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散曲名家 馬致遠

散曲名家

馬致遠

馬致遠散曲的題材範圍相當廣,幾乎涉及到感時、懷古、言志、抒情、寫景、詠物、題情、諧謔等各個方面,被稱為「一代巨手」(焦循《易余籥錄》),在藝術上也有極高成就。
綠水邊,青山側,二頃良田一區宅,閑身跳出紅塵外。紫蟹肥,黃菊開,歸去來。
綠鬢衰,朱顏改,羞把塵容畫麟台,故園風景依然在。三頃田,五畝宅,歸去來。
絮飛飄白雪,鮓香荷葉風,且向江頭作釣翁。窮,男兒未濟中。風波夢,一場幻化中。
馬致遠的散曲,是散曲史上的一座高峰,有人說散曲至馬致遠「堂廡始大,曲體始尊」(劉大傑《中國文學史》),他在散曲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
凡是懂得一點點古代文學的人,大概都知道這一首被稱為「秋思之祖」的散曲〔天凈沙〕吧。它的作者,就是被稱為「曲狀元」的元代雜劇作家、散曲家馬致遠。
酒旋沽,魚新買,滿眼雲山畫圖開,清風明月還詩債。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read•99csw.com
如果說馬致遠是心甘情願地歸隱,那倒未必。他是在仕途上努力掙扎而沒有結果的情況下,不得已選擇了歸隱之路,這是古代許多所謂隱者的共同之處,而像陶淵明那樣真正出於「性本愛丘山」而歸隱的,畢竟不多。我們只要看一看馬致遠的〔南呂·金字經〕二首,就會明白了:
元滅南宋后,需要大量人才去管理江南大片土地和財富,尤其是理財,這不是蒙古人所擅長的,於是招募大批漢人。省務官,即為掌稅收之官,從五品。馬致遠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應徵為江淮行省務官(江淮行省后又改為江浙行省)而南下到杭州、揚州的。
東籬本是風月主,晚節園林趣。一枕葫蘆架,幾行垂楊樹,是搭兒快活閑住處。
在馬致遠南下的時候,雜劇和散曲的重心也已經南移。當時的杭州、揚州一帶成為雜劇創作和表演的中心,許多重要的雜劇作家和散曲作家都來到這裏,如關漢卿、白樸、盧摯等,還有一批南方雜劇作家和散曲作家,也先後活動在這一地區,如曾瑞、喬吉、秦簡夫、蕭德祥等。馬致遠的雜劇和散曲創作,在九-九-藏-書這一時期達到一個高潮。他的雜劇《青衫淚》和《薦福碑》大約就作於此時。
上蒼不與功名候,更強更會也為林下叟,時乖莫強求。若論才藝,仲尼年少,便合封侯。窮通皆命也,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南柯一夢。季倫錦帳,袁公瓮牖。
林泉隱居誰到此,有客清風至。會作山中相,不管人間事。爭甚麼半張名利紙。
他的這種思想,這種情趣,集中表現在被稱為元散曲套數中之「絕唱」的〔雙調·夜行船〕套數中。我們且看其中最有名的〔離亭宴煞〕:
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馬致遠生活的年代,較關漢卿、白樸等晚一些,屬於元代前期作家,或者屬於有的文學史著作所稱的第二代散曲作家。這個時期,元代統治者已經從初期的盲目狂躁中走出來,進入較為理性治國的read.99csw.com階段。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提出「遵用漢法」,任用漢族文人,這給當時的知識分子以很大的希望。但是,這種「遵用漢法」和對漢族文人的任用是極其有限的,所以實際帶給文人雅士們的,往往是更大的失望。
年輕時候的馬致遠,是很有抱負的。他認為自己有「佐國心,拿雲手」(〔南呂·四塊玉〕),雖然中年以後也感嘆「命里無時莫剛求」(同上)。他說「且念鯫生自年幼,寫詩曾獻上龍樓,都不迭半紙來大功名一旦休」(〔黃鐘·女冠子〕),對功名仕途也是有過一番追求的,不過沒有成功,只能感嘆「登樓意,恨無上天梯」(〔南呂·金字經〕)。他在〔黃鐘·女冠子兀〔幺篇〕中說:
恬靜的田園,畢竟比骯髒的官場要好得多,所以馬致遠也在這裏找到了人生的樂趣。他有一組〔雙調·清江引〕,寫的就是這種生活和他的感受(八首錄二):
話是這麼說,但其中也包含了幾許落寞、幾許無奈。
馬致遠在大約五十歲的時候終於辭官歸隱了,也就是前面所引到的「二十年飄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此後的二十多年,才是馬致遠散曲創作的黃金時期。
馬致遠追慕陶淵明,希望能像陶淵明一樣賦《歸去來辭》九*九*藏*書,歸隱田園。他寫了四首〔南呂·四塊玉〕《恬退》,都以「歸去來」結尾(錄三):
馬致遠(約1250—約1321),元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一說致遠就是他的字。晚年慕陶淵明,號東籬。他的生平事迹不詳,只知道《錄鬼簿》說他曾做過江浙行省務官。其他的情況,都只能從他的作品中來推測。他是元代最偉大的雜劇作家和散曲作家之一,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創作了雜劇十六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卧》七種。其中,《漢宮秋》是元雜劇中的精品。元末明初賈仲明稱他為「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他的散曲作品,被後人輯為《東籬樂府》,現存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數十六、殘套七。在元代散曲家中,是創作甚豐的。他的散曲不僅數量較多,而且質量很高,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說他的曲「有振鬣長鳴,萬馬皆喑之意」,「不可與凡鳥共語,宜列群英之上」,並推為元散曲家第一。
前人評馬致遠散曲,有說他「典雅清麗」的(朱權《太和正音譜》),read•99csw•com有說他「老健」的(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有比之於詩中杜甫的(王驥德《曲律》),有方之於詞中歐陽修的(王國維《人間詞話》)。現在更有學者認為其曲風格是「豪放」的。其實馬致遠的散曲,不是「豪」而是「曠」。就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一樣,馬致遠散曲所表現的,更多的是一種曠達。
兩鬢華,中年過,圖甚區區苦張羅。人間寵辱都參破。種春風二畝田,遠紅塵千丈波,倒大來閑快活。
夜來西風裡,九天鵰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這個職務顯然並不適合馬致遠,與他的理想抱負更是相去甚遠。他在曲中不斷地感嘆「空岩外,老了棟樑材」(〔南呂·金字經〕)。馬致遠曾說自己「九重天,二十年,龍樓|鳳閣都曾見」(〔雙調·撥不斷〕),是指年輕時在大都求取功名。到了南方,這個江浙行省務官大概也做了二十年,最後辭官歸隱了。也就是他在〔大石調·青杏子〕中所說的「世事飽諳多,二十年漂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他的〔南呂·四塊玉〕《嘆世》第一首,就是他此時思想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