照張方平的說法,正統是不會斷絕的,但是有可能靠個「閏」來過渡,只要這麼過渡一下,五德自然就接上了——左右不過六十多年,長乎哉?不長也。
雖然最後王安石變法失敗了(他read.99csw.com那麼狂,不失敗也難啊),但經過這麼一番論戰,更準確點兒說是經過這麼一番折騰,五德學說不禁元氣大傷,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直線下降。
可雖然直線下降,但還沒到如同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地步,理由很簡單,因為統治者還用得著啊。比方說,南宋那位理學大宗師朱熹對於正統的觀念跟歐陽修很相似,只不過他不說「絕統」而說「無統」罷了,只不過歐陽修在三國問題上尊曹魏為正統,朱熹尊蜀漢為正統罷了,教學大綱差不太多,只是在划重點上有點兒分歧。但是朱熹並不反五德,他的學生沈僩曾經直截了當地問他:「五德相生相勝的兩種說法,歷朝歷代建國的時候都不廢除,真的有道理嗎?」朱熹回答說:「應該是有道理的,只是從前那些推算五德的傢伙都沒有算對。」可到底怎麼樣才能算對呢?朱熹卻沒明說。
歐陽修寫《正統論》,分析哪些朝代可以算正統,哪些不能算,其核心在於對前人的種種肆意妄為提出詰問。比方說,漢人說秦朝不算正統,因為秦始皇不修禮樂,並且嚴刑峻法,那麼歐陽修就問了:秦國不是從秦始皇開始的,那麼,既然不因為桀、紂狂暴而把夏、商都排斥掉,憑什麼因為秦始皇一人的狂暴,就要閹割了秦朝呢?
對於保守派的這些論調,變法派當然要加以駁斥,於是他們read.99csw.com針鋒相對地堅持說天災都是自然現象,跟人類的吃喝拉撒睡根本就沒有必然聯繫。王安石本人就曾經說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不管天象有什麼變異,祖宗有什麼成法,士大夫有什麼反對意見,我全當他放屁,我行我素,不撞南牆不回頭。這話實在太狂了,後人就有評價說,你老兄啥都不怕,都不在乎,那權力靠什麼來制約?做好做壞靠什麼來評判?不過由此也可反推出來,當時反對變法的人主要是用所謂「天變」、祖宗成法以及百姓的抗拒心理來扯王安石後腿的。
西晉之亂,九區分隔,琅琊播遷於江左,實紹金行。拓跋奮起於雲方,奄居神縣。蓋五郊祀,南北不可並享,三統相承,正閏宜歸一致,今夫以晉為閏耶?未聞革命所傳,以魏為正耶?實匪中華之舊,大興之兆,決誰處之。夫晉之渡江也,遺中服之雅俗,據吳人之舊土,齊梁之後,風教蕩然,危弱相承,禮刑不立,五代四姓,浸微以減,上無所授,下無所歸,雖欲正之,人誰適從。且夫商盤庚之遷亳,周平王之都洛,不出王畿之內,如歸別館之中,兆庶實從,不失舊物,比夫身居藩翰,觀望本朝,進不扶危,退而正號,非同論也。至如太伯之奔勾吳,不得謂之姬矣,昭烈之興巴蜀,豈可以為漢哉?魏氏先實漠北,控弓朔、代,南平燕、趙,遂通秦、涼,出令作法,變風遷俗,天地有奉,生人有庇,且居先王之位,宅先王之國,子先王之人矣。則是夏禹之出東夷,文王之祚西羌,爰集大命,以撫方夏。詩書所載,謂之何哉。前世大儒斷南北之疑者,所以正魏也。或曰二帝三王,應天承運,必謳謠之先歸,故人神而協贊,秦遷周鼎,漢受秦降,雖仁暴不同,亦傳授有所。元氏起於參合,踐食上國,謂之受命。晉祀實存,謂之中國,則劉聰僭據,乃陶唐之冀方;苻秦所都,實宗周之咸、鎬。若其審定王居之次,推考生勝之法,偏閏相承,夫何足尚。曰,劉、石、苻、姚世祚短淺,欲正其名,無名可正。魏之霸業,肇自皇始。典法明著,成於太和。內無強臣,孰與蘇、桓之逼。間有中主,未若宋齊之季。雖末世爾朱之變,而建康易三姓矣。九九藏書
朱熹本人是很唯心的,所以不可能破五行,也不可能破五德。他唯心到了什麼程度呢?比方說關於天上星辰是左旋還是右旋的問題,歷代搞天文的專家都在反覆觀測、計算和爭論,但到了朱熹這兒,簡單一句「某看天上」,沒別的理由,就把右旋說一棍子打倒。所以對於五德也是如此,朱熹光說有道理,可偏偏就不告訴你道理在哪兒。
再比如說,有人認為東晉是正統,歐陽修就反駁說,東周接替西周為正統,那是對的,因為周平王本來就是周幽王的太子,而且九*九*藏*書周朝雖然東遷,天下動亂,但沒有別人敢於樹立新的天子權威。可是東晉呢?晉元帝司馬睿壓根兒就不是正牌繼承人,只是妄自稱尊的一鎮藩王而已,而且中原到處都是篡僭,他都不敢討伐,有什麼資格稱為正統?
還有人認為北魏是正統,歐陽修又反駁說,北魏不過是篡僭的夷狄,哪配稱正統呢?
——《南北正閏論》
夫帝王之作也,必膺籙受圖,改正易號,定製度以大一統,推曆數以敘五運,所以應天休命,與民更始。
張方平對於東晉南北朝,是堅持以北魏為正統的,對於歐陽修的發問,他回答說:「夷狄又怎麼了?夷狄入中夏便是中夏。想當初夏禹出自東夷,周文王出自西羌,得了天下以後,不都變成正統了嗎?為啥北魏就不能算呢?況且,漢朝把秦朝當閏統,直接繼承滅亡了六十多年的周朝,以此推論,北魏也可以繼承滅亡了六十多年的西晉嘛……」
唐以土承隋,隋以火繼周,周以木變魏,魏以水而紹金。昔漢祖之正號也,去姬氏之滅幾六十年,閏霸秦而繼周著為火德,識者以為得天統。魏氏之推歷也,去愍懷之亡亦六十年,舍四僭而踵晉,定為水行,議者以為當正位。推晉而上,至於伏羲氏出震而王天下也,帝王之大統明矣。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