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造勢東南亞

造勢東南亞

麗風唱片公司總裁黃連振是鄧麗君在東南亞發展時遇到的首位伯樂。黃連振與鄧麗君簽約后,兩人便成了很好的事業夥伴。當時,黃連振在吉隆坡收購了一間「五月花大酒樓」歌廳,在歌廳的開幕周期間,他以七萬美金特邀鄧麗君前來演唱。據悉,此數字在當時是空前的。鄧麗君每晚十時出場,必唱的四首歌是《愛你一萬年》、《情人再見》、《幾時再回頭》和《Love Story》。這場開幕周的演唱出乎意料地成功,曾轟動一時。因此,在邀請期滿后黃連振又特別延長了四天,結果還是非常賣座,併發生與新加坡大歌廳搶人的事情。
多年來,鄧麗君和黃連振兩人的友誼仍然很深厚。黃連振回憶道:「她總記得麗風的提拔,在香港舉行15周年紀念演唱會時,還向觀眾介紹我。」他還向君迷們透露,他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層公寓,鄧麗君恰好在他的樓上買了一層,但她自己卻沒有住,而是租了出去。黃連振問她這是為什麼。鄧麗君笑著說:「如果來洛城,可以借住你的公寓呀!」黃連振總結道:「果真,那陣子到洛城,都寄住在我的公寓,走時還自己動手把屋子打掃乾淨。」
也許是因為自己曾經歷風雨,鄧麗君對於那些貧困的、弱小的各類弱勢群體總是特別關注。雖然盛名在身,但她更覺得自己有必要去關懷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從70年代初期開始,她就這樣陸續在香港、東南亞等地參加慈善義演活動,並不斷地捐助各種福利基金單位。和她的歌聲傳達出的深情一樣,鄧麗君整個人都散發著愛的清香,總給人帶來縷縷柔情。她那種博愛隨著她的行蹤灑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這讓她更加美麗,讓她更加善良,讓她成為了人們心目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一顆最耀眼的星星。
鄧麗君因此也獲得了「義演皇后」的光榮稱號,成了名副其實的「慈善義演皇后」。
1975年開始,鄧麗君率領「麗風歌劇團」在馬來西亞各地巡迴演出。這次巡演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她以「梁祝」的黃梅調填上新詞在《唐伯虎點秋香》歌劇里反串才子唐伯虎,英俊的扮相、調皮的動作,逗得觀眾哈哈大笑,麗風唱片公司還將現場錄音灌製成唱片。鄧麗君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仍然居高不下。
鄧麗君在香港這個僅次於日本的亞洲市場獲得成功的同時,她的歌聲已經風靡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華人社會。
鄧麗君天生一副小嗓門,聲音比較柔弱和單薄。這種先天因素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read.99csw.com鄧麗君的地方小調唱腔在姚厚笙的調|教之下,除了偶爾還是會不自覺地出現外,已有很大的改變了,雖然達不到老師所要求的徹底改掉。但是,聲音太小的缺點,改善的效果不佳。姚厚笙就試著讓鄧麗君練習從麥克風中心點唱歌的方式,讓她那清澈、晶瑩的音色充分發揮出來,並且讓那溫柔的、呢喃般的聲音打開人們的心扉、進入人們的心靈。
鄧麗君在麗風唱片公司最大的收穫是遇到了黃連振和姚厚笙。
這場晚會是為新加坡聾人協會、兒童協會、痙攣兒童協會及智鈍兒童協會等四個兒童福利機構募捐基金。參加演出的還有來自台灣卻正在新加坡演出的陳芬蘭和雙燕姐妹,香港歌星林美儀,以及新加坡笑星野峰與王沙、歌星頌平、「麗的呼聲之星」、「麗的呼聲」業餘比賽冠軍,還有日本女歌星等。鄧麗君在晚會上演唱了《晶晶》、《采紅菱》、《謝謝總經理》、《珊瑚戀》等歌曲。一連三晚的演出,轟動了整個新加坡,鄧麗君也聲名大噪。
20歲妙齡的鄧麗君以香港最受歡迎的國語歌手的姿態赴日發展歌唱事業時,她在香港與東南亞的連串演藝活動才暫告一段落。
在以後漫長的歌唱歲月中,隨著經驗的積累,鄧麗君的這種歌唱方式漸漸變成了她長盛不衰、慢步歌壇的獨特唱法。而她在不同階段,吸收了新的歌唱方式,愈發趨向自然腔調發音的唱法,真正成了帶動國語歌壇的新唱腔。
東南亞是海外華僑最密集、人數也最多的地區,但畢竟不比台灣和香港。東南亞的華人大都集中住在大都市裡,而且在東南亞演出的戰線也必須拉長,不斷從一地趕往另一地。因此鄧麗君在東南亞的演出方式就以秀場為主,一處輾轉到另一處,一場接一場地在不同的歌廳表演,從而足跡踏遍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曼谷、印尼、越南等。
從1971年2月至1972年8月,鄧麗君開始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地巡迴演出,幾乎走遍了整個東南亞。1971年2月,鄧麗君東南亞巡演的第一站便是香港。她於24日應香港保良局的邀請參加保良局為籌設保良中學基金而舉辦的慈善晚會演唱;緊接著是為她在港所拍的歌唱片《歌迷小姐》放映午夜場登台;並參加救濟香港水災難民的慈善義演。到新加坡后,鄧麗君首先是為麗風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然後就不停地參加籌募孤兒院、殘障兒童和其他福利機構基金的義演。
鄧麗君對歌曲的領九*九*藏*書悟力非常強,很快就對慢節奏的唱法運用自如了。之後,姚厚笙就讓她嘗試唱具有敘事風格的歌曲。鄧麗君的詮釋能力非常驚人,在她明白了一首歌曲的歌詞的含意后,她自己就能夠以更加豐富的感情把它表達出來。
多年後,當鄧麗君猝逝的消息傳到東南亞之後,不僅各地華文媒體都以頭版頭條新聞報道此事,而且在多種族的馬來西亞,英語、馬來語和印度的淡米爾語新聞,也十分罕見地輪流播報了這則新聞。新、馬的電視新聞更是都以鄧麗君的《獨上西樓》為襯底音樂,溫婉的歌聲透著淡淡的哀愁。鄧麗君的歌聲已經不僅是華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滲透進了其他種族的生活里。在談到鄧麗君的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時,菲律賓的華人畫家王禮濤說:「對於提高菲律賓華人社會學習華文的熱誠,鄧麗君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而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教授林水壕則說:「鄧麗君對普及中華文化有很大的貢獻,她的《淡淡幽情》專輯收錄了本來就可以傳唱的唐詩宋詞,對一般人背誦詩詞有很大的幫助。」
鄧麗君恰逢歷史變遷的轉折時刻,成就了在台灣的輝煌事業。而在少女時代,她就開始走出台灣,前往香港與東南亞等地發展,從而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這便成為她開創歌唱生涯另一個高峰的開端。
鄧麗君在東南亞唱紅的標誌是,她受邀于新加坡國家劇院出席「遠東十大巨星慈善晚會」,這足以表現出她在亞洲歌壇已佔有一席之地。
鄧麗君在外一年半后回台,「台視」為慶祝鄧麗君的東南亞之行特別為她製作了一個鄧麗君專集的大型節目。然後她就唱紅了唐寶雲主演的電影《風從哪裡來》的主題曲。接著又參演了由唐寶雲、柯俊雄等大牌明星出演的喜劇片《天下一大笑》,並在片中以北方大鼓腔調唱了一首貫穿全劇的主題曲,但此片賣座平平。不久由鄧麗君的父親出面策劃的「麗君綜合藝術團」成立。從1973年1月起,鄧麗君率領「麗君綜合藝術團」進行台灣全島的巡迴公演,節目有歌唱、舞蹈、特技等,結果因為遇到雨季,氣候不佳而導致賣座率不盡如人意,而且環島行程也只走了一半,就提前結束檔期回到台北。這次的巡迴演出出人意料地不好,成為了鄧麗君出道以來所遭到的僅有的一次失敗記錄,更成為她在回顧生涯時耿耿於懷的一件事。因此,鄧麗君日後在準備各項演出時,一定要進行最嚴格的要求,不但必須不斷綵排直到滿意為止,而且必須考慮各種因素九*九*藏*書、注重實際的調查。這種嚴格的自我要求,才是鄧麗君之所以成為鄧麗君的真正原因。
1969年,新加坡舉辦了一場慈善晚會,邀請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當紅歌星共襄盛舉。12月,鄧麗君和女星姚蘇蓉、趙曉君以及歌仔戲女星楊麗花,由在「中視」和「中廣」製作及節目主持的侯世宏領隊,前往新加坡參加群星慈善晚會演出。在媽媽的陪同下,鄧麗君經過香港、曼谷、吉隆坡……不停轉機,旅行了十幾個小時。剛一到達,鄧麗君不禁瞪大了眼睛:「這麼遠的地方都有中國人,真令人吃驚。
鄧麗君早已是一個紅歌星了,單單在宇宙唱片公司時就已經灌錄了上百首歌曲。但是,姚厚笙還是從頭開始對她進行細緻的指導,從發聲方法到歌唱時的習慣等方面悉心調|教。少女時期的鄧麗君為了模仿地方小調的發音方式,極力把尾音往上拉高,形成了「尾音上揚」的唱法。
在東南亞其他各地,鄧麗君除了公開演唱外,就是主動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慈善義演。海外僑胞對她的這種發自內心的義舉非常欽佩,每到一地,她總是受到熱情地捧場。
但這僅僅是開始。隨著在香港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鄧麗君在結束香港的造勢活動后,接著便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東南亞巡迴表演,由此確立了她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
從1969年到1973年間,幾乎是只要在亞洲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足跡。隨著鄧麗君的足跡所至,她的歌聲很快就深入人心。鄧麗君也成為風靡東南亞的紅歌星。
1972年底到1973年下半年,鄧麗君又離家出去將近一年,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巡迴演唱。1972年年底,鄧麗君應邀前往新加坡參加新加坡國家劇場舉行的為期一周的籌募福利及教育基金慈善晚會的演出,併為麗風唱片公司錄製了唱片。鄧麗君于元旦期間趕至香港,在香港大舞台歌劇院登台演唱,並與自新加坡同機赴港的楊小萍、李亞萍、陳瓊美等人一起於12月在香港工展會場參加風行唱片公司舉辦的《風行之夜》。這場晚會的歌唱及頒獎節目由鄧麗君主持,她那翩翩的颱風和清純亮麗的形象再次受到公眾的熱烈歡迎。
自從第一次離開台灣,鄧麗君就生活在了一種漂泊狀態中,不過,她很快就適應了這種轉來轉去的生活方式。飛機、汽車載著她漂來盪去,行蹤不定,一站又一站地趕著演出,履行一份又一份的合同;舞台和酒店便成了她的家,常常是https://read.99csw.com一個又一個舞台,一家又一家酒店,今天在此處,明天卻又到了彼處,而後天已有一個正在等著自己的地方。在忙碌和掌聲中鄧麗君體會到了人生的精彩,卻也發現正在失去一些什麼。不過,在年輕的時候,她喜歡這種精彩與挑戰並存的生活,雖然疲倦會漸漸侵來。
在剛出道前後,由於鄧麗君多唱些節奏輕快的歌曲,所以她那甜甜的歌聲總給人一種「可愛的小女孩」的味道,而且語尾總是「嗯、嗯」地上揚,養成了抬高語尾的習慣。這種歌唱方式聽起來比較俏皮,但顯得有些稚氣。姚厚笙就指導她學習慢節奏的唱腔,並告訴她:「你已經不是小女孩了,所以要以更有感情、更像大人的方式來唱。」
12月9日至11日,由新加坡總統夫人主持、麗的呼聲電視台主辦的晚會在新加坡國家劇場隆重舉行。
鄧麗君的音樂天賦極佳,但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她是個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人,只要有機會,她就不停地練歌、唱歌。鄧麗君的老師姚厚笙提起她時說:「當時都是錄一張唱片多少錢,以這種方式計價,因此應該是一有機會就去錄。她很小時就成為家裡的主要支柱。當她知道自己對自己家裡很有貢獻時,就覺得很高興,繼續唱下去。」在她剛出道前後,她曾經在實況轉播現場,一個接著一個地等著錄制歌曲;她以平靜而執著的心情,一路唱到了成功。正因為她的多產和勤奮,公眾送了她一個「歌唱公務員」的雅號。
在香港唱了一段時間,鄧麗君又轉往新、馬,在吉隆坡和新加坡的海皇個人劇院履行演唱合約,只到1973年的下半年才回到台灣。
」這是她生平第一次接觸海外的華人世界,卻也是她向整個華人音樂圈天後邁進的開始。
鄧麗君在香港樂風唱片公司的二、三年,推出了以《難忘初戀情人》(首張閩南語專輯)為代表的一批個人風格明顯的唱片。1972年出版了《風從哪裡來/你可知道我愛誰》,除了兩首主打歌外,這張碟也收錄了鄧麗君日後常被人翻唱的《南海姑娘》,1973年發行的《彩雲飛》電影原聲大碟里有兩首不朽的代表作《千言萬語》和《我怎能離開你》,1974年為電影《海韻》唱了同名專輯,也發行了《近水樓台》、《海鷗飛處》、《水漣漪》三張電影原聲大碟,《路邊的野花不要采》也出版于這個時期。
1972年,鄧麗君從台灣的宇宙唱片公司后,鄧麗君曾在台灣海山唱片旗下灌錄過幾張作品,並由公司股東之一的馬來西亞麗風唱片以樂風唱片之read.99csw.com名在香港發行。後來海山唱片和麗風唱片因為帳務糾紛,麗風決定與海山劃分歌手並結束合作,自行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從這之後鄧麗君才成為麗風旗下的一員。麗風唱片公司以馬來西亞為根據地,從新加坡、台灣等地購買國語歌曲原版唱片,然後轉賣到東南亞各國。該唱片公司充分肯定了鄧麗君的無限潛力,付給她簽約金20萬元。除了錄製唱片外,還對她進行各方面的培訓。這段時期鄧麗君的唱片作品在台灣就先後是由海山與麗風發行,而在香港則一律由樂風發行,這種情況曾導致台灣和香港兩地鄧麗君專輯的名稱與收錄曲目有相當程度的出入。
鄧麗君返台隨「麗君綜合藝術團」環島演出后,1973年1月底,鄧麗君又飛往香港,於農歷新年期間在香港、東方等歌劇院以及「漢宮」「珠城」等夜總會輪流跑場演唱。
由於鄧麗君從小身體並不是特別好,因此,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會調養嗓子,學著嘗試各種歌唱技巧。鄧麗君的哥哥鄧長安表示:「鄧麗君9歲的時候就有氣喘病,15歲發作過。當時看醫生,拿葯放在茶壺裡煮,鄧麗君對著壺口讓蒸氣蒸,後來妹妹的氣喘就沒有再發作。」
鄧麗君第一次走出台灣是在1969年。年僅16歲的鄧麗君接受了新加坡總統夫人游莎芙的邀請,前往東南亞地區巡迴義演,從而成了縱橫馳騁於國際樂壇的風雲人物。
姚厚笙,著名的音樂製作人,台灣第一個倡導並且引進西方音樂教育理論體系和製作體系的人,年代台灣民歌及校園民歌熱的催生者。他率先採用海外的製作方法,努力發掘新人,為音樂界打開了一扇創新和改革的大門。他從培養歐陽菲菲起,已經成功地培養了若干名台灣知名歌星。
這次在東南亞造勢結束時,鄧麗君回程中又在香港停留登台。此行一去就是一年半,是她出道唱歌以來出去時間就久的一次。結果就有各種流言蜚語傳播開來,媒體也議論紛紛,鄧麗君的家人更是著急得了不得。
鄧麗君曾因為家境貧寒而放棄學業,但她卻沒有放棄一個人應有的勤奮和好學。沒有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沒有與同齡的同學一起成長,鄧麗君的心中滿懷遺憾。因此在她人生的各個階段,她都主動前往學校進修或是努力自學;因此,她深深了解到了人生的路途絕非一帆風順,有所得必然有所失,但只有堅持奮鬥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她這種堅定的信念,使得她能夠面對陌生環境的折磨與考驗,能夠經受住各種流言蜚語的打擊,更能夠順應時代潮流,迎接各種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