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散曲的藝術特色 散曲的宮調

散曲的藝術特色

散曲的宮調

古人又以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表示十二律,相當於現代音樂所說的有絕對音高的「音名」,即西方音樂中的C、#C、D、#D、E、F、#F、G、#G、A、#A、B。
雖然有一些表述我們還不能完全明白它的意思,比如「高下閃賺」「急並虛歇」,但仍然可以看出,它們所指的都是不同的感情表現。
高平唱,條物滉漾。般涉唱,拾掇坑塹。
在理論上,七個唱名都可以作為一個調的主音,它們的音高又可以分別與十二個音名相同,比如以「1」為主音,可以有1=C、1=D……以「6」作主音,可以有[6下面加點]https://read.99csw.com=e、[6下面加點]=f……這樣,一共可以得到八十四個調式。如果換成中國傳統音樂術語,則可以有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加上變徵、變宮兩個調式,一共是七個調式,再把它們與十二律相配,如宮音相當於黃鐘,即為黃鐘宮;宮音相當於大呂,則為大呂宮;商音相當於夷則,則為夷則商;角音相當於無射,則為無射角,以此類推,同樣可以得到八十四個調式。但在實際使用中,許多調式都沒有用到。
大石唱,風流醖藉。小石唱,旖旎嫵媚。
雙調唱,健捷激裊。商調唱,凄愴怨慕。九*九*藏*書
正宮唱,惆悵雄壯。道宮唱,飄逸清幽。
角調唱,嗚咽悠揚。宮調唱,典雅沉重。
這個道理古人也懂,他們在實踐中已經總結出了一套關於調、調式等的相關理論,其中就包括感情|色彩。元燕南芝庵在《唱論》中說:
歇指唱,急並虛歇。商角唱,悲傷宛轉。
仙呂調唱,清新綿邈。南呂宮唱,感嘆傷悲。
古代音樂有雅樂和俗樂兩個系統,不僅內容不同,表現形式、使用樂器、旋律結構等等都不相同,而且連音高標準和調式名稱都不相同。我們上面說的是雅樂系統https://read.99csw.com的名稱,在俗樂(即燕樂)系統中,稱謂完全不同。比如在宋代燕樂系統中,黃鐘宮叫「正宮調」,夾鍾商叫「雙調」,黃鐘羽叫「般涉調」,無射商叫「越調」等。
大凡聲音,各應于律呂,分於六宮十一調,共計十七宮調:
中呂宮唱,高下閃賺。黃鐘宮唱,富貴纏綿。
越調唱,陶寫冷笑。
元曲是要演唱的,因此,每一個曲牌,也就包含了一個曲調。這和詞是非常相似的。
古人以宮、商、角、徵、羽五聲表示唱名(即沒有固定音高,只有相對音高的一組音,相當於西方音樂的1、2、3、5、6)。再加上變徵和變宮,就構成七聲音階。read.99csw•com
散曲中還有一種情況,即同名的曲牌,所用的宮調不同,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曲牌了。比如〔正宮·端正好〕和〔仙呂·端正好〕是不同的;〔雙調·水仙子〕和〔商調·水仙子〕是不同的。
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宮調呢?這裏涉及到音樂中不同調式、不同調性所表現的感情|色彩不同的問題。比如現代音樂中所說的大調式(一般為「1」調式)和小調式(一般為「6」調式)所表現的感情|色彩就有很大的區別。大調式一般寬廣、雄壯、莊嚴、昂揚,趨近於陽剛之美;而小調一般優美、抒情、柔婉、恬靜,趨近於陰柔之美。即使同為大調式,不同的調,也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我們常說C大調、D大調、G大調,或者c小調、e小調、f小調https://read.99csw•com等,所表現的感情|色彩是不完全一樣的。作曲家在進行創作時,會根據所要表現的感情選用不同的調和調式。
在燕樂系統中,以宮音為主音的調被稱作「宮」,以商、角、徵、羽等為主音的調統稱為「調」,合稱「宮調」。元雜劇所用,實際上只有五個宮,即: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四個調,即:雙調、商調、越調、大石調。全稱「五宮四調」。散曲所用的宮調要多一些,明王世貞《曲藻》引何良俊的話說:「北為之曲,以九宮統之。九宮之外,別有道宮、高平、般涉三調。」他所說的「九宮」,就是上面所說的「五宮四調」。加上道宮、高平、般涉三調,一共十二個調。這樣,我們就明白什麼叫〔般涉調·耍孩兒〕〔南呂·一枝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