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七章 遍地對峙

第二十七章 遍地對峙

從康熙十三年底開始,全國基本形成了三大戰場的格局。正面戰場,自然是吳三桂唱主角。他佔據下的湖南,位於全國的中心。而王輔臣、王屏藩佔據的四川與甘肅、陝西大部地區,則為右翼的西部戰場。耿精忠佔據福建,攻取浙江、江西,則為左翼的東部戰場。吳軍主力、精銳近二十萬人分佈在長沙、岳州、萍鄉、松滋、常德、澧州等幾個戰略要地。另以七萬兵力駐醴陵、長沙、萍鄉等處,與江西的岳樂部清軍對峙。吳三桂在邊關多年,深知苗、壯等少數民族的勇猛,所以收買當地土司,率軍前來助戰。這支少數民族部隊,人數雖不多,卻有五十隻大象。這些巨無霸,如同當今的主戰坦克一樣,令人生畏,勢不可當。吳三桂還命人採伐貴州、湖南的山木,造樓船巨艦,稱霸水上,並調撥四川、湖南的糧食以供軍需。
岳州不僅僅是湖南,也是長江中下游水陸之要衝。它位於洞庭湖畔,長江南岸,三面環水,一面與陸地相連接。而洞庭湖與長江又是相通的,從洞庭湖,可直接進入長江。若從湖南出發,可謂水陸並進。知道岳州重要性的,自然不止吳三桂,康熙帝命令駐防部隊「宜亟固守」,又派出都統覺羅朱滿、一等侍衛畢桑阿等,率增援部隊水陸兼行,速往協守,但未等清軍動作,吳軍已先發制人,奪取了此地。自此吳三桂以岳州為根據地,除了令吳應期加強防守外,還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岳州城內外廣築防禦工事。城外陸路一面,挖通了三道壕塹,築堡壘,設陷坑、鹿角、挨牌,以阻擋清軍騎兵攻城。在洞庭湖峽口處,攢立梢樁,以防清軍戰船進入湖內。同時,吳三桂又在澧州、石首(今仍名)、華容(今仍名)、松滋等處派駐重兵,與岳州成犄角之勢。他還派使至岳州,向吳應期傳達方略。吳三桂之read•99csw•com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長期固守湖南,才可以保障他與清廷划江而治的局面。
康熙十四年五月,吳三桂從常德趕往松滋,親自部署並指揮作戰,他調來大批戰船,布置在虎渡河(今仍名,屬湖北省境)上游,直逼荊州清軍。吳三桂在實地觀察后發現,荊州城地勢較為低洼,城南門外五里即長江。他突然心生一計,準備決堤以江水淹沒荊州。不過清軍在東、南、西三面皆築有長堤,決堤之計並無十分把握,且一旦荊州被江水吞沒,死的不僅僅是清軍,更多無辜百姓也會枉送掉性命。吳三桂本無意渡江北上,消滅荊州清軍,少一些軍事上的壓力,本是好事,可若是讓眾多無辜百姓遭殃,則負面影響太大。權衡再三,此計劃未實行。
同樣道理,清軍要想收復失地,則必須拿下湖南,而岳州是第一關。岳州失陷后,康熙帝一再嚴令催促清軍儘快奪回。康熙四年六月,他特派多羅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同固山貝子章 泰、鎮國公蘭布,率蒙古兵四千、旗下兵丁的一半,攻取岳州。命將軍尼雅翰、都統朱滿、巴爾布、護軍統領額司泰參贊軍務。清軍偵察岳州城防后,深感吳軍「據守頗堅,難以進取」。康熙帝便改變作戰計劃,命令將軍尼雅翰率部趕赴江西,與副都統甘渡部會合,並率袁臨總兵趙應奎,由袁州進取長沙,夾攻岳州。
康熙十四年十一月,安親王岳樂為進攻長沙,懇請康熙帝調撥綠營兵,稱非漢兵不能攻擊吳三桂之險阻,又非紅衣炮不能破其營壘。於是康熙帝讓熟使火器的提督趙國祚,統綠營兵三千,及屯墾都督陳平率部二千,趕赴岳樂軍前,參加長沙攻城戰。為清廷效力的洋人南懷仁,監造的大炮火力猛,射程遠,又輕便,易於運輸。康熙帝命,調二十門炮,九九藏書護送至江西軍中。同時又指示,不必等炮運到,速由吉安,或袁州進兵長沙。
吳三桂非常重視岳州,特派侄子吳應期,率數萬精兵防守。
康熙帝深知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他把主要目標放到了吳三桂身上。只要吳三桂倒了,其他各處叛軍便不攻自破。而要消滅吳三桂,就必先破岳州、長沙。
隔著長江,在岳州對面的是清軍大本營荊州。康熙帝清楚,吳軍若要北上,必在湖南渡江。因此,他力圖憑藉長江天險,在荊州布防,攔腰擋住吳軍。不但如此,此地還可作為清軍渡江反攻的基地。
看到這種情況,康熙帝果斷解除了巴爾布、伊爾度齊、碩岱等人的參贊職務,留任效力贖罪。
二是由長沙分兵,進入江西,力圖打通與福建的通路,與耿精忠部會合。吳軍連續攻取袁州、萍鄉、安福、上高、新昌諸地。吳三桂命在長沙城外,築木城為護衛,加強此城防禦。康熙帝聞訊,急命安親王岳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統帥入江西,先後攻克上高、新昌、東鄉、萬年、安仁、新城諸縣,再克廣信、饒州。吳三桂女婿夏國相堅守萍鄉,清軍久攻不下,雙方在江西打起了拉鋸戰。
康熙帝決議要拿下長沙,他命令在荊州和岳州地區的各軍將領,要精誠團結,夾擊長沙。同時,要緊逼岳州,如有機會可乘,亦並取岳州。他告誡諸將領,此次行動不得有誤。他提醒眾將,駐荊、岳將近兩年,「糧費師老,並未得尺寸之地,坐失事機,罪不勝數。」如再不發兵跟岳樂部配合夾擊,你們的罪過就更大了。
沒過幾天,勒爾錦又急報:吳三桂在松滋縣北山又添設了四營兵馬,沿江一帶,「賊船日增」,恐水陸齊犯荊州、彝陵。康熙帝緊急指示:荊州、彝陵等處,「關係緊要」,除了留兵防守襄陽、均州、南漳等處,由察尼九九藏書率領余軍「速赴荊州」。
就在清軍大舉進攻長沙之時,順承郡王勒爾錦又請增兵,再髮禁旅每佐領五名,「便可渡江剿賊。」康熙帝大怒,下詔斥責:勒爾錦一到荊州,便屯兵不進,使吳軍從容得湖南。等清軍齊聚,又不按期渡江,使吳軍得以固守要害,進犯宜昌。究其根源,實由勒爾錦、參贊巴爾布、伊爾度齊、碩岱等耽誤時日,不急於討賊,以致叛亂蔓延。在此之前,勒爾錦要渡江擊賊,已按請求增添了滿洲、蒙古兵數千,綠旗兵一萬,仍「未得湖南尺寸之地」。現在又請增兵,是果真欲速滅賊寇嗎?
此計不成,又改用聲東擊西之計。他親赴松滋指揮,擺出一副要大舉進攻的架勢,以吸引荊州的清軍主力,暗地卻派出岳州的部分精銳,進據宜昌(湖北宜昌市)東北的鎮荊山,與王會、楊來嘉、洪福等,一起攻湖北的谷城(今仍名)、鄖陽(鄖縣)、均州(鄖縣與均縣之間)、南漳(今仍名)等地,目的是打通西北之路,與王輔臣合兵。但因清軍貝勒察尼部的拚死阻擊,此計未能成功。
清軍統帥岳樂提出,宜先剿除江西叛軍,無後顧之憂,然後分防險要,率師前往。康熙帝的態度很堅決,奪取湖南,速滅吳三桂,刻不容緩,不能有任何動搖!是時,清「大兵全駐荊(州)、岳(州)」,正待發起總攻擊。
但這些皇室子弟,往往沒有像父輩一樣,經歷過血腥的戰場,勇氣、經驗俱缺。面對敵軍的強烈攻勢,往往表現得被動呆板。其中的一些人,如勒爾錦、貝勒察尼(多鐸子)等,只知斂取地方督撫、司道縣官員財物,「希圖回家為富足之計」,一副發國難財的嘴臉。用漢人不放心,用自己人又不頂用,康熙帝非常痛苦。他不時地批評督導這些人,希望他們能堪大用,但效果甚微。可以說,吳三桂起兵初九*九*藏*書期的節節勝利,這些清廷的皇室貴胄,頗有貢獻。
但這一次,皇帝沒有再信他們的一面之詞。禮部員外郎王詔于康熙十三年三月隨從順承郡王勒爾錦到了荊州,參贊軍務。他來此快兩年了,對於此地的形勢也已瞭然於心。他給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說明了前線的真實情況。
從努爾哈赤建國,直到清入關后,都以皇帝的兄弟子侄做八旗旗主,掌兵權,漢將只能做副職。吳三桂起兵后,康熙帝遵守祖制,各軍統帥,都選用皇家的人。勒爾錦是禮親王代善的孫子勒克德渾之子。繼勒爾錦派往荊州后,康熙加派尚善為「安遠靖冠大將軍」前往助戰。此人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弟貝勒費揚武之子;派往江西的統帥「定遠平冠大將軍」安親王岳樂,也是皇室子弟;由江寧(南京)派往江西助戰的簡親王喇布,是濟爾哈朗的孫子;派往浙江迎戰耿精忠的「東命大將軍」康親王傑書,是代善的孫子;派到陝西平王輔臣之亂的「定西大將軍」信郡王董鄂,是皇太極之弟多鐸之子。難怪時人說:「大將賜來黃帶子,親王自領綠營兵。」
在康熙帝的親自指揮與調度下,清軍增援部隊不斷進入荊州。他還命製造大量各種類型的船隻,為將來渡江反攻做準備。他命令: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和其他有關將領速取岳州。康熙十三年七月,貝勒察尼、將軍尼雅翰等,率滿漢官兵、水陸齊進,向岳州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吳三桂之侄吳應期、廖進忠、馬寶、張國柱、柯鐸、高起隆等,率七萬大軍迎戰。這場大戰雙方互有傷亡,但清軍始終無法靠近岳州,只得先行撤退。
到了九月,康熙帝特派侍衛吳丹、塞扈立前去荊州,向將領們傳達他的指示。看得出康熙帝非常不滿,他特彆強調,取得其他勝利不值得高興,只有奪取岳州等城才是大喜事!他非常嚴厲地https://read.99csw.com批評了勒爾錦等統帥,瞻前顧後,進軍遲緩。
康熙十四年初,康熙帝指示兵部行文,轉告正在荊州前線的貝勒尚善:「若岳州可取,即速進兵,如勢有未便,不宜輕動。」尚善接到行文,立即回奏:正準備攻岳州的戰具,岳州的吳軍也加強了防禦措施,部署周密,無懈可擊。所以清軍打算轉移進攻路線,只是擔心正值雨季,江水泛漲,營壘前後,都被水包圍,而且雙方船隻相距很近,荊河口則在清營后側,吳軍又佔據上游地段,不免令人擔憂。他們想暫停進兵,以等待時機。
吳三桂的攻勢雖未成功,卻讓清軍統帥感到心驚膽戰,他們再次向朝廷求援。
一是在岳州、澧縣水陸要衝地帶部署重兵,阻擊江北的荊州清軍,使其不得渡江。
康熙帝讀此密折,勃然大怒,下旨嚴厲責備。並命令駐池州署副都統蘇郎率蒙古兵一千至武昌,留下四百人,再抽調駐兵四百,共足一千人,速赴荊州。安親王或由寧州入湖南,或由袁州進長沙,兩者任選便宜而行。
康熙帝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原令湖廣總督蔡毓榮率兵前去增援,現仍回荊州待命。康熙帝指示:岳州卒難攻取,若不速取長沙,恐怕叛軍又增強守備,先令分兵留守要害,速取長沙。
八月末,吳軍又調來萬餘人,增強松滋,荊州方面清軍倍感壓力。康熙帝擔心吳軍強攻渡江,以致荊州不保。他下令抽調進攻岳州的部分清軍回師荊州,又命駐山東兗州的護軍統領查漢太,率全部滿漢官軍,河南提督佟嶶年選標下火銃兵三千共赴荊州,歸順承郡王勒爾錦統率。
清軍勢猛,吳三桂也不是吃素的。
考慮到吳三桂才是根本,康熙帝指示:叛亂罪魁是吳三桂,不儘早消滅他,即使江西、福建之賊全部根除,於事有什麼益處!他指示安親王岳樂,撥出一定數量的官兵固守江西,冬月時「速取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