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著名音樂家 鄭譯/重定八十四調的律學家

著名音樂家

鄭譯/重定八十四調的律學家

當時一同議樂的何妥嫉妒鄭譯,想破壞其事。他利用高祖對他的信任,又知道「高祖素不悅學,不知樂」,於是就說鄭譯的考校不對。他主張只用宮聲一調,不用七聲,更反對旋宮,這是非常保守的觀點。當時有支持鄭譯的,也有支持何妥的,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於是,就商定讓樂隊https://read.99csw.com按兩派的意見來演奏,請隋文帝定奪。在演奏之前,何妥對隋文帝說:「在樂律中,黃鐘是象徵君王的美德的。」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認識,當樂隊用黃鐘之調演奏的時候,隋文帝說:「這個曲調氣勢大,很雅緻,很合我的意思。」既然是皇九*九*藏*書帝的意見,鄭譯他們自然也就不好再說了,於是,採用何妥的意見,隋代雅樂,只用黃鐘一宮,不用其他宮調。
直到唐代,祖孝孫、張文收等人再提出八十四調的理論,最終為大家所接受,只不過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用完八十四調而已。
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動亂的、read.99csw.com所謂「禮崩樂壞」的時期,宮廷的雅樂,已經相當混亂了。隋文帝統一中國以後,希望能制定出大隋的雅樂。顏之推建議參照梁朝雅樂來定隋樂,高祖不從,說:「梁國的音樂是亡國之音,為什麼還要我用?」於是,就召命鄭譯、牛弘、何妥等人商議正樂之事。
正樂的事議來議去,九*九*藏*書總是定不下來,高祖大怒,說:「我受天命七年,樂府猶歌前代功德邪?」於是要將有關官員治罪。鄭譯上奏說,現在樂府所用的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聲中,有三個音不協調,但是一直沒有解決的辦法。後來,遇到隨突厥皇后入周的龜茲音樂家蘇祗婆,他是一個彈龜茲琵琶的高手,聽他所彈read.99csw.com,一均之中都有七聲,於是,參照他的理論,採用旋宮之法,求得了八十四調。
鄭譯(540-591),南北朝末年至隋初的音樂家。字正義。開封(今屬河南)人。北周宣帝時,任內史上大夫,封沛國公。楊堅(即後來的隋文帝)掌握北周政權時,任上柱國、相府長史。隋統一中國后,曾任隆州刺史、岐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