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畫賞析 匡廬圖 五代/荊浩

名畫賞析

匡廬圖 五代/荊浩

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臨鄱陽湖,是風景秀麗的天下名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稱。荊浩是以圖寫北方山水著稱的,而廬山應該算是南方山水,因此有人認為荊浩畫廬山,是有表現隱居不仕的深意的。
《匡廬圖》,立軸,絹本,水墨。縱185.8厘米,橫106.8厘米。五代後梁荊浩作。現藏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匡廬圖》是立軸式的全景山水,上部高峰巍然聳立,層巒疊嶂,嶺上松柏挺秀,雜樹叢生,蓊蓊翳翳,九九藏書一派生機。山間飛瀑濺玉,石磴蜿蜒,山下曲岸回瀾,水光瀲灧。山腳有村舍數椽,山徑上有趕驢的行客,近處水邊有撐船的漁人。老鬆勁挺,大石突兀,與層疊起伏的峰巒相映,將高遠、平遠融合一體,在大自然中融入濃濃的生活情趣。
五代、兩宋,是山水畫家輩出的時代。這些山水畫家們繼承並發展了六朝、隋、唐山水畫家的優秀傳統,把山水畫藝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使它成為元、明、清山水畫家九-九-藏-書努力學習的楷模。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就是當時著名的山水畫家,他們從各自生活的地區體察山水氣勢,將壯美的山川再現為感人的藝術形象,創造了自己獨特嶄新的表現方法,以抒寫千變萬化並具有個性的詩意境界,成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優秀範例。
《匡廬圖》已經使用到皴法,山石的質感明顯比唐人山水只用勾斫填色要強得多。作者很重視寫生,圖中的種種細節,一草、一木、一屋、一人,形體各九_九_藏_書異,山巒的轉折與塊面的造型,也變化多端,都是從寫生中來,顯得真實可信,但又不拘於客觀物象,故能抒發畫家情思,併為山水傳神。作者在客觀的描繪中融入了淡泊的主觀情思,籠罩著一片雄偉、壯麗與空曠、幽靜交纏的氛圍,令人玩味無窮。

(五代)荊浩《匡廬圖》
https://read.99csw.com
荊浩曾說:「吳道玄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山水畫至荊浩確實是一大變。清孫承澤《庚子銷夏錄》評《匡廬圖》說:「中挺一峰,秀拔欲動,而高峰之右,群峰瓚岏,如芙蓉初綻,飛瀑一線,扶搖而落。亭屋、橋樑、林木,曲曲掩映,方悟華原(范寬)、營丘(李成)、河陽(郭熙)諸家,無一不脫胎於此者。」
匡廬,就是廬山,據傳商、周之際有匡裕(一作https://read.99csw•com匡俗)兄弟七人隱居於此,後來周定王徵召不應,定王派使者去找他,已經人去室空,僅剩空廬了。所以名此山為「匡廬」,又稱「廬山」。
荊浩生活在唐末、五代時期,唐末避亂,於是他長期生活在山林,體察大自然,並將傳統技法的優點,運用於真山真水的描繪,據說他畫松就達「數萬本」。荊浩成長在北方,接觸的是太行山崇山峻岭的景色,所畫山水「上突巍峰,下瞰窮谷」,多作大山巨壑,場面浩大,氣勢雄偉,空間感強。《匡廬圖》就是這一風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