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三章 成王敗寇

第三十三章 成王敗寇

十月三十日,穆占、馬齊受章泰之命,率部進入昆明城,其餘各部人馬分守各城門。共收降吳世璠所屬大小將吏五千餘人、兵士三萬余,繳獲大金印十四顆、小金印七顆、銀印九十二顆、金策八件。
清軍受降后,如一群野獸四處劫掠,昆明城猶如陷入地獄。蔡毓榮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八面觀音」,而穆占則奪了吳三桂的另一愛妾「四面觀音」。
隨後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湖廣總督蔡毓榮被任命為「綏遠將軍」,總轄常德、武岡等處所有各省調撥官兵及湖廣全省綠營兵馬。總督董衛國、周有德、提督桑額、趙賴、周卜世,俱聽其節制。湖南現有文武官員聽其遴選,攜赴軍前調用。有功者,可具疏奏聞,論功行賞,如有臨陣退縮、運糧違誤者,副將、知府以下各官即以軍法從事,副將以上各官,可指名飛章參劾。此路大軍都到湖南沅州集結,由鎮遠一路取貴州。
四川形勢的反覆,讓康熙帝非常震驚,他除了敕令四川當地駐軍平叛,還從進攻雲貴的大軍中,緊急抽調出部分滿漢軍對付叛亂。他派徐治都等將官會同將軍噶爾漢等部,速赴夔州,執行剿賊任務。另遣將軍王進寶等前往鎮守戰略要地保寧,兼守漢中諸處。譚洪、彭時亨在攻佔永寧諸處之後,又攻陷涪州,兩軍合而為一,進至保寧附近地區,切斷四川清軍後勤通道。康熙帝派遣陝西總督哈占速增援保寧,但哈占以兵力不足為由,再請援兵。康熙帝指示護軍統領佟佳等速往應援,甘肅巡撫、提督分兵固守略陽(陝西略陽)、陽平各處。四川大好局面,竟被如此搞砸,康熙帝痛斥守川諸將畏怯瞻顧,不竭力剿御所致。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也就是所謂的成王敗寇。帝王的勝利,僅僅只屬於帝王,對後人而言,均只是歷史長河中,浪花一兩朵罷了。
吳世璠逃回雲南后,他的叔父吳應期向他發牢騷,把失敗的一切責任,都推到方光琛身上,稱其為「首禍」。吳世璠雖然年輕,倒是比這位叔父更有成色,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很有大將風度。從貴陽撤回雲南的路上,他收容潰散兵士,得了約兩千人。而吳應期則沒有回到昆明,而是在交水(今曲靖附近交河)駐紮,他竟然想在此重新集結部隊,但目的卻不是對付清軍,而是發動軍事政變。吳世璠的岳父郭壯圖此時在朝中握有實權,吳應期早就看他不順眼,覺得此人能力缺乏,吳政權掌握在他手中,必要壞事。但他卻不想想自己並不比那郭強多少,可謂半斤八兩,並且那八兩還不是指他。他的如意算盤,此時已被郭壯圖掌握,郭乾脆給他來了個先下手為強。他讓手下心腹率兵假裝增援貴州,到了交水后,借慰勞軍隊之名,將吳應期騙來,當場用繩索勒死。得知吳應期的死訊,郭壯圖又立即在昆明把吳應期的兩個兒子吳世琚和吳世珵一併勒死。
清軍即將發動總攻之時,卻出了個意外。原本已平定的四川,又發生了叛亂。四川的叛亂是為了牽制清軍,本意還在於保住雲貴。主謀是郭壯圖,他派胡國柱、馬寶、王會、高啟隆、夏國相等將領,突襲了四川的清軍。原本吳軍已明顯處於劣勢,被清軍打得只有招架之功。但正因如此,清軍也放鬆了警惕,以致於吳軍偷襲得手,連續攻佔瀘州、敘州、永寧、建昌、仁懷等地。原本已降清的譚洪、彭時亨等將領,又率部再次叛清。夔州府百姓也隨之而叛,譚洪率眾至巫山,據守萬縣。
四川的再度叛亂,顯然打亂了從四川進軍雲貴的戰略計劃。出征雲貴的趙良棟部,被改了任務,專力于平息譚洪等人的叛亂。好在清軍兵力充沛,康熙帝兩手同時抓,督令章泰、蔡毓榮、賴塔等仍按原定日期出師。
馬寶部、胡國柱部回援雲南后,駐永寧的吳將宋國輔部勢單力薄,自感無力死守,遂向清軍請降。清軍於三月十五日進入永寧城。
次日,二十九日,兵變將領打開昆明城門,向清軍投降。
胡國柱一行逃到雲龍州(雲南雲龍南)青裡屋,清軍都統希福緊追不捨九*九*藏*書。胡國柱自感難以逃脫,詢問幕客王愈擴,王說:「君侯不見落花嗎?或繽紛于裀席之上,或狼藉于泥土之中……」精闢啊!話還沒有說完,胡國柱已明其意。他感嘆道「說得是,說得是!先生愛我,敢不受命。」
即便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吳世璠都沒有坐以待斃,這點很有他爺爺的風骨。他派軍出城迎戰,在歸化寺附近激戰多時,殺傷大量清軍,但未能擋住清軍。賴塔部進至銀錠山,蔡毓榮奪重重關與太平橋,趙良棟、穆占、巡撫王繼文奪玉皇閣。這三路大軍,連續猛攻數日。
此番征討雲貴,清廷共調滿漢官兵合計四十余萬,這差不多是清廷整個武裝力量的半數了。康熙帝考慮到雲貴山地多的地理特徵,指示行軍作戰皆由綠營步兵居前,滿騎繼后。他啟用漢官蔡毓榮征雲貴,由他節制漢兵先進。
這些人還制定了所謂處置「逆藩」人員條例:凡助賊肆惡、事迫投降的高啟隆、張國柱、巴養元、鄭旺、李繼業等人皆處斬,妻女財產沒收入官。將王永清、江義等人凌遲處死,他們的親屬一律處斬。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五日,章泰部在交水城,與賴塔所率廣西清軍會合。
吳三桂的女婿夏國相及其部下,被清軍打散,他帶少數親兵,進入廣南(廣西境內)。清軍大將軍章泰、賴塔檄令土官儂朋與防守臨安總兵官李國梁率兵追擊。康熙二十年十一月初,在西板橋,將夏國相包圍。夏國相放棄抵抗,領著將軍王永清、黃福、李攀龍、楊松魁等,來到清營,各繳帥印、官印投降。李攀龍等被斬于軍前,夏國相因為是吳三桂的女婿,地位特殊,所以送往京城正法。
康熙帝大概也會疑惑,清軍起獲的遺骨是否真是老對手吳三桂的。但人死了,燒成灰都一樣。只要讓普天之下,知道吳賊不堪的下場就行。真與假將是永遠的謎團,謎團不重要,重要的是清廷對天下有了交代。他們是徹底的勝利者,造反者絕沒有好下場。
五月,被吳三桂封為國公的馬寶、將軍巴養元等從遵義殺回雲南,在楚雄紮營。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康熙帝向馬寶發出招降的諭旨,稱只要其「悔罪歸誠,將爾從前抗拒之罪俱行赦免,仍論功敘錄……」對此,馬寶沒有接受。章泰派都統希福率部進攻,烏木山一戰,馬寶全軍覆沒。僅帶領一百多人,逃到姚安山中。沒有出路的他,最終與巴養元於七月五日至姚安府向清軍投降。與馬寶、巴養元一起投降的還有將軍趙國祚、鄭旺、李繼業、總兵郎應基等。
貴州似乎拿下的較為輕鬆,章泰、蔡毓榮等在貴陽休整了月余,已感無聊,正在等候新的命令。命令沒等到,卻等來平遠府被吳軍攻下的消息。這是吳世璠的傑作,他命高啟隆為大將軍,會同夏國相、王會、王永清、張足法等,共兩萬人馬,出奇兵,一舉攻陷平遠府。清大將穆佔率部反攻,于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將吳軍擊敗,高啟隆敗逃,王會等率領部下投降。平遠府再次被收復。康熙帝再次督促,速取雲南。清軍浩浩蕩蕩開赴昆明。
失去雲貴,吳集團迎來的將是徹底的覆滅。困獸猶鬥,康熙帝深知,清軍面對的將是最血腥最殘酷的戰鬥。以往各個戰場上,一些皇室貴胄們所表現的散漫、沒有進取心,沒有擔當,讓康熙帝既氣憤又心有餘悸。面對這最後的戰鬥,他開始猶豫起來,是不是該改一改祖制,讓能者上,而讓庸才靠邊。
雲貴是清軍最後的目標,也是吳集團最後的諾亞方舟。
馬寶的投降很有特點,這個人似乎並不怕死。到姚安府這天,他身穿「幅巾深衣」,坐在八人抬的轎上,招搖過市。對人說:「我不出,必使很多人受連累,我不惜一死,是為了救一方百姓。」臉上毫無懼色。他被從姚安送到楚雄。清提督桑格敬他是條漢子,特出城迎接。
吳氏集團另一個重要人物胡國柱及屬將王敘等,從姚安逃散后,進入鶴慶(屬雲南,今仍名)、麗江(屬雲南,今仍名)一帶山中。趙良棟、哈占奉旨搜拿。都九*九*藏*書統希福、提督桑額率兵追捕。
不過後來吳三桂的一個侄子供出:吳三桂的遺體已焚化,骨灰匣藏在安福園石橋水底戽水。清軍照此挖掘,果然找到一骨灰匣。然後將吳世璠的頭與吳三桂的骨灰一併送到京師。其實這事很是蹊蹺,吳世璠那麼小心,就是不想讓清軍得到祖父的遺骨。他自然能想到家中子弟,若不幸落入清軍之手,酷刑之下,什麼都會招出來,所以這個藏骨灰匣之處,必是他有意透露,為的是掩飾真正的地方。他們這麼做,不僅僅是為了爺爺,也是為了家人少受點罪。當然客觀上,也幫了那些清軍將領,讓他們得以交差。
外援沒有指望了,但吳世璠仍然堅守。他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雖有不祥的預感,但清軍圍城半年之久,卻始終未能撼動昆明城,這似乎又讓他有了某種希望。
二十一日,郭壯圖派將軍胡國柄、劉起龍、黃明率馬步軍萬餘人出城三十里迎戰,並帶了五隻大象上陣。清軍,章泰部位列於左,賴塔軍排于右,戰鬥自早晨一直打到中午,這回大象也不管用了,吳軍被擊敗,清軍追至昆明城下,擊斃胡國柄、劉起龍等將官九人,俘獲吳軍六百余。
趙良棟見說不動章泰,便自率所部發動進攻。力戰之後,奪取了土橋、新橋,至得勝橋,直抵昆明城下。見取得勝利,章泰又想搶功,他說:「你部已過度勞累,應先撤回,可叫總督蔡毓榮率兵據守。」趙良棟回絕說:「我兵死戰所得之地,怎能交給他人看守!」章泰理虧,只得於十月八日,下令各軍進兵,直至城下,圍困數重。
當這些人率兵沖入皇宮時,吳世璠沒有任何膽怯之色,大罵:「狗賊!亂臣賊子!」雖然只面對吳世璠這孤家寡人,這些將領竟無一人敢上前,滿臉愧疚之色。吳世璠輕蔑地看了一眼這些人手中的刀劍,舉刀自刎,死時方才十六歲。他的皇后郭氏投環自縊而亡,宮中從死的達百餘人。兵變部隊又闖入郭壯圖家,殺死其心腹郭得勝。郭與兒子郭宗汾皆自刎而死。兵變部隊繼而抓了大學土方光琛及其子方學潛、侄子方學范,控制了全城。
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圍城之苦,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樣的。清軍不服水土,生病的越來越多,非戰鬥性減員一直在上升。後勤補給始終不理想,吃不飽,軍餉也欠了好些日子。
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十二日,蔡毓榮部自沅州率先出師。沅州靠近貴州東部的湖南境內,有一河,名沅水(貴州境內段稱沅河),可從沅州直通貴州鎮遠。清軍便藉助這條水道,迅速進入了貴州境內。在同後繼部隊大將軍章泰部會合后,他們一起向鎮遠進發。守城的吳軍將領張足法、楊應選等,沒有選擇抵抗,趕在清軍到達的前一天夜裡,悄悄撤退。清軍於十月十二日接收了鎮遠府城,派出輕騎兵西追,收復偏橋(鎮遠西)等地。
這個郭可謂不善,雖然是吳應期先想向他動手的,他的舉動有自衛的意味。但吳應期畢竟是當朝皇叔,不是他這個國丈可以隨意處決的,更何況吳應期的兩個兒子並沒有參与陰謀,他們與皇帝吳世璠是堂兄弟,郭的舉動與謀反無異。郭有疑心,有野心,已徹底暴露無遺。郭的心狠手辣,讓吳集團內部許多重要成員,感到不寒而慄。人心盡散,在這種狀況下,在外部清軍的重壓下,郭的舉動無疑是一種自殺行為。
和馬寶比,康熙帝就算不得是英雄了。政治向來不是英雄玩的。他命令凌遲處死馬寶,諭旨說:「逆賊馬寶,所在抗拒大兵,今無地可遁,力窮勢迫,始來投誠。殊屬可惡!所犯情罪重大,斷不可宥。大將軍貝子章泰等,其執馬寶,撥官兵嚴解來京。」九月末,馬寶在北京被處以凌遲酷刑。受刑時,他不發一聲,至疼痛難忍時,才哼哼幾聲。最後,刀至洞胸,才大叫一聲而死。頭被割下示眾。
在王緒與李匡自焚之後,將軍王公良等率余部前往清營投降。
活人不放過,死人也難清靜。清軍入城后,便一直在搜尋吳三桂的靈柩,https://read.99csw.com準備戮屍示眾。但多日下來,卻一直沒有下落。拷打吳三桂身邊昔日的隨從,雖打死了許多人,卻仍然沒得到任何線索,倒不是他們骨頭硬,估計是確實不知道。其實早在昆明城被圍之時,吳世璠就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他將吳三桂的靈柩秘密藏在了一個穩妥之處,知道此事的人,隨後都人間蒸發,此秘密之處就只有吳世璠自己知道。而現在他已死,清軍不得要領,只得根據自己的推測,在可能的地方亂挖一氣。起獲了多座墳墓,但都不是吳三桂的。
當章泰收復貴陽時,康熙帝下令,賴塔一路廣西大軍速由南寧出兵雲南。康熙十九年十月下旬,賴塔奉命,率領大軍從南寧出發,經田州(田陽)、泗城(凌雲),抵西隆州(隆林各族自治縣),於十一月十五日進入雲南邊境。吳將何繼祖等聚兵萬余,在離安籠所三十里,堅守石門坎隘口。此地高聳雲天,羊腸石徑,易守難攻。賴塔派都統貝勒希福、馬奇等率前隊清軍先進攻,他與金光祖等諸將兵分兩隊,作為後繼。次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一日,清軍大敗吳軍,奪取了石門坎隘口,收復安籠所城,吳軍總兵陳義魁等率眾投降。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將軍趙良棟奏請以湖廣、廣西、四川滿漢大軍分三路進取雲貴。約期八月底,諸路齊進,直搗雲南。康熙帝同意他的建議,開始調配軍隊。
在清軍向貴陽進發時,吳世璠急召夏國相、高啟隆、王會等,速從四川回援貴陽。令馬寶、胡國柱等繼續在四川作戰。但吳軍增援部隊還未趕到,清軍已進至貴陽郊區。吳世璠大驚,在叔父吳應期,將領劉國炳護送下,乘夜撤退回昆明。貴州省城貴陽就這麼落入清軍之手。吳世璠的大臣,位居侍郎之職的郭昌,及原任清提督李本琛,同大小文武官員一併投降。
到了四月,四川叛軍基本被殲滅。譚洪剛病死,餘眾已瓦解。康熙帝下令,調將軍噶爾漢同總督哈占、將軍趙良棟率部速進雲南。趙良棟接到命令,親統綠營兵自雅州出發,哈占也於五月十一日進兵。
第一路即中路,統帥為「定遠平寇大將軍」貝子章泰。他是饒余親王阿巴泰之孫、博和托之子。順治八年(1651年)封鎮國公,同年晉封固山貝子。九年,襲父爵,仍為貝子。吳三桂叛后,隨大將軍貝勒尚善,參贊軍務,以敢戰善計謀屢立戰功。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康熙帝命安親王岳樂解印回京,即以章泰接替岳樂,命為「定遠平寇大將軍」。
在湖南剛平定時,康熙十八年五月,大將軍察尼曾派人前往雲南招撫郭壯圖。信中說:將軍平西王「屬半子」,大權在將軍掌握,而雄才大略又足以左提右摯,如能密圖歸正,將首推第一功,裂土分茅以酬。除此之外察尼同時還給夏國相一封招降信。這兩封信當時並沒有發揮作用,因為當時的形勢,並不足以影響這兩人堅守的決心。這一點康熙帝自然也清楚,他命令章泰儘速進兵,不得推諉延遲。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章泰起兵進發。
第二路統帥為賴塔,他是額駙康果禮第四子。吳三桂叛時,他以都統被授為「平南將軍」。先至浙江平叛,后至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駐防,屢次立下戰功,為康熙帝所賞識。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授為「征南大將軍」,統領廣西滿漢大軍及選取駐廣州清軍精銳、原屬平南王藩下的部分官兵,由廣西南寧出師,速取雲南。
康熙帝得知在四川的吳將馬寶等回援雲南,果斷指示,嚴令將軍佛尼勒、趙良棟等各統官軍「速行躡擊」,使之不得至雲南,就地全殲。如不遵此令,有失軍機,將以貽誤軍情重處。
康熙二十年(1681年)九月十六日,康熙帝向圍城的將士發布命令:「雲南省城圍困已久,若不速為克取,未免勞敝兵民,靡費糧餉。今逆賊外援已絕,株守孤城,窮迫已極。」若繼續「遷延時日,待賊食盡,恐糧餉漸至於虛糜,兵丁亦苦於疾病」。他要求章泰、賴塔等「速行攻取雲南省城」。特九九藏書別提醒:清軍中有不少是投誠的原吳軍將吏士卒,可以讓他們攻城建功,以贖前罪。
兵力上,清廷處於絕對優勢。由於接連遭受重創,吳集團此時的兵力只剩下十多萬。在康熙十四年時,留守雲南的郭壯圖竟因兵員緊張,不得不「括庄民為兵」。
九月,趙良棟平定四川的叛亂后,率部渡過金沙江,經武定、綿竹,抵昆明,與章泰、賴塔兩路大軍會師。趙良棟力主斷昆明水道,從速攻取。他命人在昆明池內置「橫筏施樓櫓」大船,設置水軍,往來巡邏。到了十月,昆明城內已近斷糧。趙良棟決定速攻,他說:「我等大軍連營四布,不就近速戰,等到日久,米糧不繼,滿兵無妨,綠旗兵何以存立?」這話道破了一個明規則下的潛規則,同樣是為朝廷賣命,滿洲八旗軍的待遇卻遠遠好於漢人的綠營兵,凡糧餉都優先滿足滿洲兵的需要。綠營兵待遇差不說,還得伺候這幫大爺,為他們做雜役什麼的。所以攻城之事,拖得越久,綠營兵就越苦。不過章泰卻不管這些,他還想,再等一等,等昆明城裡的人都餓得站不起來了,他就可率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他說:「皇上豢養的滿洲兵,豈可輕進,委之於敵人?你的軍隊遠道而來,也應休養一段時間,怎能讓他們再受傷損!」
考慮再三,康熙帝決定,將順承郡王勒爾錦、康親王傑書、察尼等王貝勒都調回北京。回京后,勒爾錦、察尼及已故的尚善等王貝勒及其有關的一批將領都受到了嚴厲處分。
章泰率部繼續進攻,於十一月初,先後奪取了安順、石阡、都勻、思南等城。平遠(織金)知府鄭開樞等獻平遠城歸降。十日,清軍又攻下永寧州,突至雞公背。一萬三千余吳軍見守住無望,便焚燒盤江鐵索橋后,撤走。盤江鐵索橋是雲貴間的咽喉,若被清軍奪取,便可長驅直入,殺至昆明城下。普安土司龍天佑、永寧土司沙起龍、禮廷試等歸順清軍,為表誠意,他們主動提出,願為清軍架設浮橋。
第三路統帥為「勇略將軍」趙良棟。他以「勇略茂著,操行廉潔」,深得康熙帝的歡心,于康熙十九年正月末,授予雲貴總督仍兼將軍,統領四川與陝西滿漢及綠營兵,由四川分兩路進兵,先取遵義,後進貴州。
新任命的統帥如下:
終於還是敗了,吳三桂死後,吳集團不可逆轉地陷入大潰敗中,主力盡數退入雲貴。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吳將線國安、吳國柱、吳世吉,原任都統何進忠、林天擎等密謀,準備發動兵變,拿了吳世璠、郭壯圖,獻給清軍,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會師之後,清軍兩大主力,自交水分路齊進,於二月十九日進至昆明郊區四十裡外,在歸化寺附近紮營。寺西北金馬山,正北鸚鵡山,寺左右石虎崗、城北山,都成了清軍的壁壘。
昆明被圍了半年,城裡的糧食也較為緊張,卻沒人餓死,所以才能死扛著不投降。其秘密就在於,此番圍城並不嚴密。清軍離城四十里安營遠駐,一面臨昆明湖,一面倚山。奇怪的是,可以為昆明城運送補給的昆明湖,南北百里,竟然都沒有封鎖。這並非清軍大意疏忽,而是因為駐守這一帶的安寧、晉寧、昆陽、呈貢四州縣的清軍,原本大都是吳三桂的舊部,他們中不少人的親屬都在昆明城內,自然不能看著困在城內的親屬忍飢挨餓。但這個不能說的秘密,最終被清軍統帥部發現,他們撤換了駐守昆明湖一帶的吳軍舊部,改派八旗兵駐守,自此城內斷了補給。
徹底消滅了吳三桂政治集團,這在當時被視為清廷的特大盛事。京內外百官紛紛上表慶賀,行賀禮。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頒詔天下」,以慶祝勝利,及顯示自己的驕傲與自豪。
何繼祖自石門坎敗逃,至新城所,會合吳將詹養等,又聚兵兩萬餘人據守黃草壩,並以大象迎戰。二月二日,賴塔督率滿漢清軍發起攻擊,從早上五六時戰至午後二三時,終將吳軍擊敗,奪取二十二營,俘獲詹養、王有功及其部一千餘人。賴塔率大軍繼續進軍,從黃草壩開read.99csw•com赴曲靖府,吳總兵尹士元、道員劉世忠等將吏,不戰而降。清軍攻佔交水城,吳軍大敗而逃。
吳集團苦心經營昆明多年,此城城防堅固,防守嚴密,並非清軍可以輕易攻取。賴塔與章泰便決定掘壕圍城,他們選擇靠近城的南壩、薩石街、走馬街、雙塔寺、得勝橋、重關等處,扼吭立營,連營數十里。章泰還廣布檄文和康熙帝旨意,派遣官員招降吳軍將士。不久,大理府的「定遠大將軍」、「東平公」張國柱、姚安府的「親軍車騎后將軍」劉漢章、臨安吳軍總兵徐衷明、李玉彬、范應泰等,以及永昌等各鎮吳將紛紛投降。接著,吳將韓天福率官兵獻武定府降清。還有從四川逃回的「親軍鐵騎左將軍」楊洪德,將軍趙玉、楊開運、高啟隆、劉魁等一大批將官,均率部至清營投降。
次日,他做好自裁準備。對家人說:「我位至大臣,死是應當的,我只擔心清軍找不到我,而遷怒於你們。」他命隨從將自己的決定告訴部下,隨後在屋中自縊。吳軍統帥之一王緒與李匡為他發喪,祭奠盡哀。這兩人隨後把自己多年的積蓄,分發給部下,讓他們各自逃生去。最後命人堆積木柴,底下放進火藥,兩人就這麼坐在柴堆上,縱情飲酒。至酒酣,王緒突然想起了什麼,忙對隨從說:「你快去,告訴我的兩位如夫人,她們不必隨我而去,還是趕緊逃生吧!」但隨從回來卻告訴他:「二位夫人已懸樑盡節了!」王緒慨然而嘆:「可惜,我不能為她們立貞節碑,有負她們!」隨即命人點火,一聲巨響,兩人化為灰燼。
此後清軍收復新城所、普安州。同時,穆占也收復了黔西、大定諸府州,俘虜了吳政權巡撫張維堅。為助軍威,此人被直接斬于軍前。
章泰在發起軍事攻勢時,仍然沒有忘記開展政治攻勢。清軍從城下射出一封封招降書,眼見著彈盡糧絕,一些吳軍將領開始動搖,準備獻城求生。十月二十二日,吳將余從龍、吳成鰲悄悄出城投降,將城防圖獻給了清軍統帥。章泰等人詢問城內情況,降將如數供之。清軍統帥信心大增,知昆明城已指日可破。章泰密派余從龍進城招撫。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日,康熙帝下旨:「逆賊吳三桂骸骨分發各省,吳世璠首級交與刑部懸挂示眾。」另將已押送京師的夏國相凌遲處死,巴養元等五人斬首示眾。
經過充分準備,康熙十九年九月二日,清軍各路大軍,如期進剿。湖南一路的統帥,大將軍章泰奏報:他所屬部隊已在沅州完成集結,決定由蔡毓榮等帶領綠營兵,兵分三路,於九月十二日從沅州出發。他本人將率滿漢兵於十八日隨後啟行,共取貴州。康熙帝批准此計劃。同時通知廣西、四川各將軍、總督等出征將官,「俱令如期速行剿賊。」
進城后,章泰、蔡毓榮、哈占、趙良棟等主要統帥商議,如何處理吳集團中的重要成員。最終決議:沒收吳世璠家產,把他首級割下,傳送京師示眾。將「首謀(叛清)獻計」的方光琛和他的兒子方學潛、侄子方學范,在軍前凌遲處死。
雖然清軍兵臨城下,但吳世璠毫無降意。他父親與兄弟的結果告訴他,無論是戰還是降,橫豎都是個死。所以他鐵了心緊閉城門,等待在四川的馬寶、夏國相、胡國柱等趕來增援。
康熙帝以七百里加急,將指令發到鎮遠。他指示:「鎮遠至貴陽,道平坦,料賊不守貴陽,必據雞公背、鐵索橋諸處。各將帥、大臣等,務同心協力,以濟大事,速取貴陽,即分兵取遵義。」他同時特別提醒諸將:遵義是叛軍的後路,突入四川的吳軍,勢必退歸。因此,在川的各將領要乘勢長驅,蕩平疆圉。他還要求賴塔等部,統領廣西滿漢大軍,速進雲南。
章泰與蔡毓榮、董衛國、林興珠等按康熙帝的指示,督率滿漢大軍直奔貴陽。他們從鎮遠出發,先後攻佔清平等城鎮,並於十月十七日大敗吳將韓天福部,奪取了平越州,同時還收復平越西的新添、龍里(今仍名)兩鎮。貴陽已在眼前。章泰、蔡毓榮部,顧不得休息,急行軍開進。於二十一日直抵貴陽城下。