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散曲名家 馮子振

散曲名家

馮子振

重來京國多時住,恰做了白髮傖父。十年枕上家山,負我湘煙瀟雨。
元大德六年(1302)冬,散曲家馮子振留寓京城,聽歌女演唱白賁的〔鸚鵡曲〕。此曲韻險,無人和韻作新辭。因朋友索和韻,一時興發,一口氣按原韻和作四十二首,甚為有名。馮子振在《序》中說:「白無咎有〔鸚鵡曲〕雲:『儂家鸚鵡洲邊住,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余壬寅歲留上京,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之者。且謂前後多親炙士大夫,拘於韻度,如第一個『父』字,便https://read.99csw.com難下語;又『甚也有安排我處』,『甚』字必須去聲字,『我』字必須上聲字,音律始諧,不然不可歌,此一節又難下語。諸公舉酒,索余和之,以汴、吳、上都、天京風景試續之。」今舉二首于下:
後人對馮子振的評價頗高,比如貫雲石在《陽春白雪序》中說:「馮海粟豪辣灝爛,不斷古今,心事天與,疏翁(盧摯)不可同舌共談。」評其曲為「豪辣灝爛」,大概是指他直抒胸臆,超脫豪邁,語言豪爽,不事雕琢。但說他遠勝盧摯,就有一點點偏執了。
〔幺〕恨殘霞不近人情,截斷玉虹南去。望人間三尺甘霖,看一片閑雲起處。https://read.99csw.com
古人詩歌,常常有唱和之作。和詩(包括詞曲)用韻可以不限,但也可以有一些規定。比如用同一韻部的字,無須按原詩韻字次序,叫做「用韻」。如果和原詩用韻完全相同,連順序都是一樣的,就叫做「步韻」。清吳喬《答萬季·詩問》:「和詩之體不一……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步韻,因為韻腳已經定死,所以很束縛思想,寫作最難,更難有佳作,如果原作用險韻、窄韻,就更困難了。吳喬《答萬季野詩問》說:「步韻最困人,如相歐(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難照顧。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但步韻奉https://read.99csw•com和又是展露才華的機會,所以古人也是樂此不疲。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惱殺農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馮子振的三十八首〔鸚鵡曲〕,雖然都是步韻和作,但是,內容卻十分廣泛,有懷古抒情之作,如《赤壁懷古》《夷門懷古》;有寫隱士風流之作,如《漁父》《野客》《洞庭釣客》;有寫景之作,如《野渡新晴》《燕南八景》《錢塘初夜》《溪山小景》;有感舊抒懷之作,如《都門感舊》《感事》;有憫農之作,如《農夫渴雨》《園父》等。風格也比較多樣。比如《農夫渴雨》,寫農夫盼天陰下雨的心情,頗為生動:
〔幺〕綠楊堤忘系孤樁,白浪打將船去。想明朝月落潮平,在掩映蘆花淺處。九-九-藏-書
〔幺〕斷迴腸一首《陽關》,早晚馬頭南去。對吳山結個茅庵,畫不盡西湖巧處。
步原作韻「住」「父」「雨」「去」「處」,末句第一字「畫」「在」皆去聲字;第六字「巧」「淺」皆上聲字,確實非常不容易。而且一和四十二首,可以看出馮子振的才華。

故園歸計

馮子振(1257—1238),字海粟,自號怪怪道人,又號瀛洲客。湘鄉(今屬湖南省)人,一說為攸州(今湖南攸縣)人。《馮氏族譜》又載其生於金哀宗寶祐元年(1253)。官至承事郎、集賢待制。為人博聞強記而才氣橫溢,文思九九藏書敏捷,下筆萬言,倚馬可待,以文章稱雄天下。《元史·儒學傳》說:「天台陳孚其為詩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鑿。攸州馮子振其豪俊與孚略同,而孚極敬畏之,自以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書無所不記。當其為文也,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子振據案疾書,隨紙數多寡頃刻輒盡。雖事料郁,美如簇錦,律之法度,未免乖剌,人亦以此誚之。」所作散曲小令,或寫個人閑適生活,或嘆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懷抱,或登臨感興、弔古傷時,多勁逸而瀟爽。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三十八首均為〔鸚鵡曲〕。

漁父

沙鷗灘鷺褵依住,鎮日坐釣叟綸父。趁斜陽曬網收竿,又是南風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