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卷二 滕文公章句下 聖人的蝗蟲作風

卷二 滕文公章句下

聖人的蝗蟲作風

彭更真是太單純了,回答說:「當然是按工作動機來開薪水了。」
但彭更卻沒有被完全說服,接著問道:「話不能這麼說。我是覺得,知識分子不工作,吃白飯,是不對的!」
還有人說:「人多有什麼不好?有次在一處農村落腳,大家住了一夜,咱們不是大受農民們的歡迎嗎?」
從前文好幾處我們都能看出,和同時代的人相比,孟子是很有經濟頭腦的,這裏顯然他很明白專業分工的意義。但他現在對彭更說的這番話卻不大合乎邏輯。嗯,誰看出問題所在了呢?
對后一點,一般人還好理解,前一點可有點兒繞了。宋朝王安石搞改革,最大的反對派就是司馬光。王安石和司馬光有一次就財稅問題辯論,王安石說如果有理財高手來運作的話,在全國的稅種不增加、稅率不提高的前提下還能增加財稅收入。司馬光大罵他胡說八道,說全天下一年生產出來的財富就那麼多,那是有數的,張三多拿了就意味著李四少拿,李四多拿了就意味著張三少拿,如果政府收多了,自然意味著百姓拿少了。司馬光的道理在當時可比王安石更有說服力,但從現代經濟理論來看,好像錯的是司馬光,對的是王安石。
有人介面說:「是啊,人家農民伯伯都樂壞了,說咱們這一個晚上生產的糞肥夠他們一年用的了,還歡迎咱們第二年再去呢!」
但是,如果我們只把馬老九_九_藏_書師的話當做一家之言的話,我們就會從其他一些一家之言里知道:商品交換是產生價值的,也是增進人民福利的。
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于諸侯,不以泰乎?」
孟子說:「好比這裡有個工人,把屋瓦打碎了,在新刷完的牆壁上搞塗鴉藝術,他的動機也是為了掙些薪水。那麼,你會給他開薪水嗎?」
這個問題以前咱們是聽馬克思的。
又一位新人出場了:彭更,孟子的弟子。
曰:「否。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王安石的經濟思想比不上我們現代人,孟子更比不上王安石,但他好歹認為知識分子不從事物質生產卻能吃白飯是天經地義的,認為彭更很過分。
曰:「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
他其實又在玩偷換概念那一手:因為手工業者是從事物質生產的,在這點上,他們和農民、和紡織女工是一樣的,而知識分子卻並不從事物質生產,所以和手工藝人們有著本質的區別,是不能拿來作類推的。
還有人說:「是啊,去齊國和魏國還好點兒,要是去什麼鄒國和滕國,嘿,那場景就好比梵蒂岡接待中國旅遊團,咱們一個旅遊團的人數就比人家整個國家的常住人口還多https://read.99csw.com。」
曰:「食志。」
這就完了嗎?還沒有。照上面的說法,難道政府向生產者收稅和向消費者收稅的結果都一樣嗎?也不盡然,一般來說,誰更缺乏彈性誰就多繳稅。還記得《孟子趣說》第一冊里講過的稅收的轉嫁和歸宿的問題嗎?
這也不能太怪司馬光,說到底,稅收對經濟的作用是非常複雜的,現代人也很難搞得清楚明白——我提個小問題好了:對一種商品是向生產者收稅好呢,還是向消費者收稅好?嗯,如果你是生產者,你肯定希望由消費者來繳稅;如果你是消費者,你肯定希望由生產者來繳稅。但事實是:無論誰繳稅,結果都是雙方分攤這部分稅收。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于子。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學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為仁義者哉?」
當然了,他們瓜分一部分剩餘價值也是應該的,人家畢竟也付出了必要的勞動了嘛。
這些問題別說宋朝的司馬光不明白,現代人明白的也不多呢,你可以舉一反三地想想最低工資法,想想規定的企業和員工共同按比例分擔員工的社保繳費,想想對奢侈品征重稅的政策,都是看https://read.99csw•com上去合理卻禁不起認真分析的。王安石在他的時代里已經算是很有經濟頭腦的了,他如果能先作改革試點,成功之後再逐漸推廣就好了。
底下還有人在小聲議論:「是啊,有次路過哪哪哪兒,農民們看我們黑壓壓一片,還以為我們是蝗蟲呢,結果噴了我這一身的農藥!」
大概誰都知道馬老師的剩餘價值理論吧?馬老師說,只有物質生產才會產生剩餘價值。
有人會奇怪了:照這麼說,最賺錢的那些行業,嗯,當官不說,就說律師和搞金融的那些,那些人誰也沒有從事具體的物質生產啊,再說最眼前的,商場的售貨員,他們也沒有從事具體的物質生產啊,他們難道都不生產剩餘價值嗎?那他們的錢是從哪裡賺來的呢?
孟老師一看,大家越說越沒邊,太有損師道尊嚴了,於是趕緊解釋:「過分與否得看咱們的所作所為合不合理。如果是不合理的事情,別說什麼吃遍諸侯,就算別人的一碗白飯咱們也不能接受;可要是事情合理,舜連堯的天下都接受了,這有什麼過分的呢?」
就這個「毀瓦畫墁」,上本書介紹過的那位刺兒頭王充就很是質疑過孟子,說這話問得不合邏輯,人家彭更問的是求職找飯碗的事,可誰見過「毀瓦畫墁」的人是求職找飯碗的啊?所以老孟又玩兒詭辯,不地道!

孟子說:「那麼,你給人家開薪水,看https://read.99csw.com的還是工作成績而不是工作動機了。」
讀讀古書經常能發現一些東西的出處,孟子這裏說的「把屋瓦打碎了,在新刷完的牆壁上搞塗鴉藝術」原文叫做「毀瓦畫墁」,宋朝張芸叟有一本雜記,名字叫做《畫墁錄》,很有名的,看來名字的出處就在《孟子》這裏啊。
看來彭更的想法很樸素。孟子說:「如果人們各自的成果沒有互通,各行各業的產品沒有交換,多餘的沒有被用來彌補不足的,那麼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雖然有了多餘的可別人也吃不到,婦女織出多餘的布別人也用不到,木匠和汽車廠的工人哪裡能夠得著飯吃呢?如果有這麼個人,在家孝順父母,在外尊敬長輩,嚴格遵守古代聖王的禮法道義,還把這些東西傳給別人,可照你的說法,這樣的人還不應該有飯吃了?如果你認為手工藝人吃乾飯理所當然,為什麼這樣一位仁人賢者就不應該吃乾飯呢?難道他就不如那些手工藝人嗎?」
曰:「子何以其志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否。」

曰:「梓匠輪輿,其志將以求食也;君子之為道也,其志亦將以求食與?」
孟子的弟子好像經常在難為老師,或者是看老師的行為不順眼,前文里遇到過好幾次九*九*藏*書了,如今彭更又來這一套了,他問道:「老師,您這一出門,幾十輛車浩浩蕩蕩,跟隨您的人足有好幾百,你們這些人白吃白喝地從這國吃到那國,這是不是太過分了?」
孟子說:「你管人家動機幹什麼?人家有功於你,該給人家吃的就得給人家吃的。再說了,如果是你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你對員工們是按他們的工作動機給他們開薪水呢,還是按他們的工作成績給開薪水?」
按照馬老師的說法,他們是參与了物質經濟生產部門所生產的剩餘價值的分配。也就是說,剩餘價值是工人老大哥和農民兄弟生產出來的,律師和售貨員他們都是從這裏分錢。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
彭更說:「當然不會了。」
曰:「然則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強!孟子這話真是太雄辯了,太有說服力了!好比公司銷售員按銷售比例拿提成,到年底有拿一萬的,有拿一百萬的,別看眾寡懸殊,卻都合情合理,難道拿一百萬的就過分了嗎?
彭更還是嘴硬:「手工藝人們的工作動機就是謀口飯吃,您既然拿他們作類比,難道是說君子研究學問、推行王道,動機也和手工藝人們一樣嗎?」
彭更這種思想可非常危險,一個發展不好就成了後世中國很流行的誅心之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