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音樂常識 相和歌

音樂常識

相和歌

《樂府詩集》卷二十六說相和歌「諸調曲皆有辭,有聲,而大麴又有艷,有趨、有亂」。又解釋說:「辭者其歌詩也;聲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類也;艷在曲之前,趨與亂在曲之後,亦猶吳聲、西曲前有和,後有送也。」
最完整的大麴曲式,是一種三段體的結構:
「艷」是大麴中的引子或序曲,可以用樂器演奏,也可以歌唱。
所謂「辭」,就是歌詞,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漢樂府民歌。
兩漢樂府的精華,是被郭茂倩read.99csw.com《樂府詩集》列入「相和歌辭」一類的民間樂歌。民間樂歌在漢代並不叫「相和歌」,而全部歸入「清商樂」。把它們稱作「相和歌」的,是六朝時候的人。《宋書·樂志》說:「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又說:「凡樂章古詞,今之存者,並漢世街陌謠謳,《江南可採蓮》《烏生八九子》《白頭吟》之屬是也。」這些流傳於民間的「街陌謠謳」是廣大人民群眾真正「飢者歌其九_九_藏_書食,勞者歌其事」的作品,所以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藝術性。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平陵東》《十五從軍征》《陌上桑》《薤露》《蒿里》《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艷歌何嘗行》《公無渡河》《白頭吟》等,都是相和歌。
第三段是「趨」或是「亂」。「趨」是一種較為紓徐宛轉的曲調,可能帶有吳、楚地方的音樂風格,而「亂」則是較為激昂熱烈的曲調,樂曲快要結束,往往是高潮出現的時候,所九*九*藏*書以,所有的樂器加入演奏,速度加快,旋律更為起伏跌宕,歌唱也隨之變化,舞蹈更為熱情奔放,樂曲在高潮中結束。所以,一個樂歌,如果需要抒情性的結尾,它會選擇「趨」;而需要一個熱烈的結尾,它會選擇「亂」。這也就是為什麼「趨」和「亂」不會同時出現在一首樂曲之中的原因。
「聲」,指歌中有聲音無意義,只起補占音節作用的字,即今天所謂的「襯詞」,如「咿兒喲,呀兒喲」之類。樂府民歌《有所思》中的「read.99csw•com妃呼豨」、《戰城南》中「梁築室,何以南梁何以北」一句中兩個「梁」字都是「聲」。
第二段是歌曲主體。它往往有好幾段歌曲,稱為「解」。
「趨」和「亂」是結束性樂段,也是可唱可奏的。
這些「街陌謠謳」,最早僅僅是沒有樂器伴奏的清唱,當時叫做「徒歌」。《晉書·樂志》在「漢世街陌謳謠」和「吳歌」等條下說:「凡此諸曲,始皆徒歌。」後來加上幫腔,稱作「但歌」。《晉書·樂志》說:「但歌四曲,自漢世無弦九九藏書節,作伎者先倡,一人唱,三人和。」後來才加上樂器伴奏,由一位手拿著一種叫做「節」的樂器的人演唱,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它所使用的樂器,隨時不等,《樂府詩集》卷二十六引《古今樂錄》說:「凡相和,其器有笙、笛、節歌、琴、瑟、琵琶、箏七種。」
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大麴」,這是一種在樂器的伴奏下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
第一段是「艷」,它一般在最前面,但也有在中間的,往往是一段優美抒情的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