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音樂常識 廣東音樂

音樂常識

廣東音樂

早期的廣東音樂,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有二弦(又稱「頭架」)、提琴、三弦、月琴、橫簫(笛),俗稱「五架頭」,還可以加上長喉管或短喉管(俗稱「長筒」或「短筒」)、大笛或小笛(大嗩吶或小嗩吶),獨奏則多用琵琶或揚琴。這種樂隊組合的演奏風格比較雄壯剛硬,二弦和提琴又弦粗弓硬,因此被稱作「硬弓樂隊」,它的演奏具有非常濃郁的廣東地方音樂色彩。
廣東音樂在近代曾盛極一時,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有演奏廣東音樂的樂隊,他們在戲曲的過場中,在茶樓酒肆及街頭賣藝時,在民間的婚喪嫁娶時,在豐收之餘或趕會賀歲之時,都會演奏廣東音樂。20世紀20年代,放映的還是無聲電影,許多電影九_九_藏_書院都有樂隊,在開映之前和放映過程中,都要演奏廣東音樂。這種由樂隊演奏的音樂又被稱為「八音」或「行街音樂」「座堂樂」,而且很快風靡全國,並在東南亞華僑中有很大的影響。
秦琴,本是廣東音樂特有的樂器,由於它的音色很美,所以,潮州大鼓樂、許多地方戲曲和民族管弦樂隊中都使用到它。秦琴和月琴一樣,都是從阮發展而來的,不過,月琴的琴桿越變越短,而秦琴的琴桿則越變越長,而琴箱則變得小了。秦琴的琴箱一般呈圓形,也有梅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的。秦琴的琴桿上有音品,多為二弦或三弦,也有四弦的,不過用得最多的是三弦的秦琴,有十九個音品,定弦為純五度音程。秦琴的音色明https://read.99csw.com亮而又柔和,非常美,而且在和其他樂器合奏時,能融合得很好。在廣東音樂中,它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樂器之一。
在介紹廣東音樂之前,首先得向大家介紹幾件特色樂器。
喉管最初是在管子的下面加上一個碗子而成的,由哨子、管身和碗子三個部分組成。哨子的形狀與嗩吶和管子相似,是用蘆葦做成的。管身可用竹、烏木、紅木、雜木乃至塑料和金屬製作,但以竹制的音色最美。碗子由薄銅片製作。喉管的音色高亮而又淳厚。20世紀50年代初,加粗加長管身,製成中音喉管和低音喉管。早期的喉管由於不能超吹,所以音域很窄,只有一個八度,限制了喉管的表現力。20世紀60年代,喉管的研製取九_九_藏_書得突破性進展,研製成功加鍵喉管,可以自由演奏半音,音域也擴大到兩個八度,豐富了喉管的表現力。
廣東音樂的前身,是粵劇和潮州劇的過場音樂和動作表演時演奏的小曲,又叫「班本」或「過場音樂」「過場譜子」,長的叫「大過場」,短的叫「小過場」,如著名的《柳青娘》《一錠金》《梳妝台》《哭皇天》等。到20世紀20年代,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器樂演奏形式,以演奏「小曲」為主。由於它特有的藝術魅力,很快流傳到全國,被大家稱作「廣東音樂」。
還有一種秦琴,琴箱上不是蒙桐木板,而是蒙上蟒皮或牛皮、羊皮,使用琴馬。這種秦琴的聲音響亮,殘響時候長,很有特色,在廣東也很流行。
喉管,是一種在管子的基礎上發https://read.99csw.com展起來的吹管樂器。最初,它是廣東街頭小販叫賣時候吹奏的樂器,20世紀20年代末,被廣東音樂和粵劇所採用,並很快在兩廣地區流行開來。
1926年,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因二胡受潮蟒皮塌落,蒙上一塊新的蟒皮並把它加緊之後,又把絲弦換成鋼絲弦,因而製成了高胡。它的出現立刻引起了廣東音樂的一場革命,它很快取代了二弦和提琴,成為廣東音樂的主奏樂器,樂隊的組合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以高胡和揚琴作為主奏樂器,加上秦琴,被稱作「三件頭」,再加上椰胡、洞簫,構成了近代廣東音樂的鮮明特色,後來還加上小提琴、大提琴乃至薩克斯管等西洋樂器。由於這種樂隊組合音色柔美秀麗,高胡使用的又是較軟的二胡弓,所以被稱為「read.99csw.com軟弓樂隊」。
在廣東音樂中,早期的「硬弓樂隊」中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橫簫(笛子)以及喉管、椰胡等;後期的「軟弓樂隊」,則有高胡、揚琴、秦琴、阮、三弦、喉管、橫簫等。這些樂器,有一些幾乎只用在廣東音樂中,如提琴、喉管、椰胡等,有的則逐漸被其他樂種所採用,如秦琴、高胡等。
廣東音樂中所用的提琴,不是西洋樂器中的大、中、小提琴,而是一種形制和板胡相似的拉弦樂器,它大約在明代就已經出現,清代的《皇朝禮樂圖式》卷九中有提琴的圖,從圖上看,它是一種形制和京胡相似的四弦拉弦樂器。後來廣東音樂中使用的提琴,琴筒用竹或椰殼製作,再嵌上薄薄的桐木板。提琴是中音樂器,它的聲音圓潤悅耳,被稱為硬弓樂隊中的「音樂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